1.本技术涉及油气井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顶铅模快速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2.鱼顶铅模打印是为了能够准确判断鱼顶形状,为施工技术人员正确选择打捞工具、确定施工方案提供直接依据的重要工序。常规的铅模打印工序是将铅模连接在油管的底部,下放油管至鱼顶,利用油管的重量向铅模施压,铅模在油管压力和鱼顶的挤压作用下变形,得到所需要的鱼顶铅模,此时起出油管,卸下铅模,完成铅模打印工序。由于该工序是利用油管作为铅模载体,因此起下油管的速度和井深直接影响铅模打印的效率和效益,特别是井深超过3000米的油井,起下一趟管柱的时间需要12个小时乃至更长的时间。并且起下管柱负荷大,施工高能耗,高噪音,人工劳动强度大,作业现场不可避免落地原油,环境污染和治理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鱼顶铅模快速打印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鱼顶铅模打印效率低的问题。
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鱼顶铅模快速打印装置,依次包括缆头、扶正器、加重杆、震击器、安全接头以及铅模;所述缆头螺纹连接于所述扶正器的一端上,所述扶正器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加重杆的一端;所述加重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震击器的一端,所述震击器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安全接头的一端,所述安全接头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铅模。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扶正器包括上接头、拉杆、下接头以及扶正壳;所述缆头螺纹连接于所述拉杆的一端上,所述上接头螺纹套接于所述拉杆靠近所述缆头的一端上;所述下接头的一端螺纹套接于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上,另一端螺纹套接于所述加重杆上;所述扶正壳套接于所述拉杆的中部位置处。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加重杆包括第一变扣接头、上重杆以及下重杆;所述扶正器的另一端螺纹套接于所述第一变扣接头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变扣接头的另一端螺纹套接于所述上重杆的一端上,所述上重杆的另一端螺纹套接于所述下重杆的一端上,所述下重杆的另一端螺纹套接于所述震击器的一端上。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安全接头包括第二变扣接头、连接头以及捞头;所述第二变扣接头的一端螺纹套接于所述震击器的另一端上,另一端螺纹套接于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上;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螺纹套接于所述捞头的一端上,所述捞头的另一端螺纹套接于所述铅模上。
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铅模包括灌铅体、铅模体以及固定接头;所述安全接头的另一端螺纹套接于所述固定接头的一端上,所述铅模体的一端螺纹套接于所述固定接头的另一端上;所述灌铅体的一端固定套接于所述铅模体的另一端上。
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缆头、所述扶正器、所述加重杆、所述震击器、所述安全接头以及所述铅模同轴设置。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2.本技术的鱼顶铅模快速打印装置中,其利用油井测试车载绞盘作为动力,钢丝绳索替代起下作业管柱作为载体,利用安全接头保护,震击器协同加工杆提供足够的冲击动能,底部连接铅模,快速下至鱼顶深度,实现铅模快速打印。该装置在油水井打捞作业前,能够快速对鱼顶进行铅模打印,正确判断鱼顶形状,指示鱼顶的位置,为打捞与后期处置提供可靠的施工依据。同时其利用钢丝绳索井口易密闭,能有效减少管柱作业对油层的二次污染,从而达到降低修井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最终实现修井综合效益的有效提高。钢丝绳索替代起下作业管柱,可不动管柱直接进行打印作业,每井次减少占井时间约8个小时,提高劳动时效50%;此外,该装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减轻作业工人的劳动强度;再者,其还能够减少动管作业工序,减少对管材损耗,降低作业成本;并且,该装置使得井口易密闭,噪音小、污染小、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鱼顶铅模快速打印装置安装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鱼顶铅模快速打印装置结构示意图。
16.图标:1-缆头;2-扶正器;3-加重杆;4-震击器;5-安全接头;6-铅模;7-丢手打捞头;8-安全销钉;9-固定上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展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1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1.此外,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2.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4.实施例:
25.请参照图1,配合参照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鱼顶铅模快速打印装置,依次包括同轴设置的缆头1、扶正器2、加重杆3、震击器4、安全接头5以及铅模6;其中,缆头1螺纹连接于扶正器2的一端上,扶正器2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加重杆3的一端;加重杆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震击器4的一端,震击器4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安全接头5的一端,安全接头5的另一端螺纹连接于铅模6。
26.进一步地,该扶正器2包括上接头、拉杆、下接头以及扶正壳;缆头1螺纹连接于拉杆的一端上,上接头螺纹套接于拉杆靠近缆头1的一端上;下接头的一端螺纹套接于拉杆的另一端上,另一端螺纹套接于加重杆3上;扶正壳套接于拉杆的中部位置处。
27.同时,该加重杆3包括第一变扣接头、上重杆以及下重杆;扶正器2的另一端螺纹套接于第一变扣接头的一端上,第一变扣接头的另一端螺纹套接于上重杆的一端上,上重杆的另一端螺纹套接于下重杆的一端上,下重杆的另一端螺纹套接于震击器4的一端上。
28.此外,安全接头5包括第二变扣接头、连接头以及捞头;第二变扣接头的一端螺纹套接于震击器4的另一端上,另一端螺纹套接于连接头的一端上;连接头的另一端螺纹套接于捞头的一端上,捞头的另一端螺纹套接于铅模6上。
29.进一步地,铅模6包括灌铅体、铅模6体以及固定接头;安全接头5的另一端螺纹套接于固定接头的一端上,铅模6体的一端螺纹套接于固定接头的另一端上;灌铅体的一端固定套接于铅模6体的另一端上。
30.该装置按缆头1、扶正器2、加重杆3、震击器4、安全接头5以及铅模6一次串联为工具串,使用时通过车载绞盘动力,牵引钢丝绳索,带动工具串快速入井,井口配套钢丝绳索密封装置,确保井内液体不外溢,扶正器2确保工具串和安全铅模6在油、套管内保持居中,进而获取管内正向截面鱼顶扣形,加重杆3提供向下的足够质量m,震击器4利用自身的自由行程向下震击为加重杆3提供更快的速度v,地面操纵液压马达按计量装置的显示,最后达到为安全铅模6提供足够可控的动量p=mv,与鱼顶碰撞迫使安全铅模6变形或缩径,获取鱼顶形状,利用绳索计量指数器指示鱼顶的深度位置,为后期打捞鱼顶落物与后期处置提供
可靠的施工依据。
31.在图2中,是在工具串安全铅模6遇卡时,先利用震击器4的自由行程向上轻微震击,促使卡点松动,进而解卡。若解卡不成功,震击器4向上大力震击,丢手打捞头7与固定上接头9受力,当大于安全销钉8的剪切力时(剪切力由地面试验已知),丢手打捞头7与固定上接头9产生位移剪断安全销钉8,起出安全接头5以上工具串,便于下步处置。
32.综上可知,本技术的鱼顶铅模快速打印装置中,其利用油井测试车载绞盘作为动力,钢丝绳索替代起下作业管柱作为载体,利用安全接头5保护,震击器4协同加工杆提供足够的冲击动能,底部连接铅模6,快速下至鱼顶深度,实现铅模6快速打印。该装置在油水井打捞作业前,能够快速对鱼顶进行铅模6打印,正确判断鱼顶形状,指示鱼顶的位置,为打捞与后期处置提供可靠的施工依据。同时其利用钢丝绳索井口易密闭,能有效减少管柱作业对油层的二次污染,从而达到降低修井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最终实现修井综合效益的有效提高。钢丝绳索替代起下作业管柱,可不动管柱直接进行打印作业,每井次减少占井时间约8个小时,提高劳动时效50%;此外,该装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减轻作业工人的劳动强度;再者,其还能够减少动管作业工序,减少对管材损耗,降低作业成本;并且,该装置使得井口易密闭,噪音小、污染小、绿色环保。扶正器2能够确保安全铅模6在油、套管内保持居中,获取管内正向截面更高质量鱼顶扣形。鱼顶深度使用绳索计量,免人工计量每根管柱长度,简便,准确。震击器4和安全接头5的使用可以确保工具串解卡,不使井下情况复杂化。
3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