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方形通风竖井模板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8225发布日期:2022-02-12 13:0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方形通风竖井模板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方形通风竖井模板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2.特长隧道均设置通风竖井以改善隧道的环境和安全。通常通风竖井井筒采用锚网索喷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混凝土支护,决定了施工时必须先完成初期支护,然后进行二次衬砌,但施工速度方面由于初期支护占用较长的时间,施工工期相对较长,造成施工速度缓慢;在安全方面,初期支护的喷砼开裂处理难度大,砼块掉落是施工中的危险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既便于浇筑施工,又便于观察调整模板的隧道方形通风竖井模板施工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隧道方形通风竖井模板施工装置,包括支撑架,在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与控制台连接的卷扬机,在所述卷扬机上绕设有拉绳,该卷扬机上还设有导向筒,所述拉绳穿设过导向筒,该拉绳的穿出端连接有底板,在所述拉绳上对应导向筒和底板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照明装置和摄像头,所述照明装置和摄像头均与控制台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电机以及两个第二电机,两个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均设有第一模板,两个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均设有第二模板,四个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移动到最大位移处时,四个所述模板合围形成一个夹角为圆角的正方形结构;该底板上可拆式绕设有垫板,四个所述电机均与控制台电连接,在所述控制台上连接有显示器。
6.采用上述结构,由卷扬机拉动底板上、下移动,卷扬机上的拉绳穿设过导向筒,能保证底板移动过程中的垂直度,以及混凝土分段浇筑空间区域的稳定性,即保证通风竖井混凝土浇筑成型的稳定性;设置照明装置和摄像头则便于观察通风井深处的施工情况,以便随时调整底板或模板的位置;四个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移动到最大位移处时,四个所述模板合围形成一个夹角为圆角的正方形结构,分段施工完成后,先启动两个第一电机,收回两个第一模板,再启动两个第二电机,收回两个第二模板,当移动到下一段施工位置,则先启动两个第二电机,伸出两个第二模板,再启动两个第一电机,伸出两个第一模板即可;由于是在隧道壁上浇筑通风井,可拆式设置垫板作为通风井底端井口的基准挡板,当浇筑成型后,从底板上拆下垫板,此时与垫板脱离的底板即能由卷扬机带动拉绳继续向上拉升,结构简单实用,操作便捷。
7.为了保证底板在移动方向与通风井的垂直度保持一致,作为优选,在所述卷扬机上设有向下伸出的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上固设有竖直方向放置的导向筒,所述导向筒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拉绳从上往下穿设过该筒状结构。
8.为了便于模板合围成形,同时简化设备安装结构,作为优选,每个所述第一模板均
为平板,每个所述第二模板均包括平直板,在所述平直板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圆弧段,所述平直段与平板的长度相同;当四个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移动到最大位移处时,两个平板和两个平直板构成正方形的四条边,四个圆弧段位于四条边的夹角位置处形成正方形的圆角结构。
9.为了避免浇筑外漏,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等高且底部均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形状与对应连接的模板形状相适配,且挡板的外侧壁与对应连接模板的外侧壁齐平,该挡板的下端面与底板的上端面贴合。
10.为了保证竖井最下端开口处的浇筑成型,同时保证底板后期施工的移动,作为优选,在每个所述挡板的下端均螺接有水平伸出的垫板。
11.为了使模板轻松脱离混凝土,同时避免模板或混凝土浇筑受损,作为优选,在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的外侧壁均涂抹有脱模剂。
12.为了简化设备安置,同时便于看清模板移动和混凝土浇筑情况,作为优选,所述照明装置包括与拉绳固定连接的灯罩,在所述灯罩上设有与控制台电连接的灯座,所述灯座连接有灯泡。
13.为了便于拍摄观察,同时避免光线干涉,作为优选,在所述灯罩的边沿固设有摄像头。
14.为了便于确认底板的移动距离,作为优选,在所述拉绳上设有刻度线。
1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置卷扬机分段带动底板移动,底板上的电机带动对应的模板移动到位后,与通风井壁之间形成的空间浇筑混凝土,设置照明装置和摄像头便于观察调整模板位置,以提高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模板伸出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8.图3为模板回移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由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架,在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与控制台5连接的卷扬机1,在所述卷扬机1上绕设有拉绳11,所述拉绳11上设有刻度线,在所述卷扬机1上设有向下伸出的连接杆13,在所述连接杆13上固设有竖直方向放置的导向筒12,所述导向筒12为上、下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拉绳11从上往下穿设过该筒状结构。
21.该拉绳11的穿出端连接有底板2,在所述底板1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电机21以及两个第二电机22,四个所述电机均与控制台5电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电机21的输出端均设有第一模板31,两个所述第二电机22的输出端均设有第二模板32,每个所述第一模板31均为平板,每个所述第二模板32均包括平直板,在所述平直板的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圆弧段,所述平直段与平板的长度相同;当四个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移动到最大位移处时,两个平板和两个平直板构成正方形的四条边,四个圆弧段位于四条边的夹角位置处形成正方形的圆角结构;在所述第一模板31和第二模板32的外侧壁均涂抹有脱模剂,在所述第一模板31和第二
模板32等高且底部均设有挡板33,所述挡板33的形状与对应连接的模板形状相适配,,且挡板33的外侧壁与对应连接模板的外侧壁齐平,该挡板33的下端面与底板2的上端面贴合,在每个所述挡板33的下端均螺接有水平伸出的垫板6。
22.在所述拉绳11上对应导向筒12和底板2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照明装置和摄像头4,所述照明装置包括与拉绳11固定连接的灯罩,在所述灯罩上设有与控制台5电连接的灯座,所述灯座连接有灯泡,在所述灯罩的边沿固设有摄像头4,所述摄像头4与控制台5连接,在所述控制台5上连接有显示器。
2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24.如图1到图3所示,在通风竖井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支撑架(未标示),卷扬机1固设在支撑架上,由卷扬机1卷动拉绳11,拉绳11拉动底板2上、下移动;卷扬机1上的拉绳11穿设过导向筒12,能保证底板2移动过程中的垂直度,以及混凝土分段浇筑空间区域的稳定性,即保证通风竖井混凝土浇筑成型的稳定性。
25.给灯泡设置灯罩主要是为了聚光,由于灯罩是固定在拉绳11上,不会对通风竖井的周壁位置的光线照射造成干涉,同时灯罩还给摄像头4提供安装位置,摄像头4的镜头远离光源中心,且镜头和灯光光线都朝向下方,能避免光线影响摄像头的拍摄效果,摄像头4与控制台5连接,摄像头4的影像数据由控制台把影像展现到显示器上(就如同在电脑上看摄像头视频),便于观察通风井深处的施工情况,以便随时调整底板或模板的位置。
26.开始施工时,是从通风竖井的最底端开口处开始,此时,在挡板33的下端先螺接上水平伸出的垫板6,作为通风竖井底端井口浇筑位置的基准挡板,并与四个模板形成上端开口的环形凹槽结构,再启动两个第二电机22,伸出两个第二模板32到最大位移处,再启动两个第一电机21,伸出两个第一模板11到最大位移处,此时,四个模板合围形成一个夹角为圆角的正方形结构,由于四个模板在最大位移处是按尺寸适配的,相邻模板之间的间隙很小,但不会造成分布移动的干涉;浇筑时,从显示器上观察浇筑量,以免混凝土溢出造成浪费;当浇筑成型后,先启动两个第一电机21,收回两个第一模板31,再启动两个第二电机22,收回两个第二模板32,由于四个模板的外侧壁都涂抹有脱模剂,不会与混凝土粘连,故不会损伤浇筑层,再从挡板33上拆下垫板6,此时与垫板6脱离的底板2即能由卷扬机1带动拉绳11继续向上拉升最后把垫板6从浇筑层的底部去除即可。
27.依据模板的高度,观察拉绳11上的刻度线(未标示),当移动到下一段施工位置时,先按前述步骤启动电机推动模板,由于模板的下端均设有与外侧壁相齐平的挡板33,在移动偏差在合理范围内时,挡板33的底部与下方浇筑成型的混凝土层上端面之间不会形成间隙,即浇筑混凝土不会外漏,接着,重复上述相关步骤即可完成通风竖井的分段浇筑施工。
2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及图示不具有唯一性,模板的规格应根据通风竖井的口径作适应性更换,并且,由于卷扬机1的转动量与拉绳11上的刻度线之间存在误差,挡板33的高度应大于该误差范围,以便封堵分段浇筑位置之间的间隙为宜,具体尺寸应结合施工实际进行设计安装,在此不做赘述。
29.本实用新型未描述部分与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3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