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井下掘进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掘进用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
背景技术:2.目前在煤矿井下掘进过程中,掘进机二运皮带机将煤转运到后部带式输送机上,随着掘进工作向前推进,掘进机二运皮带机后部的带式输送机机尾就要随着向前移动。
3.现市场已有的自行移动皮带机尾产品多数设备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尤其机尾抬升机构和前移机构,多采用大量小油缸分散布置直接抬升机尾和带动机尾前移,需要同时控制十几根油缸动作,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掘进用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能够解决使用较高成本来实现机尾的抬升和前移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掘进用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包括机尾、升降件以及第二伸缩件,机尾沿水平方向延伸;升降件包括两个分别沿机尾的走向滑动连接于机尾两侧的四连杆变形架以及连接于四连杆变形架与机尾之间的第一伸缩件,两个四连杆变形架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杆连接,四连杆变形架能够在第一伸缩件的驱动下改变铰接夹角以带动机尾上升至脱离地面或下降至与地面抵接并使四连杆变形架悬空;第二伸缩件固定端铰接于升降件上,延伸端沿机尾延伸的方向延伸、并与机尾铰接,第二伸缩件用于带动机尾前后移动。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四连杆变形架包括两个横杆以及铰接杆,两个横杆分别平行于机尾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排布;若干个铰接杆平行设置于两个横杆之间,铰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横杆铰接。
7.一些实施例中,升降件还包括与四连杆变形架铰接的抬升架,抬升架的下端与位于下部的横杆铰接,第一伸缩件的延伸端与抬升架的上端铰接以带动四连杆变形架伸缩。
8.一些实施例中,抬升架包括两个分别位于两个四连杆变形架之间、且水平对应的抬升杆,两个抬升杆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抬升杆的下端与位于下部的横杆铰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一伸缩件的延伸端铰接。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机尾的两侧分别设有平行于机尾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导轨,四连杆变形架上设有位于导轨外侧、且与导轨的侧部滚动配合的第一滚轮。
10.一些实施例中,导轨的外侧面上设有开口向外、且沿导轨的走向贯通的配合腔,第一滚轮位于配合腔内、且与配合腔的顶壁或底壁滚动配合。
11.一些实施例中,四连杆变形架上设有位于导轨的下方、并用于承托和导送机尾的第二滚轮。
12.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上下对应设置。
13.一些实施例中,导轨的底部设有与第二滚轮滚动配合的导向条,第二滚轮上设有与导向条滚动配合的限位腔。
14.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条的上贯穿设有贯穿腔,贯穿腔沿导向条延伸方向设置,贯穿腔内设有承压杆。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掘进用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掘进用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当需要机尾前移时,四连杆变形架随第一伸缩件的外伸变为竖直支撑状态,带动机尾上升并远离地面,第二伸缩件外伸推动机尾向前移动,然后第一伸缩件收缩带动四连杆变形架变形为倾斜收缩状态,四连杆变形架高度变小,机尾下降至与地面接触,此时四连杆变形架脱离地面并悬空,第二伸缩件收缩并带动四连杆变形架前移(此时第二伸缩件的延伸端与位于地面上的机尾相连,在延伸端的拉动下,第二伸缩件的固定端带动四连杆变形架前移),至此完成机尾的前移操作;当需要机尾后移时,第二伸缩件外伸并带动四连杆变形架后移,然后第一伸缩件外伸带动四连杆变形架变形为竖直支撑状态,带动机尾上升并远离地面,第二伸缩件收缩带动机尾向后移动(此时第二伸缩件的延伸端与远离地面的机尾相连,在延伸端的拉动下,第二伸缩件延伸端带动机尾后移),至此完成机尾的后移操作,不但通过两个四连杆变形架、一个第一伸缩件和一个第二伸缩件使机尾前后移动,还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掘进用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在四连杆变形架处于竖直支撑状态、机尾处于悬空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在四连杆变形架处于竖直支撑状态、机尾处于前移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在机尾处于接地状态、四连杆变形架处于倾斜收缩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1在机尾处于接地状态、四连杆变形架处于前移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图1中的抬升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4.100、机尾;110、导轨;111、配合腔;200、升降件;210、第一伸缩件;220、抬升架;221、抬升杆;222、第二连接杆;230、四连杆变形架;231、横杆;232、铰接杆;233、第一连接杆;300、第一滚轮;400、第二滚轮;500、第二伸缩件;600、导向条;700、承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掘进用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进行说明。掘进用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包括机尾100、升降件200以及第二伸缩件500,机尾100沿水平方向延伸;升降件200包括两个分别沿机尾100的走向滑动连接于机尾100两侧的四连杆变形架230以及连接于四连杆变形架230与机尾100之间的第一伸缩件210,两个四连杆变形架230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杆233连接,四连杆变形架230能够在第一伸缩件210的驱动下改变铰接夹角以带动机尾100上升至脱离地面或下降至与地面抵接并使四连杆变形架230悬空;第二伸缩件500固定端铰接于升降件200上,延伸端沿机尾100延伸的方向延伸、并与机尾100铰接,第二伸缩件500用于带动机尾100前后移动。
29.本实施例提供的掘进用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掘进用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当需要机尾100前移时,四连杆变形架230随第一伸缩件210的外伸变为竖直支撑状态,带动机尾100上升并远离地面,第二伸缩件500外伸推动机尾100向前移动,然后第一伸缩件210收缩带动四连杆变形架230变形为倾斜收缩状态,四连杆变形架230高度变小,机尾100下降至与地面接触,此时四连杆变形架230脱离地面并悬空,第二伸缩件500收缩并带动四连杆变形架230前移(此时第二伸缩件500的延伸端与位于地面上的机尾100相连,在延伸端的拉动下,第二伸缩件500的固定端带动四连杆变形架230前移),至此完成机尾100的前移操作;当需要机尾100后移时,第二伸缩件500外伸并带动四连杆变形架230后移,然后第一伸缩件210外伸带动四连杆变形架230变形为竖直支撑状态,带动机尾100上升并远离地面,第二伸缩件500收缩带动机尾100向后移动(此时第二伸缩件500的延伸端与远离地面的机尾100相连,在延伸端的拉动下,第二伸缩件500延伸端带动机尾100后移),至此完成机尾100的后移操作,不但通过两个四连杆变形架230、一个第一伸缩件210和一个第二伸缩件500使机尾100前后移动,还降低了成本。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四连杆变形架230采用如图1至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6,特征四连杆变形架230包括两个横杆231以及铰接杆232,两个横杆231分别平行于机尾100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在上下方向上间隔排布;若干个铰接杆232平行设置于两个横杆231之间,铰接杆2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横杆231铰接。
31.具体地,第一伸缩件210外伸,带动四连杆变形架230变形为竖直支撑状态,此时铰接杆232向趋于竖直的方向摆动,第一伸缩件210收缩,带动四连杆变形架230变形为倾斜收缩状态,此时铰接杆232向水平方向摆动,四连杆变形架230既起到了支撑机尾100的作用,也保证了机尾100的前后移动。
32.可选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述四连杆变形架230可以为多个顺次连接的四连杆变形结构组成,并由一个第一伸缩件210带动其中一个四连杆变形结构变形,从而带动整个四连杆变形架230变形。
33.一些实施例中,升降件200还包括与四连杆变形架230铰接的抬升架220,抬升架220的下端与位于下部的横杆231铰接,第一伸缩件210的延伸端与抬升架220的上端铰接以带动四连杆变形架230伸缩。
34.具体地,第一伸缩件210为一个,通过第一伸缩件210的伸缩来控制四连杆变形架230上升至脱离地面或下降至与地面抵接,当需要机尾100前移时,通过第一伸缩件210的外伸,使抬升架220带动四连杆变形架230变为竖直支撑状态,带动机尾100上升并远离地面,第二伸缩件500外伸推动机尾100向前移动,然后第一伸缩件210收缩,使抬升架220带动四连杆变形架230变形为倾斜收缩状态,四连杆变形架230高度变小,机尾100下降至与地面接触,此时四连杆变形架230脱离地面并悬空,第二伸缩件500收缩并带动四连杆变形架230前移,至此完成机尾100的前移操作;当需要机尾100后移时,第二伸缩件500外伸并带动四连杆变形架230后移,然后第一伸缩件210外伸,使抬升架220带动四连杆变形架230变形为竖直支撑状态,带动机尾100上升并远离地面,第二伸缩件500收缩带动机尾100向后移动,至此完成机尾100的后移操作,通过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机尾100的前后移动。
35.一些实施例中,抬升架220包括两个分别位于两个四连杆变形架230之间、且水平对应的抬升杆221,两个抬升杆221通过第二连接杆222连接,抬升杆221的下端与位于下部的横杆231铰接,第二连接杆222与第一伸缩件210的延伸端铰接。
36.具体地,第一伸缩件210收缩时,抬升杆221绕与横杆231的铰接点转动,使铰接杆232向趋于水平的方向摆动,并带动与抬升杆221下端铰接的横杆231上升,第一伸缩件210外伸时,抬升杆221绕与横杆231的铰接点转动,使铰接杆232向竖直方向摆动,并带动与抬升杆221下端铰接的横杆231下降。
37.可选的,抬升杆221的中部与位于上部的横杆231铰接,提高了抬升杆221的稳定性。
3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机尾100采用如图1至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5,特征机尾100的两侧分别设有平行于机尾100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导轨110,四连杆变形架230上设有位于导轨110外侧、且与导轨110的侧部滚动配合的第一滚轮300。
39.具体地,导轨110为工字钢,当需要机尾100前移时,四连杆变形架230随第一伸缩件210的外伸变为竖直支撑状态,带动机尾100上升并远离地面,第二伸缩件500外伸,机尾100通过导轨110沿第一滚轮300向前滑移,然后第一伸缩件210收缩带动四连杆变形架230变形为倾斜收缩状态,四连杆变形架230高度变小,机尾100下降至与地面接触,此时四连杆变形架230脱离地面并悬空,第二伸缩件500收缩,四连杆变形架230通过第一滚轮300沿导轨110向前滑移,至此完成机尾100的前移操作;当需要机尾100后移时,第二伸缩件500外伸,四连杆变形架230通过第一滚轮300沿导轨110向后滑移,然后第一伸缩件210外伸带动四连杆变形架230变形为竖直支撑状态,带动机尾100上升并远离地面,第二伸缩件500收缩,机尾100通过导轨110沿第一滚轮300向后滑移,至此完成机尾100的后移操作。
40.可选的,第一滚轮300沿导轨110的延伸方向设有若干个。
41.一些实施例中,导轨110的外侧面上设有开口向外、且沿导轨110的走向贯通的配
合腔111,第一滚轮300位于配合腔111内、且与配合腔111的顶壁或底壁滚动配合。
42.具体地,此时只设置第一滚轮300,不设置第二滚轮400,在配合腔111内当四连杆变形架230随第一伸缩件210的外伸变为竖直支撑状态时,四连杆变形架230下部与地面接触,机尾100悬空,第一滚轮300与配合腔111的顶壁接触,第二伸缩件500外伸或收缩时,第一滚轮300与配合腔111的顶壁滚动配合;当第一伸缩件210收缩带动四连杆变形架230变形为倾斜收缩状态时,机尾100与地面接触,四连杆变形架230悬空,第一滚轮300与配合腔111的底壁接触,第二伸缩件500外伸或收缩时,第一滚轮300与配合腔111的底壁滚动配合。
43.一些实施例中,四连杆变形架230上设有位于导轨110的下方、并用于承托和导送机尾100的第二滚轮400。
44.具体地,第二滚轮400的设置减轻了在不设置第二滚轮400的基础上第一滚轮300所承受的压力,进而也使第一滚轮300在四连杆变形架230变换形态的过程中一直与配合腔111的底壁接触,避免了第一滚轮300上下移动,造成第一滚轮300脱离导轨110的情况,提高了导轨110与四连杆变形架230滑动连接的稳定性。
45.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滚轮300与第二滚轮400上下对应设置。
46.具体地,第一滚轮300和第二滚轮400沿导轨110的延伸方向上下对应设置,保证了第一滚轮300与第二滚轮400在导轨110上稳定的滚动。
47.一些实施例中,导轨110的底部设有与第二滚轮400滚动配合的导向条600,第二滚轮400上设有与导向条600滚动配合的限位腔。
48.具体地,导向条600的设置使第一滚轮300和第二滚轮400只沿导轨110的延伸方向滚动,避免了第一滚轮300和第二滚轮400向垂直于导轨110的延伸方向移动,进一步提高了导轨110与四连杆变形架230滑动连接的稳定性。
49.可选的,导向条600由角钢制成,并且自上而下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节省了导向条600的制作成本。
50.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条600的上贯穿设有贯穿腔,贯穿腔沿导向条600延伸方向设置,贯穿腔内设有承压杆700。
51.具体地,承压杆700在导向条600的贯穿腔内,避免了导向条600承受径向上过大的挤压力,而造成导向条600的损坏。
5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