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截齿筒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处理复杂岩层的截齿筒钻。
背景技术:2.截齿筒钻是一种用于硬质岩层的钻取岩心装置,现在使用的截齿筒钻包括连接方和钻筒,连接方的底端与钻筒的顶端固定连接,钻筒内设置有空腔,钻筒底端设置有开口,开口与空腔相通,钻筒的底端设置有均布的截齿,钻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半螺旋导向条。
3.现有的截齿筒钻在使用时,大多采用气缸来驱动截齿筒钻向地下钻孔,而气缸的行程有限,导致钻孔深度相对较浅,同时在现有技术中,截齿筒钻多采用螺栓连接,这种固定方式相对较为繁琐,不利于安装以及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复杂岩层的截齿筒钻,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截齿筒钻的钻孔深度相对较浅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处理复杂岩层的截齿筒钻,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接有槽板,所述立柱的一侧设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固接有本体,所述立柱的一侧设有调节机构;
6.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板、第一电机、辊体、绳体、槽轮、固定座一和滑杆;
7.所述支撑板固接于立柱的一侧,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辊体,所述辊体的外壁缠绕相连有绳体,所述绳体的内壁活动相连有槽轮,所述槽轮的下方通过销轴转动相连有固定座一,所述固定座一固接于槽板的顶部一侧,所述绳体的一端固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壁滑动相连于槽板的内壁。
8.优选的,所述立柱的一侧固接有固定座二,所述固定座二的内壁两侧通过两个轴承分别与辊体的两端转动相连。
9.优选的,所述立柱的一侧设有传动机构;
10.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齿轮、齿杆和通孔;
11.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立柱一侧,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一侧啮合相连有齿杆,所述齿杆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滑杆的底部,所述齿杆的底部通过通孔间隙配合于外壳的外壁顶部。
12.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腔设有固定机构;
13.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双头螺杆、手柄、螺纹块、曲杆和凹槽;
14.所述双头螺杆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外壳的内腔,所述双头螺杆的一端固接有手柄,所述双头螺杆的外壁两侧均螺纹相连有螺纹块,两个所述螺纹块的顶部均固接有曲杆,两个所述曲杆的一端通过两个凹槽分别抵紧于齿杆的外壁两侧。
15.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腔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两侧分别与两个螺纹块滑动相连。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7.该用于处理复杂岩层的截齿筒钻,通过第一电机、辊体、绳体、槽轮和滑杆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第一电机的工作可带动辊体转动,而转动的辊体可减少绳体的缠绕圈数,此时本体可利用自身重力通过滑杆拉动绳体的一端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本体下降的深度较深,解决了现有截齿筒钻的钻孔深度相对较浅的问题。
18.通过齿杆、双头螺杆、手柄、螺纹块、滑槽、曲杆和凹槽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转动手柄,使得转动的双头螺杆可带动两个螺纹块在滑槽的内壁稳定的横向相向移动,当曲杆将凹槽抵紧时,使得本体可被固定在齿杆的底部,解决了截齿筒钻多采用螺栓连接,这种固定方式相对较为繁琐的问题。
19.通过第二电机、齿轮和齿杆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第二电机可带动齿轮转动,而转动的齿轮可通过与齿杆的啮合相连带动本体转动,同时,通过齿杆和滑杆之间的转动相连,使得滑杆并不跟随齿杆转动,进而使得绳体的传动相对较为稳定,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关系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第一电机、槽轮和支撑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2中固定座一、第二电机和槽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2中螺纹块、外壳和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立柱,2、槽板,3、外壳,4、调节机构,401、支撑板,402、第一电机,403、辊体,404、绳体,405、槽轮,406、固定座一,407、滑杆,5、传动机构,501、第二电机,502、齿轮,503、齿杆,504、通孔,6、固定机构,601、双头螺杆,602、手柄,603、螺纹块,604、曲杆,605、凹槽,7、本体,8、固定座二,9、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处理复杂岩层的截齿筒钻,包括立柱1,立柱1的顶部固接有槽板2,立柱1的一侧设有外壳3,外壳3的底部固接有本体7,本体7为截齿筒钻,而截齿筒钻为现有技术,再次不做过多赘述,立柱1的一侧设有调节机构4调节机构4包括支撑板401、第一电机402、辊体403、绳体404、槽轮405、固定座一406和滑杆407,支撑板401固接于立柱1的一侧,支撑板401的顶部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机402,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第一电机402的型号,第一电机402的输出端固接有辊体403,使得第一电机402可带动辊体403转动,辊体403的外壁缠绕相连有绳体404,绳体404的内壁活动相连有槽轮405,槽轮405的下方通过销轴转动相连有固定座一406,槽轮405和固定座一406的设计,使得绳体404在移动时为滚动摩擦,增加了绳体404的使用寿命,固定座一406固接于
槽板2的顶部一侧,绳体404的一端固接有滑杆407,滑杆407的外壁滑动相连于槽板2的内壁,滑杆407的外壁为矩形,避免滑杆407放生转动,进而影响绳体404的传动,立柱1的一侧固接有固定座二8,固定座二8的内壁两侧通过两个轴承分别与辊体403的两端转动相连,固定座二8的设计,使得辊体403的转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7.立柱1的一侧设有传动机构5,传动机构5包括第二电机501、齿轮502、齿杆503和通孔504,第二电机501安装于立柱1一侧,使用者可根据是实际需求选择第二电机501的型号,第二电机501的输出端固接有齿轮502,使得第二电机501可带动齿轮502转动,齿轮502的一侧啮合相连有齿杆503,齿杆503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滑杆407的底部,转动的齿轮502可通过与齿杆503的啮合相连带动本体7转动工作,齿杆503的底部通过通孔504间隙配合于外壳3的外壁顶部,使得齿杆503可进入外壳3的内腔进行固定。
28.外壳3的内腔设有固定机构6,固定机构6包括双头螺杆601、手柄602、螺纹块603、曲杆604和凹槽605,双头螺杆601通过轴承转动相连于外壳3的内腔,双头螺杆601的一端固接有手柄602,使用者可通过手柄602转动双头螺杆,双头螺杆601的外壁两侧均螺纹相连有螺纹块603,两个螺纹块603的顶部均固接有曲杆604,转动的双头螺杆601可通过与两个螺纹块603的螺纹相连带动两个曲杆604横向相向移动,两个曲杆604的一端通过两个凹槽605分别抵紧于齿杆503的外壁两侧,当曲杆604的一端通过凹槽605将齿杆503抵紧时,使得本体7可被固定在齿杆503的底端,外壳3的内腔底部开设有滑槽9,滑槽9的内壁两侧分别与两个螺纹块603滑动相连,滑槽9的设计,使得两个螺纹块603的移动具有稳定性。
29.当使用该用于处理复杂岩层的截齿筒钻时,将齿杆503通过通孔504插入外壳3的内腔,此时使用者转动手柄602,使得转动的双头螺杆601可带动两个螺纹块603在滑槽9的内壁稳定的横向相向移动,当曲杆604将凹槽605抵紧时,使得本体7可被固定在齿杆503的底部,解决了截齿筒钻多采用螺栓连接,这种固定方式相对较为繁琐的问题。此时将第一电机402和第二电机501同时接通外接电源,第一电机401的工作可带动辊体403转动,而转动的辊体403可减少绳体404的缠绕圈数,此时本体7可利用自身重力通过滑杆407拉动绳体404的一端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本体7下降的深度较深,解决了现有截齿筒钻的钻孔深度相对较浅的问题。而在本体7向下移动的同时,第二电机501可带动齿轮502转动,而转动的齿轮502可通过与齿杆503的啮合相连带动本体7转动,同时,通过齿杆503和滑杆407之间的转动相连,使得滑杆407并不跟随齿杆503转动,进而使得绳体404的传动相对较为稳定,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