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卧式三相分离器

文档序号:30085595发布日期:2022-05-18 05:35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高效卧式三相分离器

1.本发明涉及油气水三相分离器技术领域,具体为高效卧式三相分离器。


背景技术:

2.油气水三相分离器是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现有的油气水三相分离器,通常如cn107737466b公开的一种油气水卧式三相分离器与油气水分离方法所示,三相分离器包括卧式罐体,卧式罐体内腔中设有隔离板,隔离板上在入口管的下方设有缓冲器,在出气管的下方向下设有降液管,在缓冲器与降液管之间向上设有升气管。卧式罐体内腔位于隔离板上液层上方的部分为气相区,位于隔离板下方、溢流板与第二封头之间的部分为油水分离区,位于隔离板下方、溢流板与第一封头之间的部分为油相区。该三相分离器用于油气田油气处理领域或其它领域低气液比油气水混合物的分离,但是在实际分离过程中,油田油水井采出的混合液体中携带有泥砂,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对混合液体进行分离时,泥砂会沉淀在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底部,同时现有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多为一体式结构设置,不便于后期对泥砂进行清理,故实际油田开发中亟需设计一种方便清理泥砂的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高效卧式三相分离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效卧式三相分离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实际油田开发中亟需设计一种方便清理泥砂的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效卧式三相分离器,包括密封箱体,所述密封箱体的内腔中部上方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密封箱体分成左右两个相通的空腔,左侧所述空腔的外侧上方设置有进液管,右侧所述空腔的外侧下方设置有带电磁阀的出液管,左侧所述空腔的中部可拆卸安装有孔板,左侧所述空腔的上方左侧固定有导流板,左侧所述空腔的上方右侧交替固定连接有若干折流板,左侧所述空腔的后下方设置有密封门,所述隔板的底部固定有过滤网,左侧所述空腔的顶部右侧竖直贯穿设置有渐变管,所述渐变管的内腔同轴转动安装有扇叶,所述渐变管的侧壁转动贯穿安装有通过锥齿轮副与扇叶连接的传动轴,所述密封箱体的顶部右侧安装有电机和涡壳叶轮组件,所述电机的电机轴通过锥齿轮副与传动轴和涡壳叶轮组件的轮轴连接,所述涡壳叶轮组件的进液端连接有贯穿固定在右侧所述空腔顶部的可伸缩输送机构,所述可伸缩输送机构的底部相通固定有出油收集管,右侧所述空腔的上方平行通过绝缘瓷管插接有一对静电聚结电极。
5.优选的,右侧所述空腔的底部正对过滤网设置有进油分配器。
6.优选的,所述密封门的表面通过通槽内嵌固定有观察窗。
7.优选的,所述导流板包括交错间隔倒顺固定设置的第一三棱柱和第二三棱柱,相邻两个所述第二三棱柱的后侧之间固定有槽钢段,所述槽钢段的后侧下方设置有剪切口。
8.优选的,所述可伸缩输送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左侧贯穿固定有连接管,所述安装板的右侧竖直转动安装有带驱动装置的螺纹杆螺纹套组件,所述螺纹杆螺纹套组
件的螺纹套底部与出油收集管外壁固定,所述连接管的底部通过弹性波纹管与出油收集管相通连接。
9.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采用低速正反转电机或摇柄。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进液管输入油气液混合物,混合物经由导流板整流扩散,以增大其与折流板的接触面积,气流即可在数个折流板的阻挡下,被转动的扇叶吸入渐变管内排出,液体撞击在折流板表面,并沿折流板表面流至孔板上,最终流至两侧空腔底部,通过打开密封门和拆卸孔板来清理左侧空腔的泥砂,操作方便;最后利用变压器和高压线给静电聚结电极供电,两个静电聚结电极之间形成可调节的静电场,受电场力的作用,含水油中的水滴被极化变形,聚结沉降,右侧空腔的上部为油液,油液经出油收集管配合涡壳叶轮组件和可伸缩伸缩机构被抽离空腔,沉降的水经出液管排出,该装置采用卧式设计,空间高度占用小,分离效果较好,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中导流板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图1中可伸缩输送机构示意图。
1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6.1-密封箱体,2-隔板,3-进液管,4-出液管,5-孔板,6-导流板,7-折流板,8-密封门,9-渐变管,10-扇叶,11-传动轴,12-电机,13-涡壳叶轮组件,14-可伸缩输送机构,15-出油收集管,16-静电聚结电极,17-过滤网,60-第一三棱柱,61-第二三棱柱,62-槽钢段,63-剪切口,140-安装板,141-连接管,142-螺纹杆螺纹套组件,143-弹性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9.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高效卧式三相分离器,包括密封箱体1,密封箱体1的内腔中部上方设置有隔板2,隔板2将密封箱体1分成左右两个相通的空腔,左侧空腔的外侧上方设置有进液管3,右侧空腔的外侧下方设置有带电磁阀的出液管4,通过手动开关和导线给电磁阀接电,用于打开排液,左侧空腔的中部通过凸块和螺栓可拆卸安装
有孔板5,凸块设置有两个且固定在左侧空腔的内壁两侧,螺栓和孔板5位于凸块下方,左侧空腔的上方左侧固定有导流板6,左侧空腔的上方右侧交替固定连接有若干折流板7,左侧空腔的后下方设置有密封门8,且密封门8的表面通过通槽内嵌固定有观察窗,便于知晓泥砂的量,方便及时清理,隔板2的底部固定有过滤网17,用于阻挡泥砂进入右侧空腔,且右侧空腔的底部正对过滤网17设置有进油分配器,进油分配器四周设置多组分配孔,含水油液经分配孔进入右侧空腔,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油液上升过程受重力作用油与水自然分离,左侧空腔的顶部右侧竖直贯穿设置有渐变管9,渐变管9的内腔同轴转动安装有扇叶10,渐变管9的侧壁转动贯穿安装有通过锥齿轮副与扇叶10连接的传动轴11,密封箱体1的顶部右侧安装有电机12和涡壳叶轮组件13,电机12的电机轴通过锥齿轮副与传动轴11和涡壳叶轮组件13的轮轴连接,电机12也通过手动开关和导线连接市电,涡壳叶轮组件13的进液端连接有贯穿固定在右侧空腔顶部的可伸缩输送机构14,可伸缩输送机构14的底部相通固定有出油收集管15,右侧空腔的上方平行通过绝缘瓷管插接有一对静电聚结电极16,绝缘瓷管插入高压线,高压线连接变压器和静电聚结电极16,使静电聚结电极16之间形成可调电场。
20.请参阅图2,导流板6包括交错间隔倒顺固定设置的第一三棱柱60和第二三棱柱61,相邻两个第二三棱柱61的后侧之间固定有槽钢段62,槽钢段62的后侧下方设置有剪切口63,第一三棱柱60、第二三棱柱61和槽钢段62固定在密封箱体1左侧内壁上,与孔板5上表面贴合,三者之间形成通道,气液撞击扩散,提高分离效率。
21.请参阅图3,可伸缩输送机构14包括安装板140,安装板140的左侧贯穿固定有连接管141,安装板140的右侧竖直转动安装有带驱动装置的螺纹杆螺纹套组件142,螺纹杆螺纹套组件142的螺纹套底部与出油收集管15外壁固定,连接管141的底部通过弹性波纹管143与出油收集管15相通连接,而驱动装置采用低速正反转电机或摇柄,通过驱动装置使螺纹杆螺纹套组件142伸缩,进而出油收集管15的进液孔可插入油层内,电机12驱动涡壳叶轮组件13工作,弹性波纹管143配合连接管141将油层抽出。
22.在使用本发明高效卧式三相分离器时:先给电机12接电,油气液混合物通过进液管3输入左侧空腔内,混合物经由导流板6整流扩散,以增大其与折流板7的接触面积,气流即可在数个折流板7的阻挡下,被转动的扇叶10吸入渐变管9内排出,其中,扇叶10通过传动轴11配合锥齿轮副与电机12连接进行驱动,依据气液折流分离原理,液体因质量大惯性大因而不易改变运动方向,进而液体撞击在折流板7表面,并沿折流板7表面流至孔板5上,最终流至两侧空腔底部,通过打开密封门8和拆卸孔板5来清理左侧空腔的泥砂,最后利用变压器和高压线给静电聚结电极16供电,两个静电聚结电极16之间形成可调节的静电场,受电场力的作用,含水油中的水滴被极化变形,聚结沉降,右侧空腔的上部为油液,油液经出油收集管15配合涡壳叶轮组件13和可伸缩伸缩机构14被抽离空腔,沉降的水经出液管4排出。
2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4.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3年11月05日 00:30
    为付出者致敬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