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顾疏散平台纵向连通及疏散平台和道床连通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94058发布日期:2023-01-17 23:5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兼顾疏散平台纵向连通及疏散平台和道床连通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隧道安全疏散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兼顾疏散平台纵向连通及疏散平台和道床连通的系统。


背景技术:

2.《地铁设计规范》中对地铁隧道明确要求“道床应作为疏散通道”,主要考虑到当隧道内发生火灾或者列车发生故障时,乘客可以通过道床更加快速地进行疏散,但当出现像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造成隧道被淹时,道床将无法疏散乘客,而疏散平台却可以作为乘客疏散的通道,所以地铁隧道中一般均有设置疏散平台,“道床疏散为主、平台疏散为辅”就成为地铁疏散的设计理念。但在区间联络通道处,为实现疏散平台可以下道床的目的,疏散平台一般在联络通道前后断开,设置纵向楼梯以连接疏散平台与道床,为了避免侵入行车限界,纵向楼梯的外侧不能超过疏散平台,致使纵向楼梯宽度较窄,不利于疏散。也有保持疏散平台纵向连通,但道床和疏散平台之间没有进行连接,导致平台上疏散人群无法安全下道床,和地铁规范“道床疏散”的理念不符,两者不能兼顾的现状导致不能充分发挥道床与疏散平台两种疏散方式的疏散能力。
3.为解决联络通道处“道床疏散”与“平台疏散”不能同时兼顾的问题,更大程度发挥两种疏散方式的疏散能力,就需要考虑在保证疏散平台纵向连通的同时,在疏散平台与道床之间增加连接通道。如“一种用于地铁隧道区间的伸缩式疏散平台楼梯”(申请公布号cn104879161a)所述,在疏散平台下方设置一种可伸缩的临时爬梯,紧急疏散时抽出安全销,可伸缩的主副梯通过旋转,在疏散平台与道床之间建立起临时通道。而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往往处于高度恐慌状态,“隐蔽”的临时爬梯难以被乘客发现并迅速打开,最后导致疏散时间加长或受阻,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同时这种临时爬梯也面临着后期维护与年久失效的风险。而由于列车限界的控制,目前未能在保证疏散平台纵向连通的同时在疏散平台与道床之间建立永久连接通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未能在保证疏散平台纵向连通的同时在疏散平台与道床之间建立永久连接通道,致使疏散能力差,疏散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兼顾疏散平台纵向连通及疏散平台和道床连通的系统。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兼顾疏散平台纵向连通及疏散平台和道床连通的系统,包括设置于隧道外侧的联络通道和沿所述隧道纵向内侧面设置的疏散平台,所述疏散平台在所述联络通道处断开,所述隧道侧壁对应所述联络通道处设有第一门洞和第二门洞,所述第一门洞沿隧道纵向布设于所述第二门洞的两侧,所述第一门洞用于连通所述联络通道和对应一侧的所述疏散平台,所述隧道内侧对应所述第二门洞设有疏散楼梯,所述疏散楼梯上端与所述第二门洞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疏散楼梯下端与所述隧道的道床连接,所述第二门洞用于连通所述
联络通道和所述疏散楼梯上端。
7.本方案中,联络通道和疏散平台位于隧道侧壁的两侧,联络通道在隧道外,疏散平台位于隧道内,疏散平台沿隧道内壁纵向连续设置,但在对应联络通道的位置断开。通过在联络通道处设有第一门洞和第二门洞使得联络通道和隧道连通,第一门洞隧道纵向布设于所述第二门洞的两侧,能够对应疏散平台在联络通道处断开形成的两端,即分别连通断开处两端的疏散平台;而第二门洞处疏散平台是断开的,不会对疏散楼梯的设置造成干扰,即疏散楼梯上端与所述第二门洞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疏散楼梯下端与所述隧道的道床连接,形成固定存在的永久性疏散楼梯,使得第二门洞能够连通所述联络通道和所述疏散楼梯上端。采用上述兼顾疏散平台纵向连通及疏散平台和道床连通的系统,隧道纵向一端的疏散平台通过对应第一门洞进入联络通道后能够通过另一侧的第一门洞进入另一端的疏散平台,实现疏散平台纵向连通;且隧道纵向一端的疏散平台通过对应第一门洞进入联络通道后能够通过疏散楼梯下道床,综上所述,即通过联络通道、第一门洞、第二门洞和疏散楼梯实现疏散平台纵向连通、以及疏散平台和道床的连通,能够提高疏散能力和疏散效果。因为疏散楼梯的设置不受疏散平台影响,上端连接至第二门洞底部,使得疏散楼梯沿隧道横向的水平设置长度能够设置更长,进而满足疏散楼梯设置要求,避免侵入行车限界;且疏散楼梯的设置宽度可以根据联络通道沿隧道纵向的尺寸设置更宽,进而能够提高疏散能力和疏散效果。
8.优选的,所述隧道内壁包括沿其纵向连续设置的若干隧道管片,每个所述第一门洞和第二门洞分别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隧道管片,使得门洞开设合理,能够满足隧道的结构受力,更加安全可靠。
9.优选的,每个所述联络通道对应一侧的所述隧道侧壁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门洞和一个所述第二门洞,所述第一门洞和所述第二门洞分别设置于相邻的所述隧道管片,在满足隧道结构受力合理的前提下,使得两个第一门洞和一个第二门洞在相邻的三个隧道管片设置,疏散路径更加明确,能够提高疏散能力和疏散效果。
10.优选的,所述疏散楼梯为台阶式楼梯,所述疏散楼梯的上台阶与所述疏散平台平齐,所述疏散楼梯的下台阶与所述道床的顶面平齐,所述疏散楼梯的下台阶横跨所述道床横向对应侧的排水沟。采用台阶式楼梯,使得从联络通道下道床更加舒缓,使得疏散更加安全。且疏散楼梯的上台阶与所述疏散平台平齐,所述疏散楼梯的下台阶与所述道床的顶面平齐,使得疏散更加安全。所述疏散楼梯的下台阶横跨所述道床横向对应侧的排水沟,能够避免下道床时被排水沟影响。
11.优选的,所述台阶式楼梯的台阶为横折形板式结构,所述疏散楼梯的对应台阶底面高于所述隧道对应侧的电缆支架。所述台阶式楼梯采用板弯折形成台阶,下方空间大,能够避免对下方的电缆支架的设置造成影响,且减小对电缆的安装的影响。
12.优选的,所述疏散楼梯的对应台阶底面通过其下方对应的所述电缆支架支撑,疏散楼梯的台阶采用横折形板式结构时,电缆支架能够较为方便对疏散楼梯的不同台阶形成支撑,支撑效果好,能够提高疏散楼梯的结构稳定性,且不会对电缆的安装造成影响,不会影响电缆支架对电缆的支撑。
13.优选的,所述电缆支架包括连接部和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连接部沿隧道横向固定于所述隧道的侧壁底部,所述支撑部沿隧道横向和竖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部,所述支
撑部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另一端朝向隧道横向中心悬挑设置并支撑所述疏散楼梯的对应台阶。
14.因为隧道侧壁底部弧形,使得间隔设置的支撑部位于不同的高度上,支撑部结构和尺寸相同时,支撑部悬挑一端的端部的水平投影和竖向均不同,能够适应支撑不同的台阶底部,支撑效果好。故无需对支撑不同台阶的支撑部做不同尺寸和结构的设计,能够减少成本。
15.优选的,所述疏散楼梯为玻璃钢构件或不锈钢构件,寿命更长。
16.优选的,所述疏散楼梯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膨胀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门洞底部和所述道床,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维修和更换。
17.优选的,所述疏散平台断开处外侧设有栏杆,所述栏杆能够隔断所述疏散楼梯和所述疏散平台,避免被疏散人员直接从疏散平台断开处跳至疏散楼梯,造成危险,起阻拦和防护的作用。
18.优选的,所述联络通道连通于两个相同走向的所述隧道之间,即联络通道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一个隧道,使得两个隧道的疏散平台和道床均连通,提高疏散能力和疏散效果。
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发明所述兼顾疏散平台纵向连通及疏散平台和道床连通的系统,隧道纵向一端的疏散平台通过对应第一门洞进入联络通道后能够通过另一侧的第一门洞进入另一端的疏散平台,实现疏散平台纵向连通;且隧道纵向一端的疏散平台通过对应第一门洞进入联络通道后能够通过疏散楼梯下道床;通过联络通道、第一门洞、第二门洞和疏散楼梯实现疏散平台纵向连通、以及疏散平台和道床的连通,能够提高疏散能力和疏散效果;且疏散楼梯的设置不会侵入行车限界,疏散楼梯的宽度可以设置更宽。
21.2、将两个第一门洞和一个第二门洞在相邻的三个隧道管片设置,能够满足隧道结构受力,安全可靠,且疏散路径更加明确,能够提高疏散能力和疏散效果。
22.3、疏散楼梯采用板弯折形成台阶,下方空间大,能够避免对下方的电缆支架的设置造成影响,且减小对电缆的安装的影响;同时疏散路径更舒缓,疏散更加安全。且还能够更加方便的直接通过电缆支架对疏散楼梯的不同台阶形成支撑,支撑效果好,能够提高疏散楼梯的结构稳定性,且不会对电缆的安装造成影响,不会影响电缆支架对电缆的支撑。
23.4、联络通道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一个隧道,使得两个隧道的疏散平台和道床均连通,疏散能力和疏散效果更高。
附图说明
24.图1是实施例1中所述兼顾疏散平台纵向连通及疏散平台和道床连通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实施例1中所述兼顾疏散平台纵向连通及疏散平台和道床连通的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26.图3是实施例1中所述兼顾疏散平台纵向连通及疏散平台和道床连通的系统的横断面示意图;
27.图4是图3中圆圈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图标:1-疏散楼梯;2-疏散平台;3-道床;4-隧道管片;5-联络通道;61-第一门洞;62-第二门洞;7-栏杆;8-电缆支架;81-连接部;82-支撑部;9-支墩;10-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3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1.实施例1
3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兼顾疏散平台纵向连通及疏散平台和道床连通的系统,参见图1-4,包括设置于隧道外侧的联络通道5和沿所述隧道纵向内侧面设置的疏散平台2,疏散平台2设置在隧道连通联络通道5一侧的内壁上,且沿隧道纵向设置,其底侧通过支墩9支撑于隧道侧壁上,如图4所示,支墩9靠近隧道侧壁的一侧的厚度大,外侧呈朝向隧道侧壁凹陷的凹槽,提高支墩9与隧道侧壁的连接能力和支撑能力,且减小支墩9外侧对隧道空间的占用。
33.如图1所示,疏散平台2沿隧道内壁纵向连续设置,但在对应联络通道5的位置断开,即图1中左边的疏散平台2无法直接到右边。所述隧道侧壁对应所述联络通道5处设有第一门洞61和第二门洞62,所述第一门洞61沿隧道纵向布设于所述第二门洞62的两侧,所述第一门洞61用于连通所述联络通道5和对应一侧的所述疏散平台2,即左侧的第一门洞61对应连通左侧的疏散平台2和联络通道5,右侧的第一门洞61对应连通右侧的疏散平台2和联络通道5,实现疏散平台2纵向连通。所述隧道内侧对应所述第二门洞62设有疏散楼梯1,所述疏散楼梯1上端与所述第二门洞6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疏散楼梯1下端与所述隧道的道床3连接,疏散楼梯1为永久性固定楼梯。因为疏散楼梯1的设置不受疏散平台2影响,上端连接至第二门洞62底部,使得疏散楼梯1沿隧道横向的水平设置长度能够设置更长,进而满足疏散楼梯1设置要求,避免侵入行车限界。在疏散楼梯1能够正常设置时,所述第二门洞62用于连通所述联络通道5和所述疏散楼梯1上端,即隧道纵向一端的疏散平台2通过对应第一门洞61进入联络通道5后能够通过疏散楼梯1下道床3,即通过联络通道5、第一门洞61、第二门洞62和疏散楼梯1实现疏散平台2纵向连通、以及疏散平台2和道床3的连通,能够提高疏散能力和疏散效果。且如图2的左右侧疏散楼梯1所示,疏散楼梯1的设置宽度可以根据联络通道5沿隧道纵向的尺寸设置更宽,进而能够提高疏散能力和疏散效果。
34.且永久式疏散楼梯1的纵向设置间距为隧道联络通道5的纵向设置间距,地铁设计规范要求联络通道5的纵向设置间距不大于600m。
35.本实施例中,隧道可以是一般隧道,也可以是盾构隧道等。如图1-4所示,可以为盾构隧道,其隧道内壁包括沿其纵向连续设置的若干隧道管片4。本实施例中,适宜将每个所述第一门洞61和第二门洞62分别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隧道管片4,使得门洞开设更合理,能够满足隧道的结构受力,更加安全可靠。
3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联络通道5对应一侧的所述隧道侧壁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门洞61和一个所述第二门洞62,所述第一门洞61和所述第二门洞62分别设置于相邻的所述隧道管片4。在满足隧道结构受力合理的前提下,使得两个第一门洞61和一个第二门洞62在相邻的三个隧道管片4设置,疏散路径更加明确,能够提高疏散能力和疏散效果。
37.本实施例中,疏散楼梯1可以采用斜梯等形式,但较佳的,所述疏散楼梯1为台阶式楼梯,采用台阶式楼梯,纵向疏散平台2在联络通道5前后通过两个第一门洞61进入联络通道5从而增加疏散楼梯1的跨度和台阶步数,使得从联络通道5下道床3更加舒缓,使得疏散更加安全,且如图4所示,台阶式楼梯竖向高度下降更快,左侧超出疏散平台2的部分的台阶的高度更低,保证了疏散楼梯1的外侧台阶宽度和高度满足疏散要求的同时不侵入行车限界。所述疏散楼梯1的上台阶与所述疏散平台2平齐,所述疏散楼梯1的下台阶与所述道床3的顶面平齐,疏散楼梯1的上台阶是指最上层台阶,疏散楼梯1的下台阶是指最下层台阶,第二门洞62底部与疏散楼梯1上台阶、疏散平台2平齐,疏散楼梯1的下台阶与所述道床3的顶面平齐,能够减少疏散障碍,使得疏散更加安全。所述疏散楼梯1的下台阶横跨所述道床3横向对应侧的排水沟10,能够避免被疏散人员横跨排水沟10,避免下道床3时被排水沟10影响,提高疏散安全性。
38.如图4所示,所述台阶式楼梯的台阶为横折形板式结构,所述疏散楼梯1的对应台阶底面高于所述隧道对应侧的电缆支架8。即所述台阶式楼梯采用板弯折形成台阶,下方空间大,其台阶的踏步避开电缆支架8,能够避免对下方的电缆支架8的设置造成影响,且减小对电缆的安装的影响。进一步的,疏散楼梯1的台阶采用横折形板式结构时,所述疏散楼梯1的对应台阶底面可以通过其下方对应的所述电缆支架8支撑,电缆支架8能够较为方便对疏散楼梯1的不同台阶形成支撑,支撑效果好,能够提高疏散楼梯1的结构稳定性,且不会对电缆的安装造成影响,不会影响电缆支架8对电缆的支撑,使得无需单独对横折形板式结构的疏散楼梯1进行其它支撑。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电缆支架8包括连接部81和至少两个支撑部82,所述连接部81沿隧道横向固定于所述隧道的侧壁底部,所述支撑部82沿隧道横向和竖向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部81,所述支撑部82一端连接所述连接部81、另一端朝向隧道横向中心悬挑设置并支撑所述疏散楼梯1的对应台阶。因为隧道侧壁底部弧形,连接部81能够适配固定于隧道侧壁底部,在隧道横向上形成靠近隧道中心低、靠近隧道侧面高的结构,使得间隔设置的支撑部82位于不同的高度上,支撑部82结构和尺寸相同时,支撑部82悬挑一端的端部的水平投影和竖向均不同,能够适应支撑不同的台阶底部,支撑效果好。故无需对支撑不同台阶的支撑部82做不同尺寸和结构的设计,能够减少成本。
39.且如图4所示,排水沟10的左右两侧均属于道床3结构,疏散楼梯1的台阶采用横折形板式结构时,可以在排水沟10左右两内侧设置支撑台阶,即道床3在排水沟10的两侧顶部设有下陷的支撑台阶,疏散楼梯1的下台阶可以直接嵌入排水沟10内,通过排水沟10两内侧的支撑台阶向上支撑,能够提高对疏散楼梯1的支撑效果,且可以使得疏散楼梯1的下台阶底面与道床3齐平,而且不会影响排水沟10排水效果。
40.进一步的,所述疏散楼梯1适宜采用玻璃钢构件或不锈钢构件,寿命更长。且为横折形板式结构时,疏散楼梯1的下台阶支撑于排水沟10顶部道床3结构,不会被水锈蚀。且所述疏散楼梯1的上端和下端可以分别通过膨胀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门洞62底部和所述道床3,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安装、维修和更换。且疏散楼梯1的下台阶可以与排水沟10的支撑台阶通过膨胀螺栓进行连接,上台阶与通过膨胀螺栓与隧道管片4锚固连接,操作方便,连接效果稳定。
41.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能够在所述疏散平台2断开处外侧设有栏杆7,所述栏杆7能够隔断所述疏散楼梯1和所述疏散平台2,避免被疏散人员直接从疏散平台2断
开处跳至疏散楼梯1,造成危险,起阻拦和防护的作用。其中,疏散平台2外侧的其它位置一般不设置栏杆7,避免超出列车行车界限,且列车因故停在隧道中时,使得车上人员能够快速从车上疏散至疏散平台2。所述的联络通道5处疏散平台2断开处的端部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引导乘客疏散,避免乘客掉落摔伤。
4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联络通道5连通于两个相同走向的所述隧道之间,即联络通道5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一个隧道,使得两个隧道的疏散平台2和道床3均连通,提高疏散能力和疏散效果。
43.本实施例所述兼顾疏散平台纵向连通及疏散平台和道床连通的系统,能够实现在地铁隧道联络通道5处,疏散平台2既可纵向连通,也可下道床3,真正实现地铁设计规范中“道床3疏散为主、平台疏散为辅”的疏散理念,同时又解决临时疏散爬梯紧急情况下失效无法打开、维护成本高等问题,确保乘客快速安全疏散。本实施例结合现有联络通道5的布置特点来进行设计,能够实现疏散平台2纵向连通、不侵入隧道区间行车限界、不影响区间管线安装,乘客可以充分利用两种疏散方式的功能,能够快捷地进行疏散;疏散楼梯1为永久结构,不需要乘客临时搭设爬梯,对疏散人员无技术要求。涉及的隧道管片4开洞,结构受力合理,安全可靠;整体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后期维护,适用于各类地铁隧道区间或其他类似场所的安全救援用途。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