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隧道风机的增压稳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6300发布日期:2022-07-16 02:1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隧道风机的增压稳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隧道风机的增压稳流装置。


背景技术:

2.隧道是在山体或地下进行挖掘和开凿的,加上我国的隧道长度比较长,因此通风效果需要得以保障,特别是地下隧道的建设更是在狭窄深邃的环境下进行,空气如果无法得到充分的置换会产生严重的生产事故,因此需要隧道风机进行空气的置换。
3.现有隧道风机的排风口较单一,通风过大容易引起共振,会造成隧道坍塌等事故,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由于风机体积较大,在安装拆卸,以及搬运的时候比较麻烦,隧道通常比较狭长,风机在内部移动也比较困难,当隧道口较小时,只能选用体积小的风机,大大降低了射程和通风效果,使用效果较差,基于此,研究一种用于隧道风机的增压稳流装置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隧道风机的增压稳流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在的隧道风机的排风口较单一,通风过大容易引起共振,会造成隧道坍塌等事故,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由于风机体积较大,在安装拆卸,以及搬运的时候比较麻烦,隧道通常比较狭长,风机在内部移动也比较困难,当隧道口较小时,只能选用体积小的风机,大大降低了射程和通风效果,使用效果较差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用于隧道风机的增压稳流装置,包括底架、稳流筒、过滤架、增压架和风机连接管,所述稳流筒的进风部内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过滤架和增压架按从前至后的顺序依次通过滑块安装在安装槽内,所述增压架的中部设置有锥形螺旋叶,所述稳流筒的进风端设置有卡座,所述风机连接管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卡块,所述卡座与卡块适配卡接,所述稳流筒的出风部设置为锥形圆筒,所述锥形圆筒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吸风管;所述稳流筒的下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右端固定有后铰接座,其左端固定有前铰接座,所述后铰接座与底架之间设置有转动臂,所述前铰接座与底架之间设置有伸缩柱,所述底架上固定有气缸,所述伸缩柱的下端与气缸相连。
6.进一步的,所述卡块的内壁设置有与安装槽适配的定位块,所述卡块与定位块之间设置有密封环。
7.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架的内部由分流网和棉麻布条依次排列组成,所述锥形圆筒的外端设置有过滤网。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万向轮,所述第一万向轮的一侧设置有锁止片。
9.进一步的,所述底架的下表面固定有缓冲座,所述缓冲座的外壁设置有金属弹簧,所述缓冲座上表面的四周均开设有固定孔。
10.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座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二万向轮,所述第二万向轮的一侧设置有锁止片。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在隧道建造中对隧道进行通风的工作中,通过滑块与安装槽卡接,把过滤架和增压架先后安装到稳流筒内,然后通过卡块与卡座旋转扣合,把风机连接管一端安装到稳流筒的进风端,另一端安装到风机出风口,这样设置使设备组装更加方便,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对隧道进行通风时,增压架中部设置的锥形螺旋叶可以对风机吹出的风进行螺旋增压,稳流筒的出风部设置为锥形圆,锥形圆筒的外壁均匀设置吸风管,可以再次为风力加压,提高风机射程和通风效果。
12.通过后铰接座、前铰接座和伸缩柱的设置,稳流筒的后端通过后铰接座和转动臂配合转接在底架上,气缸提供动力,根据实际需求调节伸缩柱的伸长量,配合前铰接座可以顶起稳流筒的前端,这样就可以实现稳流筒的使用角度,从而便于改变风向,减少同向风的产生,使产生的风更接近于自然风,降低在隧道里产生共振的概率,提高了隧道作业的安全性。
13.通过定位块的设置,可以使风机连接管的安装更加便捷方便,设置密封环,可以提高设备的密封性,保障设备使用安全,通过设置过滤网,可以防止过多的杂质灰尘进入设备内,堵塞损坏其内部零件,通过过滤架的设置,棉麻布条可以随风飘动,配合分流网对气流进行梳理分割,使原有风向变得不规则起来,更加接近自然风,降低在隧道里产生共振的概率,保障工作安全。
14.由此,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时,把过滤架和增压架先后安装到稳流筒内,然后把风机连接管一端安装到稳流筒的进风端,另一端安装到风机出风口,这样设置使设备组装更加方便,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对隧道进行通风时,增压架中部设置的锥形螺旋叶可以对风机吹出的风进行螺旋增压,稳流筒的出风部设置为锥形圆,锥形圆筒的外壁均匀设置吸风管,可以再次为风力加压,提高风机射程和通风效果;稳流筒的后端通过后铰接座和转动臂配合转接在底架上,气缸提供动力,根据实际需求调节伸缩柱的伸长量,配合前铰接座可以顶起稳流筒的前端,这样就可以实现稳流筒的使用角度,从而便于改变风向,减少同向风的产生,使产生的风更接近于自然风,降低在隧道里产生共振的概率,提高了隧道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稳流筒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机连接管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19.图中的标号为:1为底架,2为稳流筒,3为过滤架,4为增压架,5为风机连接管,6为安装槽,7为锥形螺旋叶,8为卡座,9为卡块,10为吸风管,11为支撑板,12为后铰接座,13为前铰接座,14为转动臂,15为伸缩柱,16为气缸,17为定位块,18为密封环,19为过滤网,20为第一万向轮,21为缓冲座,22为金属弹簧,23为第二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1.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隧道风机的增压稳流装置,主要用于在隧道建造中对隧道进行通风的工作中,以便解决目前隧道风机的排风口较单一,通风过大容易引起共振,会造成隧道坍塌等事故,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由于风机体积较大,在安装拆卸,以及搬运的时候比较麻烦,隧道通常比较狭长,风机在内部移动也比较困难,当隧道口较小时,只能选用体积小的风机,大大降低了射程和通风效果,使用效果较差的问题,基于此,本实施例主要针对增压稳流装置,设置了稳流筒2。
22.具体的结构中,如图1-4中所示,一种用于隧道风机的增压稳流装置,包括底架1、稳流筒2、过滤架3、增压架4和风机连接管5,稳流筒2的进风部内壁开设有安装槽6,过滤架3和增压架4按从前至后的顺序依次通过滑块安装在安装槽6内,增压架4的中部设置有锥形螺旋叶7,稳流筒2的进风端设置有卡座8,风机连接管5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卡块9,卡座8与卡块9适配卡接,稳流筒2的出风部设置为锥形圆筒,锥形圆筒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吸风管10;使用时,通过滑块与安装槽6卡接,把过滤架3和增压架4先后安装到稳流筒2内,然后通过卡块9与卡座8旋转扣合,把风机连接管5一端安装到稳流筒2的进风端,另一端安装到风机出风口,这样设置使设备组装更加方便,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对隧道进行通风时,增压架4中部设置的锥形螺旋叶7可以对风机吹出的风进行螺旋增压,稳流筒2的出风部设置为锥形圆,锥形圆筒的外壁均匀设置吸风管10,可以再次为风力加压,提高风机射程和通风效果。
23.稳流筒2的下部固定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的右端固定有后铰接座12,其左端固定有前铰接座13,后铰接座12与底架1之间设置有转动臂14,前铰接座13与底架1之间设置有伸缩柱15,底架1上固定有气缸16,伸缩柱15的下端与气缸16相连;通过后铰接座12、前铰接座13和伸缩柱15的设置,稳流筒2的后端通过后铰接座12和转动臂14配合转接在底架上,气缸16提供动力,根据实际需求调节伸缩柱15的伸长量,配合前铰接座13可以顶起稳流筒2的前端,这样就可以实现稳流筒2的使用角度,从而便于改变风向,减少同向风的产生,使产生的风更接近于自然风,降低在隧道里产生共振的概率,提高了隧道作业的安全性。
24.本实施例中,使用时,把过滤架3和增压架4先后安装到稳流筒2内,然后把风机连接管5一端安装到稳流筒2的进风端,另一端安装到风机出风口,这样设置使设备组装更加方便,提高设备工作效率,对隧道进行通风时,增压架4中部设置的锥形螺旋叶7可以对风机吹出的风进行螺旋增压,稳流筒2的出风部设置为锥形圆,锥形圆筒的外壁均匀设置吸风管10,可以再次为风力加压,提高风机射程和通风效果;稳流筒2的后端通过后铰接座12和转动臂14配合转接在底架上,气缸16提供动力,根据实际需求调节伸缩柱15的伸长量,配合前铰接座13可以顶起稳流筒2的前端,这样就可以实现稳流筒2的使用角度,从而便于改变风向,减少同向风的产生,使产生的风更接近于自然风,降低在隧道里产生共振的概率,提高了隧道作业的安全性。
25.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对防尘座10具体结构的进一步说明。
26.具体的结构中,如图2-4中所示,卡块9的内壁设置有与安装槽6适配的定位块17,卡块9与定位块17之间设置有密封环18;通过定位块17的设置,可以使风机连接管5的安装更加便捷方便,设置密封环18,可以提高设备的密封性,保障设备使用安全。
27.过滤架3的内部由分流网和棉麻布条依次排列组成,锥形圆筒的外端设置有过滤网19;通过设置过滤网,可以防止过多的杂质灰尘进入设备内,堵塞损坏其内部零件,通过过滤架3的设置,棉麻布条可以随风飘动,配合分流网对气流进行梳理分割,使原有风向变得不规则起来,更加接近自然风,降低在隧道里产生共振的概率,保障工作安全。
28.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对底架1具体结构的进一步说明。
29.具体的结构中,如图1和3中所示,支撑板11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万向轮20,第一万向轮20的一侧设置有锁止片,通过第一万向轮20的设置,当使用时只能用稳流筒2时,在支撑板11上固定第一万向轮20,可以方便工作时移动设备,为工人们提供便利。
30.底架1的下表面固定有缓冲座21,缓冲座21的外壁设置有金属弹簧22,缓冲座21上表面的四周均开设有固定孔;通过缓冲座21的设置,运用金属弹簧22的弹性,配合缓冲座21可以为设备提供一定缓冲保护,避免设备受损,设置固定孔,可以便于对设备进行固定,保障设备使用时更加稳固牢靠。
31.缓冲座21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二万向轮23,第二万向轮23的一侧设置有锁止片;通过第二万向轮23的设置,配合锁止片可以便于移动设备,提高设备移动灵活性,省时省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