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内衬油管内的抽油杆打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20812发布日期:2022-07-20 01:5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内衬油管内的抽油杆打捞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油井作业打捞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内衬油管内的抽油杆打捞器。


背景技术:

2.油井在发生油管与抽油杆偏磨的抽油井管柱中,采用了内衬油管生产,以增加油井生产周期,内衬油管就是在现有油管的内壁上安装壁厚为4mm-4.5mm的非金属管,使现有油管的内壁受到保护。因此,内衬油管内径要比普通油管的内径小8mm-9mm。如内径为φ62的油管加工成内衬油管后内径为φ53。用内衬油管生产的抽油井,当出现抽油杆的下部靠近杆头部位断裂后,由于打捞器要接触抽油杆的杆头,而杆头直径较大,如常用的φ22抽油杆的凸缘直径为φ38,与内径为φ53的内衬油管之间的直径差只有15mm,单边间隙只有7.5mm。用现有的抽油杆打捞器无法进行打捞,因为现有的抽油杆打捞器的外径大,为两层结构,单边厚度超过7.5mm,不能下入到内衬油管内打捞靠近杆头部位断裂的抽油杆。当抽油杆出现靠近杆头部位断裂时,就不能用打捞抽油杆的作业方法恢复油井生产,需要采取作业费用多、作业时间长的方法才能恢复油井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626680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抽油杆打捞器,其包括:外筒体,其上端与上接头螺接,其下端螺接引鞋,引鞋的上端面为导引锥面;压套,其上段缩径形成导环部,其下段为环套部,环套部与外筒体的内侧面相接触,导环部的外侧套设有压缩弹簧;多个限位隔板,上端与环套部的下端相接触,其下端与引鞋的上端相连接;多个活动卡接部,沿周向与各限位隔板呈交替设置,包括活动滑块及卡牙块,活动滑块的下端面为外倾斜面,其上端面为上斜面,其内壁面为内倾斜面,卡牙块的上端面与环套部的下端面相接触,其下端面包括有第二外倾斜面及第二内倾斜面,第二外倾斜面贴合于上斜面,第二内倾斜面与内倾斜面呈同向设置,两者间相互齐平,卡牙块的内壁面设有卡牙。
4.中国实用新型cn210178318u公开了一种抽油杆打捞器,包括过渡接头、打捞筒体,所述过渡接头上开设有用于泄放所述打捞筒体内压力的泄油孔,所述泄油孔将所述打捞筒体的内部与整个所述打捞器的外部环境连通。该实用新型所述抽油杆打捞器,通过在过渡接头上增设泄油孔,能够使得打捞筒体与外部环境连通,在打捞下行过程中,打捞筒体内的油液及压力均能够得到释放,有利于降低打捞器下行阻力,使打捞器顺利下井,降低了抽油杆打捞作业的难度。
5.中国实用新型cn202850917u公开了一种用于内衬油管的抽油杆打捞器,包括打捞接头、捞筒、弹簧、锁套、约束环,打捞接头上部有抽油杆螺纹,捞筒下部铣有多条开槽,开槽下部铣通,使捞筒的开槽之间成为条体,打捞接头下部与捞筒上部连接,弹簧、锁套套装在捞筒外,打捞接头的下端面压住弹簧的上端面,弹簧的下端面压住锁套的上端面,锁套的内部台肩座在捞筒下部外台肩上,锁套内部台肩之下的内壁包住捞筒的下部,捞筒内部有扩径腔,约束环处于扩径腔内。
6.现有用于内衬油管内的抽油杆打捞器种类较少,仍需要一种能够快速且稳固的,
能够用于内衬油管内的抽油杆打捞器。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内衬油管内的抽油杆打捞器,本实用新型所述抽油杆打捞器能在内衬油管内打捞靠近杆头部位断裂的抽油杆,其结构简单,操作稳定性强,能够快速打捞杆头部位断裂的抽油杆。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内衬油管内的抽油杆打捞器,包括上接头、捞筒、弹簧、防转销插和捞爪;所述捞筒的上段设置滑动槽,下段设置卡爪槽,捞筒的下段设有内孔;捞爪的上部内径大于下部内径,使其形成悬挂台肩;捞爪的下部设有缩径段,在捞爪的下端向上设有多个空槽,空槽与空槽之间形成卡爪;捞爪的上部套装在捞筒的上部,使卡爪插入卡爪槽里,缩径段从卡爪槽里进入到捞筒内孔内;防转销插入捞筒、打捞爪内,处于滑动槽里;弹簧套装在捞筒的上部,弹簧的下端面坐在捞爪上,上接头的下部与打捞筒的上部连接,上接头的外部台肩压住弹簧的上端面;捞爪的下部内径大于被打捞抽油杆的杆径,小于被打捞抽油杆杆头的凸缘直径。
10.进一步地,所述捞筒的上段设置三个滑动槽,三个滑动槽轨相互对称。
11.进一步地,所述捞筒的上段直径小于下段直径。
12.进一步地,所述捞筒下段设置3-6个卡爪槽轨,卡爪的数量与卡爪槽数量相同。
13.进一步地,缩径段的直径等于捞筒内孔直径。
14.进一步地,缩径段的下端设有导引锥。
15.进一步地,所述上接头的上部设有螺纹。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7.本实用新型所述抽油杆打捞器能够在内衬油管内打捞杆头部位断裂的抽油杆连接方楞部位,不需要提出油管就能将杆头部位断裂的抽油杆捞出。本实用新型所述抽油杆打捞器结构简单,操作稳定性强,能够快速打捞杆头部位断裂的抽油杆连接方楞部位。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用于内衬油管内的抽油杆打捞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捞筒的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捞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捞爪的主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捞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上接头、2.弹簧,3.捞筒、4.防转销、5.捞爪、31.滑动槽、32.内孔、33.卡爪槽、51.悬挂台肩、52.缩径段、53.导引锥、54.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24.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5.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和/或它们的组合。
26.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27.实施例1
28.如图1所示,所述用于内衬油管内的抽油杆打捞器包括上接头1、弹簧2、捞筒3、防转销4、捞爪5。
29.如图2、图3所示,捞筒3的上段直径小于下段直径,捞筒3的上段设置两个对称的滑动槽31,捞筒3的下段设置多个卡爪槽33,均匀分布在捞筒3的下段;捞筒3的下段设有内孔32。
30.捞爪5的上部内径大于下部内径,使其形成悬挂台肩51;捞爪5的下部内径大于被打捞抽油杆的杆径,小于被打捞抽油杆杆头的凸缘直径;捞爪5的下部有缩径段52,缩径段52的直径等于内孔32的直径;缩径段52的下端有导引锥53;在捞爪5的下端向上开设多个空槽,所述的空槽与空槽之间形成卡爪54,所述卡爪54的数量与卡爪槽33的数量相同。
31.捞爪5的上部套装在捞筒3的上部,使所述的卡爪54插入所述的卡爪槽33里,缩径段52从卡爪槽33里进入到捞筒3内孔32里,使卡爪54受到约束不能扩张;防转销4插入捞筒3、捞爪5内,并处于所述的滑动槽31里,使捞爪5在捞筒3上只能轴向滑动,不能相对旋转,从而使打捞更为稳固;弹簧2套装在捞筒3的上部,弹簧2的下端面坐在捞爪5上,上接头1的下部与捞筒3的上部连接,上接头1的外部台肩压住弹簧2的上端面。
32.上接头1上部设有螺纹。
33.使用时,所述用于内衬油管内的抽油杆打捞器连接在抽油杆的下部,下到靠近抽油杆杆头部位断裂处时,被捞部位进入捞筒3的下部内,由于捞爪5的下部内径大于被打捞抽油杆的杆径,小于被打捞抽油杆杆头的凸缘直径,杆头的凸缘推着捞爪5上行压缩弹簧2,使所述的缩径段52离开所述的内孔32,所述的缩径段52失去约束扩张,被打捞抽油杆杆头的凸缘部位通过所述的内孔32,弹簧2再将捞爪5压回,使被打捞抽油杆杆头的凸缘部位悬挂在所述的悬挂台肩51上,所述的卡爪54回到所述的内孔32,不再扩张,从而能够实现快速、稳固地打捞靠近抽油杆杆头部位断裂的抽油杆方楞部位。
34.本实用新型中凡是没有展开论述的零部件本身、本技术中的各零部件连接方式均属于本技术领域的公知技术,不再赘述。比如焊接、丝扣式连接等。
35.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
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