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膨润土制造泥浆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8114发布日期:2022-09-17 10:4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膨润土制造泥浆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地下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膨润土制造泥浆的装置。


背景技术:

2.泥浆护壁挖槽法是指在地下连续墙成槽、钻孔灌注桩钻孔等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地防止槽、孔壁坍塌,在钻孔过程中注入泥浆,然后往成型的孔内灌注混凝土将泥浆置换的施工工法,通过泥浆对槽壁的静压力和泥浆在槽壁上形成的泥皮降低孔壁坍塌的风险。
3.相关技术中的原始造浆过程是在桩位承台外开挖一个能存放泥浆的二级沉淀池,沉淀池引槽与已埋好护筒桩位泥浆引槽相连。再在桩位用反循环成孔十米左右,然后孔内注水,同时用挖机将袋装膨润土吊起并移动到孔口,工人用壁纸刀从袋子底部割口子,膨润土瞬间倒入孔内,反循环钻机进行搅动调浆,调浆一定程度后反循环抽出到沉淀池,循环存浆后开始正式成孔,在施工过程中测量泥浆指标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往孔口再次倒入膨润土调浆,增加粘稠度来确保泥浆质量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成孔过程中边成孔边调整泥浆的粘稠度,泥浆的质量不便于把控,影响泥浆护壁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钻孔过程中泥浆的护壁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膨润土制造泥浆的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利用膨润土制造泥浆的装置,包括料斗、混料管以及供液机构;
7.所述料斗顶壁开口设置,所述料斗与所述混料管连接,且所述料斗内腔与所述混料管内腔连通;
8.所述供液机构用于向所述混料管中输送水或泥浆。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料斗施力,料斗带动混料管运动,直至混料管的出浆口朝向储浆池,并通过泥土或者砂石等支撑料斗,使得料斗顶壁开口朝上设置,通过起吊设备将袋装膨润土起吊至料斗上方,然后在袋装膨润土底端开口后朝向料斗顶壁开口一端移动,直至袋装膨润土与料斗上壁沿抵接,袋装膨润土从下端开口处掉出,并经由料斗内腔落入混料管内腔中,供液机构向混料管中输送清水,清水与落入混料管内腔中的膨润土混合形成泥浆,泥浆流入储浆池内,储浆池内的泥浆达到一定量后,检测储浆池内泥浆指标,若粘稠度不足,将供液机构的取水端放入储浆池内进行回流以增加泥浆粘稠度,直至储浆池内的泥浆满足质量指标且量足够后,即可开钻成孔;设计的利用膨润土制造泥浆的装置,通过料斗便于暂存袋装膨润土中掉落的膨润土,通过混料管便于提供膨润土与清水或粘稠度不足的泥浆的混合空间,通过供液机构便于向混料管中抽送水或泥浆,进而便于控制泥浆的质量指标,提高钻孔过程中泥浆的护壁效果,同时,可以降低膨润土倾倒时的扬尘,降低
泥浆制备时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10.可选的,所述供液机构包括抽液泵和输料管;
11.所述输料管一端与所述抽液泵的出液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混料管一端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接电源为抽液泵工作提供电能,抽液泵将水或泥浆通过输料管从混料管一端输送至混料管的内腔中,与落入混料管内腔中膨润土混合后从混料管另一端流入储浆池中;设计的供液机构,通过抽液泵便于抽取清水或者粘稠度不足的泥浆,通过输料管便于将水或泥浆输送至混料管内腔中。
13.可选的,所述混料管上连接有用于支撑所述混料管的放置座;
14.所述放置座包括两根横杆和多根连接杆;
15.两根所述横杆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两根所述横杆分别位于所述混料管相对两侧;
16.多根所述连接杆沿所述横杆的长度方向分布,且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混料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杆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放置座,通过横杆和连接杆行程的支撑结构便于支撑混料管和料斗,减少对料斗的固定耗时,提高造浆装置的适用便捷性。
18.可选的,两根所述横杆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轴线方向平行设置的两根横杆,便于提高对混料管和料斗的支撑稳定性。
20.可选的,所述料斗上连接有多个起吊柄。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起吊柄,便于料斗的起吊,进而便于实现造浆装置的位置移动。
22.可选的,所述混料管包括同轴设置的进水段、混合段以及出浆段;
23.所述料斗与所述混合段连接,且所述料斗内腔与所述混合段内腔连通;
24.所述进水段外径与所述混合段内径相等,且所述进水段与所述混合段一端连接;
25.所述出浆段外径与所述混合段内径相等,且所述出浆段与所述混合段远离所述进水段一端连接。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混料管,通过分段设置的进水端、混合段以及出浆段,可以降低水或者泥浆通过汇流口倒灌入料斗内腔的可能性。
27.可选的,所述混合段内径为10cm,且所述进水段和所述出浆段的壁厚均为1.5cm。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内径为10cm的混合段,便于在控制造浆装置整体尺寸的同时可以将水的流量与实际的料斗中膨润土的下料速度结合,进而形成满足质量指标的泥浆。
29.可选的,所述料斗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的料斗,便于制造。
3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2.1.设计的利用膨润土制造泥浆的装置,通过料斗便于暂存袋装膨润土中掉落的膨润土,通过混料管便于提供膨润土与清水或粘稠度不足的泥浆的混合空间,通过供液机构便于向混料管中抽送水或泥浆,进而便于控制泥浆的质量指标,提高钻孔过程中泥浆的护壁效果,同时,可以降低膨润土倾倒时的扬尘,降低泥浆制备时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33.2.设计的利用膨润土制造泥浆的装置,通过抽液泵便于抽取清水或者粘稠度不足的泥浆,通过输料管便于将水或泥浆输送至混料管内腔中;
34.3.设计的利用膨润土制造泥浆的装置,通过起吊柄,便于料斗的起吊,进而便于实现造浆装置的位置移动。
附图说明
3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利用膨润土制造泥浆的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1、料斗;2、混料管;21、进水段;22、混合段;23、出浆段;3、供液机构;31、抽液泵;32、输料管;4、放置座;41、横杆;42、连接杆;5、起吊柄。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利用膨润土制造泥浆的装置。
39.参照图1,一种利用膨润土制造泥浆的装置包括料斗1、混料管2以及供液机构3,料斗1的顶壁开口设置,且料斗1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为了便于料斗1的起吊,料斗1上焊接有多个起吊柄5,本实施例中起吊柄5的数量为两个;混料管2包括同轴设置的进水段21、混合段22以及出浆段23,混合段22上开设有汇流口,汇流口的长度为20厘米,汇流口的宽度为8厘米,料斗1下端与混合段22的外侧壁焊接,且料斗1的内腔与混合段22的内腔通过汇流口连通。
40.参照图1,混合段22的长度为150厘米,混合段22的内径为10厘米,进水段21的外径与混合段22的内径相等,进水段21的长度为35厘米,进水段21的壁厚为1.5厘米,且进水段21与混合段22的一端焊接;出浆段23的外径与混合段22的内径相等,出浆段23的长度为100厘米,出浆段23的壁厚为1.5厘米,且出浆段23与混合段22远离进水段21一端焊接。
41.参照图1,供料机构用于向混料管2中输送水或者粘稠度不足的泥浆,供料机构包括抽液泵31和输料管32,输料管32的一端与进水段21远离混合段22的一端通过金属卡箍连接,输料管32远离进水段21一端与抽液泵31的出液口通过金属卡箍固定,本技术中,抽液泵31可以放入清水池中抽取清水,也可以放入储浆池内抽取粘稠度不足的泥浆。
42.参照图1,为了便于提高料斗1的放置稳定性,混合段22外周侧上焊接有放置座4,放置座4包括两根横杆41和多根连接杆42,两根横杆41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两根横杆41所在平面位于混合段22所在平面下方,且两根横杆41分别位于混合段22的相对两侧,横杆41的轴线方向与混合段22的轴线方向平行;多根连接杆42沿着横杆41的长度方向分布,连接杆42的一端与混合段22外侧壁焊接,另一端与横杆41焊接;本实施例中每根横杆41上焊接的连接杆42的数量为两根。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利用膨润土制造泥浆的装置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起吊设备向起吊柄5施力,起吊柄5向料斗1施力,料斗1移动的同时带动混料管2和放置座4运动,直至料斗1运动至储浆池旁且横杆41与地面抵接,此时出浆段23的出浆口位于储浆池正上方。
44.将输料管32的一端与抽液泵31的出液口通过金属卡箍固定,另一端与进水段21通过金属卡箍固定,然后将抽液泵31放入清水池中,通过起吊设备将袋装膨润土吊升至料斗1上方,然后在袋装膨润土下方割出一个开口,再移动膨润土袋使得膨润土袋与料斗1上沿抵
接,此时袋装膨润土下端开口与料斗1内腔连通。
45.外接电源为抽液泵31工作提供电能,抽液泵31将清水通过输料管32输送至混料管2内腔中,同时,膨润土通过汇流口落入混料管2内腔中,清水与膨润土混合后形成泥浆流入储浆池中,当储浆池内泥浆达到一定量时,检测储浆池内泥浆的质量指标,若泥浆质量指标不达标,将抽液泵31放入储浆池内,抽液泵31将泥浆抽至混料管2内再次与膨润土进行混合,直至储浆池内的泥浆满足质量指标且量足够后,即可开钻成孔。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