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构半自动运泥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11222发布日期:2022-10-22 08:57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盾构半自动运泥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工法施工装置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盾构半自动运泥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飞速增长,发展地下空间已经迫在眉睫,盾构机作为最常用的地下隧道挖掘机械,而由于盾构始发井长度较小,运输车不能无法下井运输,盾构机刀盘削下来的泥土,只能依靠小型泥土斗放置在出土口的下方,费时费力且人工成本较高,效率低下,而现有的盾构机在运输泥土时,无法智能控制排出泥土的重量,而导致运输不及时,泥土外溢,且因为地下泥土通常含有较多的水分,在下料运输过程中,容易粘附在机器内壁,久而久之,影响下料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盾构半自动运泥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盾构半自动运泥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容料器、第一卸料管和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设置在第一容料器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容料器上方连通有入料斗,所述第一容料器内腔设有螺旋输料装置,所述螺旋输料装置包括螺旋输料器、第一电机和皮带传动组,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皮带传动组设置在第一容料器外侧壁,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皮带传动组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旋输料器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容料器的侧壁与所述皮带传动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螺旋输料器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容料器内壁固定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螺旋输料器下方设有第一组第一运输装置,所述第一组第一运输装置包括第一主动滚筒与若干第一从动滚筒,所述第一主动滚筒与若干所述第一从动滚筒上覆有同一个输料带,所述第一组第一运输装置的内腔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主动滚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容料器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卸料管连通第二容料器,所述第二容料器内腔设有第二组第一运输装置,所述第二组第一运输装置的底部设有若干电动推杆。
6.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子物料阀,所述电子物料阀设置在入料斗的内侧壁上,所述电子物料阀内设有平行梁传感器,所述平行梁传感器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7.进一步的,还包括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安装在第一容料器的顶部,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一端连通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的出水端设置在第一容料器的内侧顶部。
8.进一步的,还包括液压门,所述液压门设置在所述第一卸料管上,所述液压门内设有第二传感器,所述液压门与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入料斗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二电机、搅
拌器和环形安装架,所述环形安装架的环形外侧壁设有与入料斗的内侧壁相连接的支撑杆,所述环形安装架上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搅拌器的一端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容料器的外侧设有第三组第一运输装置,所述第三组第一运输装置的底部设有可调节伸缩杆。
1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盾构半自动运泥控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12.其一:本实用新型设置plc控制器,利用其运算高速的特点,对传输的数据和运算的指令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处理,通过前期在操控器上设定的重量参数及距离参数,将指令发送到各执行元件,通过该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盾构运泥效率,减少人工,并在降低运泥工人的工作强度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13.其二:本实用新型设置清洗机构,因为地下泥土通常含有较多的水分,在下料运输过程中,容易粘附在机器内壁,久而久之,影响运输效率,所以,对装置定时的清洗必不可少,保证装置内的清洁。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入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电子物料阀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容料器;2、第一卸料管;3、plc控制器;4、入料斗;5、螺旋输料装置;6、第一电机;7、皮带传动组;8、螺旋输料器;9、第一组第一运输装置;10、输料带;11、第一主动滚筒;12、第一从动滚筒;13、第三电机;14、第二容料器;15、第二组第一运输装置;16、电动推杆;17、电子物料阀;18、清洗机构;19、水泵;20、第一水管;21、喷头;22、液压门;23、第一搅拌装置;24、第二电机;25、搅拌器;26、第三组第一运输装置;27、可调节伸缩杆;28、环形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
23.如图1所示的一种盾构半自动运泥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容料器1、第一卸料管2和plc控制器3,plc控制器3型号为(s7-300),plc控制器3设置在第一容料器1的外侧壁上,第一容料器1上方连通有入料斗4,第一容料器1内腔设有螺旋输料装置5,螺旋输料装置5包括螺旋输料器8、第一电机6和皮带传动组7,第一电机6与皮带传动组7设置在第一容料器1外
侧壁,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与皮带传动组7的一端固定连接,螺旋输料器8的一端贯穿第一容料器1的侧壁与皮带传动组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螺旋输料器8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一容料器1内壁固定连接,泥土经入料斗4至输料带10上,第一电机6驱动皮带传动组7,与皮带传动组7输出端连接的螺旋输料器8开始转动输料。
24.如图4所示,螺旋输料器8下方设有第一组第一运输装置9,第一组第一运输装置9包括第一主动滚筒11与若干第一从动滚筒12,第一主动滚筒11与若干第一从动滚筒12上覆有同一个输料带10,第一组第一运输装置9的内腔设有第三电机13,第三电机13的输出端与第一主动滚筒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容料器1的一端通过第一卸料管2连通第二容料器14,第二容料器14内腔设有第二组第一运输装置15,第二组第一运输装置15的底部设有若干电动推杆16;第三电机13驱动第一主动滚筒11转动,在输料带10的传动下,若干第一从动滚筒12同步转动,辅助输送输料带10上的泥土;当放置到设定的泥土重量时,此时液压门22开启,泥土经第一卸料管2落至第二容料器14内。第二容料器14的外侧设有第三组第一运输装置26,第三组第一运输装置26的底部设有可调节伸缩杆27,能够调节装置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运输车斗。
25.另外,第一卸料管2上设置有液压门22,液压门22内设有第二传感器,液压门22与plc控制器3电性连接,防止输料带10直接将泥土输送至第二容料器14内,从而影响称量环节。
26.如图3所示,本装置还包括清洗机构18,所述清洗机构18安装在第一容料器1的顶部,清洗机构18包括水泵19,水泵19的一端连通第一水管20,第一水管20远离水泵19的一端连接有喷头21,所述喷头21的出水端设置在第一容料器1的内侧顶部,通过连接的外部水源,若干喷头21通过连通的第一水管20向装置内喷淋,清洗粘附在机器内壁的泥土,以防长时间的使用堵塞运输通道。
27.实施例2
2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入料斗4内设有第一搅拌装置23,第一搅拌装置23包括第二电机24、搅拌器25和环形安装架28,环形安装架28的环形外侧壁设有与入料斗4的内侧壁相连接的支撑杆,环形安装架28上设有第二电机24第二电机24的输出端与搅拌器25的一端固定连接,对进入的泥土进行初步处理,防止过大的泥土料进入到第一容料器1内,造成堵塞。
29.如图5所示,还包括电子物料阀17,电子物料阀17设置在入料斗4的内侧壁上,电子物料阀17内设有平行梁传感器,平行梁传感器型号为(tjh-2d),平行梁传感器与plc控制器3电性连接,当平行梁传感器感应到放置泥土的设定重量,将其反馈至plc控制器3,使放料终端停止放料动作,精准放料,以免产生堵塞。
30.本装置通过设置plc控制器3,利用其运算高速的特点,对传输的数据和运算的指令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处理,通过前期在电脑上设定的重量参数及距离参数,将指令发送到各执行元件;
31.首先泥土经入料斗4,入料斗4内的第二电机24驱动搅拌器25对进入的泥土进行初步处理,防止过大的泥土料进入到第一容料器1内,造成堵塞;当泥土料落至输料带10上,第一电机6驱动皮带传动组7,与皮带传动组7输出端连接的螺旋输料器8开始转动输料,第三电机13驱动第一主动滚筒11转动,在输料带10的传动下,若干第一从动滚筒12同步转动,辅
助输送输料带10上的泥土;电子物料阀17内的平行梁传感器感应放置泥土的设定重量,将其反馈至plc控制器3,使放料终端停止放料动作,精准放料,以免产生堵塞,放料结束之后,此时液压门22开启,泥土经第一卸料管2落至第二容料器14内;
32.此时,入料斗4继续向第一容料器1重复放料计量的动作,第二组第一运输装置15向外输送泥土,第二容料器14的外侧活动式的第三组第一运输装置26的一端连通第二容料器14的出料口,另一端连通运输车辆的车斗内,其车斗内设有防溢检测装置,防溢检测装置内设有第三传感器,其第三传感器与plc控制器3电性连接,当所运输的泥土达到检测位高度时,第二组第一运输装置15和第三组第一运输装置26将停止运输指令;
33.最后,通过连接的外部水源,若干喷头21通过连通的第一水管20向装置内喷淋,清洗粘附在机器内壁的泥土,以防长时间的使用堵塞运输通道。
3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