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8139发布日期:2022-09-17 10:42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


背景技术:

2.风水管为供风管和供水管,是向矿井下进行供风和供水的管道。
3.矿井一般较深,工作人员需在矿井下进行工作,但矿井下空气稀薄,用水也不方便,因此,现在的矿井中会设置风水管,为井下进行供水供风。
4.而现有的风水管在安装在矿井中时,多是直接使用铁丝等对风水管进行悬吊和固定,但铁丝会发生一定的形变,导致风水管位置不稳,影响对风水管的固定。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解决了现有风水管通过铁丝吊起,位置不稳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包括:供风管和供水管;
8.折行板,所述折行板悬设于所述供风管和所述供水管之间;
9.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套设于所述供水管的表面,所述固定件的一侧通过螺栓与所述折行板的一侧固定安装;
10.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套设于所述供风管的表面,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折行板的内部;
11.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折行板的顶部的中间,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杆。
12.通过在供风管和供水管之间设置折行板,折行板通过固定件和螺栓与供水管连接,通过第一螺纹杆和螺帽与供风管连接,且折行板上的第二螺纹杆通过螺纹套与岩石内的第三螺纹杆连接,在对供风管和供水管进行连接的同时,也与周边岩石稳定连接在一起,从而稳定供风管和供水管的位置,保证稳定性。
13.优选的,所述折行板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螺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且延伸至所述折行板的内部。
14.优选的,所述折行板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两端均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且延伸至所述折行板的内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帽。
15.优选的,所述折行板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侧面岩石接触。
16.优选的,所述第三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侧面岩石的内部。
17.优选的,所述折行板的一端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顶部的中间螺纹连接有第四螺纹杆,所述第四螺纹杆的底端与所述折行板的顶部接触,所述夹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
板。
18.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件,所述弧形件的中间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壁的上下两侧均连通有滑槽,所述弧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五螺纹杆,所述第五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板。
19.通过在折行板上通过夹板和第四螺纹杆固定一个支撑板,支撑板上下两端的弧形件、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之间配合,方便对井下电缆进行定位,且弧形件内部大小可由第五螺纹杆和第二弧形板进行改变,便于对不同粗细程度的井下电缆进行夹持。
2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通过在供风管和供水管之间设置折行板,折行板通过固定件和螺栓与供水管连接,通过第一螺纹杆和螺帽与供风管连接,且折行板上的第二螺纹杆通过螺纹套与岩石内的第三螺纹杆连接,在对供风管和供水管进行连接的同时,也与周边岩石稳定连接在一起,从而稳定供风管和供水管的位置,保证稳定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所示的结构后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3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26.图中标号:1、供风管,2、供水管,3、折行板,4、固定件,5、螺栓,6、第一螺纹杆,7、第二螺纹杆,8、螺纹套,9、第三螺纹杆,10、第一安装孔,11、第二安装孔,12、螺帽,13、支撑杆,
27.14、夹板,15、第四螺纹杆,16、支撑板,17、弧形件,18、弧形槽,19、滑槽,20、第一弧形板,21、第五螺纹杆,22、第二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9.第一实施例
30.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结构后视图。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包括:供风管1和供水管2;
31.折行板3,所述折行板3悬设于所述供风管1和所述供水管2之间;
32.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套设于所述供水管2的表面,所述固定件4的一侧通过螺栓5与所述折行板3的一侧固定安装;
33.第一螺纹杆6,所述第一螺纹杆6套设于所述供风管1的表面,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折行板3的内部;
34.第二螺纹杆7,所述第二螺纹杆7固定连接于所述折行板3的顶部的中间,所述第二螺纹杆7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套8,所述螺纹套8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杆9。
35.供风管1和供水管2之间平行设备,延伸进矿井下,为矿井内供风、供水,折行板3位于供风管1和供水管2之间,分别由固定件4和第一螺纹杆6进行限位,第三螺纹杆9的一端延伸进岩石内,随后由螺纹套8对第三螺纹杆9和第二螺纹杆7进行连接,对折行板3、供风管1和供水管2进行托举定位。
36.所述折行板3的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0,所述螺栓5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0且延伸至所述折行板3的内部。
37.所述折行板3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1,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两端均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11且延伸至所述折行板3的内部,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帽12。
38.第一安装孔10有多个,根据供水管2的位置,折行板3和螺栓5安装在不同的第一安装孔10处,弯折的第一螺纹杆6两端卡在两个第二安装孔11内,由两个螺帽12进行固定。
39.所述折行板3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的一端与侧面岩石接触。
40.所述第三螺纹杆9的一端延伸至侧面岩石的内部。
41.支撑杆13固定在折行板3底部,一端可与岩石表面接触,增大与岩石之间的接触面,使固定时更加稳定。
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43.在矿井内安装供风管1、供水管2为矿井内进行供风供水时,首先在岩壁上钻孔,并将第三螺纹杆9安装在钻孔内。
44.之后便可将折行板3一端的第二螺纹杆7与第三螺纹杆9对齐,并转动螺纹套8,从而将折行板3固定在岩壁上。
45.然后便可将供风管1和供水管2设置在折行板3两侧,并使用固定件4和螺栓5对供水管2进行固定,第一螺纹杆6和螺帽12配合,对供风管1进行固定。
4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7.通过在供风管1和供水管2之间设置折行板3,折行板3通过固定件4和螺栓5与供水管2连接,通过第一螺纹杆6和螺帽12与供风管1连接,且折行板3上的第二螺纹杆7通过螺纹套8与岩石内的第三螺纹杆9连接,在对供风管1和供水管2进行连接的同时,也与周边岩石稳定连接在一起,从而稳定供风管1和供水管2的位置,保证稳定性。
48.第二实施例
49.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50.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折行板3的一端设置有夹板14,所述夹板14顶部的中间螺纹连接有第四螺纹杆15,所述第四螺纹杆15的底端与所述折行板3的顶部接触,所述夹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6。
51.夹板14较宽,与第四螺纹杆15配合,夹在折行板3一端,支撑板16固定在夹板14一端,对两个弧形件17进行支撑。
52.所述支撑板16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弧形件17,所述弧形件17的中间开设有弧形槽18,所述弧形槽18内壁的上下两侧均连通有滑槽19,所述弧形槽1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弧形板20,所述第一弧形板20的一侧螺纹连接有第五螺纹杆21,所述第五螺纹杆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板22。
53.弧形件17一侧有一定大小的缺口,第一弧形板20沿着弧形槽18转动便可将弧形件17一侧的缺口遮挡起来,第五螺纹杆21转动,便可带动第二弧形板22进行移动,从而对中间不同直径的井下电缆进行夹持定位。
5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55.在托架装置对供风管1和供水管2进行支撑时,若还需在井下连通井下电缆,则首先将夹板14夹在折行板3一端,并使其距离供风管1和供水管2之间保持至少三十公分的距离,然后转动第四螺纹杆15,将夹板14稳定夹在折行板3上。
56.随后便可将井下电缆从上下两个弧形件17一侧的缺口处移动到弧形件17中间,之后沿着弧形槽18和滑槽19移动第一弧形板20,使其一端与弧形件17一侧弧形槽18内的磁板吸附在一起,从而确定其位置。
57.之后在转动第五螺纹杆21,并手动控制第二弧形板22的位置,便可将第二弧形板22向弧形件17内移动,从而对井下电缆进行夹紧,且也方便之后进行拆卸。
5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下固定风水管的托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9.通过在折行板3上通过夹板14和第四螺纹杆15固定一个支撑板16,支撑板16上下两端的弧形件17、第一弧形板20和第二弧形板22之间配合,方便对井下电缆进行定位,且弧形件17内部大小可由第五螺纹杆21和第二弧形板22进行改变,便于对不同粗细程度的井下电缆进行夹持。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