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巷道软岩顶板临时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91249发布日期:2023-01-03 21:04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巷道软岩顶板临时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支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巷道软岩顶板临时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巷道掘进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掘进迎头的煤矸先转运出去再进行永久支护,因此使巷道靠近掘进迎头位置出现空顶。为防止顶板的危岩掉落伤害工作人员,维护围岩稳定、保障掘进工作面安全,需要对空顶区域进行临时支护。目前的临时支护结构一般为锚杆配合前探梁进行支护。但对于软岩顶板巷道,为了增强顶板自稳能力,一般将巷道设计为半圆拱形或圆形断面,采用常规的锚杆配合前探梁进行支护,不能有效接顶,不能有效起到临时支护的目的。此外,锚杆配合前探梁进行支护,初撑力较小,不太适合应用在应力较大的软岩顶板巷道。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巷道软岩顶板临时支护结构,以实现对巷道顶板及两侧帮的支护,提高对圆形断面顶板的接顶效果,并提高支护的初撑力。
4.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巷道软岩顶板临时支护结构,包括第一锚杆、吊环、支撑梁、单体液压支柱、前探梁、第二锚杆和护帮板;
6.巷道顶板的中间位置沿着巷道的轴向间隔布置多根第一锚杆,所述第一锚杆的内端锚固于巷道顶板围岩中,所述第一锚杆的外端装配所述吊环;
7.所述支撑梁为条带状结构,所述支撑梁的断面轮廓为半圆形,所述支撑梁顶部的左、右侧各设置有一个支撑座;
8.所述支撑梁位于两个吊环之间的位置,所述支撑梁的圆弧侧面抵接巷道顶板;
9.所述单体液压支柱的下端抵接巷道底板,所述单体液压支柱的上端配合所述支撑座;
10.所述前探梁串接于相邻的两个吊环之间,所述前探梁抵接所述支撑梁;
11.所述第二锚杆的内端锚固于巷道两侧帮部围岩中,所述第二锚杆的外端固定所述护帮板,所述护帮板抵接巷道两侧帮部围岩外壁;
12.支撑梁两侧下端端分别抵接所述护帮板的上端。
13.优选的,所述护帮板的上端设置有u形槽,所述支撑梁下端抵接于u形槽内。
14.优选的,所述护帮板与两根第二锚杆配合,两根第二锚杆沿着竖直方向布置。
15.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槽,所述单体液压支柱的上端装配于所述支撑槽内。
16.优选的,所述支撑梁与所述前探梁之间设置有方木。
17.优选的,所述支撑梁与巷道顶板之间设置有金属网。
18.优选的,所述吊环的开口为矩形结构,所述前探梁的端面为矩形结构。
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述及了一种巷道软岩顶板临时支护结构,将其应用巷道软岩顶板进行临时支护,先沿巷道的轴向布置第一锚杆及吊环;将支撑梁举升位于两个吊环之间,将前探梁串接于相邻的两个吊环之间,使前探梁抵接支撑梁,通过前探梁实现对支撑梁的支撑限位;再将单体液压支柱的上端配合支撑梁的支撑座,向单体液压支柱注入乳化液或高压水对单体液压支柱施加初撑力,单体液压支柱的伸缩端相对于缸体端伸出,带动支撑梁抵接巷道顶板;接着将第二锚杆的内端锚固于巷道两侧帮部围岩,第二锚杆的外端固定护帮板,使护帮板抵接巷道两侧帮部围岩外壁,并将支撑梁两侧下端分别抵接护帮板的上端。如此,通过各部件的配合实现对巷道顶板及两侧帮的支护,同时,通过支撑梁提高对圆形断面顶板的接顶效果,并通过单体液压支柱提高支护的初撑力。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巷道软岩顶板临时支护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巷道软岩顶板临时支护结构去除单体液压支柱的断面示意图;
24.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巷道软岩顶板临时支护结构去除单体液压支柱的轴向示意图。
26.附图标号说明:
27.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1第一锚杆12吊环13前探梁2支撑梁21支撑座211支撑槽3单体液压支柱41第二锚杆42护帮板421u形槽5方木6金属网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9.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
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4.实施例:
35.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巷道软岩顶板临时支护结构,包括第一锚杆11、吊环12、前探梁13、支撑梁2、单体液压支柱3、第二锚杆41和护帮板42。
36.巷道顶板的中间位置沿着巷道的轴向间隔布置多根第一锚杆11,第一锚杆11的内端通过锚固剂锚固于巷道顶板围岩中,第一锚杆11的外端装配吊环12。其中,吊环12的开口为矩形结构,前探梁13的端面为矩形结构,以在前探梁13配合吊环12后,避免前探梁13相对于吊环12转动。
37.支撑梁2为条带状结构,支撑梁2的断面轮廓为半圆形,支撑梁2顶部的左、右侧各设置有一个支撑座21。
38.支撑梁2位于两个吊环12之间的位置,支撑梁2的圆弧侧面抵接巷道顶板。其中,支撑梁2与巷道顶板之间设置有金属网6,以通过金属网6整体支撑软岩顶板。
39.单体液压支柱3的下端(缸体端)通过铁鞋抵接巷道底板,单体液压支柱3的上端(伸缩端)配合支撑座21。具体的,支撑座21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槽211,单体液压支柱3的上端装配于支撑槽211内。单体液压支柱3的上端与支撑槽211配合,以提高单体液压支柱3的上端与支撑座21配合的牢固程度,避免单体液压支柱3的上端从支撑座21脱落。
40.前探梁13串接于相邻的两个吊环12之间,前探梁13抵接支撑梁2,如此,以通过前探梁13实现对支撑梁2的支撑限位。
41.第二锚杆41的内端通过锚固剂锚固于巷道两侧帮部围岩中,第二锚杆41的外端固定护帮板42,护帮板42抵接巷道两侧帮部围岩外壁。本实施例中,护帮板42与两根第二锚杆41配合,两根第二锚杆41沿着竖直方向布置。
42.支撑梁2两侧下端端分别抵接护帮板42的上端,以使支撑梁2、护帮板42连接为一体共同支护巷道顶板及两侧帮。其中,护帮板42的上端设置有u形槽421,支撑梁2下端抵接于u形槽421内。护帮板42对两侧帮的支护作为永久支护保留,支撑梁2对顶板的支护为临时支护,通过支撑梁2下端抵接于u形槽421内,以方便将支撑梁2从u形槽421拆卸下来继续使用。
43.在将单体液压支柱3的伸缩端相对于缸体端伸出,带动支撑梁2抵接巷道顶板后,支撑梁2与前探梁13之间形成空隙,在支撑梁2与前探梁13之间的空隙设置两块方木5,以使支撑梁2与前探梁13通过方木5配合牢固,即便单体液压支柱3支撑失效,也能保持支撑梁2
抵接巷道顶板。
44.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巷道软岩顶板临时支护结构有了清楚的认识。本实用新型的巷道软岩顶板临时支护结构,将其应用巷道软岩顶板进行临时支护,先沿巷道的轴向布置第一锚杆11及吊环12;将支撑梁2举升位于两个吊环12之间,将前探梁13串接于相邻的两个吊环12之间,使前探梁13抵接支撑梁2,通过前探梁13实现对支撑梁2的支撑限位;再将单体液压支柱3的上端配合支撑梁2的支撑座21,向单体液压支柱3注入乳化液或高压水对单体液压支柱3施加初撑力,单体液压支柱3的伸缩端相对于缸体端伸出,带动支撑梁2抵接巷道顶板;接着将第二锚杆41的内端锚固于巷道两侧帮部围岩,第二锚杆41的外端固定护帮板42,使护帮板42抵接巷道两侧帮部围岩外壁,并将支撑梁2两侧下端分别抵接护帮板42的上端。如此,通过各部件的配合实现对巷道顶板及两侧帮的支护,同时,通过支撑梁2提高对圆形断面顶板的接顶效果,并通过单体液压支柱3提高支护的初撑力。
45.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