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征:
1.一种多层采空区分段注浆治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准备工作:确定采空区(1)土质分层和土质强度,针对不同的土质配制对应比例的灌注泥浆;定点成孔:对采空区(1)周围环境和施工条件分析,确定灌注孔(2)位置,并在对应地点钻孔;安装多级注浆装置(3):在灌注孔(2)内安装多级注浆装置(3),并对多级注浆装置(3)进行调试,在多级注浆装置(3)上对应安装注浆装置和气泵,保证多级注浆装置(3)可以正常使用;注浆成型:通过多级注浆装置(3)对采空区(1)进行注浆施工;结束工作:对采空区(1)内灌注泥浆进行养护,养护完成后对灌注孔(2)封口填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采空区分段注浆治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注浆装置(3)包括封堵块(31)、固定套筒(32)、抵接套筒(33)、转动套筒(34)以及封堵机构(35);所述封堵块(31)盖设在灌注孔(2)顶部,所述封堵块(31)上转动连接有转动套筒(34),所述转动套筒(34)周侧穿设在固定套筒(32)内,所述固定套筒(32)固定连接在封堵块(31)上,所述固定套筒(32)穿设在灌注孔(2)和采空区(1)内;所述固定套筒(32)周侧设置有封堵机构(35),所述封堵机构(35)底部抵接在抵接套筒(33)上,所述抵接套筒(33)固定套设在转动套筒(34)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采空区分段注浆治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套筒(34)内开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连通口(341),数个所述连通口(341)均与转动套筒(34)内腔连通;所述转动套筒(34)内腔远离抵接套筒(33)的一端连通有注浆装置和气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采空区分段注浆治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套筒(33)底部设置有喷头(331),所述喷头(331)与转动套筒(34)内腔连通;所述喷头(331)周侧固定套设有叶轮(332);所述抵接套筒(33)周侧开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滑槽(333),数个所述第二滑槽(333)的数量与数个所述连通口(341)的数量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采空区分段注浆治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32)周侧开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喷气口(322),数个所述喷气口(322)数量与数个所述连通口(341)数量相同;数个所述喷气口(322)分别与数个所述连通口(341)数量对应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采空区分段注浆治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筒(32)周侧开设有数个均匀分布的第一滑槽(321),数个所述第一滑槽(321)数量与数个所述喷气口(322)数量相同,数个所述第一滑槽(321)分别与数个所述喷气口(322)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层采空区分段注浆治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机构(35)包括气囊(351),所述气囊(351)上固定连接有数个均匀分布的滑块(354),数个所述滑块(354)数量与数个所述喷气口(322)数量相同;数个所述滑块(354)上开设有数个贯穿设置的出气孔(355),数个所述出气孔(355)一端与气囊(351)内腔连通,数个所述出气孔(355)远离气囊(351)内腔的一端与对应喷气口
(322)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采空区分段注浆治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351)内腔固定安装有数个均分布的固定块(352),数个所述固定块(352)上均套设有钢筋(353),所述钢筋(353)与对应所述固定块(352)滑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采空区分段注浆治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数个所述连通口(341)和所述喷头(331)内均安装有电子单向阀(4),数个所述电子单向阀(4)分别用于对应控制连通口(341)和喷头(331)连通和封堵状态。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采空区分段注浆治理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块(31)上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数个所述电子单向阀(4)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数个所述电子单向阀(4)的开启和关闭。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层采空区分段注浆治理施工工艺,涉及采空区治理的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准备工作,确定采空区土质分层和土质强度,针对不同的土质配制对应比例的灌注泥浆;定点成孔,对采空区周围环境和施工条件分析,确定灌注孔位置,并在对应地点钻孔;安装多级注浆装置,在灌注孔内安装多级注浆装置,并对多级注浆装置进行调试,在多级注浆装置上对应安装注浆装置和气泵,保证多级注浆装置可以正常使用;注浆成型,通过多级注浆装置对采空区进行注浆施工;结束工作,对采空区内灌注泥浆进行养护,养护完成后对灌注孔封口填平。本申请具有降低多层采空区分段注浆工艺难度,减少操作步骤和施工难度的效果。操作步骤和施工难度的效果。操作步骤和施工难度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谦 申欣凯 胡汉平 于桢 卫浩 张朝象 田琦 谷振涛 王卫强 刘伟健 黄越 张晓东 王永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冶金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5
技术公布日:20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