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声电联合的多相流体运移分布监测装置

文档序号:36793854发布日期:2024-01-23 12:1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声电联合的多相流体运移分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注入控制模块、流体驱替运移模拟模块、数据动态监测与采集分析模块、回收称重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声电联合的多相流体运移分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实验岩心上布置的多层多类型测点包括温度测点、压力测点、电阻测点、超声波测点;温度测点处埋设温度探头,温度探头连接压力舱外部的温度传感器;压力测点处连接导管,导管另一端连接压力舱外部的压力传感器;电阻测点处连接采用热缩套进行绝缘处理后的引线,连接处套高压管线进行密封处理,引线连接压力舱外部的电阻测量仪;超声波测点处设置超声波探头,超声波探头导线采用大于导线接头直径的耐高压大口径管线,超声波探头导线连接压力舱外部的超声波发生接收监测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声电联合的多相流体运移分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电阻测量仪及电阻层析成像装置组成电阻测量装置;超声波发射接收监测装置包括发射器、换能器、纵波转换器、前置放大器、接收器、示波器及采集软件,超声波信号从发射器发出到换能器,然后通过纵波转换器传输到前置放大器,再经换能器转换到接收器,经过连接线连接到示波器及采集软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声电联合的多相流体运移分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进行多相流体运移分布监测的过程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声电联合的多相流体运移分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过程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声电联合的多相流体运移分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过程为:采用分段式不锈钢云母电加热圈对舱体内部进行加热,通过多段电加热圈套在压力舱外壁上,给压力舱筒体直接加热,压力通过围压预加液泵对腔体内部快速注入液体,达到预先设置的相应压力;经过围压腔体的内部液体进行热传递,对压力舱内部岩样进行加热控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声电联合的多相流体运移分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过程为:待压力舱内温度、压力达到预设值后,根据实验设计的驱替方案,准备注入流体储罐,按照相似准则结合现场实际流体注入速度,计算实验室条件下流体注入速度,预设注入泵的注入速度,将注入流体注入到实验岩心中,模拟实际油藏中流体驱替过程。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声电联合的多相流体运移分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具体过程为:在多相流体运移驱替过程中,通过温度、压力测点测量实验岩心的温度、压力,布置超声波发射装置的发射接收探头,获得驱替过程中测点位置处的超声波波形数据,通过电阻率测点获得测点处电阻率数据,多测点数据传递至多类型测点数据分析成像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声电联合的多相流体运移分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具体过程为:将采集到的测点数据传递到传递至多类型测点数据分析成像系统,通过电阻率层析成像以及超声波波形解析,对驱替过程中测点位置处的电阻率分布以及超声波波形进行图像生成,通过超声波的波形变化以及电阻率分布图结合分析反演多相流体的饱和度场图,明确多相流体驱替过程中的流体运移分布情况。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电联合的多相流体运移分布监测装置,属于CO<subgt;2</subgt;驱油技术领域,包括流体注入控制模块、流体驱替运移模拟模块、数据动态监测与采集分析模块、回收称重模块;流体驱替运移模拟模块的主体结构为压力舱,压力舱内设置实验岩心,实验岩心上布置多层多类型测点;流体注入控制模块包括围压泵、硅油中间容器、驱替泵、CO<subgt;2</subgt;中间容器、入口阀、入口压力表;数据动态监测与采集分析模块包括多类型测点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多类型测点数据分析成像系统;回收称重模块包括回压阀、回压泵、气液分离器、电子天平。本发明能够提高对多相流体运移分布的监测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袁彬,张洪彬,张伟,高冀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