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3008阅读:来源:国知局
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油泵,其特征在于,具备:

内转子,其包括叶片收纳部并且能够旋转,上述叶片收纳部收纳多个叶片,上述多个叶片能在半径方向上滑行移动;

环状的外转子,其包括多个叶片连结部并且能够旋转,上述叶片连结部与上述多个叶片的半径方向外侧的顶端部连结;

第1容积变化部,其设置在上述内转子与上述外转子之间,按照上述内转子相对于上述外转子的偏心而使第1容积变化,从而具有泵功能;以及

第2容积变化部,其设于上述外转子,按照上述内转子相对于上述外转子的偏心而使相邻的上述叶片连结部间的周向上的距离变化,由此使第2容积变化,从而具有泵功能,

上述第2容积变化部构成为能按照上述内转子相对于上述外转子的偏心而使上述叶片的半径方向外侧的顶端部在半径方向上的滑行位置发生变化,由此使上述外转子的上述多个叶片连结部之间在周向上的距离发生变化,由此使上述第2容积发生变化,

上述外转子包括多个外转子片,对每个上述叶片设有一个上述外转子片,每个上述外转子片包含一个上述叶片连结部,

上述多个外转子片在使相邻的上述外转子片彼此的周向上的距离可变地卡合的状态下配置成圆周状,

相邻的上述外转子片构成为在具有构成上述第2容积变化部的卡合空间的状态下在周向上相互卡合,并且通过使相邻的上述外转子片间的周向上的距离发生变化而使上述卡合空间的上述第2容积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其中,

还具备第3容积变化部,上述第3容积变化部按照上述内转子相对于上述外转子的偏心而使上述多个叶片在半径方向上滑行移动,由此使上述内转子的上述叶片收纳部的第3容积变化,从而具有泵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泵,其中,

还具备吸入油的吸入口和喷出油的喷出口,

构成为:在上述吸入口,通过使收纳于上述叶片收纳部的上述叶片向半径方向外侧逐渐地滑行移动,从而使上述内转子的上述叶片收纳部的上述第3容积逐渐变大,并且在上述喷出口,通过使收纳于上述叶片收纳部的上述叶片向半径方向内侧逐渐地滑行移动,从而使上述内转子的叶片收纳部的上述第3容积逐渐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泵,其中,

上述叶片的收纳于上述叶片收纳部的部分的厚度是固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泵,其中,

上述叶片的收纳于上述叶片收纳部的部分的厚度是固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其中,

设有将构成上述第2容积变化部的上述卡合空间与上述第1容积变化部连通的槽或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6所述的油泵,其中,

构成上述第2容积变化部的上述卡合空间包括位于相邻的2个上述叶片中的一方侧的第1卡合空间和位于上述相邻的2个上述叶片中的另一方侧的第2卡合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6所述的油泵,其中,

还具备吸入油的吸入口和喷出油的喷出口,

构成为:在上述吸入口,通过使相邻的上述外转子片间的周向上的距离逐渐变大,从而使上述第2容积逐渐变大,并且在上述喷出口,通过使相邻的上述外转子片间的周向上的距离逐渐变小,从而使上述第2容积逐渐变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泵,其中,

还具备吸入油的吸入口和喷出油的喷出口,

构成为:在上述吸入口,通过使相邻的上述外转子片间的周向上的距离逐渐变大,从而使上述第2容积逐渐变大,并且在上述喷出口,通过使相邻的上述外转子片间的周向上的距离逐渐变小,从而使上述第2容积逐渐变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油泵,其中,还具备:

转子收纳部,其收纳上述外转子,并且能在第1方向上移动而使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变化;

吸入油的吸入口和喷出油的喷出口;以及

凸轮构件,其包括凸轮区域,上述凸轮区域被设置成按照来自上述喷出口的油的喷出压力而在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直线地移动,随着向上述第2方向上的一个方向的直线移动而使上述转子收纳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移动,从而使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增减。

11.根据权利要求3或9所述的油泵,其中,还具备:

转子收纳部,其收纳上述外转子,并且能在第1方向上移动而使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变化;

吸入油的上述吸入口和喷出油的上述喷出口;以及

凸轮构件,其包括凸轮区域,上述凸轮区域被设置成按照来自上述喷出口的油的喷出压力而在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直线地移动,随着向上述第2方向上的一个方向的直线移动而使上述转子收纳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移动,从而使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增减。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泵,其中,还具备:

转子收纳部,其收纳上述外转子,并且能在第1方向上移动而使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变化;

吸入油的吸入口和喷出油的喷出口;以及

凸轮构件,其包括凸轮区域,上述凸轮区域被设置成按照来自上述喷出口的油的喷出压力而在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直线地移动,随着向上述第2方向上的一个方向的直线移动而使上述转子收纳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移动,从而使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增减。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泵,其中,还具备:

转子收纳部,其收纳上述外转子,并且能在第1方向上移动而使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变化;

吸入油的上述吸入口和喷出油的上述喷出口;以及

凸轮构件,其包括凸轮区域,上述凸轮区域被设置成按照来自上述喷出口的油的喷出压力而在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直线地移动,随着向上述第2方向上的一个方向的直线移动而使上述转子收纳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移动,从而使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增减。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泵,其中,还具备:

转子收纳部,其收纳上述外转子,并且能在第1方向上移动而使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变化;

吸入油的吸入口和喷出油的喷出口;以及

凸轮构件,其包括凸轮区域,上述凸轮区域被设置成按照来自上述喷出口的油的喷出压力而在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直线地移动,随着向上述第2方向上的一个方向的直线移动而使上述转子收纳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移动,从而使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增减。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泵,其中,还具备:

转子收纳部,其收纳上述外转子,并且能在第1方向上移动而使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变化;

吸入油的上述吸入口和喷出油的上述喷出口;以及

凸轮构件,其包括凸轮区域,上述凸轮区域被设置成按照来自上述喷出口的油的喷出压力而在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直线地移动,随着向上述第2方向上的一个方向的直线移动而使上述转子收纳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移动,从而使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增减。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泵,其中,

上述凸轮构件包括阀柱构件,上述阀柱构件按照油的喷出压力而在上述第2方向上直线地移动,

上述转子收纳部包括凸轮卡合部,上述凸轮卡合部与上述阀柱构件的上述凸轮区域相对配置,

上述阀柱构件的上述凸轮区域构成为相对于上述转子收纳部的上述凸轮卡合部的突出量沿着上述第2方向变化,并且按照与上述阀柱构件向上述第2方向上的一个方向的移动伴随的上述凸轮区域的突出量的变化而使上述转子收纳部在上述第1方向移动,使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增减。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泵,其中,

上述凸轮构件包括阀柱构件,上述阀柱构件按照油的喷出压力而在上述第2方向上直线地移动,

上述转子收纳部包括凸轮卡合部,上述凸轮卡合部与上述阀柱构件的上述凸轮区域相对配置,

上述阀柱构件的上述凸轮区域构成为相对于上述转子收纳部的上述凸轮卡合部的突出量沿着上述第2方向变化,并且按照与上述阀柱构件向上述第2方向上的一个方向的移动伴随的上述凸轮区域的突出量的变化而使上述转子收纳部在上述第1方向移动,使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增减。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油泵,其中,

上述阀柱构件的上述凸轮区域包括:

第1凸轮区域,其在来自上述喷出口的油的喷出压力处于第1压力范围的情况下与上述转子收纳部的上述凸轮卡合部相对配置;

第2凸轮区域,其在来自上述喷出口的油的喷出压力处于比上述第1压力范围大的第2压力范围的情况下与上述转子收纳部的上述凸轮卡合部卡合;以及

第3凸轮区域,其在来自上述喷出口的油的喷出压力处于比上述第2压力范围大的第3压力范围的情况下与上述转子收纳部的上述凸轮卡合部卡合,

构成为:在按照来自上述喷出口的油的喷出压力的增加,使上述阀柱构件向上述第2方向上的一个方向移动,从而将上述凸轮构件的上述凸轮区域依次切换为上述第1凸轮区域、上述第2凸轮区域和上述第3凸轮区域的情况下,

在上述第2凸轮区域中使相对于上述内转子的旋转中心的、上述转子收纳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移动量和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减少,并且从在上述第2凸轮区域中相对于上述内转子的旋转中心的、上述转子收纳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移动量和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减少的状态,在上述第3凸轮区域中使上述转子收纳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移动量和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增加。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油泵,其中,

按以下方式形成上述第1凸轮区域:使得与上述转子收纳部向上述第1方向的移动伴随的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成为第1偏心量,

按以下方式形成上述第2凸轮区域:使得与上述转子收纳部向上述第1方向的移动伴随的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成为比上述第1偏心量小的第2偏心量,

按以下方式形成上述第3凸轮区域:使得与上述转子收纳部向上述第1方向的移动伴随的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成为比上述第2偏心量的最小值大的第3偏心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油泵,其中,

上述第2凸轮区域被设为随着趋向上述第3凸轮区域而使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从上述第1偏心量减少到上述第2偏心量,

上述第3凸轮区域被设为随着趋向与上述第2凸轮区域相反的一方侧而使上述外转子的偏心量从上述第2偏心量增加到上述第3偏心量。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油泵,其中,

构成为:在上述第1压力范围中,通过使上述阀柱构件的上述第1凸轮区域直线地移动到与上述转子收纳部的上述凸轮卡合部对应的位置,从而使上述转子收纳部直线地移动到上述第1方向上的第1偏心位置,形成作为最大偏心量的第1偏心量,

构成为:在上述第2压力范围中,通过使上述阀柱构件的上述第2凸轮区域直线地移动到与上述转子收纳部的上述凸轮卡合部卡合的位置,从而使上述转子收纳部直线地移动到上述第1方向上的第2偏心位置,形成比上述第1偏心量小的第2偏心量,

构成为:在上述第3压力范围中,通过使上述阀柱构件的上述第3凸轮区域直线地移动到与上述转子收纳部的凸轮卡合部卡合的位置,从而使上述转子收纳部直线地移动到上述第1方向上的第3偏心位置,形成比上述第2偏心量的最小值大的第3偏心量。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油泵,其中,

构成为:在上述第1压力范围中,通过使上述阀柱构件的上述第1凸轮区域直线地移动到与上述转子收纳部的上述凸轮卡合部对应的位置,从而使上述转子收纳部直线地移动到上述第1方向上的第1偏心位置,形成作为最大偏心量的第1偏心量,

构成为:在上述第2压力范围中,通过使上述阀柱构件的上述第2凸轮区域直线地移动到与上述转子收纳部的上述凸轮卡合部卡合的位置,从而使上述转子收纳部直线地移动到上述第1方向上的第2偏心位置,形成比上述第1偏心量小的第2偏心量,

构成为:在上述第3压力范围中,通过使上述阀柱构件的上述第3凸轮区域直线地移动到与上述转子收纳部的凸轮卡合部卡合的位置,从而使上述转子收纳部直线地移动到上述第1方向上的第3偏心位置,形成比上述第2偏心量的最小值大的第3偏心量。

2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泵,其中,还具备:

第1施力构件,其对上述转子收纳部向上述凸轮构件侧施力;以及

第2施力构件,其对上述凸轮构件施力,使上述凸轮构件趋向上述喷出口侧的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油泵,其中,还具备:

第1施力构件,其对上述转子收纳部向上述凸轮构件侧施力;以及

第2施力构件,其对上述凸轮构件施力,使上述凸轮构件趋向上述喷出口侧的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19-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油泵,其中,还具备:

第1施力构件,其对上述转子收纳部向上述凸轮构件侧施力;以及

第2施力构件,其对上述凸轮构件施力,使上述凸轮构件趋向上述喷出口侧的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油泵,其中,还具备:

第1施力构件,其对上述转子收纳部向上述凸轮构件侧施力;以及

第2施力构件,其对上述凸轮构件施力,使上述凸轮构件趋向上述喷出口侧的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油泵,其中,还具备:

第1施力构件,其对上述转子收纳部向上述凸轮构件侧施力;以及

第2施力构件,其对上述凸轮构件施力,使上述凸轮构件趋向上述喷出口侧的位置。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