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井泵中的叶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2411阅读:18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井泵中的叶轮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流体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深井泵,特别涉及一种深井泵中的叶轮组件。



背景技术:

深井泵是水泵中的一种,深井泵的最大特点是将电动机和泵制成一体,它是浸入地下水井中进行抽吸和输送水的一种泵,是电机与水泵直联潜入水中工作的提水机具,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排灌、工矿企业、城市给排水和污水处理等。根据国家统计资料,水泵类产品的耗电量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20%,占全国总油耗的5%。因此,加强水泵行业的节能技术工作,已经成为当前国家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叶轮是深井泵中的核心部件,其形状与尺寸直接影响着深井泵的工作性能和工作效率, 如果叶轮设计不好就会在水泵入口和叶片处产生水力损失和间隙损失使其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更加合理并可以有效提高深井泵工作效率的叶轮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深井泵中的叶轮组件,包括壳体和依次设置于壳体内的底板、叶轮和导叶,所述壳体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圆形的进水口,所述底板的中心开设有圆形的通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轮包括工作面和底面,所述叶轮的底面中心向外凸起形成圆柱型的连接块,所述叶轮的中心开设有正六边形的轴孔,所述叶轮的工作面沿轴孔周向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流线型的叶片,所述导叶的中心开设有圆形的连接孔,所述的导叶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的下表面沿连接孔周向且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集流槽,所述下表面的边缘设置有若干个首尾连接且垂直于下表面的挡流板,所述的上表面沿连接孔周向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引流片。

在上述的一种深井泵中的叶轮组件中,所述叶片的个数为6个且为顺时针方向排列,所述的集流槽与叶片个数相同且排列方向相同,所述的引流片与叶片个数相同且排列方向相反,所述叶片的高度由内向外逐渐减小。

在上述的一种深井泵中的叶轮组件中,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的底板设置于安装槽内,所述底板的通水口边缘向下延伸形成支撑环。

在上述的一种深井泵中的叶轮组件中,所述的引流片与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在上述的一种深井泵中的叶轮组件中,所述导叶的上表面边缘向外延伸形成与壳体相配合的卡槽。

在上述的一种深井泵中的叶轮组件中,所述叶轮的直径小于导叶的直径。

在上述的一种深井泵中的叶轮组件中,所述通水口的直径大于进水口的直径。

在上述的一种深井泵中的叶轮组件中,所述连接孔的内径大于连接块的外径且相差为1mm,所述的导叶套设于叶轮上。

在上述的一种深井泵中的叶轮组件中,所述壳体、底板、叶轮和导叶的材料为工程塑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深井泵中的叶轮组件通过对结构上的改进使各个部件之间的配合更加合理,能有效提高深井泵工作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叶轮组件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叶轮组件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叶轮组件中叶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叶轮组件中导叶的仰视图。

图5是本叶轮组件中导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叶轮组件中导叶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叶轮组件中壳体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2、底板;3、叶轮;4、导叶;5、进水口;6、通水口;7、工作面;8、底面;9、连接块;10、轴孔;11、叶片;12、连接孔;13、上表面;14、下表面;15、集流槽;16、挡流板;17、引流片;18、安装槽;19、支撑环;20、加强筋;2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深井泵中的叶轮组件包括壳体1和依次设置于壳体1内的底板2、叶轮3和导叶4,壳体1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圆形的进水口5,底板2的中心开设有圆形的通水口6,深井泵在工作中,液体从进水口5处进入叶轮组件,通过叶轮3的高速旋转带动液体一起旋转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飞离叶轮3向外射出,射出的液体在壳体1内速度逐渐变慢压力逐渐增大,然后向上运动,此时在叶轮3中心处由于液体被甩向周围而形成既没有空气又没有液体的真空低压区,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流入泵内。

如图2、图3所示,叶轮3包括工作面7和底面8,叶轮3的底面8中心向外凸起形成圆柱型的连接块9,叶轮3的中心开设有正六边形的轴孔10,叶轮3的工作面7沿轴孔10周向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流线型的叶片11,通过轴孔10使叶轮3安装于电机的电机轴上,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叶轮3旋转。

如图4、图5、图6所示,导叶4的中心开设有圆形的连接孔12,导叶4包括上表面13和下表面14,下表面14沿连接孔12周向且均匀的开设有若干个集流槽15,下表面14的边缘设置有若干个首尾连接且垂直于下表面14的挡流板16,上表面13沿连接孔12周向且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引流片17,导叶4通过连接孔12安装于叶轮3的连接块9上且配合处留有间隙,导叶4下表面14开设有集流槽15和挡流板16,通过集流槽15和挡流板16可以有效的把叶轮3甩出来的液体收集起来,上表面13设置有引流片17可以更有效的将液体引入下一级叶轮组件,此导叶4结构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增加深井泵的工作效率。

如图7所示,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槽18,底板2设置于安装槽18内,底板2的通水口6边缘向下延伸形成支撑环19。

进一步细说,叶片11的个数为6个且为顺时针方向排列,集流槽15与叶片11个数相同且排列方向相同,引流片17与叶片11个数相同且排列方向相反,叶片11的高度由内向外逐渐减小,通过引流片17与叶片11的反向排列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倒流现象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细说,引流片17与上表面13之间设置有加强筋20,导叶4的上表面13边缘向外延伸形成与壳体1相配合的卡槽21,叶轮3的直径小于导叶4的直径,通水口6的直径大于进水口5的直径,连接孔12的内径大于连接块9的外径且相差为1mm,且导叶4套设于叶轮3上,壳体1、底板2、叶轮3和导叶4的材料为工程塑料,安装有本叶轮组件的深井泵额定流量可达6m³/h。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底板2、叶轮3、导叶4、进水口5、通水口6、工作面7、底面8、连接块9、轴孔10、叶片11、连接孔12、上表面13、下表面14、集流槽15、挡流板16、引流片17、安装槽18、支撑环19、加强筋20、卡槽2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