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增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9759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增压泵。



背景技术:

增压泵是石油开采中重要的给水增压设备。增压泵内盛有机油,而机油从增压泵的连杆处泄漏是导致增压泵损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虽然有针对该泄漏问题而设计了相应的密封防漏结构(如采用密封圈结构),但这些密封结构仍然不能始终有效地避免或防止密封圈与连杆之间产生的缝隙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机油泄漏,从而无法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仍能够实现稳定、可靠的密封,从而大大提升了密封防漏效果的新型增压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增压泵,包括泵体和连杆,在泵体上设有轴孔,连杆从轴孔伸至泵体内,并且在轴孔的内侧壁的左侧还设有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内的右侧分别设有第一环形密封圈和第二环形密封圈,第一环形密封圈的内侧壁与连杆的外圆周表面紧贴,第一环形密封圈的外侧壁与第二环形密封圈的内侧壁紧贴,第二环形密封圈的外侧壁与环形凹槽的内侧壁的右侧紧贴,并且第一环形密封圈的外侧壁距连杆的距离从左至右依次增大,第二环形密封圈的内侧壁距连杆的距离也从左至右依次增大,在环形凹槽的内侧壁的左侧还设有内螺纹,在环形凹槽的内螺纹处还螺纹连接有环形压帽,且环形压帽的右端接触并抵住第二环形密封圈。

上述新型增压泵,其中第二环形密封圈左端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与第一环形密封圈左端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之和大于环形凹槽距连杆的距离。

上述新型增压泵,其中第二环形密封圈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环形密封圈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

上述新型增压泵,其中在环形压帽的右端还紧贴连接有弹簧,在弹簧的右端还连接有压片,并且压片接触并抵住第一环形密封圈。

上述新型增压泵,其中压片固定连接于第一环形密封圈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始终实现稳定、可靠的密封,防止泄漏,从而大大提升了密封防漏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新型增压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泵体1,连杆2,轴孔3,环形凹槽4,第一环形密封圈5,第二环形密封圈6,环形压帽7,弹簧8,压片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增压泵,包括泵体1和连杆2,在泵体1上设有轴孔3,连杆2从轴孔3伸至泵体1内,并且在轴孔3的内侧壁的左侧还设有环形凹槽4,在环形凹槽4内的右侧分别设有第一环形密封圈5和第二环形密封圈6,第一环形密封圈5的内侧壁与连杆2的外圆周表面紧贴,第一环形密封圈5的外侧壁与第二环形密封圈6的内侧壁紧贴,第二环形密封圈6的外侧壁与环形凹槽4的内侧壁的右侧紧贴,并且第一环形密封圈5的外侧壁距连杆2的距离从左至右依次增大,第二环形密封圈6的内侧壁距连杆2的距离也从左至右依次增大,在环形凹槽4的内侧壁的左侧还设有内螺纹(图中未示出),在环形凹槽4的内螺纹处还螺纹连接有环形压帽7,且环形压帽7的右端接触并抵住第二环形密封圈6。

对于上述新型增压泵,其中第二环形密封圈6左端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与第一环形密封圈5左端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之和大于环形凹槽4距连杆2的距离。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环形压帽7向右侧方向旋紧,紧贴抵住第二环形密封圈6,同时第二环形密封圈6的内侧壁斜面紧贴抵住第一环形密封圈5的外侧壁斜面,不仅使得第二环形密封圈6与环形凹槽4之间、以及第二环形密封圈6与第一环形密封圈5之间实现了良好的密封,而且还使得第一环形密封圈5同时受到向右、向下的分力,从而使得第一环形密封圈5与泵体1之间、以及第一环形密封圈5与连杆2之间均实现了紧贴配合,故而可有效防止增压泵内的机油从连杆2处进行泄漏。并且,随着长期的使用,当第一环形密封圈5的内侧壁出现磨损时,便可推动环形压帽7向右侧方向进一步旋紧,从而推动第二环形密封圈6进一步向右侧方向插入,故而使得第一环形密封圈5与泵体1及连杆2之间重新恢复压紧状态,有效防止了机油泄漏。

作为优选,对于上述新型增压泵,其中第二环形密封圈6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环形密封圈5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这样,能够更加保证了第二环形密封圈6与第一环形密封圈5之间的密封效果。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对于上述新型增压泵,其中在环形压帽7的右端还紧贴连接有弹簧8,在弹簧8的右端还连接有压片9,并且压片9接触并抵住第一环形密封圈5。并且进一步地,其中的压片9固定连接于第一环形密封圈5上。这样,能够更加保证了第一环形密封圈5与泵体1及连杆2之间的密封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始终实现稳定、可靠的密封,防止泄漏,从而大大提升了密封防漏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