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速辊式磨煤机液压加载油箱滤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5903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速辊式磨煤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速辊式磨煤机液压加载油箱滤油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中速辊式磨煤机的液压加载油箱安装在磨煤机区域,相对环境恶劣,粉尘通过拉杆、液动换向阀、油箱等不严密处进入磨煤机液压加载油箱内,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滤油工作。

现有的液压加载油箱缺少滤油外接接口,滤油机的进油口直接与液压加载油箱底部的放油门连接,滤油机的出油门通过液压加载油箱上的空气滤清器回到液压加载油箱内,这种方式会使粉尘从空气滤清器进入液压加载油箱,导致油质的二次污染,而且会延长滤油时间,使人力、用电成本增加,同时,减少了滤油机的使用寿命,整个滤油经济性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不会导致油质的二次污染、使滤油机的经济性得到提高的中速辊式磨煤机液压加载油箱滤油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速辊式磨煤机液压加载油箱滤油系统,该液压加载油箱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回油门和放油门,所述回油门的高度大于所述液压加载油箱内油液的最高液位,所述放油门设置在所述液压加载油箱的侧壁底部,其中,所述回油门和放油门分别与回油延伸管和放油延伸管相连接,所述回油延伸管和放油延伸管分别与外部的滤油机的出油口和进油口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延伸管和放油延伸管上还设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与所述回油延伸管和放油延伸管可拆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门伸入所述液压加载油箱内部至一设定距离,所述设定距离为2-4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加载油箱内还设有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固定在所述液压加载油箱的内壁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滤油机滤油时不需要打开液压加载油箱的柜门及空气滤清器,不会携带粉尘进入,避免油液的二次污染;

2)、回油门的高度大于液压加载油箱内油液的最高液位,有利于保持回油的畅通,回油门与放油门分布在液压加载油箱的左右两侧,有利于增加滤油时油流行程,提高滤油效果,从而使滤油机的经济性得到提高;

3)、不影响液压加载油箱的空气滤清器等部件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速辊式磨煤机液压加载油箱滤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中速辊式磨煤机液压加载油箱滤油系统,该液压加载油箱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回油门2和放油门3,回油门2的高度大于液压加载油箱1内油液的最高液位,放油门3设置在液压加载油箱1的侧壁底部,其中,回油门2和放油门3分别与回油延伸管4和放油延伸管5相连接,回油延伸管4和放油延伸管5分别与外部的滤油机6的出油口和进油口可拆卸式连接。

具体地,回油延伸管4和放油延伸管5上还设有防尘罩7,防尘罩7与回油延伸管4和放油延伸管5可拆式连接。当需要外接滤油操作时,先将回油延伸管4和放油延伸管5上的防尘罩7取下,将滤油机6管道连接到回油延伸管4和放油延伸管5上,再将滤油机6的出油口和进油口打开,确认无渗漏油现象后,启动滤油机6运行。当滤油工作结束后,先将滤油机6的进油口关闭,当滤油机6内的油完全回到液压加载油箱1后,再将滤油机6的出油门关闭,断开滤油机6与回油延伸管4和放油延伸管5的连接,将回油延伸管4和放油延伸管5用防尘罩7罩住出口,防止粉尘污染。

本实用新型中,回油门2伸入液压加载油箱1内部至一设定距离,该设定距离为2-4厘米。这样可以在液压加载油箱1处于颠簸的状态下仍能保持回油的畅通。

较佳的,液压加载油箱1内还设有电加热器8,电加热器8固定在液压加载油箱1的内壁底部。电加热器8可以对油液进行加热,避免温度过低造成的油液流动性下降,从而提升滤油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滤油机滤油时不需要打开液压加载油箱的柜门及空气滤清器,不会携带粉尘进入,避免油液的二次污染;

2)、回油门的高度大于液压加载油箱内油液的最高液位,有利于保持回油的畅通,回油门与放油门分布在液压加载油箱的左右两侧,有利于增加滤油时油流行程,提高滤油效果,从而使滤油机的经济性得到提高;

3)、不影响液压加载油箱的空气滤清器等部件的正常工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