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回收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7217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气体回收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回收泵/气体再循环泵,用于将用于气体回收装置的能爆炸的燃料-空气-混合物从输出装置输送到加油站。



背景技术:

在许多国家通过法律条款规定,回收储存箱中的汽油蒸汽,否则汽油蒸汽在给汽车加油时被从油箱中挤出并且因此逸出。为此,将气体回收系统安装在加油塔/加油柱中。主动式气体回收系统发展为具有高效率的系统,其中,无干扰地工作的气体回收泵是决定性的部件。这种气体回收泵通常设计为活塞泵并且在间歇运行中工作。

为了给现存的加油塔补充配备气体回收系统或安装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的气体回收系统,有利的是使用尽可能小的、紧凑的和耐用的气体回收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输送能爆炸的燃料蒸汽-空气-混合物的气体回收泵,该气体回收泵具有高使用寿命且同时具有低空间需求。

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回收泵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回收泵用于将用于气体回收装置的能爆炸的燃料蒸汽-空气-混合物从输出装置输送到加油站,该气体回收泵具有:两个彼此对置的缸体,该缸体具有分别一个内置的、在缸体中沿升降方向可运动的升降活塞。两个升降活塞能够通过公共的泵轴运动,两个缸体关于升降方向彼此错开地布置。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气体回收泵内部,优选地在壳体内部,在泵轴完全转动时在缸体内部进行两个抽吸-和压缩过程。这能够实现特别紧凑的结构形式,该结构形式特别可以用于在已经存在的加油塔中事后安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出,升降活塞设计成沿同一方向工作。这意味着,在两个缸体中并行地进行在缸体内部的压缩和从缸体中推出。其优点在于,更好地补偿惯性力并且因此能够实现气体回收泵的振动较少的运行。同时降低机械应力。

优选地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回收泵中提出,升降活塞具有分别一个连杆,两个连杆被安装在连杆轴颈上,这些连杆轴颈在泵轴上错开180°。与缸体对置的布置结构一同得出彼此平行延伸的、但是相反取向的升降活塞升降方向,该升降活塞能够实现高运转平稳性和振动少的运行的优点。

一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各个连杆刚性地与对应的升降活塞连接。其优点在于,连杆和活塞可以由一个构件制成并且可以取消活塞与连杆之间否则是必需的铰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提出,气体回收泵具有排出管路和两个进入管路。特别地,各个缸体与对应的进入管路和排出管路连通。通过将活塞的出口合并,仅需连接和铺设唯一一个排出管路。

优选地,进入管路和排出管路具有分别一个火焰阻隔装置。通过将活塞的出口合并,对于排出管路也仅需要一个火焰阻隔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扩展方案中提出,泵轴能够通过联轴器与驱动轴连接。其优点在于,在气体回收泵本身、即压缩机单元或者对应于气体回收泵的马达单元失效时仅需更换相应的单元。

联轴器优选具有减振元件和两个具有带动栓部的联接元件,减振元件优选地由橡胶制成。减振元件这样设计,即该减振元件补偿对准误差和公差,削弱快速的转速-或转矩波动并且衰减噪声。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中示出:

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回收泵的透视主视图;

图2图1的气体回收泵的透视后视图;和

图3图1和2的气体回收泵的横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回收泵10的透视主视图和透视后视图。图3示出气体回收泵10沿如在图2中所示的平面III-III的横剖面视图。气体回收泵10设计为用于将例如用于气体回收装置的能爆炸的燃料蒸汽-空气-混合物从输出装置、如加油塔/加油柱输送到加油站。气体回收泵10具有外壳12,该外壳包括曲轴箱14和两个缸体盖16.1、16.2、在整体上也就是两个缸体17.1、17.2。两个缸体17.1、17.2沿两个轴线B.1、B.2取向,这两个轴线彼此平行,但是没有在一条直线上。两个轴线B.1和B.2也就相应地具有彼此的间距,它们彼此错开。

气体回收泵10设计为用于输送汽油蒸汽的活塞泵。该泵具有排出管路20和两个进入管路18.1、18.2。气体回收泵10在使用吸嘴阀(Zapfventil)的吸口和返回到油箱中的汽油蒸汽-回收管路的情况下泵吸在车辆加油时从其油箱中挤出的汽油蒸汽。

在曲轴箱14中,在成型的支承接纳部22中支承泵轴24。泵轴24通过在附图中未示出的马达、例如电机驱动。为此,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与泵轴24连接地设有联轴器26,对于该联轴器在图中仅示出一个联轴器半部28。第二联轴器半部安装在马达上并且与图中示出的联轴器半部28联接。在图3中以剖面示出的联轴器半部28与泵轴24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联接并且能够实现从马达的驱动轴到泵轴24的转矩传递。两个联轴器半部——其中仅示出泵侧的联轴器半部28——形锁合地相互连接。在例如可以由铝制成的两个联轴器半部之间可以设置减振元件作为中间零件。减振元件例如可以由橡胶制成并且补偿对准误差和公差。因此可以削弱快速的转速-或转矩波动并且衰减噪声。

曲柄基体32通过螺栓30与泵轴24连接。在曲柄基体32上成型有平衡体34。

连杆40.1、40.2在曲柄基体32的两个曲轴颈36.1、36.2上通过轴承38.1、38.2运转。在各个连杆40.1、40.2上成型有下方的活塞外罩42.1、42.2。在下方的活塞外罩42.1、42.2上借助于螺钉46.1、46.2固定上方的活塞外罩44.1、44.2。在两个活塞外罩42、44之间夹紧有活塞密封件48.1、48.2。

泵轴24围绕转动轴线A转动。曲轴颈36沿转动轴线A彼此错开地布置,相应于缸体17.1、17.2的轴线B.1、B.2的间距。通过部件40.1至48.1形成的活塞单元50.1的曲轴颈36.1在泵轴24最外侧的端部上位于背对联接侧的端部上,通过部件40.2至48.2形成的活塞单元50.2的曲轴颈36.2朝向泵轴24的联接侧的方向直接位于其后。活塞单元50.1、50.2在缸体套52.1、52.2中运行,该缸体套通过盘形弹簧54.1、54.2抵靠在曲轴箱14的肩部上。缸体套52.1、52.2通过阀座板58.1、58.2支撑在缸体盖16.1、16.2的下侧上,该阀座板又承载入口阀60.1、60.2。

在气体回收泵10中,在进入管路18.1、18.2和排出管路20中都设有火焰阻隔单元62.1、62.2。

气体回收泵10利用摆动式活塞原理工作,这是因为连杆40.1、40.2刚性地与活塞外罩42.1、42.2连接。在泵轴24每次转过完整一圈时,气体混合物通过缸体盖16.1、16.2上的进入管路18.1、18.2通过火焰阻隔单元62.1、62.2吸入并且在缸体套52.1、52.2中压缩。在活塞单元50.1、50.2向上运动时,气体在工作容积中被压缩,直到压力足以关闭入口阀60.1、60.2并打开出口阀(未示出)。两个缸体的吸入的气体体积流入公共的曲轴箱14中并且通过出口侧的火焰阻隔单元在排出管路20中推出。

气体回收泵10利用两个沿同一方向运转的活塞系统工作,也就是说压缩和推出并行地进行。

入口18.1、18.2分别配备有自身的火焰阻隔单元62.1、62.2。活塞的出口被合并以及具有公共的火焰阻隔单元。

通过泵轴24,气体回收泵10通过充分通风的法兰借助于防爆马达(未示出)驱动。从马达的驱动轴到泵轴24的转矩传递通过联轴器26进行。联轴器26具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图3在剖面中示出第一联轴器半部28,未示出的第二联轴器半部被固定在进行驱动的马达上,在这两个联轴器半部之间设有由橡胶制成的减振元件。这三个组成部分形成联轴器单元。

借助于形锁合的连接将驱动轴的转矩传递到联轴器26上。形锁合例如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确保,该螺纹连接件将联轴器半部压入到轴的柱形或慢性的/脊柱形的(chronische)容纳部中。形锁合可以通过在联轴器26上的两个栓部/轴颈进行,类似于滑键和槽。额外地可以在联接元件28上设有用于带动风扇以便给法兰通风的滑键。

联轴器26的带动栓部配设有倒角。该倒角使联接元件和减振元件的安装更容易。此外带动栓部这样长,即该带动栓部接合到分别对置的联接元件的区域中。两个联轴器半部的接触通过减振元件排除。

包括泵轴24、曲轴颈36.1、36.2以及摆动式活塞50.1、50.2的曲轴传动装置浮动地支承在两排的角接触球轴承上。该轴承力锁合地与泵轴24连接。与曲轴箱14的连接同样力锁合地进行。

平衡体34具有两个不同大小地构造的直径,用于接纳活塞50.1、50.2的两个向心球轴承/凹槽球轴承38.1、38.2。

泵10的参考压力大约为14巴(绝对的)。泵10针对四倍的参考超压设计并且因此抗爆炸压力冲击地构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