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风机和空气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2595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心风机和空气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风机和空气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pm2.5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种空气清新机及新风交换系统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但对于小型家用空气清新机、新风交换系统来说,如何选择一款低噪音的小尺寸离心风机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过滤材料的效率越高,则它的阻力就越高,相应要求电机提供的静压就越高。

现有的离心风机通常为单级离心风机或者两个单级离心风机串联后形成两级电机。对于单级离心风机而言,如果想要提高静压,可以增加叶轮组直径,改变叶轮组的角度,但其会受到实际安装位置的影响;或者,在不改变叶轮组直径和角度的情况下,可以提高电机转速,但此时噪音较大。对于两个单级离心风机串联后形成两级电机而言,其成本较高,需要的空间更大。

因此,如何利用较低的成本,较小的空间,提高离心风机的静压,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风机和空气净化设备,以实现利用较低的成本,较小的空间,提高离心风机的静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心风机,包括电机、蜗壳、第一叶轮组、第二叶轮组和轴承座;

所述电机包括电机主体、第一轴承、第一转轴、第二轴承和第二转轴;

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机主体的两侧;

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叶轮组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叶轮组与所述轴承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叶轮组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所述蜗壳包括腔室、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腔室、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形成回流风道;

所述电机主体和所述第一叶轮组均设置在所述腔室内部,所述第二叶轮组和所述轴承座均设置在所述腔室外部。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离心风机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流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离心风机中,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二导流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离心风机,还包括电机支架;

所述电机主体通过所述电机支架固定在所述腔室内。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离心风机,还包括轴承座支架;

所述轴承座支架固定在所述蜗壳上,且位于所述腔室外部;

所述轴承座固定在所述轴承座支架上。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离心风机中,所述第一转轴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转轴的长度。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离心风机中,所述第二叶轮组到所述轴承座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叶轮组到所述第二轴承的距离。

进一步地,上述所述的离心风机,还包括消音机构;

所述消音机构设置所述蜗壳上,且位于所述腔室内或外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设备,包括设备主体、第一过滤机构、第二过滤机构和如上所述的离心风机;

所述设备主体设置第三进风口、出风口和支撑机构;

所述第一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进风口处,且位于所述设备主体内部;

所述第二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且位于所述设备主体内部;

所述离心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机构和所述第二过滤机构之间,并固定在所述设备主体上,且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离心风机的第一进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离心风机的第二进风口相对设置。

空气净化设备本发明的离心风机和空气净化设备,通过在电机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并将第一叶轮组固定第一转轴上,将第二叶轮组固定在第二转轴上,将第二转轴与轴承底座转动连接,形成三轴承结构,实现了单个电机驱动两个叶轮组,在不增加叶轮组直径或者不改变叶轮组角度的情况下,无需增加电机的转速,即可得到较高的静压。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使离心风机在低成本、较小空间内的前提下实现低噪音、高静压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离心风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离心风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离心风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部分,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的离心风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机可以包括电机10、蜗壳11、第一叶轮组12、第二叶轮组13和轴承座14。

本实施例中,电机10可以包括电机主体101、第一轴承102、第一转轴103、第二轴承104和第二转轴105;其中,第一轴承102和第二轴承104分别设置在电机主体101的两侧;第一转轴103的一端与第一轴承102转动连接,第一转轴103的另一端与第一叶轮组12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05的一端与第二轴承104转动连接,第二转轴105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叶轮组13与轴承座14转动连接,且第二叶轮组13固定在第二转轴105上,其中,第一转轴103和第二转轴104可以由电机转轴延伸得到。

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03的长度小于第二转轴105的长度,当第二转轴105穿过第二叶轮组13后,第二叶轮组13距离第二轴承104较远,到时第二转轴105转动时,容易使第二轴承104损坏,因此在固定第二叶轮组13时,可以使第二叶轮组13到轴承座14的距离小于第二叶轮组13到第二轴承104的距离,从而减少离心风机的震动。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第一叶轮组12和第二叶轮组13的型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是前倾也可以是后倾叶轮,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第一叶轮组12可以通过螺栓组件、卡扣等方式固定在第一转轴103的另一端,同理,第二叶轮组13可以通过螺栓组件、卡扣等方式固定在第二转轴105的另一端。当第二转轴105插入轴承座14的轴承后,与轴承座14的轴承转动连接,这样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轴承结构,并控制第一叶轮组12和第二叶轮组13在运行时可能发生的摆动振动,在运转中气流对第一叶轮组12和第二叶轮组13产生升力,在第一转轴103和第二转轴105径向方向上,轴承座14的轴承可以减少对第一轴承102和第二轴承104的影响,降低第一轴承102和第二轴承104的故障率,延长第一轴承102和第二轴承104的寿命。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蜗壳11可以包括腔室111、第一进风口112和第二进风口113,其中,腔室111、第一进风口112和第二进风口113可以形成回流风道。本实施例可以将电机主体101和第一叶轮组12均设置在腔室111内部,将第二叶轮组13和轴承座14均设置在腔室111外部。本实施例中,蜗壳11可以为圆形、方形等形状,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其直径一般至少为每个叶轮组的直径的1.5倍以上。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当电机10运行时,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2进入第一叶轮组12,气流被第一叶轮组12加速后,甩入回流风道,并对电机主体101进行散热处理,随后由第二进风口113进入第二叶轮组13内,经第二叶轮组13加速后,将气流甩出,从而实现了单个电机10驱动两个叶轮组,在不增加叶轮组直径或者不改变叶轮组角度的情况下,无需增加电机10的转速,即可得到较高的静压。

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机由于采用单个电机10驱动两个叶轮组,节省了一个电机10,该离心风机的占用空间相对较小,且经过实际验证可以确定,在叶轮组直径、叶轮组角度、电机10的转速和风量均相同的情况下,该离心风机的静压可以达到单级离心风机的静压的近2倍。

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机,通过在电机主体10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转轴103和第二转轴105,并将第一叶轮组12固定第一转轴103上,将第二叶轮组13固定在第二转轴105上,将第二转轴105与轴承底座转动连接,形成三轴承结构,实现了单个电机10驱动两个叶轮组,在不增加叶轮组直径或者不改变叶轮组角度的情况下,无需增加电机10的转速,即可得到较高的静压。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使离心风机在低成本、较小空间内的前提下实现低噪音、高静压输出。

实施例2

图2为本发明的离心风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机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可以包括第一导流机构15和第二导流机构16。其中,第一导流机构15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12处,第二导流机构16设置在第二进风口113处。

例如,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机构15和第二导流机构16均可以采用导流罩实现。在利用导流罩将第一进风口112和第二进风口113罩住以后,可以形成密封的回流风道,使得离心风机结构更加紧凑,进而减小离心风机的占用空间。

实施例3

图3为本发明的离心风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机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可以包括电机支架17和轴承座支架18。

如图3所示,电机主体101通过电机支架17固定在蜗壳11的腔室111内,例如,可以利用铆接、螺栓组件、焊接等方式将电机主体101固定在电机支架17上,将电机支架17固定在蜗壳11的腔室111内。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轴承座支架18固定在蜗壳11上,且位于蜗壳11的腔室111外部,将轴承座14固定在轴承座支架18上。同理,可以利用铆接、螺栓组件、焊接等方式将轴承座支架18固定在蜗壳11上,将轴承座14固定在轴承座支架18上。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离心风机的噪音,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心风机还可以包括消音机构,并将消音机构设置在蜗壳11上,且位于蜗壳11腔室111内部或外部。

实施例4

图4为本发明的空气净化设备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设备可以包括设备主体2、第一过滤机构3、第二过滤机构3和如图1-3任一的离心风机1。其中,设备主体2设置第三进风口21、出风口22和支撑机构23;第一过滤机构3设置在第三进风口21处,且位于设备主体2内部;第二过滤机构4设置在出风口22处,且位于设备主体2内部;离心风机1设置在第一过滤机构3和第二过滤机构4之间,并固定在设备主体2上,且第三进风口21与离心风机1的第一进风口112相对设置,出风口22与离心风机1的第二进风口113相对设置。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以空气净化设备包括图3所示的离心风机为例对本发明的及时方案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机构3可以包括但不限制于初效尼龙或金属材质过滤网、中效折叠滤网、玻纤材质hepa滤网和活性炭颗粒滤网中的至少一种,各过滤网可以是分开的,也可以是集成在一起的,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离心风机1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设备主体2上,例如,在离心风机1与设备主体2间可以垫3-5mm减震密封垫,并采用发泡材质,起到密封减震作用。第二过滤机构3可以采用活性炭或化学过滤器,也可以采用表冷器,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并将第二过滤机构4与室外机相连,起到有机及酸碱性气体祛除或温湿度控制的作用。

在一个具体实现过程中,空气进入第三进风口后,经过第一过滤机构3,由第一进风口112进入第一叶轮组12,气流被第一叶轮组12加速后,甩入回流风道,并对电机主体101进行散热处理,随后由第二进风口113进入第二叶轮组13内,经第二叶轮组13加速后,将气流甩出,进入第二过滤机构4,并排出,使其可以在风机较低转速下实现更高的静压,进而使净化器采用玻纤过滤器或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过滤器成为可能,足够的静压可以提高第一过滤机构和第二过滤机构的使用寿命,一般此类高效过滤机构的终阻力在300-600pa之间。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