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气筒,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便携式自行车打气筒。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的运用非常广泛,但自行车在运行的过程中,有时会不可避免的发生意外情况,致使自行车车胎漏气,而市面上的打气筒大多体积较大,且重,不方便随身携带,若出现意外情况需要给自行车充气,往往一时半会找不到能够打气的地方。
因此,为寻求一种能够方便携带的自行车打气筒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压缩,携带轻便的便携式自行车打气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便携式自行车打气筒,包括筒身和拉杆,所述筒身内可活动的设置有气压塞,筒身内可拉伸的设置有内筒,筒身和内筒的结构均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靠近筒身两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内筒一端面上覆盖设置有出气口,另一端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的卡件,所述卡件和凹槽配合固定,所述气压塞与拉杆相连接,所述拉杆为可伸缩结构,使用时,将内筒由筒身拉出,卡件运行至凹槽处弹出,卡合固定,出气口对准打气部位,再拉动拉杆进行打气。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拉杆与气压塞连接的另一端连接有“T”形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横向部及纵向部,所述纵向部与拉杆相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拉杆包括第一内杆,所述第一内杆内插设有第二内杆,第一内杆一端与气压塞连接,另一侧上设置有连通相对的两侧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内杆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处设置有用以固定相对位置的固定棒。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气压塞包括钢芯,所述钢芯外部覆盖设置有内包覆膜,所述内包覆膜两侧边覆盖设置有外包覆膜。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包覆膜采用普通橡胶材质,所述外包覆膜采用耐磨橡胶材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用于防滑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筒身内还设置一个可拉伸的内筒,配合可拉伸的内筒设置了可拉伸的把手,整个装置为可拉伸,可压缩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整个结构的长度大小,但却不影响使用的效果,经过拉伸后仍可以实现正常打气筒所能实现的效果,但体积上却缩小了许多,体积缩小了,就可以很方便的固定在自行车上,携带起来也较为方便,可以随时随地对自行车进行打气,解决了想打气却找不到打气筒的尴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自行车打气筒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该实施例,包括筒身1和拉杆5,所述筒身1内可活动的设置有气压塞4,筒身1内可拉伸的设置有内筒2,筒身1和内筒2的结构均为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靠近筒身1两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凹槽8,所述内筒2一端面上覆盖设置有出气口3,另一端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的卡件9,所述卡件9和凹槽8配合固定,所述气压塞4与拉杆5相连接,所述拉杆5为可伸缩结构,使用时,将内筒2由筒身1拉出,卡件9运行至凹槽8处弹出,卡合固定,出气口3对准打气部位,再拉动拉杆5进行打气;将筒身1的外形设置为圆柱形,两端开口,中间空心,内筒2的形状与筒身1的形状相同,内筒2可拉动的设置在筒身1内,内筒2的长度与筒身1的长度相同,内筒2两端,其中一端上覆盖设置有出气口3,出气口3由与内筒2相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尖,在平时不使用的状态时,内筒2收纳在筒身1内,出气口3露在筒身1一端的外部,而把手6则暴露在筒身1另一端的外部,使用时,将拉杆5拉伸,再拉住出气口3往把手6所处位置的反方向拉动出气口3,拉动出气口3带动内筒2运动,内筒2外壁上设置有弹性的卡件9,此时弹性的卡件9处于压缩的状态,当卡件9运行至凹槽8的位置时,卡件9回弹卡在凹槽8内,卡件9和凹槽8配合固定,阻止内筒2继续往下运动,拉杆5两端分别与把手6和气压塞4相连接,气压塞4被拉杆5带动进行移动,向下压拉杆5,气压塞4由筒身1运动至内筒2,从而实现打气,内筒2可收缩至筒身1内,实现了减少收纳空间的效果,筒身1和内筒2的相互固定采用弹性的卡件9和凹槽8相互配合,因而筒身1和内筒2的直径相差不大,而气压塞4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气压塞4能够与筒身1和内筒2紧密的贴合,不会出现边打气边漏气的效果,出气口3一端较尖,能够与打气口相匹配,能够最大限度的将打出的气完全打入车胎中,整个装置为可拉伸,可压缩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整个结构的长度大小,但却不影响使用的效果,经过拉伸后仍可以实现正常打气筒所能实现的效果,但体积上却缩小了许多,体积缩小了,就可以很方便的固定在自行车上,携带起来也较为方便,可以随时随地对自行车进行打气,解决了想打气却找不到打气筒的尴尬。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拉杆5与气压塞4连接的另一端连接有“T”形的把手6,所述把手6包括横向部61及纵向部62,所述纵向部62与拉杆5相连接;把手6的形状设置为“T”形,横向部61与纵向部62相垂直,在使用时,使用者的手握住横向部61,进行活塞运动,横向部61供使用者手握较纵向部62更易出力,且不易从手中滑出,有发力点,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拉杆5包括第一内杆51,所述第一内杆51内插设有第二内杆52,第一内杆51一端与气压塞4连接,另一侧上设置有连通相对的两侧面的第一通孔10,所述第二内杆52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11,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相对处设置有用以固定相对位置的固定棒7,第二内杆52插设在第一内杆51内,且第二内杆52一端与把手6相连接,因此,第二内杆52不会完全掉落至第一内杆51内,而出现不易取出的情况,当需要使用打气筒时,先对拉杆5进行拉伸,当拉杆5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二内杆52中最靠近把手6的第二通孔11与第一通孔10重叠,固定棒7同时穿过第二通孔11和第一通孔10,对其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当需要进行拉伸时,拔出固定棒7,再拉住把手6向上移动,把手6带动第二内杆52向上运动,当移动到所需位置时,插入固定棒7进行固定。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气压塞4包括钢芯43,所述钢芯43外部覆盖设置有内包覆膜42,所述内包覆膜42两侧边覆盖设置有外包覆膜41,内包覆膜43将钢芯43完全包裹在内,在内包覆膜43与筒身1、内筒2直接接触的部位再覆盖设置外包覆膜41,内包覆膜43起到了初步的保护作用,外包覆膜41设置的位置则是滑动摩擦最多的位置,损耗较大,因此再覆盖设置一层外包覆膜41进行保护,延长气压塞4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内包覆膜42采用普通橡胶材质,所述外包覆膜41采用耐磨橡胶材质,内包覆膜42主要起到保护钢芯43的作用,因此采用普通橡胶材质即可,而外包覆膜41所处位置则是需要经常摩擦、滑动的位置,损耗较大,因此需要采用耐磨橡胶材质制作,普通橡胶主要采用生胶制作而成,而耐磨橡胶则主要采用天然橡胶制作而成,天然橡胶制作而成的橡胶耐磨度较高。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把手6上设置有用于防滑的凸起12,把手6上有规则的分布设置有凸起12,物体表面粗糙可以增加摩擦力,而把手6上设置的凸起12使得把手6表面变得粗糙,相应的增加了摩擦力,使得在使用的过程中把手6不易从手中脱离。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