紊流减阻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7087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紊流减阻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紊流减阻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紊流减阻增压装置是一种用于提高循环水泵整体效率的装置。在循环水泵中,紊流减阻增压装置在流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水泵设计扬程,使水泵所配电机功率降低,达到节省水泵用电量的目的。

目前,公开号为CN20490017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紊流减阻增压装置,它包括带流通口的出口法兰和入口法兰,在入口法兰与出口法兰之间设有装置内管、装置外管和涡流管,流通口与装置内管相配合设置,在装置内管与装置外管之间形成空腔,在入口法兰与装置内管之间设有涡流管,在涡流管上设有紊流吸入孔,涡流管的出口与空腔相连通且涡流管出口与装置内管之间还设有紊流槽,在出口法兰上设有射流口,射流口与三级增压室相连通。

这种紊流减阻增压装置的整体外表为圆柱状,其涡流管出口与装置内管之间设置有一道紊流槽,装置上设有紊流槽处的壁厚相较于其他位置更薄,在水流长期的冲力作用下,易造成设备局部应力不均,使设备性能不稳定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紊流减阻增压装置,其具有能够提高设备自身稳定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紊流减阻增压装置,包括入口法兰、出口法兰、位于入口法兰和出口法兰之间的装置内管、装置外管和涡流管,所述涡流管上设置有紊流吸入孔,所述装置内管与涡流管之间通过固连组件相连,所述固连组件包括设置于装置内管靠近涡流管的一端的外螺纹段、位于涡流管靠近装置内管一端的内螺纹段,所述外螺纹段背离涡流管的一端还设有向涡流管处延伸的防护套,所述防护套与外螺纹段之间预留有容纳内螺纹段的配合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流体进入装置内管后,在流动过程中,流体对装置内管和涡流管均产生压力,若在涡流管和装置内管之间存在一处凹槽,则凹槽部分的厚度相较于其他部分更薄,在水流冲击力的大小不变的前提下,凹槽部分受外力发生损坏的可能性更大;将涡流管和装置内管连接设置后,防护套、相互配合的内螺纹段、外螺纹段起到加强整体连接强度的作用,使得设备在受水流冲力的过程中,不易受外力作用造成性能不稳定的情况,提高设备自身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护套与装置内管的外圆表面一体光顺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置内管和涡流管的连接处表面平滑,在水流的流动过程中不易受到阻力,使得水流顺畅流动,增压状态稳定。

进一步设置:所述外螺纹段设置为管状,所述外螺纹段的内壁与装置内管的内壁一体光顺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置外管与装置内管之间、装置内管之内均有水流流动,水流在流过装置内管时,能够尽量保持顺畅、稳定的流速。

进一步设置:所述涡流管上的内螺纹段背离装置内管的一端处还设有抵触于装置内管上的轴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涡流管上的内螺纹段与装置内管上的外螺纹段相互配合时,安装完成后,轴肩抵触于装置内管上,若轴肩能够完全抵触装置内管的截面,则表示内螺纹段和外螺纹段之间的相对位置偏差小、配合稳定可靠。

进一步设置:所述装置外管和装置内管之间设有增压室组,所述增压室组设置为若干同轴的分支增压室,分支增压室之间通过增压环隔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压室组起到提高流体所带压强的作用,市面上的增压环上设有孔洞或出水用的槽,当水流经过增压环后,从面积更小的孔洞或槽中流出,在原先所带的压力不变的情况下,作用面积变小,压强变大,起到增压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分支增压室至少设置四个,相邻分支增压室之间即为固连于装置外管和装置内管上的增压环,所述分支增压室中的压强自涡流管起向装置内管的方向逐级递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压室组中的分支增压室越多,液体流经这些分支增压室后所具有的压强越大,且相较于一次性增压的结构,逐级增压使得流体状态更稳定,起到多级稳定增压的作用。

进一步设置:所述涡流管上设置有若干紊流吸入孔,所述紊流吸入孔环形阵列设置于涡流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通过紊流吸入孔进入装置外管和装置内管之间时,由于紊流吸入孔在涡流管上环形阵列设置,故水流从紊流吸入孔中排出后,涡流管四周的水流的压强处处相等,在后续加压过程中不易造成局部水流压强具有偏差的情况。

进一步设置:所述涡流管设置为锥形,所述涡流管直径较小的一端靠近装置内管,其直径较大的一端与入口法兰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从锥形的大端进入涡流管,再从小端流出后,由于其流动面积变小,故而水流所带的压强变大,也能够起到增压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装置内管与涡流管之间固连,提高了设备整体的强度的同时,在水流经过该增压装置时,也不易由于流道中各处高低不平而影响流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紊流减阻增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紊流减阻增压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图2的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固连组件的结构;

图4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紊流减阻增压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图4的B部放大图用于体现固连组件的结构;

图6是实施例3中用于体现紊流减阻增压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入口法兰;2、出口法兰;3、装置内管;4、装置外管;5、涡流管;51、紊流吸入孔;6、固连组件;61、外螺纹段;62、内螺纹段;63、防护套;64、配合间隙;65、轴肩;66、第一连接法兰;67、第二连接法兰;68、垫片;69、螺栓;7、增压室组;71、分支增压室;72、增压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紊流减阻增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装置外管4,装置外管4的两端分别设置出口法兰2和入口法兰1,出口法兰2、入口法兰1和装置外管4同轴设置。

如图2所示,在装置外管4内穿设有装置内管3,装置内管3的一端与出口法兰2相连,另一端位于装置外管4内,通过涡流管5与入口法兰1相连。涡流管5设置为锥形,其小端与装置内管3相连,其大端与入口法兰1的内壁相抵触。

如图2所示,在装置外管4和装置内管3之间还设有增压室组7,增压室组7包括若干个分支增压室71,相邻的分支增压室71之间通过增压环72相互隔开。本实施例中,分支增压室71共有四个,采用三个增压环72隔开。分支增压室71内水流的压强自靠近涡流管5处开始,逐级递增,即靠近涡流管5处的分支增压室71中的水流压强最小,位于出口法兰2处的分支增压室71中的水流压强最大。

如图2所示,在涡流管5上还环形阵列有两排紊流吸入孔51,紊流吸入孔51设置为椭圆形,共有十八个。

如图2和3所示,涡流管5和装置内管3之间固连组件6相连。固连组件6采用螺纹件,包括固连于装置内管3上的外螺纹段61和固连于涡流管5上的内螺纹段62。其中,外螺纹段61位于装置内管3面向涡流管5上的一端。在装置内管3面向涡流管5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一处圆圈状的槽,该槽即为配合间隙64,配合间隙64与装置内管3同轴设置。装置内管3的端面被配合间隙64分为两部分,其中靠近其中心轴线的一处为外螺纹段61,外螺纹段61上的外螺纹面向配合间隙64;装置内管3被配合间隙64所分出的另一部分即为防护套63,防护套63背离配合间隙64的外圆表面与装置内管3的外圆表面光顺一体设置,外螺纹段61的内壁与装置内管3的内壁光顺一体设置。

如图2和3所示,配合间隙64用于容纳内螺纹段62,内螺纹段62与外螺纹段61啮合,内螺纹段62自涡流管5的小端引出,在内螺纹段62和涡流管5的小端的连接处设有一处轴肩65,轴肩65设置为与内螺纹段62同轴的圆片状,在安装完成后抵触于装置内管3面向涡流管5一端的端面上。

实际使用中,水流自循环水泵处进入口法兰1,经过装置内管3后流出。同时,水流流经涡流管5上的紊流吸入孔51处时,向增压室组7内流动,自涡流管5处的分支增压室71起,向出口法兰2处流动,流动过程中依次流经各个分支增压室71,每流经一个分支增压室71,水流的压强更大,逐级增大后从出口法兰2处设有的空洞或间隙处喷射出。喷射的水流可以引导水流的流向,又能够极大降低水流与装置内管3之间的摩擦接触,由于装置内管3内的阻力减小,水泵在系统中所配的扬程大幅降低,从而使电机功率降低,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实施例2:一种紊流减阻增压装置,如图4和5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固连组件6采用法兰,固连组件6包括固连于装置内管3靠近涡流管5一端的第一连接法兰66、位于涡流管5靠近装置内管3一端的第二连接法兰67,第一连接法兰66和第二连接法兰67之间设置垫片68,采用螺栓69将第一连接法兰66、第二连接法兰67、垫片68贯穿限位。

实施例3:一种紊流减阻增压装置,与实施例1或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装置内管3与涡流管5两者一体光顺设置。

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