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式除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685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叶轮式除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许多泵站进水池中,会经常出现漩涡,致使进水池流态紊乱,往往会引起水泵汽蚀、振动、超载等现象,降低了泵站运行效率。

为消除进水池中水表面上的漩涡,稳定水流状态,提高泵站运行效率,研发了叶轮式除涡装置,能有效自动地防止表面涡的产生,使用方便、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叶轮式除涡装置,利用水平浮板和叶轮,能很好地消除表面涡的产生。

一种叶轮式除涡装置,包括转子、水平浮板、套环、传动带、负载装置和纵梁。

所述转子,是一个由叶轮和支承轴组成的、能够在水流作用下转动的装置;叶轮固定在支承轴下端,支承轴上端通过轴承可活动连接在水平浮板上;所述的水平浮板固定在套环上,套环的形状为圆形,套环可活动的环套在纵梁上;所述水平浮板是处于水泵进水管与进水池后墙之间的水面上的一块平板,水平浮板能随着进水池中水位的升降而自动地沿着纵梁升降;所述的纵梁,上端固定在进水池后墙的上部,固定位置要求高于进水池最高运行水位,以保证在进水池水位上升时,能使水平浮板沿着纵梁自由的上升,水平浮板始终漂浮在进水位水面之上;纵梁下端固定在靠近进水池后墙的进水池池底上;纵梁的横断面形状为圆形,与套环的形状相互吻合,套环能沿纵梁上下自由移动,且能保证水平浮板浮在水面上时,能以纵梁为支点在水平面上转动;当漩涡产生后,由于受到漩涡的作用,使叶轮受到漩涡旋转力作用,会使叶轮始终处于漩涡的中心。由于泵站进水池中的表面涡,是发生在进水管与进水池后墙之间的水面上的,叶轮正好能消除进水管面的表面涡;

所述负载装置,一端固定在水平浮板上,另一端通过传动带与支承轴连接,当叶轮在水流作用下转动时,所产生的旋转机械能通过传动带传递到负载装置上;由于负载装置有一定的阻力作用,对叶轮起到一定的制动作用,能很好地消除漩涡。

当水泵工作时,进水池中水位处于一定高程,由于水平浮板会始终漂浮在进水管和进水池后墙之间的水面上,以消除此处形成的表面涡,保证进水池中水流的稳定,防止水泵运行时发汽蚀、振动、超载等现象,同时提高了泵站运行效率,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图1叶轮式除涡装置

1-进水池中水位;2-水泵进水管;3—叶轮;4-支承轴;5-水平浮板;

6-传动带;7-负载装置;8-套环;9-纵梁;10-进水池后墙;11-进水池池底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叶轮式除涡装置,包括转子、水平浮板5、套环8、传动带6、负载装置7和纵梁9。

所述转子,是一个由叶轮3和支承轴4组成的、能够在水流作用下转动的装置;叶轮3固定在支承轴4下端,支承轴4上端通过轴承可活动连接在水平浮板5上;所述的水平浮板5固定在套环8上,套环8的形状为圆形,套环8 可活动的环套在纵梁9上,并留有一定的空间,套环8能沿着纵梁9上下移动;所述水平浮板5是处于水泵进水管与进水池后墙之间的水面上的一块平板,水平浮板5能随着进水池中水位的升降而自动地沿着纵梁9升降;所述的纵梁9,上端固定在进水池后墙10的上部,固定位置要求高于进水池最高运行水位,以保证在进水池水位上升时,能使水平浮板5沿着纵梁9自由的上升,使水平浮板5始终漂浮在进水位水面之上;纵梁9下端固定在靠近进水池后墙10的进水池池底11上;纵梁9的横断面形状为圆形,与套环8的形状相互吻合,这样既保证套环8在纵梁9上下自由移动,同时,也能保证水平浮板5浮在水面上时,可以以纵梁9为支点在水平面上转动;当漩涡产生后,由于受到漩涡的作用,使叶轮3受到漩涡旋转力作用,会使叶轮3始终处于漩涡的中心。由于泵站进水池中的表面涡,是发生在进水管与进水池后墙10之间的水面上的,叶轮3正好能消除进水管面的表面涡;

所述负载装置7,一端固定在水平浮板5上,另一端通过传动带6与支承轴 4连接,当叶轮3在水流作用下转动时,所产生的旋转机械能通过传动带6传递到负载装置7上;由于负载装置7有一定的阻力作用,对叶轮3起到一定的制动作用,能很好地消除漩涡。

水泵进水管按泵站设计要求固定在进水池后墙10上;纵梁9可采用硬质塑料或金属材料等制成,横断面为圆形,将其上端固定在进水池后墙10高于进水池最高运行水位的上部、下端固定在靠近进水池后墙10的进水池池底11上;

水平浮板5须用密度小于水的材料做成,或者是用空心的箱形板做成,能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漂浮在水面上;水平浮板5用套环8环套在纵梁9上,并使其能自由地漂浮在水面上;套环8亦可用硬质塑料或金属材料等制成,其横断面形状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消除进水池中表面涡,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自动消除表面涡的特点,能很好地稳定进水池水流状态,为水泵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