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4110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泵。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的扩容,城市居住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小区增多,小区内的生活用污水排放也越来越多。这些生活污水直接影响了城市的生存环境,给城市环卫排污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而排出这些污水需要用到污水处理泵,现有的污水处理泵不能够通过液压缸的伸缩,来控制污水处理泵到污水的各个深度工作,进而能够避免水底下的污泥进入电机,造成电机的阻塞,且不能够通过电机输出端的绞龙来对污水水底的污泥进行清理,且不能够通过抓手来抓取污水池内的树枝,使得对污水的净化处理不充分。由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污水处理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泵,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的污水处理泵不能对污泥进行清除,不能够防止淤泥进入电机,对污水的净化处理不充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污水处理泵,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顶端与第一液压缸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一液压缸的顶端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槽安装在固定板的一侧,固定板表面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表面设有第一液压缸控制开关和第二液压缸控制开关,第一液压缸控制开关与第一液压缸输出轴电性连接,第二液压缸控制开关与第二液压缸输出轴电性连接,所述水泵的底端固定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抓手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抓手的一个抓臂与第二液压缸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抓手的另一个抓臂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第二绞龙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绞龙的另一端通过卡口与万向节一端连接,所述万向节的另一端通过卡口与第一绞龙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绞龙与第二绞龙为钢锰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节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通过滚珠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液压缸和第二连接杆的外侧涂有丙烯酸防水涂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污水处理泵,通过设有的滑槽和液压缸,使得第一液压缸带动第一液压杆做伸缩运动,使得水泵能够在不同深度的水里工作,且通过设有的抓手,能够抓取污水池内较大颗粒的污染物,进而能够清除污水池内较大颗粒的污染物,通过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绞龙,且绞龙与绞龙之间连接有万向节,让绞龙能够折叠,从而让绞龙对不同部位的污泥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处理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泵;2、第一液压杆;3、第一液压缸;4、滑槽;5、万向节;6、第一绞龙;7、第二绞龙;8、连接杆;9、第二液压缸;10、抓手;11、螺丝钉;12、第二液压杆;13、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处理泵,包括水泵1,水泵1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一液压杆2,第一液压杆2的顶端与第一液压缸3的输出轴相连,第一液压缸3的顶端与滑槽4的内壁滑动连接,滑槽4安装在固定板的一侧,固定板表面设有控制面板13,控制面板13表面设有第一液压缸控制开关和第二液压缸控制开关,第一液压缸控制开关与第一液压缸3输出轴电性连接,第二液压缸控制开关与第二液压缸9输出轴电性连接,水泵1的底端固定设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底端与抓手10的一端活动连接,抓手10的一个抓臂与第二液压缸9的一端活动连接,抓手10的另一个抓臂与第二连接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液压缸9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杆1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水泵1的输出端与第二绞龙7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绞龙7的另一端通过卡口与万向节5一端连接,万向节5的另一端通过卡口与第一绞龙6连接。

其中,第一绞龙6与第二绞龙7为钢锰材质制成,硬度高,不易生锈。

其中,万向节5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通过滚珠连接,可以任意调节第一绞龙6的方向。

其中,第二液压缸9和第二连接杆12的外侧涂有丙烯酸防水涂料,避免第二液压缸9和第二连接杆12进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污水处理泵,工作时,将水泵1放到污水池中,打开第一液压缸控制开关,使得第一液压缸3带动第一液压杆2做伸缩运动,使得水泵1到达水底,进一步,打开第二液压缸控制开关,使得第二液压缸9带动第二液压杆12在水平面做伸缩运动,进而控制抓手10的运动,进一步,使得第一液压缸3在在滑槽4内移动,能够对污水池中的树枝进行清理,再通过水泵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绞龙7,且第二绞龙7通过万向节5连接第一绞龙6,使得水泵1能够对污水池中的污泥进行清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