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抽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9568阅读:2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高温抽气泵。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抽气泵只能在250℃以下范围使用,超出此温度范围,抽气泵就被烧坏,无法工作。

在测量火电厂烟气中某气体浓度时,一般的泵不能承受高温,只能把烟气抽到烟道外面,又由于测量的气体受温度限制,不能在260℃以下测量,就需要全程保温,这些环节众多,不管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测量失真。

若研发一款耐高温的泵则可以直接安装在烟道内,实现原位测量,省去了保温等中间环节,管路简单,故障点少而且经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在700℃以下稳定工作、可靠性强、结实耐用的耐高温抽气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耐高温抽气泵,包括泵体和出气管,泵体内开设有载气入口、抽气口、第一气孔和盲孔,载气入口的中心线、第一气孔的中心线和盲孔的中心线重合,第一气孔的两端分别连通载气入口和盲孔,载气入口的中心线与抽气口的中心线垂直;

假定载气入口设置在泵体左侧,抽气口设置在泵体上侧,盲孔设置在泵体右侧;出气管的左侧同轴向安装到盲孔内,出气管内部沿中心线自左向右依次设置有第二气孔、第三气孔和排气口,第二气孔的内径小于第三气孔的内径,第三气孔的内径小于排气口的内径,出气管左端部开设有抽气导流结构,抽气口下端与盲孔左端连通,抽气口下端通过抽气导流结构与第二气孔的左端连通。

抽气导流结构包括环形槽和导气口,出气管左端部与盲孔底部接触,环形槽开设在出气管左端部并与第二气孔同中心线,导气口开设在出气管左端上部并连通抽气口和环形槽,出气管左端面中部开设有圆形的凹平面结构,环形槽通过凹平面结构分别与第一气孔右端和第二气孔左端连通。

出气管外圆周与泵体右端面之间焊接。

载气入口和排气口的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载气入口的内螺纹连接高压气管,出气管的内螺纹连接排气管道,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泵体和出气管焊接而成,焊接为环形的连续焊缝,确保不漏气,泵体和出气管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无任何密封件,从而保证能在700℃高温下工作。

高压气体从载气入口依次经过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三气孔到排气口,该气流通道形成“粗-细-粗”的形式,而在气流通道最细的地方与泵体上设置的抽气口连通。根据文丘里原理,当流体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流速增大,又由伯努利定律知流速的增大伴随流体压力的降低,从而在附近产生吸附作用。这样,从气流通道较粗的地方接入一定压力的载气,当载气通过较细的气流通道时,压力降低,在此部位形成负压,从而从抽气口吸入气体。使抽气泵的气流通道里面的“粗细”按一定比例制作,可保证足够的抽力。

抽气口通过导气口与环形槽的外圆周连通,环形槽的内圈通过凹平面结构与第一气孔右端(气流通道最细处)连通,这样可在泵体上设置一个抽气口,在泵体内的环形槽内均布到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之间的圆周面上,从而大大提高了负压抽气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原理科学、设计新颖、构造简单、能在700℃高温下正常工作,抽力能达到-5.5×104Pa(绝对压力),本实用新型能在高温高粉尘的恶劣环境下工作,在高粉尘下工作时,只需在载气和抽气口加装过滤器,就可直接装在高温高粉尘的地方,既经济又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耐高温抽气泵,包括泵体1和出气管2,泵体1内开设有载气入口3、抽气口4、第一气孔5和盲孔6,载气入口3的中心线、第一气孔5的中心线和盲孔6的中心线重合,第一气孔5的两端分别连通载气入口3和盲孔6,载气入口3的中心线与抽气口4的中心线垂直;

假定载气入口3设置在泵体1左侧,抽气口4设置在泵体1上侧,盲孔6设置在泵体1右侧;出气管2的左侧同轴向安装到盲孔6内,出气管2内部沿中心线自左向右依次设置有第二气孔7、第三气孔8和排气口9,第二气孔7的内径小于第三气孔8的内径,第三气孔8的内径小于排气口9的内径,出气管2左端部开设有抽气导流结构,抽气口4下端与盲孔6左端连通,抽气口4下端通过抽气导流结构与第二气孔7的左端连通。

抽气导流结构包括环形槽10和导气口11,出气管2左端部与盲孔6底部接触,环形槽10开设在出气管2左端部并与第二气孔7同中心线,导气口11开设在出气管2左端上部并连通抽气口4和环形槽10,出气管2左端面中部开设有圆形的凹平面结构12,环形槽10通过凹平面结构12分别与第一气孔5右端和第二气孔7左端连通。

出气管2外圆周与泵体1右端面之间焊接。

载气入口3和排气口9的内壁均设置有内螺纹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载气入口3的内螺纹连接高压气管,出气管2的内螺纹连接排气管道,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泵体1和出气管2焊接而成,焊接为环形的连续焊缝,确保不漏气,泵体1和出气管2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无任何密封件,从而保证能在700℃高温下工作。

高压气体从载气入口3依次经过第一气孔5、第二气孔7、第三气孔8到排气口9,该气流通道形成“粗-细-粗”的形式,而在气流通道最细的地方与泵体1上设置的抽气口4连通。根据文丘里原理,当流体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流速增大,又由伯努利定律知流速的增大伴随流体压力的降低,从而在附近产生吸附作用。这样,从气流通道较粗的地方接入一定压力的载气,当载气通过较细的气流通道时,压力降低,在此部位形成负压,从而从抽气口4吸入气体。使抽气泵的气流通道里面的“粗细”按一定比例制作,可保证足够的抽力。

抽气口4通过导气口11与环形槽10的外圆周连通,环形槽10的内圈通过凹平面结构12与第一气孔5右端(气流通道最细处)连通,这样可在泵体1上设置一个抽气口4,在泵体1内的环形槽10内均布到第一气孔5和第二气孔7之间的圆周面上,从而大大提高了负压抽气的效率。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