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压缩机构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509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的压缩机构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的压缩机构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目前旋转式压缩机为了实现更大的制冷量,压缩结构部多采用双缸结构,同时将单个气缸的排量加大。随着单个气缸排量增大,为了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损失,提高压缩机的能效比,气缸排气孔的孔径也会随之增大。但过大的排气孔径增大了气缸的余隙容积,进而影响压缩机的制冷量以及能效比。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压缩结构部单个气缸采用了双排气结构设计,即上下缸四排气结构设计。该设计除了原有的主副轴承排气外,将中隔板一分为二,分为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和下隔板均设计有排气阀,这样既可以降低压缩机构部排气损失,也可以改善容积效率,提高能效比。

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双缸旋转式压缩机两个隔板,并且采用四个排气孔的排气方式。在主副轴承、上下隔板上都设计有排气孔,实现了双缸旋转式压缩机的排气设计,加大了排气面积,因此降低了排气损失。但是这种方案会导致排气通道内出现流体混合的现象出现,而这种现象对整个压缩机的能效比产生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的发现所作出的技术改进:

经发明人对现有技术的分析与研究发现排气通道内出现流体混合的现象的原因为:排气通道既与消音器腔连通,又与排气槽道连通,那么压缩组件排气时排气槽道里面的气体与消音腔里面的气体会在排气通道里面会进行混合。两路流体混合会产生较大的混合损失,从而对整个压缩机的能效比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压缩机的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可以缓解排气通道中出现流体混合的现象出现。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包含所述压缩机构的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沿轴向依次贴合设置的主轴承、气缸组件、副轴承以及副消音器,所述主轴承的远离所述气缸组件的端面为主端面,所述副消音器与所述副轴承之间围合形成副消音腔,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沿轴向设置的多个气缸以及设置在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气缸之间的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内设有周向排气槽道;其中,

所述主轴承上设有对应相邻的所述气缸设置的主排气口,所述副轴承上设有对应相邻的所述气缸设置的副排气口,所述隔板组件上设有对应相邻的所述气缸且连通该隔板组件上的所述周向排气槽道的中间排气口;

所述压缩机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从每个所述周向排气槽道延伸至所述主端面的第一排气通道,所述压缩机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由所述副消音腔延伸至所述主端面的第二排气通道;在所述隔板组件和所述主轴承之间的所述气缸上,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之间相断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至少有一个排气通道不与副消音腔连通。因此,至少在一个排气通道中不会出现自周向排气槽道中的冷媒和来自副消音腔的冷媒汇集的现象,降低了因冷媒汇集产生的混合损失,提高了整个压缩机的能效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的最小截面积之和为SS1,所有所述第二排气通道的最小截面积之和为SS2,1≤SS1/SS2≤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在所述隔板组件上与所述周向排气槽道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在所述隔板组件上与所述周向排气槽道相断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气通道和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均沿轴向延伸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缸组件包括两个所述气缸,所述隔板组件包括主隔板和副隔板,所述主隔板与所述副隔板之间限定出所述周向排气槽道,所述主隔板邻近所述主轴承设置,所述副隔板邻近所述副轴承设置,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依次穿过所述主隔板、所述气缸和所述主轴承,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依次穿过所述副轴承、一个所述气缸、所述副隔板、所述主隔板、另一个所述气缸和所述主轴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所述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由于包含所述压缩机构,降低了因冷媒汇集产生的混合损失,提高了压缩机的能效比。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的排气通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的排通道示意图。

附图标记:

压缩机构100、

主轴承10、主端面S1、主排气口11、

气缸组件20、上气缸21、下气缸22、隔板组件23、主隔板231、副隔板232、周向排气槽道233、中间排气口234、

副轴承30、副排气口31、

副消音器40、副消音腔41、

第一排气通道50、第二排气通道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100的具体结构。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构100包括沿轴向依次贴合设置的主轴承10、气缸组件20、副轴承30以及副消音器40,主轴承10的远离气缸组件20的端面为主端面S1,副消音器40与副轴承30之间围合形成副消音腔41。气缸组件20包括沿轴向设置的多个气缸以及设置在每相邻的两个气缸之间的隔板组件23,隔板组件23内设有周向排气槽道233。

如图1所示,主轴承10上设有对应相邻的气缸设置的主排气口11,副轴承30上设有对应相邻的气缸设置的副排气口31,隔板组件23上设有对应相邻的气缸且连通该隔板组件23上的周向排气槽道233的中间排气口234。

如图2-图3所示,压缩机构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从每个周向排气槽道233延伸至主端面S1的第一排气通道50,压缩机构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由副消音腔41延伸至主端面S1的第二排气通道60。在隔板组件23和主轴承10之间的气缸上,第一排气通道50与第二排气通道60之间相断开。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多缸压缩机的压缩机构100中,可设置两个气缸,也可以设置三个甚至四个气缸。当压缩机构100包括两个气缸时,该压缩机构100中具有一个隔板组件23,此时该压缩机构100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从该隔板组件23延伸至主轴承10的第一排气通道50,第一排气通道50的最下端就在该隔板组件23上。

当压缩机构100包括三个气缸时,该压缩机构100中具有两个隔板组件23,此时该压缩机构100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从每个隔板组件23延伸至主轴承10的第一排气通道50。也就是说,上下两个隔板组件23中,上方的隔板组件23上设有至少一个向上延伸至主轴承10的第一排气通道50,下方的隔板组件23上也设有至少一个向上延伸至主轴承10的第一排气通道50。不同的隔板组件23上的第一排气通道50均不会向下延伸而连通副消音腔41,也不会与第二排气通道60直接连通。由此,可以依次类推出压缩机构100内气缸数量更多的情况。

对于在隔板组件23和主轴承10之间的气缸上,第一排气通道50与第二排气通道60之间相断开的理解,这里以气缸组件20包括两个气缸为例进行说明。如在图2和图3的示例中,气缸组件20包括上气缸21、下气缸22和隔板组件23,隔板组件23设有向上延伸至主端面S1的第一排气通道50,压缩机构1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由副消音腔41延伸至主端面S1的第二排气通道60。由于两条排气通道60均要从上气缸21内穿过,因此这里设置上气缸21内第一排气通道50与第二排气通道60之间是相互断开的,这样从第一排气通道50和第二排气通道60排出的气体没有相互干扰。

以此类推,当气缸组件20包括三个气缸时,最上方的气缸内第一排气通道50、第二排气通道60相互断开,中间的气缸内第一排气通道50、第二排气通道60也相互断开。

为方便说明,下文均以气缸组件20包括两个气缸为例进行结构说明,当气缸数量增加时其结构可以此类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隔板组件23和主轴承10之间的气缸上,第一排气通道50与第二排气通道60之间相断开,也就是说,第一排气通道50与第二排气通道60不能是同一个通道,或者说不能将第二排气通道60的一部分作为第一排气通道50使用。因此,第一排气通道50与副消音腔41之间不能通过第二排气通道60直接连通,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第一排气通道50内的冷媒排向副消音腔41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在上气缸21内第一排气通道50与第二排气通道60相连通,或者第一排气通道50就是由第二排气通道60的一部分构成的话,那么第一排气通道50排出的冷媒很可能沿第二排气通道60流入副消音腔41,并与从副音腔41排至第二排气通道60的冷媒逆向相遇,造成冷媒的混合损失。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100,由于至少有一个排气通道不与副消音腔41连通,该排气通道排出的冷媒就不会与来自副消音腔41的冷媒在通道内汇集对冲,降低了因冷媒汇集产生的混合损失,提高了整个压缩机的能效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有第一排气通道50的最小截面积之和为SS1,所有第二排气通道60的最小截面积之和为SS2,SS1和SS2满足关系式:1≤SS1/SS2≤2。由此,可以减少第一排气通道50和第二排气通道60内的排气损失,改善压缩机的容积效率,提高能效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排气通道60在隔板组件23上与周向排气槽道233相连通。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排气通道50在隔板组件23上与周向排气槽道233相连通,周向排气槽道233内冷媒既可以通过第一排气通道50排出,也可以通过第二排气通道60排出,因此第二排气通道60和第一排气通道50在隔板组件23上相连通,由此加大了排气面积,降低了排气损失。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排气通道60在隔板组件23上与周向排气槽道233相断开。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排气通道60与副消音腔41连通,且第二排气通道60在隔板组件23上与周向排气槽道233相断开。因此,在第二排气通道60内副消音腔41与周向排气槽道233相断开,也就是说在第二排气通道60内不会出现来自周向排气槽道233中的冷媒和来自副消音腔41的冷媒汇集的现象。由此,进一步降低了因冷媒汇集产生的混合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气通道50和第二排气通道60均沿轴向延伸设置。由此,缩短了压缩机的排气路径,提高了排气效率。此外轴向延伸设置的排气通道较为方便加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气缸组件20包括上气缸21和下气缸22,隔板组件23包括主隔板231和副隔板232,主隔板231与副隔板232之间限定出周向排气槽道233,主隔板231邻近主轴承10设置,副隔板232邻近副轴承30设置,第一排气通道50依次穿过主隔板231、上气缸21和主轴承10,第二排气通道60依次穿过副轴承30、下气缸22、副隔板232、主隔板231、上气缸21和主轴承10。可以理解的是,副隔板232和副轴承30将第一排气通道50与副消音腔41相断开,由此,第一排气通道50的形成方式非常简单,并且在第一排气通道50内不存在阻碍冷媒流动的零部件,提高了第一排气通道50的排气效率。

下面参考图2-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两个具体实施例的压缩机构100。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压缩机构100包括沿轴向依次贴合设置的主轴承10、气缸组件20、副轴承30以及副消音器40,主轴承10的上端面为主端面S1,副消音器40与副轴承30之间围合形成副消音腔41。气缸组件20包括沿轴向设置的上气缸21和下气缸22以及设置在两个气缸之间的隔板组件23。隔板组件23包括主隔板231和副隔板232,主隔板231临近主轴承10设置,副隔板232临近副轴承30设置。主隔板231与副隔板232之间限定出周向排气槽道233。

压缩机构100上设置有一个从周向排气槽道233延伸至主端面S1的第一排气通道50和由副消音腔41延伸至主端面S1的第二排气通道60。第一排气通道50依次穿过主隔板231、上气缸21和主轴承10,第二排气通道60依次穿过副轴承30、下气缸22、副隔板232、主隔板231、上气缸21和主轴承10,且第二排气通道60在隔板组件23上与周向排气槽道233相连通。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压缩机构100包括沿轴向依次贴合设置的主轴承10、气缸组件20、副轴承30以及副消音器40,主轴承10的上端面为主端面S1,副消音器40与副轴承30之间围合形成副消音腔41。气缸组件20包括沿轴向设置的上气缸21和下气缸22以及设置在两个气缸之间的隔板组件23。隔板组件23包括主隔板231和副隔板232,主隔板231临近主轴承10设置,副隔板232临近副轴承30设置。主隔板231与副隔板232之间限定出周向排气槽道233。

压缩机构100上设置有一个从周向排气槽道233延伸至主端面S1的第一排气通道50和由副消音腔41延伸至主端面S1的第二排气通道60。第一排气通道50依次穿过主隔板231、上气缸21和主轴承10,第二排气通道60依次穿过副轴承30、下气缸22、副隔板232、主隔板231、上气缸21和主轴承10,且第二排气通道60在隔板组件23上与周向排气槽道233相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中,第二排气通道60和第一排气通道50在隔板组件23上相连通,由此加大了排气面积,降低了排气损失。实施例2中,在第二排气通道60内副消音腔41与周向排气槽道233相断开,也就是说在第二排气通道60内不会出现来自周向排气槽道233中的冷媒和来自副消音腔41的冷媒汇集的现象。由此,进一步降低了因冷媒汇集产生的混合损失。

实施例1及实施例2均可以达到提高压缩机能效比的目的,在实际生产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采取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的压缩机的压缩机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由于包含所述压缩机构100,降低了因冷媒汇集产生的混合损失,提高了压缩机的能效比。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