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元件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617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元件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元件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溢流阀、伺服缸、比例伺服阀等是工程机械的核心液压元件,其性能特性直接决定了工程机械的性能。检修和保养高品质溢流阀、伺服缸、比例伺服阀以及检验维修后的溢流阀、伺服缸、比例伺服阀的各项性能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试验装置可对经过修理及更换了零组件重新组装的溢流阀、伺服缸、比例伺服阀,进行磨合试验及检验试验,以鉴定修理后产品的性能是否合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元件检测装置,能够解决一般的液压元件在检修和维护后的磨合试验和产品是否检修合格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元件检测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油箱和是设置在油箱箱盖上的液压试验回路;所述液压试验回路包括供油回路和测试回路组;所述供油回路与测试回路组串联;所述测试回路组具有若干个互相并联的测试回路,并联的测试回路与供油回路衔接处设置有控制阀;

所述供油回路包括电动机和叶片泵;所述电动机与叶片泵通过联轴器相连,所述叶片泵的一端通过第一油管连接在油箱中;所述叶片泵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油管连接有一第一油路块;所述第一油路块具有两个输出端口,其中一输出端口通过第三油管直接连接进入油箱;另一输出端口通过第四油管连接在测试回路上;

所述测试回路包括第二油路块、第三油路块和叠装阀,所述第二油路块与第三油路块均设置在叠装阀上;所述第二油路块上设置有测试进油管口,所述第三油路块上设置有测试出油管口;所述叠装阀上设置有进油口、溢油口和回油口;所述进油口与第四油管相连,所述溢油口通过第五油管与油箱相连;所述回油口通过第六油管与油箱相连;所述测试进油管口与测试出油管口通过支撑板连接在油箱的边缘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管伸入在油箱的端部设置有过滤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油路块上设置有压力表、溢流阀和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箱盖上设置有吊耳,油箱上设置有液体温度计,油箱的底端还设置有排油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油路块和第三油路块在与叠装阀的衔接处均设置有电磁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设计的液压元件试验台能够在液压元件检修后对其进行测试,可同时检测多个液压元件;供油回路中设置有第一油路块,在第一油路块上设置有溢流阀、压力表和单向阀,保证了供油油路提供稳定的测试液压油;在伸入油箱的第一油管上设置有过滤器,防止整个油路因杂质堵塞;油箱箱盖上设置有吊耳便于整个箱盖的吊起;测试进油管口与测试出油管口采用支撑板,便于整个试验台与液压元件的衔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液压元件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液压元件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液压元件检测装置,包括油箱1和是设置在油箱1箱盖上的液压试验回路2;所述液压试验回路2包括供油回路3和测试回路组;所述供油回路3与测试回路组串联;所述测试回路组具有两个互相并联的测试回路4,并联的测试回路4与供油回路3衔接处设置有控制阀5。

供油回路3包括电动机31和叶片泵32;所述电动机31与叶片泵32通过联轴器相连,所述叶片泵31的一端通过第一油管33连接在油箱1中;所述叶片泵3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油管34连接有一第一油路块35;所述第一油路块35具有两个输出端口,其中一输出端口通过第三油管36直接连接进入油箱1;另一输出端口通过第四油管37连接在测试回路4上。

测试回路4包括第二油路块41、第三油路块42和叠装阀43,所述第二油路块41与第三油路块42均设置在叠装阀43上;所述第二油路块41上设置有测试进油管口411,所述第三油路块42上设置有测试出油管口421;所述叠装阀43上设置有进油口431、溢油口432和回油口433;所述进油口431与第四油管37相连,所述溢油口432通过第五油管44与油箱1相连;所述回油口433通过第六油管45与油箱1相连;所述测试进油管口411与测试出油管口412通过支撑板46连接在油箱的边缘上。

第一油管33伸入在油箱的端部设置有过滤器331。

第一油路块35上设置有压力表351、溢流阀352和单向阀353。

油箱1箱盖上设置有吊耳11,油箱1上设置有液体温度计12,油箱1的底端还设置有排油口13。

第二油路块41和第三油路块42在与叠装阀43的衔接处均设置有电磁换向阀47。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