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WC伺服装置的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619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AWC伺服装置的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AWC是自动宽度控制的英文缩写(Automati Width Control),AWC伺服装置位于各个立辊轧机两侧,在立辊轧机工作时需要通过AWC伺服装置调节宽度,从而对轧钢生产线的钢板质量提供宽度保障。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AWC伺服装置已经成为现在的主流,其技术也在慢慢完善,且工作更平稳。虽然它的造价更昂贵,对油液的清洁度要求较高,但是综合考虑它的性价比更高。AWC伺服装置通过液压与电气共同控制,但是现有技术的系统存在一些问题:1、伺服阀本身有内泄,伺服缸可能因伺服阀内泄产生误动作; 2由于液压站距离伺服缸较远,由液压站直接提供伺服缸有杆腔压力会使反应速度变慢,且控制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AWC伺服装置的液压系统,以提供一种安全度和集成度高、运动平稳、控制准确、反应速度快的AWC伺服装置的液压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AWC伺服装置的液压系统,包括一号AWC伺服液压缸、二号AWC伺服液压缸、立辊平衡缸、进油管路、回油管路、泄油管路、一号无杆腔油管、二号无杆腔油管、三号无杆腔油管、一号有杆腔油管和二号有杆腔油管,所述进油管路的前端为油箱的进油口,所述进油管路在所述进油口的后方依次安装三号高压球阀、高压过滤器和一号单向阀,所述进油管路的末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至所述一号有杆腔油管,另一路连接至所述二号有杆腔油管,所述二号有杆腔油管上设有减压阀、二号电磁换向阀和叠加式双向节流阀,且末端连接至所述立辊平衡缸的有杆腔,所述一号有杆腔油管上设有三通减压阀、二号压力传感器和二号测压接头,且末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一号AWC伺服液压缸的有杆腔和所述二号AWC伺服液压缸的有杆腔,所述二号AWC伺服液压缸的有杆腔、所述一号AWC伺服液压缸的有杆腔和所述立辊平衡缸的有杆腔固定连接;所述回油管路的前端为油箱的回油口,所述回油管路在所述回油口的后方设有二号单向阀,所述回油管路的末端分为三路,第一路连接至所述一号无杆腔油管,第二路连接至所述二号无杆腔油管,第三路连接至所述三号无杆腔油管,所述一号无杆腔油管上设有一号伺服阀和一号电磁溢流阀,所述一号电磁溢流阀的溢出口接入所述回油管路内,所述一号无杆腔油管的末端接入所述一号AWC伺服液压缸的无杆腔,所述二号无杆腔油管上设有二号伺服阀和二号电磁溢流阀,所述二号电磁溢流阀的溢出口接入所述回油管路内,所述二号无杆腔油管的末端接入所述二号AWC伺服液压缸的无杆腔,所述三号无杆腔油管上设有所述二号电磁换向阀和所述叠加式双向节流阀,末端连接至所述立辊平衡缸的无杆腔;所述泄油管路的前端为油箱的卸油口,所述泄油管路在卸油口的后方设有四号高压球阀,所述泄油管路与所述进油管路之间设有并联的一号电磁换向阀和液控单向阀,所述液控单向阀分别连接至所述一号伺服阀和所述二号伺服阀。

进一步的,该液压系统还包括蓄能器和一号高压球阀,所述一号高压球阀安装在所述进油管路的所述高压过滤器和所述一号单向阀之间,所述一号高压球阀连接至所述蓄能器。

进一步的,所述二号单向阀内侧设有二号高压球阀,所述二号高压球阀连接至所述蓄能器。

进一步的,所述液控单向阀的型号为SL20PA-30B,所述一号电磁换向阀的型号为4WE6C60B/CG24N9Z5L,所述一号伺服阀和所述二号伺服阀的型号均为D661-4538C/G35J0AA4VSX2HA,所述一号伺服阀的P端和所述二号伺服阀的P端经所述液控单向阀连接至所述进油管路,所述液控单向阀的y端连接至所述泄油管路,x端连接至所述一号电磁换向阀的B端,所述一号电磁换向阀的P端连接至所述进油管路,T端连接至所述泄油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电磁溢流阀和所述一号AWC伺服液压缸之间、所述二号电磁溢流阀和所述二号AWC伺服液压缸之间均设有一号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电磁溢流阀和所述一号AWC伺服液压缸之间、所述二号电磁溢流阀和所述二号AWC伺服液压缸之间分别设有一个耐震压力表,每个所述耐震压力表均通过侧压软管、一号测压接头连接至其所在的油管。

进一步的,所述二号电磁换向阀和所述减压阀之间设有所述耐震压力表,所述耐震压力表通过所述侧压软管、所述一号测压接头连接至其所在的油管。

进一步的,所述叠加式双向节流阀和所述回油管路之间设有溢流阀。

进一步的,所述叠加式双向节流阀的规格为Z2FS10-20系列。

进一步的,所述二号电磁换向阀的型号为4WE10J31B/CG24N9Z5L。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AWC伺服装置的液压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AWC伺服装置的液压系统,将立辊平衡缸控制回路集成到一起,使系统集成度更高,联合控制调节更加方便,减少了设备管路配接,避免了不必要的管路泄漏点。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AWC伺服装置的液压系统,在一号伺服阀和二号伺服阀前增加液控单向阀,有效避免了一号伺服阀和二号伺服阀内泄引起的设备误动作,消除了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的隐患。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AWC伺服装置的液压系统,通过三通减压阀直接提供一号AWC伺服液压缸和二号AWC伺服液压缸有杆腔的压力,避免了因距离远反应慢的问题,而且三通减压阀本身自带溢流阀功能,只需调定减压压力即可,溢流压力通过阀体本身自带功能自动调定,当一号AWC伺服液压缸和二号AWC伺服液压缸有杆腔的压力升高时可实现自动卸荷,使液压控制更加准确快捷。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AWC伺服装置的液压系统,设置的高压过滤器有效保证油液的清洁度。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AWC伺服装置的液压系统,设置的压力传感器,有效保证一号伺服阀和二号伺服阀信号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AWC伺服装置的液压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高压过滤器;2a-一号高压球阀;2b-二号高压球阀;2c-三号高压球阀;2d-四号高压球阀;3-蓄能器;4-立辊平衡缸;5a-一号单向阀;5b-二号单向阀;6a-一号伺服阀;6b-二号伺服阀;7a-一号电磁溢流阀;7b-二号电磁溢流阀;8a-一号测压接头;8b-二号测压接头;9-耐震压力表;10a-一号压力传感器;10b-二号压力传感器;11-溢流阀;12a-一号电磁换向阀;12b-二号电磁换向阀;13-液控单向阀;14-三通减压阀;15-减压阀;16-侧压软管;17-进油管路;18-回油管路;19-泄油管路;20a-一号无杆腔油管; 20b-二号无杆腔油管;20c-三号无杆腔油管;21a-一号有杆腔油管;21b-二号有杆腔油管;22-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A1-一号AWC伺服液压缸;A2-一号AWC伺服液压缸;P1-进油口;T1-回油口;Y-卸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一号”、“二号”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一号”、“二号”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AWC伺服装置的液压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一号AWC伺服液压缸A1、二号AWC伺服液压缸A2、立辊平衡缸4、进油管路17、回油管路18、泄油管路19、一号无杆腔油管20a、二号无杆腔油管20b、三号无杆腔油管 20c、一号有杆腔油管21a和二号有杆腔油管21b,所述进油管路17的前端为油箱的进油口P1,所述进油管路17在所述进油口P1的后方依次安装三号高压球阀2c、高压过滤器1和一号单向阀5a,高压球阀2c的型号为 KHB-20-F6-111406-X,高压过滤器1的型号为DFBN/HC330QE3D1.X-L24,一号单向阀5a的型号为RVP20-10B,高压过滤器1保证油液的清洁度,所述进油管路17的末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至所述一号有杆腔油管21a,另一路连接至所述二号有杆腔油管21b,所述二号有杆腔油管21b上设有减压阀15、二号电磁换向阀12b和叠加式双向节流阀22,且末端连接至所述立辊平衡缸 4的有杆腔,减压阀15的型号为DR10-4-50B/210Y,所述一号有杆腔油管 21a上设有三通减压阀14、二号压力传感器10b和二号测压接头8b,三通减压阀14的型号为3DR10P4-6X/100Y/00M,二号压力传感器10b的型号为 HDA-3840-A-400-Y24,二号测压接头8b的型号为PT-7,且末端分别连接至所述一号AWC伺服液压缸A1的有杆腔和所述二号AWC伺服液压缸A2的有杆腔,通过三通减压阀14直接提供一号AWC伺服液压缸A1有杆腔、二号AWC 伺服液压缸A2有杆腔的压力,避免了因距离远反应慢的问题,而且三通减压阀14本身自带溢流阀功能,只需调定减压压力即可,溢流压力通过阀体本身自带功能自动调定,当一号AWC伺服液压缸A1有杆腔、二号AWC伺服液压缸A2有杆腔的压力升高时自动卸荷,使控制更加准确快捷;所述二号 AWC伺服液压缸A2的有杆腔、所述一号AWC伺服液压缸A1的有杆腔和所述立辊平衡缸4的有杆腔固定连接,一号AWC伺服液压缸A1和二号AWC伺服液压缸A2分别安装在立辊平衡缸4的两侧,为轧钢生产线的钢板质量提供宽度保障;

所述回油管路18的前端为油箱的回油口T1,所述回油管路18在所述回油口T1的后方设有二号单向阀5b,二号单向阀5b的型号为RVP20-10B,所述回油管路18的末端分为三路,第一路连接至所述一号无杆腔油管20a,第二路连接至所述二号无杆腔油管20b,第三路连接至所述三号无杆腔油管20c,所述一号无杆腔油管20a上设有一号伺服阀6a和一号电磁溢流阀7a,一号伺服阀6a提供一号AWC伺服液压缸A1无杆腔的压力;所述一号电磁溢流阀 7a的溢出口接入所述回油管路18内,起到安全阀的作用;所述一号无杆腔油管20a的末端接入所述一号AWC伺服液压缸A1的无杆腔,所述二号无杆腔油管20b上设有二号伺服阀6b和二号电磁溢流阀7b,二号伺服阀6b提供二号AWC伺服液压缸A2无杆腔的压力;所述二号电磁溢流阀7b的溢出口接入所述回油管路18内,起到安全阀的作用;所述二号无杆腔油管20b的末端接入所述二号AWC伺服液压缸A2的无杆腔,所述三号无杆腔油管20c上设有所述二号电磁换向阀12b和所述叠加式双向节流阀22,末端连接至所述立辊平衡缸4的无杆腔;一号电磁溢流阀7a和二号电磁溢流阀7b的型号均为DBW10A-1-30/315G24NZ5L;

所述泄油管路19的前端为油箱的卸油口Y,所述泄油管路19在卸油口 Y的后方设有四号高压球阀2d,四号高压球阀2d的型号为QJH-20WL,所述泄油管路19与所述进油管路17之间设有并联的一号电磁换向阀12a和液控单向阀13,所述液控单向阀13分别连接至所述一号伺服阀6a和所述二号伺服阀6b,该液压系统还将立辊平衡缸控制回路集成到一起,使系统集成度更高,联合控制调节更加方便,减少了设备管路配接,避免了不必要的管路泄漏点。

该液压系统还包括蓄能器3和一号高压球阀2a,蓄能器3的型号为 NXQAB-20/315-L-A,一号高压球阀2a的型号为QJH-20B,所述一号高压球阀 2a安装在所述进油管路17的所述高压过滤器1和所述一号单向阀5a之间,所述一号高压球阀2a连接至所述蓄能器3,蓄能器3起吸收系统内的压力震荡的作用,一号高压球阀2a、蓄能器3和一号单向阀5a共同控制液压系统,保证液压系统的运动平稳。

所述二号单向阀5b内侧设有二号高压球阀2b,二号高压球阀2b的型号为QJH-10B,所述二号高压球阀2b连接至所述蓄能器3。

所述液控单向阀13的型号为SL20PA-30B,所述一号电磁换向阀12a的型号为4WE6C60B/CG24N9Z5L,所述一号伺服阀6a和所述二号伺服阀6b的型号均为D661-4538C/G35J0AA4VSX2HA,所述一号伺服阀6a的P端和所述二号伺服阀6b的P端经所述液控单向阀13连接至所述进油管路17,所述液控单向阀13的y端连接至所述泄油管路19,x端连接至所述一号电磁换向阀 12a的B端,所述一号电磁换向阀12a的P端连接至所述进油管路17,T端连接至所述泄油管路19,在一号伺服阀6a和二号伺服阀6b前增加一组液控单向阀13,从而保证在系统闭环建立之前或者PLC意外断电及设备维护时,只要一号电磁换向阀12a处于失电状态,那么液控单向阀13就会处于关闭状态,一号伺服阀6a和二号伺服阀6b的供油切断,这样就避免了因一号伺服阀6a和二号伺服阀6b内泄引起设备误动作,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的隐患。

所述一号电磁溢流阀7a和所述一号AWC伺服液压缸A1之间、所述二号电磁溢流阀7b和所述二号AWC伺服液压缸A2之间均设有一号压力传感器 10a,一号压力传感器10a的型号为HDA-3840-A-400-Y24,有效保证一号伺服阀6a和二号伺服阀6b信号的准确性。

所述一号电磁溢流阀7a和所述一号AWC伺服液压缸A1之间、所述二号电磁溢流阀7b和所述二号AWC伺服液压缸A2之间分别设有一个耐震压力表 9,每个所述耐震压力表9均通过侧压软管16、一号测压接头8a连接至其所在的油管,其中侧压软管16的型号为HFH2-P1-3-P-1.2,一号测压接头8a 的型号为PT-7,耐震压力表9的型号为YN60-III(0-40MPa)。

所述二号电磁换向阀12b和所述减压阀15之间设有所述耐震压力表9,所述耐震压力表9通过所述侧压软管16、所述一号测压接头8a连接至其所在的油管。

所述叠加式双向节流阀22和所述回油管路18之间设有溢流阀11,溢流阀11的型号为DBDS10P-10B/315。

所述叠加式双向节流阀22的规格为Z2FS10-20系列。

所述二号电磁换向阀12b的型号为4WE10J31B/CG24N9Z5L。

一种AWC伺服装置的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油液从进油口P1口进入液压系统,经过三号高压球阀2c,高压过滤器 1高压过滤器1过滤,通过一号单向阀5a,再经过液控单向阀13,(一号电磁换向阀12a得电液控单向阀13开启,一号电磁换向阀12a失电液控单向阀13关闭,工作状况时电磁换向阀12a一直得电),进入一号伺服阀6a和二号伺服阀6b,当一号伺服阀6a和二号伺服阀6b处于右位时,P端接通A 端,此时一号AWC伺服液压缸A1的无杆腔和二号AWC伺服液压缸A2的无杆腔通油并处于伸出状态,一号AWC伺服液压缸A1的有杆腔和二号AWC伺服液压缸A2的有杆腔的油液经由三通减压阀14的溢流功能回到回油口T1;当一号伺服阀6a和二号伺服阀6b处于左位时,A端接通T端,油液经由三通减压阀14分别进入一号AWC伺服液压缸A1的有杆腔和二号AWC伺服液压缸 A2的有杆腔,一号AWC伺服液压缸A1和二号AWC伺服液压缸A2缩回;系统中蓄能器3起吸收系统内的压力震荡的作用,一号电磁溢流阀7a和二号电磁溢流阀7b可在紧急状况下打开,使一号AWC伺服液压缸A1的无杆腔和二号AWC伺服液压缸A2的无杆腔分别泄压,一号AWC伺服液压缸A1的有杆腔和二号AWC伺服液压缸A2的有杆腔由三通减压阀14提供压力缩回;立辊平衡杠4控制回路经由一号单向阀5a进入减压阀15,加压后进入二号电磁换向阀12b,当电磁换向阀12b处于右位时,其P端接通A端,再经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22进入立辊平衡杠4的有杆腔,此时立辊平衡腔缩回,其无杆腔回油经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22再经二号电磁换向阀12b回到回油口T1,当二号电磁换向阀12b处于左位时其P端接通B端,再经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22进入立辊平衡杠4的无杆腔,此时立辊平衡杠伸出,有杆腔回油经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22再经电磁换向阀12b回到回油口T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