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背压压紧式动静盘及电动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从动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
它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电机运转带动动涡盘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放热)→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
现有的电动压缩机中的动涡盘和静涡盘之间往往采用通孔式背压的方式,然而会造成背压下降、背压不足或者背压过大的缺陷,从而影响整机的耐久性能。
综上所述,如何改善背压缺陷,保证该动涡盘和静涡盘在运转时的密封性,又可以降低摩擦阻力,提高整机性能,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压压紧式动静盘,使得动涡盘的背压在合理范围内,保证运转时的密封性,同时降低摩擦阻力,提高整机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动压缩机,具有上述背压压紧式动静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压压紧式动静盘,包括后壳体、静涡盘、动涡盘以及涡盘前盖;
所述静涡盘包括相对的静涡盘本体侧和静涡旋片侧,所述动涡盘包括相对的动涡盘本体侧和动涡旋片侧;所述后壳体与所述静涡盘的所述静涡盘本体侧固定连接,所述静涡盘的所述静涡旋片侧与所述动涡盘的所述动涡旋片侧连接,所述动涡盘本体侧与所述涡盘前盖固定连接;
所述后壳体与所述静涡盘之间具有高压腔,所述后壳体设置有与所述高压腔连通的第一气路通道,所述静涡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气路通道连通的第二气路通道,所述动涡盘与所述涡盘前盖的连接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气路通道连通的第三气路通道,所述涡盘前盖具有背压腔,所述第三气路通道与所述背压腔连通。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背压压紧式动静盘,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体包括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的底壁设置有气路管,所述气路管与所述后壳体一体成型且所述气路管的两端分别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气路管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流通孔,与所述气路管的另一端相对应的所述侧壁开设有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一气路通道位于所述气路管内,所述第一流通孔、所述第一气路通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通孔依次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通孔与所述高压腔连通,所述第一流通孔为锥形孔,靠近所述高压腔的一端为所述锥形孔的大端,靠近所述第一气路通道的一端为所述锥形孔的小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静涡盘的侧壁开设有所述第二气路通道,所述第二气路通道与所述第二流通孔的远离所述第一气路通道的一端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路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口段、流通段以及出口段;
所述进口段与所述第二流通孔连通,所述流通段相对于所述侧壁倾斜设置,所述出口段与所述第三气路通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进口段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流通段的横截面尺寸,所述流通段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所述出口段的横截面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涡盘前盖包括相互配合的前盖本体和耐磨片,所述耐磨片设置于所述前盖本体的靠近所述动涡盘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前盖本体的周壁设置有从外圆侧至内圆侧的气流槽,所述气流槽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气流槽从外圆侧到内圆侧的尺寸逐渐加大,所述气流槽的内圆侧与所述背压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耐磨片的外圆侧设置有弧形流通孔,所述流通孔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气路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气流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压缩机,包括上述的背压压紧式动静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后壳体、静涡盘以及涡盘前盖中分别加设气路通道,使得后壳体的高压腔与涡盘前盖的背压腔依次连通,改善了现有背压下降、背压不足或者背压过大的缺陷,使得动涡盘的背压在合理范围内,保证运转时的密封性,同时降低摩擦阻力,提高整机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背压压紧式动静盘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后壳体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静涡盘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Ⅵ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中动涡盘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涡盘前盖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前盖本体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耐磨片的示意图。
图标:100-背压压紧式动静盘;10-后壳体;103-后壳本体;104-第一环部;105-第二环部;1052-流通部;1054-第二流通孔;106-气路管;1065-第一流通孔;107-第一气路通道;12-高压腔;13-静涡盘;133-静涡盘本体;135-第二气路通道;1352-进口段;1354-流通段;1356-出口段;136-静涡旋片;15-动涡盘;153-动涡盘本体;156-动涡旋片;17-背压腔;175-第三气路通道;18-涡盘前盖;183-前盖本体;184-气流槽;186-耐磨片;187-弧形流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其中图1—图10对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背压压紧式动静盘100,包括后壳体10、静涡盘13、动涡盘15以及涡盘前盖18,其中,后壳体10与静涡盘13之间具有高压腔12,动涡盘15与涡盘前盖18之间具有背压腔17,通过分别在后壳体10、静涡盘13、动涡盘15以及涡盘前盖18之间设置依次连通的气路,从而将高压腔12与背压腔17连通,保证了动涡盘15背压在合理范围内,其运转时的密封性,同时可以降低摩擦阻力,提高整机性能。
下面对该背压压紧式动静盘100的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详细介绍后壳体10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图2所示,该后壳体10括后壳本体103和气路管106,其中,后壳本体103具有一侧开口的容纳腔,气路管106固定设置于容纳腔的底壁,气路管106开设有第一气路通道107,气路管106与后壳本体103固定连接。该后壳本体103包括第一环部104和第二环部105,第二环部105位于第一环部104的内部,且第一环部104和第二环部105均与容纳腔的底壁固定连接。
可选的,第二环部105的深度小于第一环部104的深度,即第二环部105低于第一环部104,当该后壳体10与静涡盘13固定连接后,在第二环部105内形成高压腔12。具体的,第二环部105的一端外侧壁与第一环部104的一端内侧壁相贴,第二环部105的另一端外侧壁与第一环部104的另一端的内侧壁具有间隙。
可选的,第一环部104的开口端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固定把合孔,且该第一环部104的开口端为六边形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固定把和孔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固定把和孔分别一一对应的设置于六边形的六个角。从而较好的与静涡盘13固定连接。
可选的,第二环部105的与第一环部104相贴合的一端定义为流通部1052,该流通部1052从开口端向容纳腔底壁开设有第二流通孔1054,该第二流通孔1054能够与第一气路通道107连通,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该第二流通孔1054内设置有过滤网,具体的,该过滤网为高压过滤网。
具体的,气路管106固定设置于后壳本体103的容纳腔的底壁,该气路管106为管状结构,从第二环部105的连接部处延伸依次贯穿第二环部105和第一环部104,且该气路管106凸出于第一环部104的外侧表面。定义该气路管106相对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容纳腔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二端贯穿容纳腔的侧壁设置。
具体的,请参照图3所示,该气路管106沿其轴向方向开设有第一气路通道107,该第一气路通道107与上述第二流通孔1054连通,其中,该气路管106的侧壁方向开设有第一流通孔1065,该第一流通孔1065也与第一气路通道107连通。
具体的,该第一流通孔1065位于第二环部105内侧,且第一流通孔1065与第二流通孔1054相对应的位于第二环部105的两端,通过第一流通孔1065将第二环部105内侧的高压腔12与第一气路通道107连通,从而实现与第三气路连通,即第一流通孔1065、第一气路通道107以及第二流通孔1054依次连通。
可选的,第一流通孔1065与第一气路通道107竖向设置,其中,第一流通孔1065为锥形结构,该锥形的第一流通孔1065包括大端和小端,具体的,大端靠近于高压腔12设置,小端靠近于第一气路通道107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后壳本体103与气路管106一体成型。
可选的,后壳体10与静涡盘13的静涡盘本体侧固定连接,后壳体10设置有与高压腔12连通的第一气路通道107。
其次,详细介绍静涡盘13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图4和图5所示,可选的,该静涡盘13包括相对的静涡盘本体侧和静涡旋片侧,具体的,静涡盘13包括静涡盘本体133和静涡旋片136,静涡盘本体133设置有容纳腔,静涡旋片136嵌设于静涡盘本体133的容纳腔内且与静涡盘本体133固定连接,该静涡盘13设置有与上述第一气路通道107连通的第二气路通道135。
具体的,请参照图6所示,静涡盘13的侧壁开设有第二气路通道135,该第二气路通道135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口段1352、流通段1354以及出口段1356,其中,进口段1352与第二流通孔1054的远离第一气路通道107的一端连通。
可选的,流通段1354相对于侧壁倾斜设置,从进口段1352、流通段1354以及出口段1356,气尺寸逐渐减小,即进口段1352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流通段1354的横截面尺寸,流通段1354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出口段1356的横截面尺寸。
再次,详细介绍动涡盘15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图7所示,该动涡盘15包括相对的动涡盘本体侧和动涡旋片侧,具体的,动涡盘15包括动涡盘本体153和动涡旋片156,动涡盘本体153设置有容纳腔,动涡旋片156嵌设于动涡盘本体153的容纳腔内且与动涡盘本体153固定连接。
可选的,该动涡盘15的动涡旋片侧与静涡盘13的静涡旋片侧配合连接,该动涡盘本体侧与涡盘前盖18固定连接。
最后,详细介绍涡盘前盖18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图8所示,该涡盘前盖18包括相互配合的前盖本体183和耐磨片186,其中,耐磨片186设置于前盖本体183的靠近动涡盘15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动涡盘15与涡盘前盖18的连接处设置有与第二气路通道135连通的第三气路通道175,且静涡盘13中的第二气路通道135的出口段1356与该第三气路通道175连通。
请参照图9和图10所示,该涡盘前盖18具有背压腔17,第三气路通道175与背压腔17连通。其中,前盖本体183的周壁设置有从外圆侧至内圆侧的气流槽184,该气流槽18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所有的气流槽184均从外圆侧到内圆侧的尺寸逐渐加大,气流槽184的内圆侧与背压腔17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气流槽184的数量为两个,且该两个气流槽184之间的夹角为120°左右。
可选的,耐磨片186的外圆侧设置有弧形流通孔187,该流通孔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尺寸大于流通孔中间的尺寸,即两端孔大,中间孔小的结构,且该第一端能够与静涡盘13的第二气路通道135连通,第二端与前盖本体183中的其中一个气流槽184连通。
依次通过第一流通孔1065、第一气路通道107、第二流通孔1054、第二气路通道135以及第三气路通道175,实现后壳体10与静涡盘13之间的高压腔12与涡盘前盖18的背压腔17之间的气路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背压压紧式动静盘100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设计合理、通过在后壳体10、静涡盘13以及涡盘前盖18中分别加设气路通道,使得后壳体10的高压腔12与涡盘前盖18的背压腔17依次连通,改善了现有背压下降、背压不足或者背压过大的缺陷,使得动涡盘15的背压在合理范围内,保证运转时的密封性,同时降低摩擦阻力,提高整机性能。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电动压缩机,包括上述实施例1提供的背压压紧式动静盘100。
该电动压缩机通过在后壳体10到涡盘前盖18之间设置一条迂回的气路,从而将高压腔12内的压力引流至背压腔17,改善了现有压缩机通孔式背压情况下,出现的背压下降、背压不足或者背压过大的缺陷,同时能够较好的降低摩擦阻力,提高整机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