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立式泡沫泵的新型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603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泡沫泵护套,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立式泡沫泵的新型护套。



背景技术:

立式泡沫泵用于输送含有泡沫的磨蚀性或腐蚀性渣浆,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煤炭、化工等工业部门,该种泡沫泵在工作时能有效地消除浆体中的泡沫。常规的立式泡沫泵的泵头采用双金属壳结构制作,外壳由前泵盖和后泵盖对接而成,外壳由QT500-7材质制成,在外壳内设置有可更换的内壳,内壳即为护套,常规的护套包括位于叶轮前端的前护板、位于叶轮后端的后护板和设置在泵盖内侧的中间护套,中间护套的顶端与后护板连接,其底端与前护板连接。前护板、后护板和中间护套合围构成压出室。现有技术中,前护板、后护板和中间护套均为单独零件,在对泵的护套进行组装时需要较多的密封垫和螺栓,不易安装。且前护板、后护板和中间护套均采用耐磨白口铸铁制成。这样结构的常规泡沫泵材料成本高,不能完全满足所有使用工艺技术要求,存在着泵件相对质量大和不易安装操作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立式泡沫泵的新型护套,以解决现有的立式泡沫泵的护套中存在的不易安装、成本高和重量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立式泡沫泵的新型护套,包括前护板和后护板,还包括前护套和后护套,所述前护板的顶部的外侧面为回转体结构,所述前护套设置在前泵盖的内侧,且所述前护套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前护套的底部圆锥状通孔的内侧面与所述前护板顶部回转体结构的外侧面贴合设置;所述后护套设置在后泵盖的内侧,所述后护套与所述后护板一体成型制作,所述后护套的底面与所述前护套的顶面贴合设置,在所述后护板的中心开有竖直的通孔,在所述后护板的通孔的内壁设置有螺旋状凸起。

所述前护板为橡胶前护板,所述后护板为橡胶后护板,所述前护套为橡胶前护套,所述后护套为橡胶后护套。

所述前护板顶部的回转体结构为上小下大的圆台状结构。

所述前护套底部的通孔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孔。

本实用新型包括的后护套与后护板一体成型制作,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护套单独零件过多的结构,在安装时可避免护套密封垫的使用和用于安装护套密封垫的螺栓组件的使用,降低了零件的使用量,使安装更加简单,并且改进后的护套的结构更加合理。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减少了密封结合部位,增强了密封的可靠性,同时,前护板、后护板、前护套和后护套均由橡胶制成,不仅增加了泵密封的可靠性,也减轻了立式泡沫泵的重量,使安装和装配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护板;2、后护板;3、前护套;4、后护套;5、叶轮;6、前泵盖;7、后泵盖;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立式泡沫泵的新型护套,包括前护板1和后护板2,还包括前护套3和后护套4,前护板1为橡胶前护板,后护板2为橡胶后护板,前护套3为橡胶前护套,后护套4为橡胶后护套。前护套3为圆盘状结构,后护套4的下部为圆盘状结构。前护板1设置在叶轮5的下方,后护板2设置在叶轮5的上方,即后护板2位于前护板1的上方。前护板1的顶部的外侧面为回转体结构,前护板1顶部的回转体结构为上小下大的圆台状结构,即前护板1顶部的回转体的上部的外径小于其下部的外径。前护套3设置在前泵盖6的内侧,且前护套3的底部设置有通孔,前护套底部的通孔为上小下大的锥形孔,即前护套底部的通孔的上部的孔径小于其下部的孔径。前护套3的底部圆锥状通孔的内侧面与前护板1顶部回转体结构的外侧面贴合设置,即前护套3与前护板1锥度配合连接。后护套4设置在后泵盖7的内侧,后护套4与后护板2一体成型制作。在后护板2的中心开有竖直的通孔,在后护板2中心的通孔的内壁设置有螺旋状凸起。后护套4的底面与前护套3的顶面贴合设置,即后护套4设置在前护套3的顶部。前护套3的上部与后护套4的下部关于前泵盖与后泵盖相接面所在的平面对称,在前护套3的顶部和后护套4的底部均一体成型设置有环状密封圈8,前护套3的密封圈8的顶面与前护套3的顶面平齐,后护套4的密封圈的底面与后护套4的底面平齐。前护板1、后护板2、前护套3和后护套4 的中心轴线均与叶轮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