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用油路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2948发布日期:2018-07-20 20:29阅读:1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改善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油路的油路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一般基于曲柄连杆机构,其摩擦副主要包括:曲轴与曲轴箱的曲轴孔,连杆大头与曲拐,连杆小头与活塞销,活塞与曲轴箱的气缸孔。当电机驱动曲轴对制冷剂进行压缩时,上述几对摩擦副处均会形成较大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产生磨损及摩擦热。为了降低磨损,减小摩擦热,现有的解决方案一般是采用润滑油来润滑这些摩擦副,同时起到降温作用。通过摩擦副之间形成的楔形结构,润滑油在其中形成承压油膜,从而大幅度减小摩擦副磨损。在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结构中,通过电机带动曲轴旋转,使润滑油从壳体底部泵到曲轴的曲拐处,通过曲轴长轴表面的螺旋油槽,润滑曲轴与曲轴箱的曲轴孔的摩擦副;通过曲拐上的油槽可以润滑连杆大头与曲拐的摩擦副;通过连杆中心油孔,可润滑连杆小头与塞销的摩擦副;若曲拐不带油堵头,润滑油可从曲拐上出油孔飞溅润滑活塞,使活塞与曲轴箱的气缸孔、润滑连杆小头与活塞销的摩擦副均得到润滑。曲拐不带油堵头可以充分润滑到活塞,但会引起曲拐与连杆大头处油压不足,无法形成稳定油膜,造成曲拐磨损;且飞溅润滑在整个过程中均进行,过分多的润滑油飞溅更容易被吸气消音器吸入压缩机气缸,从而进入系统,影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在不改变曲轴形态的情况下,既可提高润滑油的润滑效果,又可减少润滑油的飞溅数量,从而减少压缩机吸入系统的油循环量的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用油路控制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用油路控制结构包括曲轴和连杆,所述曲轴的曲拐面上设有一油槽,所述油槽上设有一油孔与所述曲拐的中心油路相连接;所述连杆上开设有缺口。

上述一种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用油路控制结构,所述缺口与所述连杆大小头中心面成一定偏角。

上述一种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用油路控制结构,所述偏角的角度为20°。

上述一种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用油路控制结构,所述连杆上所设缺口的最下端低于所述油槽的最上端,所述连杆的上端面高于所述油槽的最上端。

上述一种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用油路控制结构,所述缺口为内低外高的斜槽。

上述一种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用油路控制结构,所述缺口与所述连杆端面成30°~60°斜角。

压缩机的油路既要起到减少摩擦副磨损的作用,又要减少润滑油被吸入系统的量。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结构,当连杆与曲轴相对运动到某一角度时,曲轴上的油槽与连杆上的缺口形成通道,润滑油从缺口中甩出并使活塞得到更好的润滑。当连杆与曲轴偏离这一定角度时,曲轴的油槽与连杆的缺口之间形成的通道封闭,从而减少非必要的润滑油飞溅,使曲轴的曲拐处形成更稳定油膜,同时减少了其他角度下润滑油的飞溅,减小了润滑油被吸入系统的可能性。由于本实用新型更好地改善了润滑油油路,让润滑油在合理实现润滑的同时减少了油循环量,从而大大增加了压缩机的可靠性以及整个制冷系统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油路控制结构的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曲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曲轴与连杆形成油路通道时的装配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采用其他开槽形式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连杆缺口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往复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用油路控制结构包括曲轴3和连杆5。

请参阅图3所示,曲轴3的长轴直径为13mm,下端开一直径为10mm的孔,与吸油管相连,外部有一条宽4mm、深1mm、7/4圈长的油槽,油槽顶端设有一直径为3mm的小孔,与曲拐顶部的一直径为3mm的小孔相连,形成曲拐中的一条油路。曲轴3的曲拐直径为13mm,其上开设有一条油槽31,其宽1.5mm,长7mm,深0.5mm,与曲拐表面成15°角倾斜向上,其下端开设有一直径为3.5mm的小孔,与曲拐中的油路相联通。

请参阅图2所示,连杆5的大头的朝上放置面比朝下放置面高出3mm,朝上放置面上开设有一恰当大小的缺口51,该缺口51的上部为长方形,底部为半圆,长方形的宽度为4mm,高度为2mm,底部半圆的直径也为4mm。缺口51与连杆5的大小头中心面成一定偏角,其大小取决于曲拐偏心距、连杆大小头中心距和曲轴箱曲轴孔至气缸面距离,本实施方式中的角度值为20°。缺口51的最下端低于油槽31的最上端,连杆5的大头的上端面高于油槽31的最上端。请同时参阅图6所示,缺口51为内低外高的一个缺口,与连杆5端面成30°~60°斜角(本实施方式中的角度值为45°),有利于润滑油飞溅时形成向上的速度。

请同时结合图1所示,曲轴3以活塞2运动至下死点为曲轴3转角开始角,曲轴3与连杆5在曲轴转角为一定角度范围内时,曲轴3的曲拐侧面形成一油路通道,利于润滑油甩出润滑活塞,在其余角度下,此通道可封闭。请参阅图4所示,当曲轴3旋转至170°~230°时,此段角度形成通道8,润滑油飞溅至活塞润滑;其余角度下通道8关闭,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油压损失以及润滑油飞溅,提高润滑效果,减少系统的油循环量。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连杆5大头的朝上放置面上设置的缺口51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也可采用其它形状,如一个孔或一条槽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图5所示的即为一种方式,它是一个左右两端半圆中间为长方形的通孔形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