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7420发布日期:2019-04-17 04:1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驱动装置。本申请基于在2016年08月09日申请的美国专利临时申请第62/372,411号、在2016年09月30日申请的美国专利临时申请第62/402,027号以及在2016年12月27日申请的美国专利临时申请第62/439,201号主张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公知有具有贮存用于对定子和转子等进行润滑和冷却的润滑用流体的壳体的旋转电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搭载于车辆的旋转电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5572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有时在上述那样的旋转电机上设置吸起贮存在壳体中的油的泵部。通过泵部来吸起油、例如向转子和定子提供油,从而能够冷却转子和定子。这里,有时在壳体内产生磨损粉等异物,而导致异物混入到贮存在壳体中的油中。在该情况下,有时异物会侵入到泵部而导致泵部被锁定。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异物向泵部的侵入的驱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一个方式具有:转子,其具有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马达轴和固定于所述马达轴的转子铁芯;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外壳,其具有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并且能够贮存油的收纳部;泵部,其经由所述马达轴而被驱动;以及过滤器,其安装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泵部具有:泵室,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吸入口,其能够将油吸入到所述泵室内;以及泵出口,其能够从所述泵室内排出油,所述外壳具有:内盖部,其保持将所述马达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覆盖所述定子的轴向一侧;外盖部,其安装于所述内盖部的轴向一侧,覆盖所述马达轴的轴向一侧;以及吸入油路,其连接所述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和所述吸入口,所述内盖部和所述外盖部是彼此分开的部件,所述吸入油路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内盖部与所述外盖部之间,所述内盖部具有贯穿所述内盖部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连接所述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和所述吸入油路中的配置在所述内盖部与所述外盖部之间的部分,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开口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能够抑制异物向泵部的侵入的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轴向另一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泵部的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各图中所示的z轴方向是以正侧作为上侧、以负侧作为下侧的铅垂方向z。在本实施方式中,铅垂方向z是图1的上下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具有:外壳10;过滤器100;转子20,其具有沿着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j1配置的马达轴20a;旋转检测部80;定子30;泵部40;以及轴承70、71。

中心轴线j1沿图1的左右方向延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的左右方向相当于一个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线j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另外,将轴向中的图1的左侧称为“轴向一侧”,将轴向中的图1的右侧称为“轴向另一侧”。

外壳10具有主体部11、内盖部12以及外盖部13。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11、内盖部12以及外盖部13是彼此分开的部件。主体部11为在轴向一侧开口的有底的筒状。主体部11具有底部11a、主体筒部11b以及轴承保持部11c。底部11a为沿径向扩展的圆环板状。主体筒部11b为从底部11a的径向外缘部向轴向一侧延伸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1c为从底部11a的内缘部向轴向一侧突出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1c在内周面保持轴承71。

内盖部12安装于主体部11的轴向一侧。内盖部12具有圆环板部12a、外筒部12b、内筒部12c、内筒底部12d以及轴承保持部12e。圆环板部12a为沿径向扩展的圆环板状。圆环板部12a覆盖定子30的轴向一侧。即,内盖部12覆盖定子30的轴向一侧。

外筒部12b为从圆环板部12a的径向外缘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圆筒状。外筒部12b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与主体筒部11b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接触而被固定。内筒部12c为从圆环板部12a的径向内缘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圆筒状。

通过圆环板部12a、外筒部12b以及内筒部12c而在内盖部12设置有从轴向另一侧向轴向一侧凹陷的第一凹部12i。即,内盖部12具有第一凹部12i。第一凹部12i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第一凹部12i的内侧面包含内筒部12c的径向外侧面、外筒部12b的径向内侧面以及圆环板部12a的轴向另一侧的面。第一凹部12i的底面是圆环板部12a的轴向另一侧的面。

内筒底部12d为从内筒部12c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径向内侧扩展的圆环状。通过内筒部12c和内筒底部12d而在内盖部12设置有从内盖部12的轴向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第二凹部12g。即,内盖部12具有第二凹部12g。内盖部12的轴向一侧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圆环板部12a的轴向一侧的面。第二凹部12g的内侧面包含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面和内筒底部12d的轴向一侧的面。

轴承保持部12e为从内筒底部12d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圆筒状。轴承保持部12e在内周面保持轴承70。即,内盖部12对轴承70进行保持。

通过主体部11和内盖部12相互固定,构成了被主体部11和内盖部12包围的收纳部14。即,外壳10具有收纳部14。收纳部14收纳转子20和定子30并且能够贮存油o。油o贮存在收纳部14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中。在本说明书中,“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包含位于比收纳部的内部的铅垂方向z的中心靠下侧的位置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贮存在收纳部14中的油o的液面os位于比开口部12f靠上侧的位置。由此,开口部12f供贮存在收纳部14中的油o露出。油o的液面os因泵部40吸起油o而发生变动,但至少在转子20旋转时配置在比转子20靠下侧的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在转子20旋转时油o成为转子20的旋转阻力。

如图1和图2所示,内盖部12具有贯穿内盖部12的开口部12f。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2f沿轴向贯穿内盖部12。开口部12f设置在第一凹部12i的底面、即圆环板部12a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开口部12f沿轴向贯穿圆环板部12a的下侧的端部。如图3所示,开口部12f例如为大致矩形。开口部12f在收纳部14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开口。

外盖部13安装于内盖部12的轴向一侧。外盖部13具有外盖主体部13a和栓体部13b。外盖主体部13a沿径向扩展。外盖主体部13a具有盖板部13c和突出部13d。盖板部13c为沿径向扩展的圆板状。盖板部13c的径向外缘部固定于圆环板部12a的径向外缘部。盖板部13c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与圆环板部12a的轴向一侧的面接触。突出部13d从盖板部13c的中央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突出部13d从轴向一侧插入到内筒部12c。突出部13d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在内筒底部12d的轴向一侧。

外盖主体部13a具有第三凹部13e和第二贯通孔13f。第三凹部13e从外盖主体部13a的轴向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第三凹部13e设置在外盖主体部13a的中央部,横跨地设置在盖板部13c和突出部13d。第二贯通孔13f从第三凹部13e的底面贯穿至突出部13d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即,第二贯通孔13f从第三凹部13e的底面贯穿至外壳10的内部。第二贯通孔13f在第二凹部12g的内部开口。由此,第二贯通孔13f连接第三凹部13e的内部和第二凹部12g的内部。中心轴线j1穿过第二贯通孔13f。

栓体部13b嵌入于第三凹部13e中而固定在外盖主体部13a。栓体部13b将第三凹部13e的轴向一侧的开口封闭。栓体部13b覆盖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即,外盖部13覆盖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栓体部13b在轴向一侧的端部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3g。凸缘部13g与盖板部13c的轴向一侧的面接触。由此,能够将栓体部13b在轴向上定位。

在外盖部13设置有泵室46。即,泵室46设置在外壳10。泵室46设置在栓体部13b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与第三凹部13e的底面的轴向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的面是第三凹部13e的底面。泵室46的轴向一侧的面是栓体部13b的轴向另一侧的面。泵室46是第三凹部13e的内部中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泵室46配置在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即第二凹部12g的内部。中心轴线j1穿过泵室46。如图4所示,在沿轴向观察时,泵室46的外形为圆形。泵室46收纳后述的内齿齿轮43和外齿齿轮42。

如图1所示,外壳10具有第一油路61和吸入油路63。第一油路61设置于外盖部13。更详细地说,第一油路61设置于栓体部13b。因此,通过更换栓体部13b,能够容易改变第一油路61的结构。第一油路61配置于泵室46的轴向一侧。第一油路61在泵室46的轴向一侧将泵室46的上端部和泵室46的中央部连接。第一油路61中的与泵室46相连的部分在栓体部13b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开口。

泵室46中的与第一油路61连接的上端部是泵出口45。即,第一油路61与泵出口45相连。泵室46中的与第一油路61相连的中央部是连接口61a。如图4所示,泵出口45和连接口61a例如为圆形。泵出口45配置在比连接口61a靠上侧的位置。中心轴线j1穿过连接口61a。

如图1所示,吸入油路63从开口部12f向上侧延伸。吸入油路63经由开口部12f与收纳部14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连接。吸入油路63的上端部在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与泵室46连接。泵室46中的与吸入油路63相连的部分是吸入口44。即,吸入油路63连接收纳部14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和吸入口44。如图4所示,吸入口44例如为圆形。吸入口44配置在比泵出口45和连接口61a靠下侧的位置。吸入口44配置在比中心轴线j1靠下侧的位置。

如图1所示,吸入油路63具有第一部分63a、第二部分63b以及第三部分63c。第一部分63a从开口部12f向上侧延伸。第一部分63a的上端部位于比内筒部12c的下端部的内周面靠上侧的位置。第一部分63a例如是通过利用圆环板部12a的轴向一侧的面将从盖板部13c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向轴向一侧凹陷且沿铅垂方向z延伸的槽封闭而构成的。由此,第一部分63a配置在内盖部12与外盖部13的轴向之间。开口部12f在第一部分63a开口。由此,开口部12f连接收纳部14的内部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和吸入油路63中的配置在内盖部12与外盖部13的轴向之间的部分。

第二部分63b从第一部分63a的上端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第二部分63b是通过利用内筒部12c的内周面将从突出部13d的下侧的面向上侧凹陷且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槽封闭而构成的。由此,第二部分63b配置在内盖部12与外盖部13的径向之间。

第三部分63c从第二部分63b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向上侧延伸。第三部分63c设置于突出部13d。第三部分63c配置于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第三部分63c与吸入口44相连。根据本实施方式,吸入油路63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内盖部12与外盖部13的轴向之间。因此,能够通过相互固定的内盖部12和外盖部13而构成吸入油路63的至少一部分,从而能够容易制作出吸入油路63。

吸入油路63的流路截面积比开口部12f的开口面积小。换言之,开口部12f的开口面积比吸入油路63的流路截面积大。吸入油路63的流路截面积是吸入油路63在与在吸入油路63内流动的油o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面积。吸入油路63的流路截面积包含第一部分63a的流路截面积、第二部分63b的流路截面积以及第三部分63c的流路截面积。第一部分63a的流路截面积是第一部分63a中的与铅垂方向z垂直的截面的面积。第二部分63b的流路截面积是第二部分63b中的与轴向垂直的截面的面积。第三部分63c的流路截面积是第三部分63c中的与铅垂方向z垂直的截面的面积。开口部12f的开口面积是沿轴向观察时的开口部12f的内侧部分的面积。

过滤器100安装在外壳10上。过滤器100设置在开口部12f。如图2和图3所示,过滤器100具有框部110和过滤器主体部120。框部110为在轴向两侧开口的框状。框部110具有嵌合部111和凸缘部112。嵌合部111为沿着开口部12f的内周缘部的框状。嵌合部111为板面与轴向平行的板框状。如图2所示,嵌合部111与开口部12f从轴向另一侧嵌合。嵌合部11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与开口部12f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位于轴向上的相同位置。

凸缘部112从嵌合部11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向嵌合部111的外侧突出。如图3所示,凸缘部112为大致矩形框状。凸缘部112为板面与轴向垂直的板框状。凸缘部112在凸缘部112的四角具有孔部112a。孔部112a沿轴向贯穿凸缘部112。

如图2所示,在孔部112a中从轴向另一侧穿过有固定螺钉130。固定螺钉130穿过孔部112a而拧入到圆环板部12a中的设置在开口部12f的周缘部的内螺纹孔12h中。由此,框部110固定在内盖部12中的开口部12f的周缘部。凸缘部112的轴向一侧的面与第一凹部12i的底面、即圆环板部12a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中的开口部12f的周缘部接触。

过滤器主体部120为板面与轴向垂直的平板状。如图3所示,过滤器主体部120的沿着轴向观察的形状为矩形。过滤器主体部120具有沿轴向贯穿过滤器主体部120的无数个孔。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主体部120例如为网状。过滤器主体部120的无数个孔例如比包含在油o中的磨损粉等异物小。磨损粉例如是在组装驱动装置1时、或者对驱动装置1进行驱动时由驱动装置1的各部分彼此摩擦而产生的。

过滤器主体部120设置在框部110的内侧。更详细地说,过滤器主体部120的外缘部固定在嵌合部11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中的内缘部。整个过滤器主体部120在沿轴向观察时与开口部12f重叠。在沿轴向观察时,过滤器主体部120的大小与开口部12f的大小大致相同,比开口部12f的大小稍小。如图2所示,过滤器主体部120从轴向另一侧覆盖开口部12f。由此,过滤器100从轴向另一侧覆盖开口部12f。在本实施方式中,过滤器100覆盖整个开口部12f。过滤器主体部120位于开口部12f的轴向另一侧。

转子20具有马达轴20a、转子铁芯22、磁铁23、第一端板24以及第二端板25。马达轴20a具有马达轴主体21和安装部件50。马达轴主体21为沿轴向延伸的圆柱状。马达轴主体21具有大径部21a、第一中径部21b、第二中径部21c、小径部21d以及输出部21e。

大径部21a是供转子铁芯22安装的部分。在大径部21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中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部。在大径部21a的外螺纹部拧紧有螺母90。第一中径部21b在大径部21a的轴向一侧与大径部21a相连。第一中径部21b的外径比大径部21a的外径小。第一中径部21b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被轴承70支承为能够旋转。

第二中径部21c在大径部21a的轴向另一侧与大径部21a相连。第二中径部21c的外径比大径部21a的外径小。第二中径部21c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被轴承71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70、71将马达轴20a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70、71例如是球轴承。

小径部21d在第一中径部21b的轴向一侧与第一中径部21b相连。小径部21d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是马达轴主体2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小径部21d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配置于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小径部21d的外径比第一中径部21b的外径小。即,小径部21d是外径朝向轴向一侧变小的部分。

输出部21e在第二中径部21c的轴向另一侧与第二中径部21c相连。输出部21e是马达轴主体2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输出部21e的外径比小径部21d的外径小。输出部21e沿轴向贯穿底部11a而突出到外壳10的外部。

马达轴主体21具有凸缘部21f。凸缘部21f从大径部21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凸缘部21f为在大径部21a的外周面的整周范围内设置的圆环板状。凸缘部21f设置在大径部21a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马达轴主体21具有从马达轴主体2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向轴向另一侧延伸的孔部21g。孔部21g是在轴向一侧开口的有底的孔。即,孔部21g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被封闭。

安装部件50固定于马达轴主体21的轴向一侧。安装部件50与孔部21g嵌合而被固定。安装部件50为在轴向两侧开口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件50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筒状。安装部件50比马达轴主体21向轴向一侧延伸而穿过第二贯通孔13f。

安装部件50具有嵌合部51和固定部52。嵌合部51是与孔部21g嵌合的部分。嵌合部51固定于孔部21g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内周面,从孔部21g内延伸至比马达轴主体21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嵌合部5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插入于第二贯通孔13f中。即,嵌合部51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第二贯通孔13f中。因此,能够增大安装部件50的外周面与第二贯通孔13f的内周面的径向间隙。由此,即使在安装部件50的位置因振动等而沿径向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安装部件50与第二贯通孔13f的内周面接触。

固定部52位于嵌合部51的轴向一侧。固定部52与嵌合部5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连接。固定部52的外径比嵌合部51的外径大且比第二贯通孔13f的内径小。固定部52插入到泵室46内。嵌合部51的内径与固定部52的内径例如是相同的。

在安装部件50固定有后述的外齿齿轮42。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齿齿轮42固定于固定部52的径向外侧面。更详细地说,在沿轴向贯穿外齿齿轮42的固定孔部42b中嵌合并固定有固定部52。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使外径比固定部52小的嵌合部51与孔部21g嵌合,将外齿齿轮42固定在外径比嵌合部51大的固定部52。因此,能够使孔部21g的内径比外齿齿轮42的固定孔部42b的内径小。由此,容易使孔部21g的内径比较小,从而能够抑制马达轴主体21的刚性降低。

马达轴20a具有第二油路62,该第二油路62设置在马达轴20a的内部。第二油路62是从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向轴向另一侧凹陷并延伸的有底的孔部。第二油路62在轴向一侧开口。第二油路62从安装部件50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延伸至第二中径部21c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横跨地设置在安装部件50和马达轴主体21。第二油路62构成为沿轴向连接安装部件50的内部和孔部21g。即,安装部件50的径向内侧面构成第二油路62的径向内侧面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轴向垂直的剖面中,第二油路62的内缘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形。第二油路62中的设置在安装部件50的部分的内径比第二油路62中的设置在马达轴主体21的部分的内径小。即,安装部件50的内径比孔部21g的内径小。安装部件50的轴向一侧的开口与连接口61a相连,由此第二油路62经由安装部件50的内部与第一油路61连接。即,第二油路62在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处向第一油路61开口。

马达轴20a具有连接第二油路62和马达轴20a的外周面的第一贯通孔26a~26d。第一贯通孔26a~26d沿径向延伸。第一贯通孔26a、26b设置在大径部21a。在沿轴向观察时,第一贯通孔26a、26b配置在螺母90与凸缘部21f之间。如图3所示,第一贯通孔26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第一端板24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的间隙27a处开口。第一贯通孔26b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第二端板25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的间隙27b处开口。

第一贯通孔26c设置在第一中径部21b。第一贯通孔26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轴承70的轴向一侧向轴承保持部12e的径向内侧开口。第一贯通孔26d设置在第二中径部21c。第一贯通孔26d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轴承71的轴向另一侧向轴承保持部11c的径向内侧开口。第一贯通孔26a~26d例如分别沿着周向而设置多个。

如图1所示,转子铁芯22为固定在马达轴主体21的圆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铁芯22与大径部21a嵌合。转子铁芯22具有供转子铁芯22沿轴向贯穿的磁铁插入孔22b。磁铁插入孔22b沿着周向设置多个。磁铁23插入于磁铁插入孔22b中。

第一端板24和第二端板25为沿径向扩展的圆环板状。大径部21a穿过第一端板24和第二端板25。第一端板24和第二端板25以与转子铁芯22接触的状态沿轴向夹着转子铁芯22。

如图5所示,第一端板24配置于转子铁芯22的轴向一侧。第一端板24的径向外缘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一侧的面中的径向外缘部接触。第一端板24的径向外缘部与磁铁插入孔22b的轴向一侧的开口部在轴向上重叠,从轴向一侧按压插入于磁铁插入孔22b中的磁铁23。第一端板24的比径向外缘部靠径向内侧的部分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一侧的面在轴向上隔着间隙27a对置。

第一端板24具有从第一端板24的轴向一侧的面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喷射槽24a。喷射槽24a沿径向延伸。喷射槽24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沿轴向贯穿第一端板24而与间隙27a连接。喷射槽24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第一端板24的径向外侧开口,与后述的线圈32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喷射槽24a的径向内侧的部分中的轴向一侧的开口被夹在螺母90与第一端板24的轴向之间而被固定的垫圈91封闭。垫圈91为沿径向扩展的圆环板状。

第二端板25配置于转子铁芯22的轴向另一侧。第二端板25的径向外缘部向轴向一侧突出,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中的径向外缘部接触。第二端板25的径向外缘部与磁铁插入孔22b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部在轴向上重叠,从轴向另一侧按压插入于磁铁插入孔22b中的磁铁23。由此,插入于磁铁插入孔22b中的磁铁23的轴向两侧被第一端板24和第二端板25按压。因此,能够抑制磁铁23从磁铁插入孔22b拔出。

第二端板25的比径向外缘部靠径向内侧的部分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在轴向上隔着间隙27b对置。第二端板25具有从第二端板25的轴向另一侧的面向轴向一侧凹陷的喷射槽25a。喷射槽25a沿径向延伸。喷射槽25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沿轴向贯穿第二端板25而与间隙27b连接。喷射槽25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在第二端板25的径向外侧开口,与后述的线圈32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喷射槽25a的径向内侧的部分中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被凸缘部21f封闭。

第一端板24、转子铁芯22以及第二端板25被螺母90以及垫圈91和凸缘部21f沿轴向夹着。螺母90被拧紧到大径部21a的外螺纹部,由此螺母90经由垫圈91将第一端板24、转子铁芯22以及第二端板25按压在凸缘部21。由此,第一端板24、转子铁芯22以及第二端板25固定在马达轴20a。

图1所示的旋转检测部80检测转子20的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检测部80例如是vr(variablereluctance:可变磁阻)型旋转变压器。旋转检测部80配置于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旋转检测部80具有被检测部81和传感器部82。

被检测部81为沿周向延伸的环状。被检测部81与马达轴20a嵌合而被固定。更详细地说,被检测部81与小径部21d嵌合而被固定。被检测部81的径向内缘部中的轴向另一侧的面与第一中径部21b和小径部21d之间的台阶接触。被检测部81与安装部件50在径向上重叠。因此,相比于被检测部81与安装部件50在径向上不重叠而在轴向上分离配置的情况,容易使马达轴20a在轴向上小型化。被检测部81是由磁性体制成的。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某个对象彼此在某个方向上重叠”包含如下情况:在沿着某个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某个对象彼此重叠。即,被检测部81与安装部件50在径向上重叠包含如下情况:在沿着径向观察的情况下,被检测部81与安装部件50重叠。

传感器部82配置在内盖部12与外盖部13的轴向之间。更详细地说,传感器部82在内筒部12c的径向内侧固定于内筒底部12d的轴向一侧的面。即,传感器部82安装在内盖部12。因此,容易安装传感器部82。传感器部82配置在第二凹部12g内。因此,在将内盖部12安装在主体部11之后,能够从第二凹部12g的轴向一侧的开口将传感器部82插入到第二凹部12g内来进行配置。因此,容易配置传感器部82。

传感器部82为包围被检测部81的径向外侧的环状。传感器部82沿着周向具有多个线圈。通过被检测部81与马达轴20a一起旋转,在传感器部82的线圈上产生与被检测部81的周向位置对应的感应电压。传感器部82通过检测感应电压来检测被检测部81的旋转。由此,旋转检测部80通过检测马达轴20a的旋转来检测转子20的旋转。

定子30与转子2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定子30具有定子铁芯31和安装在定子铁芯31的多个线圈32。定子铁芯31为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环状。定子铁芯31的外周面固定在主体筒部11b的内周面。定子铁芯31与转子铁芯22的径向外侧隔着间隙对置。

泵部40设置在外盖部13的中央部。泵部40配置在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泵部40具有外齿齿轮42、内齿齿轮43、上述的泵室46、吸入口44、泵出口45以及贮存部48。外齿齿轮42是能够绕中心轴线j1旋转的齿轮。外齿齿轮42固定在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更详细地说,外齿齿轮42固定在固定部52的外周面。因此,能够经由安装部件50将外齿齿轮42固定在马达轴主体21。由此,通过调整安装部件50的尺寸,从而无需改变马达轴主体21的尺寸和外齿齿轮42的尺寸,就能够将外齿齿轮42固定在马达轴主体21。

外齿齿轮42收纳在泵室46内。如图4所示,外齿齿轮42在外周面具有多个齿部42a。外齿齿轮42的齿部42a的齿形是余摆线齿形。

内齿齿轮43是能够绕相对于中心轴线j1偏心的旋转轴线j2旋转的圆环状的齿轮。内齿齿轮43收纳在泵室46内。内齿齿轮43包围外齿齿轮42的径向外侧,与外齿齿轮42啮合。内齿齿轮43在内周面具有多个齿部43a。内齿齿轮43的齿部43a的齿形是余摆线齿形。这样,由于外齿齿轮42的齿部42a的齿形和内齿齿轮43的齿部43a的齿形是余摆线齿形,因此能够构成余摆线泵。因此,能够降低从泵部40产生的噪音,容易使从泵部40排出的油o的压力和量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第三凹部13e的轴向一侧的开口插入内齿齿轮43和外齿齿轮42之后,通过栓体部13b来封闭第三凹部13e的轴向一侧的开口,从而能够构成泵室46,并且能够将内齿齿轮43和外齿齿轮42收纳在泵室46。因此,能够容易地组装泵部40。

如上所述,吸入口44与吸入油路63相连。如图1所示,吸入口44在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开口。吸入口44和外齿齿轮42与内齿齿轮43之间的间隙相连。吸入口44能够经由过滤器100、开口部12f以及吸入油路63将贮存在收纳部14中的油o吸入到泵室46内、更详细地说是外齿齿轮42与内齿齿轮43之间的间隙内。如图4所示,吸入口44配置在比贮存部48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且比外齿齿轮42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

如上所述,泵出口45与第一油路61相连。如图1所示,泵出口45在泵室46的轴向一侧开口。泵出口45与外齿齿轮42和内齿齿轮43之间的间隙相连。泵出口45能够从泵室46内、更详细地说是外齿齿轮42与内齿齿轮43之间的间隙内排出油o。

贮存部48在泵室46的铅垂方向下侧区域的轴向一侧与泵室46连接。如图4所示,在沿轴向观察时,贮存部48的形状为向下侧凸起的弓形形状。从吸入口44吸入到泵室46内的油o的一部分流入到贮存部48。

由于吸入口44配置在比贮存部48的下侧的端部靠上侧的位置,因此即使泵部40停止,流入到贮存部48的油o的至少一部分也不会从吸入口44返回到收纳部14内而贮存在贮存部48内。由此,在泵部40停止时,能够处于泵室46内的外齿齿轮42的下侧的部分和内齿齿轮43的下侧的部分与贮存部48内的油o接触的状态。因此,在再次驱动泵部40时,能够使油o夹在外齿齿轮42的齿部42a与内齿齿轮43的齿部43a之间、以及泵室46的内周面与内齿齿轮43的外周面之间,从而能够抑制烧结的产生。

当转子20旋转而马达轴20a旋转时,固定在马达轴20a的外齿齿轮42旋转。由此,与外齿齿轮42啮合的内齿齿轮43旋转,从吸入口44吸入到泵室46内的油o经由外齿齿轮42与内齿齿轮43之间而被送到泵出口45。这样,泵部40经由马达轴20a而被驱动。从泵出口45排出的油o流入到第一油路61并从连接口61a向第二油路62流入。如图5中箭头所示,流入到第二油路62的油o借助旋转的马达轴20a的离心力而朝向径向外侧受力,从而穿过第一贯通孔26a~26d而向马达轴20a的外部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贯通孔26a在第一端板24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的间隙27a开口,因此从第一贯通孔26a流出的油o流入到间隙27a中。然后,流入到间隙27a中的油o从喷射槽24a朝向径向外侧喷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喷射槽24a的径向内侧的部分中的轴向一侧的开口被垫圈91封闭,因此容易通过垫圈91将流入到喷射槽24a内的油o朝向径向外侧引导。

由于第一贯通孔26b在第二端板25与转子铁芯22的轴向的间隙27b开口,因此从第一贯通孔26b流出的油o流入到间隙27b中。然后,流入到间隙27b中的油o从喷射槽25a朝向径向外侧喷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喷射槽25a的径向内侧的部分中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被凸缘部21f封闭,因此容易通过凸缘部21f将流入到喷射槽25a内的油o朝向径向外侧引导。

从喷射槽24a、25a向径向外侧喷出的油o被吹到线圈32上。由此,能够利用油o对线圈32进行冷却。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油路62设置在马达轴20a的内部,因此也能够利用从喷射槽24a、25a喷出的油o对转子20进行冷却。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泵出口45排出的油o被引导到转子20和定子30。

由于第一贯通孔26c在轴承保持部12e的径向内侧开口,因此从第一贯通孔26c流出的油o被提供给轴承70。由于第一贯通孔26d在轴承保持部11c的径向内侧开口,因此从第一贯通孔26d流出的油o被提供给轴承71。由此,能够将油o用作轴承70、71的润滑剂。

另外,在图5中,示出了从喷射槽24a、25a将油o向上侧喷出的例子,但不限于此。由于转子20旋转,因此喷射槽24a、25a的周向位置随着转子20的旋转而变化。由此,从喷射槽24a、25a喷出的油o的朝向沿周向变化,因而能够利用油o对沿周向配置的多个线圈32进行冷却。

如上所述,能够通过马达轴20a的旋转来驱动泵部40,进而能够通过泵部40将贮存在外壳10中的油o吸起并提供给转子20、定子30以及轴承70、71。由此,能够利用贮存在外壳10中的油o对转子20和定子30进行冷却,并且能够提高轴承70、71与马达轴主体21之间的润滑性。提供给定子30和轴承70、71的油o在收纳部14内下落而再次贮存到收纳部14的内部的下侧的区域中。由此,能够使收纳部14内的油o循环。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开口部12f设置了过滤器100,因此从开口部12f流入到吸入油路63的油o通过过滤器100。具体而言,流入到吸入油路63的油o通过过滤器主体部120的无数个孔。另一方面,包含在油o中的磨损粉等异物不容易通过无数个孔,因而容易被过滤器主体部120遮挡。由此,即使在油o中包含有磨损粉等异物的情况下,也能够用过滤器100来遮挡异物,从而能够抑制异物侵入到与泵部40的吸入口44相连的吸入油路63。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得到能够抑制异物向泵部40的侵入的驱动装置1。由此,例如能够抑制异物卡入到外齿齿轮42与内齿齿轮43之间,从而能够抑制外齿齿轮42无法相对于内齿齿轮43相对旋转。因此,能够抑制泵部40被锁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过滤器主体部120的无数个孔比异物小,因此异物无法通过过滤器主体部120的无数个孔。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异物侵入到泵部40。

另外,例如在内盖部和外盖部是作为单个部件的盖部件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作为制作吸入油路的方法,考虑了对盖部件实施孔加工来制作出沿着吸入油路的孔的方法。但是,在使用该方法的情况下,在吸入油路为弯折的形状的情况下,难以通过一次孔加工来制作出吸入油路。因此,对吸入油路中的每个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流路部分进行孔加工,通过进行多次孔加工来制作出吸入流路。这里,在制作直线流路部分时,由于容易需要在直线流路部分所延伸的方向上进行制作贯穿盖部件的孔的孔加工等,因此,容易制作出不构成直线流路部分的不必要的孔部分。因此,需要利用栓等来封闭不必要的孔部分。

如上所述,在作为单个部件的盖部件上制作吸入油路的情况下,例如在考虑了增大在收纳部的内部开口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的情况下,需要在通过孔加工而制作出贯穿盖部件的较大的贯通孔之后,用栓等封闭贯通孔中的与开口部相反的一侧的部分。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贯通孔较大,因此很难高精度地封闭贯通孔。因此,在作为单个部件的盖部件中,有时难以增大吸入油路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

在开口部的开口面积比较小的情况下,供油o通过的过滤器主体部的面积也变小。因此,当利用过滤器主体部来一定程度地遮挡异物时,存在容易因异物而引起堵塞的问题。若过滤器产生堵塞,则油o很难通过过滤器,因此很难向泵部提供油o。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内盖部12和外盖部13是彼此分开的部件,开口部12f连接收纳部14的内部和配置在内盖部12与外盖部13之间的吸入油路63的部分。因此,能够将进行贯穿内盖部12的孔加工而制作出的整个贯通孔作为开口部12f。即,即使进行了贯穿内盖部12的孔加工,也不会产生不必要的孔部分。因此,不需要封闭通过孔加工而制作出的贯通孔的一部分,而容易增大开口部12f的开口面积。因此,能够增大开口部12f,增大设置在开口部12f的过滤器100中的遮挡异物的部分、即过滤器主体部120。由此,能够抑制因异物而引起过滤器100堵塞。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异物侵入到泵部40并且容易将油o提供给泵部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2f的开口面积比吸入油路63的流路截面积大。因此,能够使开口部12f比较大,从而能够使设置在开口部12f的过滤器100比较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过滤器100堵塞。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过滤器100覆盖整个开口部12f。因此,从开口部12f流入到吸入油路63的油o全部通过过滤器100。由此,能够利用过滤器100来进一步遮挡异物,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异物侵入到泵部4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过滤器100从轴向另一侧覆盖开口部12f。即,过滤器100相对于内盖部12从与配置有外盖部13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覆盖开口部12f。因此,例如即使在过滤器100在轴向上较大的情况下等,也能够在收纳部14的内部配置过滤器100。这样,作为配置过滤器100的空间,能够利用收纳部14的内部,因此即使在变更了过滤器100的形状的情况下等,也不容易需要变更外壳10的形状,能够抑制驱动装置1大型化。

另外,由于能够抑制过滤器100配置在吸入油路63上,因此能够抑制过滤器100干涉油o在吸入油路63内的流动。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凸缘部112未配置在吸入油路63内,因此在吸入油路63内油o不会与凸缘部112发生碰撞,从而能够抑制油o在吸入油路63内的流动混乱。因此,能够提高泵部40的能量效率。

另外,由于能够将过滤器100配置于贮存油o的收纳部14,因此能够在更靠近收纳部14的位置、即更远离吸入油路63的位置利用过滤器100来遮挡油o内的异物。因此,更加容易抑制异物侵入到泵部4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开口部12f设置在第一凹部12i的底面。因此,例如即使在被过滤器100遮挡的异物从过滤器100剥离的情况下,也容易将异物留在第一凹部12i内。由此,能够容易将油o内的异物积累在第一凹部12i内。因此,能够抑制异物在收纳部14的内部的移动,从而例如能够抑制异物移动到轴承70、71。由此,能够抑制异物侵入到轴承70、71的内圈与外圈之间,从而能够抑制轴承70、71的内圈无法相对于外圈相对旋转。

另外,在像上述那样将过滤器100配置在收纳部14的内部的情况下,作为配置过滤器100的空间,能够利用第一凹部12i的内部,从而容易配置过滤器10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过滤器主体部120为平板状。因此,能够缩小配置过滤器100的空间,从而容易配置过滤器100。另外,容易将过滤器100安装在开口部12f。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油路61和第二油路62,能够将从泵出口45排出的油o送到马达轴20a的内部。另外,由于设置了第一贯通孔26a~26d,因此能够将流入到第二油路62内的油o提供给定子30和轴承70、7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在马达轴20a内的第二油路62在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向与泵出口45相连的第一油路61开口。由于在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固定有外齿齿轮42,因此马达轴20a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配置在与泵出口45比较近的位置。因此,能够缩短连接泵出口45和第二油路62的第一油路61的长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缩短从开口部12f至第二油路62的油路的全长。由此,容易将油o送到设置在马达轴20a的内部的第二油路62。另外,能够容易简化驱动装置1的构造,从而容易制造驱动装置1。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安装部件50的径向内侧面构成第二油路62的径向内侧面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将外齿齿轮42固定在安装部件50并且使油o从安装部件50流入到第二油路62内。由此,如上所述,无需改变马达轴主体21的尺寸和外齿齿轮42的尺寸,就能够经由安装部件50将马达轴主体21和外齿齿轮42固定并且容易使第二油路62在第一油路61开口。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过滤器100只要设置在开口部12f,则不特别限定。过滤器100的形状例如可以为圆筒状。另外,过滤器100也可以从轴向一侧覆盖开口部12f。另外,过滤器100也可以仅覆盖开口部12f的一部分。另外,过滤器主体部120只要具有无数个孔,则也可以不为网状。另外,开口部12f只要贯穿内盖部12,则可以沿任何方向贯穿内盖部12。开口部12f例如可以沿铅垂方向z贯穿内盖部12,也可以沿径向贯穿内盖部12。泵室46也可以设置在内盖部12。

外齿齿轮42也可以不经由安装部件50而直接固定在马达轴主体21。在该情况下,第二油路62例如可以仅设置在马达轴主体21的内部。另外,安装部件50也可以固定在马达轴主体21的外周面。

另外,安装部件50也可以是在轴向的整体范围内外径均匀的部件。即,嵌合部51的外径与固定部52的外径可以彼此相同。在该情况下,例如当缩小固定部52的外径以使其与图1所示的嵌合部51的外径相同时,能够缩小固定部52所固定的外齿齿轮42的外径。由此,能够缩小内齿齿轮43的外径,从而能够缩小泵室46的内径。因此,能够缩小设置有泵室46的突出部13d的外径,从而能够增大突出部13d的径向外侧面与第二凹部12g的内周面的径向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在突出部13d的径向外侧面与第二凹部12g的内周面的径向之间例如配置传感器部82中的向轴向一侧突出的部分,从而能够使传感器部82更加靠近外盖部13。由此,容易使整个驱动装置1在轴向上小型化。另外,传感器部82中的向轴向一侧突出的部分例如是传感器部82所具有的线圈。

另外,安装部件50可以由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在该情况下,安装部件50可以具有嵌合到孔部21g内的第一筒状部件和与第一筒状部件嵌合并比马达轴主体21向轴向一侧延伸的第二筒状部件。在该情况下,在第二筒状部件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固定有外齿齿轮42。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件50中的贯穿第二贯通孔13f中的部分是外径比固定部52小的嵌合部51。因此,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使第二贯通孔13f的内径比固定部52的外径小,从而使安装部件50的外周面与第二贯通孔13f的内周面的径向的间隙比较小。由此,能够抑制泵室46内的油o经由第二贯通孔13f而泄漏。另外,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组装人员在将外盖部13安装在内盖部12之后,从第三凹部13e的左侧的开口将嵌合部51插入到第二贯通孔13f中,并与马达轴主体21的孔部21g嵌合,由此将安装部件50固定在马达轴主体21。

另外,只要能够缩小第二贯通孔13f,则能够将封闭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的封闭部的径向内端部配置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封闭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的封闭部是突出部13d中的第二贯通孔13f的径向外侧的部分。由于能够将封闭部的径向内端部配置在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因此即使进一步缩小外齿齿轮42的外径和内齿齿轮43的外径,也能够通过封闭部将泵室46的轴向另一侧的开口适当地封闭。因此,能够缩小泵室46的内径。因此,与上述同样地能够在突出部13d的径向外侧面与第二凹部12g的内周面的径向之间配置传感器部82的一部分,其结果是,容易使驱动装置1在轴向上小型化。

转子铁芯22也可以通过压入等固定在马达轴主体21的外周面。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第一端板24和第二端板25。另外,在该情况下,从第一贯通孔26a、26b流出的油o可以直接提供给线圈32,也可以是,与第一贯通孔26a连接的孔设置在转子铁芯22,经由转子铁芯22的孔将油o提供给线圈32。另外,油o也可以提供给定子铁芯31。

另外,从泵出口45排出的油o所提供到的部位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仅提供给转子20、定子30以及轴承70、71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两个,也可以均不提供给它们。从泵出口45排出的油o例如可以提供给收纳部14的铅垂方向上侧区域的内侧面。在该情况下,通过冷却外壳10,能够间接地冷却定子30。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第一贯通孔26a~26d中的任意一个以上。外齿齿轮42的齿部42a的齿形和内齿齿轮43的齿部43a的齿形可以是摆线齿形,也可以是渐开齿形。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用途并未特别限定。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可以适当组合。

标号说明

1:驱动装置;10:外壳;12:内盖部;12f:开口部;12i:第一凹部;13:外盖部;14:收纳部;20:转子;20a:马达轴;22:转子铁芯;30:定子;40:泵部;44:吸入口;45:泵出口;46:泵室;63:吸入油路;70、71:轴承;100:过滤器;110:框部;120:过滤器主体部;j1:中心轴线;o:油;z:铅垂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