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净化隔膜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6486发布日期:2018-10-09 19:4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体装置,特别是一种增压净化隔膜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增压泵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实施成本高、性能不够稳定可靠、使用寿命短等技术缺陷,所述种种缺陷严重限制了本领域进一步向前发展和推广应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压净化隔膜泵,解决了现有产品存在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可靠性不足、稳定性差等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增压净化隔膜泵,包括驱动电机及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上部的泵座,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下部具有斜坡结构,偏心轮上套设有偏心轮套,所述偏心轮套上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圈下端面抵靠到所述斜坡结构上,所述轴承外圈上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部具有固定座凸台,所述泵座上开设有配合所述固定座凸台穿过的凸台通槽,所述泵座上部固定安装有具有中空腔体的泵体,所述泵体与泵座之间设置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通过压紧块及压紧螺丝连接到所述固定座凸台上,所述泵体的中空腔体内部安装有隔膜架,所述隔膜架将所述中空腔体分隔成为高压腔及增压腔,所述隔膜架上设置有进水隔膜位及出水隔膜位,所述进水隔膜位及出水隔膜位上分别安装有进水隔膜及出水隔膜,所述泵体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进水隔膜所处的空间连通,所述出水口与出水隔膜所处的空间连通,从进水口流入的液体可依次通过进水隔膜、增压腔、出水隔膜并从出水口流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泵体顶部设置有泄压组件,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泄压阀芯、泄压阀座、泄压弹簧、泄压O型圈及泄压阀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偏心轮底部设置有偏心轮垫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机上部具有电机固定座,所述电机固定座通过连接螺丝及连接螺母与所述泵座、泵体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通过固定座连接螺丝及固定座连接垫片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机侧部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支架连接螺丝及平垫圈固定在驱动电机侧部,所述固定电机侧壁与安装支架之间设置有减震垫片,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减震圈及安装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膜架上的进水隔膜位具有三个,所述出水隔膜位具有一个,所述出水隔膜位位于进水隔膜位的中间位置,出水隔膜位外沿具有一环形隔离槽,所述环形隔离槽内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泵体内壁密封的隔膜密封圈,环形隔离槽将所述高压腔隔离成为进水部分腔体及出水部分腔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压净化隔膜泵,该种增压净化隔膜泵具有结构简单、实施方便的优点,在具体应用时可有效提升其工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有利于延长泵的使用寿命,用户的体验更好。

总之,该种增压净化隔膜泵解决了现有产品存在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可靠性不足、稳定性差等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拆分图;

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4。

一种增压净化隔膜泵,包括驱动电机1及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上部的泵座2,所述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偏心轮3,所述偏心轮3下部具有斜坡结构31,偏心轮3上套设有偏心轮套4,所述偏心轮套4上套设有轴承41,所述轴承41内圈下端面抵靠到所述斜坡结构31上,所述轴承41外圈上安装有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上部具有固定座凸台51,所述泵座2上开设有配合所述固定座凸台51穿过的凸台通槽21,所述泵座2上部固定安装有具有中空腔体的泵体6,所述泵体6与泵座2之间设置有防水板71,所述防水板71通过压紧块72及压紧螺丝73连接到所述固定座凸台51上,所述泵体6的中空腔体内部安装有隔膜架74,所述隔膜架74将所述中空腔体分隔成为高压腔601及增压腔602,所述隔膜架74上设置有进水隔膜位741及出水隔膜位742,所述进水隔膜位741及出水隔膜位742上分别安装有进水隔膜75及出水隔膜76,所述泵体6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61及出水口62,所述进水口61与进水隔膜75所处的空间连通,所述出水口62与出水隔膜76所处的空间连通,从进水口61流入的液体可依次通过进水隔膜75、增压腔602、出水隔膜76并从出水口62流出。

优选地,所述泵体6顶部设置有泄压组件,所述泄压组件包括泄压阀芯81、泄压阀座82、泄压弹簧83、泄压O型圈84及泄压阀盖8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偏心轮3底部设置有偏心轮垫片32。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1上部具有电机固定座11,所述电机固定座11通过连接螺丝12及连接螺母13与所述泵座2、泵体6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轴承41通过固定座连接螺丝411及固定座连接垫片412与所述固定座5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1侧部设置有安装支架91,所述安装支架91通过支架连接螺丝92及平垫圈93固定在驱动电机1侧部,所述固定电机1侧壁与安装支架91之间设置有减震垫片94,所述安装支架91上设置有减震圈95及安装管96。

优选地,所述隔膜架74上的进水隔膜位741具有三个,所述出水隔膜位742具有一个,所述出水隔膜位742位于进水隔膜位741的中间位置,出水隔膜位742外沿具有一环形隔离槽743,所述环形隔离槽743内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泵体6内壁密封的隔膜密封圈77,环形隔离槽743将所述高压腔601隔离成为进水部分腔体及出水部分腔体。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固定座5、压紧块72、压紧螺丝73、固定座连接螺丝411、轴承41、偏心轮3及偏心轮套4共同组构成为凸轮打水支架组件。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增压净化隔膜泵是通过驱动电机1(直流电机)作为动力驱动装置的。接通电源后,所述驱动电机1的电机转子旋转,带动偏心轮41做偏心运动,再转化为与偏心轮41连为紧密一体的凸轮打水支架组件做上下往复运动,带动防水板71同时做上下往复运动。

当凸轮打水支架组件由上往下运动的时候,增压腔602(隔膜架74的内部)产生真空效应,在真空吸力的作用下进水隔膜75被打开并且将水吸进增压腔602内,当驱动电机1旋转到一定角度的时候,凸轮打水支架组件逐渐由原来的从上而下运动转变为从下而上运动,将吸进来的水往上挤压,在挤压压力作用下,进水隔膜75正向密封,水只能往高压腔601(泵体6的内部)方向排出,当压力大于出水隔膜76的反作用力时,出水隔膜76被打开,水往高压室排出。

所述驱动电机1的不断旋转,使防水板71与凸轮打水支架组件一直做往复运动完成了吸水送水增压的目的。

自带泄压保护功能:在吸送水增压的过程中,因驱动电机1不停地工作,高压腔601内不停地产生水压,此时当出水口62被堵塞或者出水口62处的反向压力(由于外部连接设备的影响)大于泄压弹簧83的压力时,泄压弹簧83会因高水压被冲开,于是泄压阀芯81及泄压阀座82开启,但泄压O型圈84及泄压阀盖85一直都是密封状态,此时水只能回流到进水口61处,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水流内循环的形式,从而起到保护电机(使电机1不被堵转过热损坏)及整个水路系统的安全作用。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