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夹子的全方位摇头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6835发布日期:2019-01-22 20:58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夹子的全方位摇头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夹子的全方位摇头风。



背景技术:

风扇,指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是用电驱动产生气流的装置,内配置的扇叶通电后来进行转动化成自然风来达到乘凉的效果。

现有的带有夹子的电风扇大多数只能够在一个方向上的预定区域内进行转动扫风,以提高风扇送风的均匀性,从而提升风扇的降温效果。

上述结构虽然能够在预定区域内进行扫风,但是转动的角度受限,导致扫风范围小,扫风效果差,适用范围小,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夹子的全方位摇头风,具有扫风范围广、扫风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夹子的全方位摇头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安装面上设置有沿安装面垂直方向凸出的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底座的承载面一侧的、用于向用户供风的风扇主机,以及,设置于所述风扇主机与所述底座之间的、用于实现所述风扇主机相对于所述底座全方位转动的摇头主控组件;所述安装部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呈圆形,所述风扇主机呈圆柱状,所述摇头主控组件包括: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安装部内的、用于实现所述风扇主机绕所述安装部的轴线转动的第一转动组件,以及,一端与所述风扇主机转动式装配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的转动端固定装配并可随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同步转动的第二转动组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用于实现所述风扇主机绕其水平直径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全方位摇头风扇时,首先,通过设置的第二转动组件实现风扇主机绕其水平直径轴向转动,从而调整风扇主机的出风方向,提升摇头风扇的使用范围;其次,通过设置的第一转动组件实现第二转动组件绕安装部的轴线方向转动,使得第一转动组件能够绕竖直方向进行扫风,从而提升摇头风扇的扫风效果;最后,通过第一转动组件与第二转动组件的相互配合,使得风扇主机能够在绕竖直方向进行扫风的同时,能够更具不同的风向需求调整风扇主机的出风方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使得该摇头风扇具有扫风范围广、扫风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优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与所述风扇主机转动式装配的旋转环;设置于所述旋转环上靠近所述底座一侧的、用于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相装配的轴承套;以及,设置于所述旋转环上并与所述风扇主机转动式装配的、用于实现所风扇主机上相对于所述旋转环在预定角度内旋转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风扇主机安装在旋转环上,使得风扇主机能够饶其水平直径进行转动,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出风方向,从而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扩宽了适用范围,提升了客户体验。通过轴承套与旋转上托盘装配,使得旋转环能够绕旋转上托盘的轴线转动,这样进行旋转组合使得风扇能够在三维空间内进行全方位送风,保证了风扇的适用范围;最后通过限位组件将风扇主机限定在预定角度范围内转动,防止了风扇主机转动角度过大,造成内部线路扭断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主机上与所述旋转环装配的位置上设置安装孔,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沿所述旋转环的径向凸出设置的、用于与所述安装孔转动式装配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远离所述旋转环一侧设置有凸台;凸出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壁上远离所述旋转环一侧的第一限位条;以及,沿径向凸出设置于所述凸台的、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条适配的第二限位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条与第二限位条相互配合,实现风扇主机在预定角度内相对旋转环进行转动,设计巧妙,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设置为波浪状,所述安装柱上并位于所述凸台与所述旋转环之间的、用于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抵接的弹性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柱上的弹性部与安装孔内壁抵接,使得风扇主机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停留在旋转后的任一位置上,解决了风扇主机旋转后固定的问题,保证了旋转后风扇主机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轴承内柱,所述轴承内柱与所述轴承套之间设有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轴承套与轴承内柱之间设置轴承,避免了轴承套与轴承内柱直接接触摩擦,保证了轴承套或轴承内柱的使用寿命,同时,提升了轴承套与轴承内柱的相对转动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动力源;安装于所述动力源的旋转轴上并可随所述旋转轴同步转动的旋转下托盘;固定安装于所述旋转下托盘上的固定卡环;转动式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内并与所述旋转下托盘可拆卸式装配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转动组件绕所述安装部的轴线方向转动的旋转上托盘;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用于控制所述动力源启动或关闭的控制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控制板上的摇头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摇头开关,通过控制板控制动力源启动,带动与动力源的旋转轴装配的旋转下托盘转动,进而带动旋转上托盘一起转动,实现风扇主机与第二转动组件绕安装部的轴线转动的目的,进而提升了扫风的效果;同时,设置的固定卡环能够将第二转动组件限定在旋转上托盘内转动,避免了第二转动组件脱离旋转上托盘的问题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下托盘上设置有插孔,所述旋转上托盘上设置有与所述插孔装配的插接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上托盘与旋转下托盘通过插接柱与插孔装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卡槽,所述旋转下托盘与所述轴承套之间设置有固定卡环,所述固定卡环一端安装于所述环形卡槽内,另一端与所述旋转下托盘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环形卡槽与固定卡环相装配,将轴承套限定在旋转上托盘内,避免了轴承套脱离旋转上托盘,保证了轴承套的正常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上托盘的、与所述轴承套套接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阻尼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尼圈的设置,使得轴承套在第一转动组件的带动下能够随第一转动组件转动,在进行人工旋转时能够使得轴承套停留在转动后的任一位置上,提升了摇头风扇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上托盘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轴承套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限位凸台与第二限位凸台的相互配合,将轴承套相对于旋转上托盘的运动限定在预定角度内,从而防止了轴承套旋转角度过大,造成内部线路扭断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的第二转动组件实现风扇主机绕其水平直径轴向转动,从而调整风扇主机的出风方向,提升摇头风扇的使用范围;

其二,通过第一转动组件与第二转动组件的相互配合,使得风扇主机能够在绕竖直方向进行扫风的同时,能够更具不同的风向需求调整风扇主机的出风方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使得该摇头风扇具有扫风范围广、扫风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优势;

其三,通过轴承套与旋转上托盘装配,使得旋转环能够绕旋转上托盘的轴线转动,这样进行旋转组合使得风扇能够在三维空间内进行全方位送风,保证了风扇的适用范围;

其四,通过限位组件将风扇主机限定在预定角度范围内转动,防止了风扇主机转动角度过大,造成内部线路扭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扇主机与第二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细节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底座;2、风扇主机;3、摇头主控组件;4、安装部;5、夹子底壳;6、夹子面壳;7、扭簧;8、电池底座;9、电池盖;10、第一转动组件;11、第二转动组件;12、旋转环;13、轴承套;14、限位组件;15、安装柱;16、凸台;17、第一限位条;18、第二限位条;19、弹性部;20、轴承内柱;21、轴承;22、动力源;23、旋转下托盘;24、旋转上托盘;25、控制板;26、摇头开关;27、插孔;28、插接柱;29、环形卡槽;30、固定卡环;31、阻尼圈;32、第一限位凸台;33、第二限位凸台;34、风扇开关;35、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带有夹子的全方位摇头风扇,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风扇主机2以及摇头主控组件3。

底座1的安装面上设置有安装部4,安装部4沿安装面垂直方向凸出,安装部4用于与摇头主控组件3装配。风扇主机2设置于底座1的承载面一侧,风扇主机2用于向用户供风。摇头主控组件3设置于风扇主机2与底座1之间,摇头主控组件3的一端与风扇主机2转动式装配,另一端与底座1装配,用于实现风扇主机2相对于底座1全方位转动。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为夹子底座,该夹子底座包括:夹子底壳5、夹子面壳6、扭簧7、电池底座8以及电池盖9。夹子底座用于将摇头风扇夹持固定在其他物体上。摇头主控组件3一部分安装在夹子底壳5内,夹子面壳6与夹子底壳5装配,从而将第一转动组件10固定安装在夹子底壳5内,夹子面壳上设置有风扇开关34,风扇开关34用于控制风扇主机2开启或关闭。电池底座8通过转轴与夹子底壳5转动式装配,转轴上套设有扭簧7,扭簧7一端与夹子底壳5抵接,另一端与电池底座8抵接,扭簧7用于实现夹子底壳5与电池底座8之间的复位。电池底座8上设置有电池容纳腔,电池底座8上设置有电池盖9,电池盖9用于打开或关闭电池容纳腔。安装部4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呈圆形,风扇主机2呈圆柱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1还可以为圆盘底座1,风扇主机2还可以呈长方体状。

如图2、3、4所示,摇头主控组件3包括:第一转动组件10以及第二转动组件11。第一转动组件10部分设置于安装部4内,第一转动组件10用于实现风扇主机2绕安装部4的轴向转动。第二转动组件11一端与风扇主机2转动式装配,第二转动组件11另一部分与第一转动组件10的转动端固定装配,第二转动组件11可随第一转动组件10同步转动,第二转动组件11用于实现风扇主机2绕其水平直径转动。

其中,如图2、3、4所示,第二转动组件11包括:旋转环12、轴承套13以及限位组件14。旋转环12与风扇主机2转动式装配。轴承套13设置于旋转环12上靠近底座1一侧,轴承套13转动式安装于第一转动组件10上。限位组件14设置于旋转环12上,并与风扇主机2转动式装配,限位组件14用于实现所风扇主机2上相对于旋转环12在预定角度内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环12为半圆环状,为了使得风扇主机2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停留在旋转后的任一位置上,保证风扇主机2的使用效果,将安装孔的内壁设置为波浪状,并在安装柱15上位于凸台16与旋转环12之间设置弹性部19,弹性部19用于与安装孔的内壁抵接,弹性部19为弹性绝缘塑料柱。为了避免轴承套13与轴承内柱20直接接触摩擦,保证轴承套13或轴承内柱20的使用寿命,同时,提升轴承套13与轴承内柱20的相对转动的效果,在底座1上设置有轴承内柱20,并在轴承内柱20与轴承套13之间设有轴承21。

如图3、4所示,风扇主机2上与旋转环12装配的位置上设置安装孔,限位组件14包括:安装柱15、第一限位条17以及第二限位条18。安装柱15沿旋转环12的径向凸出设置,安装柱15用于与安装孔转动式装配,安装柱15上远离旋转环12一侧设置有凸台16;第一限位条17凸出设置于安装孔内壁上远离旋转环12一侧。第二限位条18沿径向凸出设置于凸台16上,第二限位条18用于与第一限位条17适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条17与第二限位条18均为长方体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条17与第二限位条18均为椭球状。

如图1、2所示,第一转动组件10包括:动力源22、旋转下托盘23、旋转上托盘24、控制板25以及摇头开关26。动力源22设置于底座1内,动力源22用于为第一转动组件10的自动转动提供动力。旋转下托盘23安装于动力源22的旋转轴35上并可随旋转轴35同步转动。旋转上托盘24转动式安装于安装部4内,旋转上托盘24与旋转下托盘23可拆卸式装配,旋转上托盘24用于带动第二转动组件11绕安装部4的轴线方向转动。控制板25设置于底座1内,控制板25用于控制动力源22启动或关闭。控制板25上设置有摇头开关26。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旋转上托盘24与旋转下托盘23安装的便捷性与稳定性,在旋转下托盘23上设置有插孔27,旋转上托盘24上设置有与插孔27装配的插接柱28。动力源22为双向慢速电机,由于在双向慢速电机旋转时,旋转下托盘23与旋转上托盘24会产生摩擦或松动,且在摩擦时会产生粉末,并导致旋转下托盘23损坏的现象,因此旋转下托盘23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从而提升了旋转下托盘23的使用寿命。为了避免轴承套13脱离旋转上托盘24,保证轴承套13的正常工作,在轴承套1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卡槽29,旋转下托盘23与轴承套13之间设置有固定卡环30,固定卡环30一端安装于环形卡槽29内,另一端与旋转下托盘23抵接。

为了使得轴承套13在第一转动组件10的带动下能够随第一转动组件10转动,同时,在进行人工旋转时能够使得轴承套13停留在转动后的任一位置上,提升了摇头风扇的使用性能,在旋转上托盘24的、与轴承套13套接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阻尼圈31。为了防止轴承套13旋转角度过大,造成内部线路扭断的问题,在旋转上托盘2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台32,在轴承套13设置有第二限位凸台33,第一限位凸台32与第二限位凸台31均为长方体状。

本实施例的设计原理大致如下述:首先,通过设置的第二转动组件11实现风扇主机2绕其水平直径转动,从而调整风扇主机2的出风方向,提升摇头风扇的使用范围;其次,通过设置的第一转动组件10实现第二转动组件11绕安装部4的轴线方向转动,使得第一转动组件10能够绕竖直方向进行扫风,从而提升摇头风扇的扫风效果;最后,通过第一转动组件10与第二转动组件11的相互配合,使得风扇主机2能够在绕竖直方向进行扫风的同时,能够更具不同的风向需求调整风扇主机2的出风方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使得该摇头风扇具有扫风范围广、扫风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的优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