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水循环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2757发布日期:2019-03-27 10:57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水循环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压缩机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水循环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单螺杆水润滑无油空气压缩机是一种节能环保产品,广泛应用于制药、医药、食品、生化、电子芯片、纺织、军工、科研等要求纯净空气的行业。其可靠性,噪音,容积效率等性能方面比活塞式及双螺杆有着明显的优势。水润滑无油空气压缩机由于无油零排放,无环境污染,环保节能,维护成本低,是空压机发展的终极目标的主要选择机型。

由于在空气压缩机工作的过程中,其运动部件会产生机械摩擦热,而空气压缩过程中,空气分子间的剧烈运动也会产生大量的热,若不能及时将空气压缩机内的热量散热出去,会导致因温度过高而造成空气压缩机损坏,缩短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而润滑水能很好的起到降温的作用,若不对润滑水进行降温及循环处理,还是会不能及时将空气压缩机内的热量散发出去,造成空气压缩机的损坏,缩短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一套专门针对润滑水降温及循环的水循环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水循环处理系统,其既能对润滑水进行降温,带走空气压缩机内的热量,延长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又能对润滑水进行循环处理,减少水量使用,更加环保、节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水气分离装置和散热装置,所述水气分离装置包括水气分离圆筒,所述水气分离圆筒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水气分离圆筒的顶端设有排气口,所述第一进水管与空气压缩机的排出孔连接,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第二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与空气压缩机的进水孔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水循环处理系统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管与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口通过水管与空气压缩机的进水孔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水循环处理系统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水气分离装置还包括水位检测器,所述水位检测器设于水气分离圆筒的侧壁上,所述水位检测器包括用于检测水气分离圆筒最高水位的第一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水气分离圆筒最低水位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与控制面板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气分离圆筒的底部设有进排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器还包括框架和散热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设于框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之间为上下平行设置,所述散热管横向间隔固定安装于框架上,所述散热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进水管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进水管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之间为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管体与第二出水管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设置有折弯管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弯管体为五个,分为第一折弯管体和第二折弯管体,所述第一折弯管体和第二折弯管体分设于框架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折弯管体和第二折弯管体之间为上下错开设置,所述第一折弯管体和第二折弯管体之间连接有连接管体,所述连接管体与第一管体之间为上下平行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于散热器的下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设于散热风扇和散热器之间,所述散热风扇、散热器和罩体之间围绕形成一散热空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管的材质为导热性好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水气分离装置和散热装置的配合既能对润滑水进行降温,带走空气压缩机内的热量,延长空气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又能对润滑水进行循环处理,减少水量使用,更加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散热装置的组装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散热管的结构图。

图中:1-空气压缩机,2-水气分离装置,21-水气分离圆筒,22-第一进水管,23-第一出水管,24-排气口,25-水位检测器,26-进排管,3-散热装置,31-第二进水管,32-第二出水管,33-框架,34-散热管,341-第一管体,342-第二管体,343-第一折弯管体,344-第二折弯管体,345-连接管体,35-散热风扇,36-罩体,4-过滤器,5-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空气压缩机的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水气分离装置2和散热装置3,所述水气分离装置2包括水气分离圆筒21,所述水气分离圆筒2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水管22和第一出水管23,所述水气分离圆筒21的顶端设有排气口24,所述第一进水管22与空气压缩机1的排出孔连接,所述散热装置3包括第二进水管31和第二出水管32,所述第一出水管23与第二进水管31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32与空气压缩机1的进水孔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水循环处理系统还包括过滤器4,所述过滤器4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管32与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口通过水管与空气压缩机1的进水孔连接,过滤器4的设置能有效将润滑水中的杂质去除,避免润滑水中杂质影响空气压缩机1的运作,确保了空气压缩机1的工作稳定性,并能避免因杂质造成空气压缩机1内零件损伤的可能性,进一步延长了空气压缩机1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空气压缩机的水循环处理系统还包括控制面板5,所述水气分离装置2还包括水位检测器25,所述水位检测器25设于水气分离圆筒21的侧壁上,所述水位检测器25包括用于检测水气分离圆筒21最高水位的第一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水气分离圆筒21最低水位的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与控制面板5电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气分离圆筒21的底部设有进排管26。

当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水气分离圆筒21内的水位高于最高水位时,便将该检测信息发送至控制面板5,控制面板5控制将水气分离圆筒21内多余的水自进排管26排出,当第二传感器检测到水分分离圆筒21内的水位低于最低水位时,便将该检测信息发送至控制面板5,控制面板5控制将水自进排管26进入水气分离圆筒21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装置3还包括框架33和散热管34,所述第二进水管31和第二出水管32设于框架33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进水管31和第二出水管32之间为上下平行设置,所述散热管34横向间隔固定安装于框架33上,所述散热管34包括第一管体341和第二管体342,所述第一管体341与第二进水管31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一管体341与第二进水管3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管体342与第一管体341之间为上下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管体342与第二出水管3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管体341和第二管体342之间设置有折弯管体。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弯管体为五个,分为第一折弯管体343和第二折弯管体344,所述第一折弯管体343和第二折弯管体344分设于框架33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折弯管体343和第二折弯管体344之间为上下错开设置,所述第一折弯管体343和第二折弯管体344之间连接有连接管体345,所述连接管体345与第一管体341之间为上下平行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装置3还包括散热风扇35,所述散热风扇35设于散热管34的下方,散热风扇35的设置能快速将润滑水的热量吹走,提高散热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装置3还包括罩体36,所述罩体36设于散热风扇35和散热管34之间,所述散热风扇35、散热管34和罩体36之间围绕形成一散热空间,散热空间的设置能使冷却水中的热量经散热管34散发至散热空间,进一步加快润滑水的冷却,提高散热效率,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管34的材质为导热性好的材料,如铜、铁、钢、铝等,优选为铜,如此润滑水中的热量便能快速发散到散热管34上,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工作时,空气压缩机1内的润滑水和压缩空气自排出孔中排出经第一进水管22进入水气分离圆筒21中,在水气分离圆筒21中将润滑水和压缩空气分离,润滑水经第一出水管23进入散热装置3,而压缩空气则自排气口24排放出来,润滑水经散热装置散热后,经第二出水管32进入过滤器4中,经过滤器4将润滑水中的杂质去除之后,重新自空气压缩机1的进水孔进入,对空气压缩机1进行润滑和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水气分离装置2和散热装置3的配合既能对润滑水进行降温,带走空气压缩机1内的热量,延长空气压缩机1的使用寿命,又能对润滑水进行循环处理,减少水量使用,更加环保、节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