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齿轮联动的轴流泵叶片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4249发布日期:2019-03-30 09:1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齿轮联动的轴流泵叶片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叶片调节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齿轮联动的轴流泵叶片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轴流泵的水力性能直接关系到投产后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泵站的经济效益,通常采用轴流泵模型试验来验证主要水力性能的合同保证值是否得到满足,这样可以真实反映轴流泵水力性能开发水平。通过模型试验,可以降低因水力开发导致泵站运行时因机组不稳定的风险,保证泵站的运行效益。此外,通过对轴流泵进行模型试验,能够充分引入竞争,引导水泵厂家重视和加大前期水力开发投入。对制造厂家来说,可以提高其制作水平。对项目来说,可以更加真实对轴流泵性能的了解。

中国专利申请CN201220611140公开了“一种新型水泵叶片调节机构实用新型”该叶片调节机构结构简单,外形美观;采用电磁阀组直接控制调节液压缸、采用电反馈形成闭环进行调节,具有控制精确、动作迅速、响应迅速快等优点,且调节时间可以自行整定。但其主要适用于实际泵站工程中,对于模型泵来说其调节装置过于复杂,也必然会增加模型试验成本。

中国专利申请CN201420064183公开了“一种回中式水泵叶片调节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维护便捷的优点,同时避免了机械杠杆调节装置存在的死区问题和调节品质差的问题。采用本回中装置作为驱动单元,形成了集成式结构,内部无管路连接,外部连接的管路简单,减少了由于连接造成的渗漏油现象。但本实用新型依旧没有提出在进行模型试验时,如何保证叶片达到精确的调节。

综上所述,由于在进行轴流泵模型试验时,需要对轴流泵叶片的安放角度进行调节以达到对轴流泵性能的完整测试。但是在进行轴流泵模型测试时,叶片是通过铆钉固定在轮毂上,在对叶片角度进行调节时,通常是通过松动铆钉然后逐个调节叶片。由于是通过手动单独调节每个叶片,因此无法保证每个叶片的调节角度保持精确的一致,从而导致模型试验测试得到的轴流泵性能与其实际性能误差较大。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已成为当水泵叶片调节装置技术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齿轮联动的轴流泵叶片调节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齿轮联动的轴流泵叶片调节装置,包括大齿轮和一个以上的小齿轮,所述大齿轮套接在主轴上,小齿轮套接在枢轴上,枢轴设有轮毂,轮毂背离小齿轮的一端设有导水锥,轮毂侧面设有叶片,叶片通过一个以上的铆钉连接到轮毂,大齿轮和一个以上的小齿轮分别啮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大齿轮和小齿轮均为锥齿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大齿轮有两个,分别是对称设置在主轴上的第一大齿轮和第二大齿轮,第一大齿轮和第二大齿轮与一个以上的小齿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大齿轮与主轴之间设有轴承,主轴转动通过轴承带动大齿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大齿轮与主轴连接端通过螺栓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小齿轮的数量为3-5个。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大齿轮和小齿轮的轮齿数相同,轮齿的角度均为1°。

有益效果:一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齿轮联动轴流泵叶片调整装置,该装置通过齿轮的啮合作用从而保证了叶片调节角度的精确相同。二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栓将大齿轮固定在主轴上,根据枢轴处小齿轮的位置,来调整大齿轮的位置,拓宽了其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齿轮联动轴流泵叶片调节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齿轮联动轴流泵叶片调节装置的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齿轮联动轴流泵叶片调节装置的轴承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齿轮联动轴流泵叶片调节装置的轮毂与导水锥。

图5是本叶片调节装置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基于齿轮联动的轴流泵叶片调节装置,包括大齿轮7和一个以上的小齿轮8,所述大齿轮套接在主轴9上,小齿轮套接在枢轴5上,枢轴5设有轮毂2,轮毂2背离小齿轮的一端设有导水锥3,轮毂2侧面设有叶片1,叶片通过一个以上的铆钉连接到轮毂2,大齿轮7和一个以上的小齿轮8分别啮合。

大齿轮和小齿轮均为锥齿轮。

大齿轮有两个,分别是对称设置在主轴9上的第一大齿轮7a和第二大齿轮7b,第一大齿轮7a和第二大齿轮7b与一个以上的小齿轮8啮合。

大齿轮与主轴之间设有轴承10,主轴转动通过轴承10带动大齿轮转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第一轴承10a和第二轴承10b,分别用于第一大齿轮7a和第二大齿轮7b,两端分别用第一螺栓6a和第二螺栓6b固定。

大齿轮与主轴连接端通过螺栓固定。

小齿轮的数量为3-5个。

导水锥3安装在轮毂2的下端,所述导水锥3和轮毂2均为空腔,叶片1通过铆钉4固定在轮毂2上,主轴9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在导水锥3内部空腔里,大齿轮7通过螺栓6固定在主轴9上,轴承10固定在主轴9上,小齿轮8通过焊接固定在枢轴5末端,所述枢轴5通过焊接与叶片1内部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原理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叶片通过铆钉固定在轮毂上,

枢轴外端与叶片内部相连,枢轴里端通过焊接与小齿轮相连,小齿轮通过齿轮的啮合作用与通过螺栓固定在主轴上的两个大齿轮相接。当调节叶片时,先把铆钉松开,进而旋转其中一个叶片,叶片带动枢轴另一端的小齿轮转动,小齿轮进而带动主轴上的大齿轮转动,大齿轮进而带动其他叶片枢轴的转动,进而达到轴流泵模型叶片的联动,当叶片角度调整完成后,再通过铆钉固定叶片进行试验。该方法保证了叶片调整角度的精确相似,提高了轴流泵模型试验的准确性。

如图5,叶片调节装置设置在轴流泵本体11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齿轮联动轴流泵叶片调节装置的实施过程为:在进行轴流泵模型试验时,当需要调节叶片角度来测试不同叶片角度下轴流泵的水力性能,首先将固定叶片的铆钉松开,然后通过调节其中一个叶片,当叶片旋转带动枢轴末端的小齿轮转动,该叶片通过枢轴5带动小齿轮8与大齿轮的啮合处调整一定角度,由于大齿轮通过啮合作用与小齿轮相接,所以大齿轮也将随着小齿轮的旋转而转动,进而大齿轮带动其余的小齿轮也将转动,从而调整其余小齿轮与大齿轮的啮合角度与初始小齿轮一直,从而带动其他叶片旋转。当叶片角度调整完成后,再通过铆钉将叶片固定。

本实用新型经反复试验验证,取得了满意的试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齿轮联动的轴流泵叶片调节装置,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