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叶风扇及其无叶扇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0669发布日期:2019-04-16 22:3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无叶风扇及其无叶扇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叶风扇及其无叶扇头。



背景技术:

风扇是人们消暑降温的利器之一。长期以来扇叶式风散占据了风扇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扇叶式风扇存在出风不均匀、由于扇叶的存在也可能对儿童等人群造成意外伤害的问题。随后又发展起来了安全系数较高的塔叶式风扇,但仍然存在出风不均匀的问题。因而,现在日渐兴起了一种无叶风扇,其出风均匀、使用安全,但是,现有技术的无叶风扇进风口往往设置于底座上,由于其进风口往往比较接近地面,而空气越接近地面其所含粉尘浓度越高,容易造成无叶风扇内部风路管道的污染及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叶风扇及其无叶扇头,其结构简单巧妙,使用安全,且从壳体侧面进风能够吸入较为洁净的空气以降低对内部管路的污染和堵塞,简化了空气过滤系统、减小了风压损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基座及装设于所述基座上的无叶扇头;所述基座内装设有涡轮和驱动涡轮工作的第一电机;所述无叶扇头包括呈密封结构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壳体围合形成有一个以上、且沿周缘布设有多个出风口的出风窗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相互隔离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且其出口与所述涡轮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出风通道围绕着所述出风窗体设置且其入口与所述涡轮的出风口连通、出口与所述出风窗体的出风口连通;进而,所述涡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下,通过所述进风通道从外界吸入空气并通过所述出风通道送入相应所述出风窗体的出风口向外送出自然风。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通道的入口是由布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的通孔所形成的,所述出风窗体是前后贯通的结构,所述出风窗体中的出风口沿着其内壁周缘或者顶壁周缘布设。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窗体为两个以上且沿着竖直方向和/或水平方向排列设置。

进一步地,各所述出风窗体的出风口处装设有将所述出风口分隔成两个以上细小口的隔离件。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件是整体具有弹性或者表面具有弹性的隔离件。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具有分隔件进而在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壳体外侧壁之间形成所述进风通道、在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壳体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底座和上座组件,所述上座组件装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无叶扇头装设于所述上座组件上,所述涡轮和所述第一电机装设于所述上座组件内,所述涡轮的出风口插接于所述分隔件内侧所形成的出风通道中,进而通过所述分隔件将所述涡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实现密闭隔离。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第二电机和连杆,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座组件偏心连接,所述上座组件与所述底座为转动连接,进而,在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下,所述连杆带动所述上座组件连同其上的所述无叶扇头相较于所述底座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水平方向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座组件包括中座和上座,所述中座装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上座装设于所述中座上,所述无叶扇头装设于所述上座上,所述涡轮和所述第一电机装设于所述上座中,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中座偏心连接,可实现对所述无叶扇头在一定范围内的水平方向的转动;所述中座顶部设置呈圆弧形的滑轨或滑面,所述上座底部设置为与所述中座顶部形状相适配的滑轨或滑面,通过所述中座的滑轨或滑面与所述上座的滑轨或滑面之间的配合,可实现对所述无叶扇头在一定范围内的俯仰角度调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叶扇头,用于安装至外部的基座上以构成无叶风扇,所述无叶扇头包括呈密封结构的壳体,所述壳体围合形成有一个以上、且沿周缘布设有多个出风口的出风窗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相互隔离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的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且其出口用于与设置于基座中的涡轮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出风通道围绕着所述出风窗体设置且其入口用于与设置于基座中的涡轮的出风口连通、出口与所述出风窗体的出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无叶风扇及其无叶扇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无叶扇头壳体内形成相互隔离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并通过将进风通道的入口直接设置于壳体的外侧壁上,由于无叶扇头中进风通道的入口位置可以更加远离地面,因而从壳体侧面进风能够吸入较为洁净的空气以降低对内部管路的污染和堵塞,简化了空气过滤系统、减小了风压损失,且其结构简单巧妙、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叶风扇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无叶风扇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无叶风扇展示出风路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无叶风扇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出风口处隔离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采用图5所述隔离件时出风口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无叶风扇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图2以及图7进行参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叶风扇。该无叶风扇包括基座1和装设于基座1上的无叶扇头2。

基座1内装设有涡轮123和输出轴与涡轮123相连接以驱动涡轮123工作的第一电机124。该第一电机124优选使用无刷电机,采用无刷电机具有高效率、低能耗、低噪音、简单易调节的优点。

无叶扇头2包括呈密封结构的壳体21。壳体21的底部与基座1连接,壳体21围合形成有一个以上、且沿周缘布设有多个出风口221的出风窗体22,该出风窗体22通常是前后贯通的结构,以利用夹卷和负压两种物理现象将出风量放大。为了确保出风的均匀性,出风口221往往沿着出风窗体22的周缘进行均匀布设。其中,该周缘通常指出风窗体22的内壁周缘或者(正面)顶壁周缘。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壳体21内部设置有相互隔离即独立的进风通道23和出风通道24。其中,进风通道23的入口230设置于无叶扇头2的壳体21的外侧壁210上,该入口230通常可以由多个直接形成于壳体21的外侧壁210上的通孔所构成,又或者可以通过在壳体21的外侧壁210上嵌入金属网格或非金属网格所构成,该进风通道23的出口经壳体21底部与涡轮123的进风口连通。出风通道24的入口经壳体21底部与涡轮123的出风口连通,该出风通道24围绕着出风窗体22设置,进而实质上相当于一布气腔并与各出风窗体22中设置的出风口221连通以通过出风口221向外部均匀地送出自然风。

该无叶风扇启动后,第一电机124驱动涡轮123工作,涡轮123通过进风通道23从外界吸入空气并将吸入的空气通过出风通道24送入各出风窗体22内部周缘经由出风口221向外均匀地向外送出自然风,以实现消暑降温的目的,具体风路如图3的箭头方向所示。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结合图3至图5进行参阅,设置于出风窗体22周缘的各出风口221位置设置有将出风口221分隔成两个以上的细小口的隔离件222。将一个出风口221分隔成两个以上的细小口,能够使得出风更加均匀。该隔离件222优选采用弹性隔离件,如硅胶、或者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整体具有弹性的隔离件或者在非弹性基材表面喷涂如橡胶漆、硅胶漆等弹性漆形成至少表面具有弹性的隔离件,这样能够降低出风时产生的噪音。当然,该隔离件222也可以是非弹性隔离件,只要能够将出风口221分隔成两个以上的细小口即可。该隔离件222可以采用片状结构,进而将出风口221分隔成两个细小口223,如图6所示。该隔离件222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如横截面呈十字形、米字形等,可以对应将出风口221分隔成四个细小口、八个细小口等。较佳的,该隔离件222周缘形成有多个凸点2220,通过凸点2220与出风口221的壁面实现紧密固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基座1至少包括底座11和上座组件12。上座组件12装设于底座11上,无叶扇头2装设于上座组件12上。其中,设置于无叶扇头2的壳体21内部的进风通道23和出风通道24较佳地可以通过一个分隔件25而分隔形成,分隔件25内侧(即分隔件25与壳体21内侧壁211之间)为出风通道24、外侧(即分隔件25与壳体21外侧壁210之间)为进风通道23。前述基座1内设置的涡轮123及驱动涡轮123工作的第一电机124均装设于上座组件12内。无叶扇头2安装于上座组件12时,涡轮123的出风口插接于(即伸入并衔接于)该位于壳体21底部的分隔件25内侧所形成的出风通道24中,进而通过分隔件25将涡轮123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实现密闭隔离,进而进气和出气互不干扰。较佳的,为了该涡轮123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实现良好的密闭隔离,可以在出风通道24和涡轮123的进风口的装配位置中间套设一密封圈。该分隔件25可以直接形成于壳体21内,或者也可以组装于壳体21内。该分隔件25可以是板状或筋状结构。

较佳的,上座组件12与底座11转动连接。该底座11内设置有第二电机111,该第二电机111也可选用无刷电机。该底座11内还装设有一连杆112,连杆112一端与第二电机111的输出轴连接、另一端偏心连接于上座组件12上。进而,在第二电机111的驱动下,连杆112在一限定角度范围内动作,进而带动上座组件12及其上的无叶扇头2相对于底座11进行转动,以实现水平方向的转动,也即实现摇头。该限定角度范围举例可以是±45°范围内。

举例而言,该连杆112可以包括第一横杆1121、第二横杆1122及竖杆1123,该第一横杆1121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机1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端与第二横杆112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该第二横杆1122的第二端与竖杆112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该竖杆1123的第二端偏心连接于上座组件12。其中,第二横杆1122与竖杆1123实际上可以直接采用一个直角形的弯折杆进行替代。

具体而言,该上座组件12包括上座122和中座121,中座121装设于底座11上、上座122装设于中座121上,涡轮123及第一电机124装设于上座122内,无叶扇头2装设于上座122上。前述的连杆112偏心连接于中座121上。进而第二电机111驱动连杆112带动中座121连同上座122及其上的无叶扇头2相对于底座11进行转动。

更优地,中座121与上座122之间滑动连接。具体而言,中座121顶部设置有圆弧形的滑轨或滑面,对应地,上座122底部设置有与中座121顶部相配合的滑轨或滑面,进而通过内部驱动力或外部作用力使得上座122相对于中座121滑动,最终可以实现无叶扇头2的俯仰角度的调节。较佳的,中座121顶部采用圆弧形的滑面125及上座122底部也采用圆弧形的滑面126,通过滑面125与滑面126之间的滑动配合实现对无叶扇头2的俯仰角度的调节。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无叶扇头2中的出风窗体22为在竖直方向排列如并列设置的两个及以上,如图1所示。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无叶扇头2’中的出风窗体22’为在水平方向排列如并列设置的两个及以上,其出风口221’仍沿出风窗体22’的周缘设置,如图7所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无叶扇头2中的出风窗体22,也可以结合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来进行排列设置为两个及以上,如交错排列等。出风窗体22(22’)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各类形状,此处不作限定,而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两个以上的出风窗体22通常同时工作。而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对无叶扇头2壳体21内的出风通道24根据出风窗体22的不同进行控制,比如将出风通道24设置为对应出风窗体22数量的多个出风支管并在各出风支管上设置电磁阀进行单独控制,使得特定的一个或多个出风窗体22工作。当然,每个出风支管需要相应绕着相应的一个出风窗体22进行设置以提供出风用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无叶风扇及其无叶扇头2,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无叶扇头2壳体21内形成相互隔离的进风通道23和出风通道24,并通过将进风通道23的入口230直接设置于壳体21的外侧壁210上,由于无叶扇头2中进风通道23的入口位置可以更加远离地面,因而从壳体21侧面进风能够吸入较为洁净的空气以降低对内部管路的污染和堵塞,简化了空气过滤系统、减小了风压损失,且其结构简单巧妙、使用安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