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旋片式真空泵的油箱水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9706发布日期:2019-04-24 00:2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旋片式真空泵的油箱水冷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片式真空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旋片式真空泵的油箱水冷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真空应用的不断发展,真空泵的种类已发展了很多种,其抽速从每秒零点几升到每秒几十万、数百万升;随着真空技术在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对其应用压强范围的要求越来越宽,大多需要由几种真空泵组成真空抽气系统共同抽气后才能满足生产和科学研究过程的要求;由于真空应用所涉及的工作压力的范围很宽,因此任何一种类型的真空泵都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工作压力范围,只能根据不同的工作压力范围和不同的工作要求,使用不同类型的真空泵。另外,为了使用方便以及满足各种真空工艺过程的需要,有时需将各种真空泵按其性能要求组合起来,以真空机组的方式应用。其中,根据结构的不同,现有的真空泵可分为干式螺杆真空泵、水环真空泵、往复真空泵、滑阀真空泵、旋片真空泵、罗茨真空泵等。

作为一种重要类型的真空泵类型,油式旋片真空泵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对于油式旋片真空泵而言,其包括有真空泵体以及分别装设于真空泵体旁侧的驱动电机、循环油箱,真空泵体的内部成型有泵腔,泵腔内可相对转动地嵌装有旋片转子,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伸入至真空泵体的泵腔内且与旋片转子连接,真空泵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分别与泵腔连通的泵体进油口、泵体出油口,循环油箱的内部成型有油箱腔室,循环油箱的外表面设置有分别与油箱腔室连通的油箱进油口、油箱出油口,循环油箱的油箱进油口通过输油管道与真空泵体的泵体出油口连通,循环油箱的油箱出油口通过输油管道与真空泵体的泵体进油口连通。

需指出的是,在旋片真空泵工作时,循环油箱与真空泵体之间通过输油管道实现油液循环流动,旋片转子转动时会使得油液升温。对于旋片真空泵而言,如何有效地实现循环油液冷却降温就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旋片式真空泵的油箱水冷结构,该应用于旋片式真空泵的油箱水冷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地实现旋片真空泵油液冷却降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应用于旋片式真空泵的油箱水冷结构,该旋片式真空泵包括有循环油箱,循环油箱的内部成型有油箱腔室,循环油箱的竖向侧壁外表面开设有与油箱腔室连通的油箱侧壁通孔,循环油箱的竖向侧壁外表面于油箱侧壁通孔外端开口处通过锁紧螺丝螺装有油箱油镜盒;油箱油镜盒的前表面开设有分别前后完全贯穿的左侧油镜盒通孔、右侧油镜盒通孔,左侧油镜盒通孔与右侧油镜盒通孔左右间隔布置且左侧油镜盒通孔位于右侧油镜盒通孔的左端侧,左侧油镜盒通孔内嵌装有左侧水冷接头,右侧油镜盒通孔内嵌装有右侧水冷接头;

左侧水冷接头呈圆柱体形状且左侧水冷接头的芯部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左侧接头通孔,左侧水冷接头后端部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左侧接头挡肩,左侧接头挡肩与左侧水冷接头为一体结构,左侧水冷接头的前端部从后往前穿过左侧油镜盒通孔并延伸至油箱油镜盒的前端侧,左侧水冷接头前端部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外螺纹,左侧水冷接头前端部的外围套装有呈圆环形状的左侧顶圈,左侧水冷接头的外螺纹螺装有左侧螺母;当左侧螺母旋紧时,左侧接头挡肩与左侧油镜盒通孔的后端开口边缘部抵接,左侧顶圈卡紧于左侧螺母与油箱油镜盒之间且左侧顶圈的后端部与左侧油镜盒通孔的前端开口边缘部抵接;

右侧水冷接头呈圆柱体形状且右侧水冷接头的芯部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右侧接头通孔,右侧水冷接头后端部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右侧接头挡肩,右侧接头挡肩与右侧水冷接头为一体结构,右侧水冷接头的前端部从后往前穿过右侧油镜盒通孔并延伸至油箱油镜盒的前端侧,右侧水冷接头前端部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外螺纹,右侧水冷接头前端部的外围套装有呈圆环形状的右侧顶圈,右侧水冷接头的外螺纹螺装有右侧螺母;当右侧螺母旋紧时,右侧接头挡肩与右侧油镜盒通孔的后端开口边缘部抵接,右侧顶圈卡紧于右侧螺母与油箱油镜盒之间且右侧顶圈的后端部与右侧油镜盒通孔的前端开口边缘部抵接;

循环油箱的油箱腔室内嵌装有呈弯曲延伸的水冷铜管,水冷铜管的一端部嵌插并焊接密封于左侧水冷接头的左侧接头通孔内,水冷铜管的另一端部嵌插并焊接密封于右侧水冷接头的右侧接头通孔内。

其中,所述水冷铜管呈平面螺旋状弯曲延伸。

其中,所述左侧水冷接头的左侧接头挡肩与所述油箱油镜盒内表面之间、所述右侧水冷接头的右侧接头挡肩与油箱油镜盒内表面之间分别卡装有接头密封圈。

其中,所述左侧水冷接头的左侧接头通孔的内壁设置有朝内凸出且呈圆环形状的左侧接头凸缘;所述右侧水冷接头的右侧接头通孔的内壁设置有朝内凸出且呈圆环形状的右侧接头凸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旋片式真空泵的油箱水冷结构,该旋片式真空泵包括有循环油箱,循环油箱的内部成型有油箱腔室,循环油箱的竖向侧壁外表面开设有与油箱腔室连通的油箱侧壁通孔,循环油箱的竖向侧壁外表面于油箱侧壁通孔外端开口处通过锁紧螺丝螺装有油箱油镜盒;油箱油镜盒的前表面开设有分别前后完全贯穿的左侧油镜盒通孔、右侧油镜盒通孔,左侧油镜盒通孔与右侧油镜盒通孔左右间隔布置且左侧油镜盒通孔位于右侧油镜盒通孔的左端侧,左侧油镜盒通孔内嵌装有左侧水冷接头,右侧油镜盒通孔内嵌装有右侧水冷接头;左侧水冷接头呈圆柱体形状且左侧水冷接头的芯部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左侧接头通孔,左侧水冷接头后端部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左侧接头挡肩,左侧接头挡肩与左侧水冷接头为一体结构,左侧水冷接头的前端部从后往前穿过左侧油镜盒通孔并延伸至油箱油镜盒的前端侧,左侧水冷接头前端部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外螺纹,左侧水冷接头前端部的外围套装有呈圆环形状的左侧顶圈,左侧水冷接头的外螺纹螺装有左侧螺母;当左侧螺母旋紧时,左侧接头挡肩与左侧油镜盒通孔的后端开口边缘部抵接,左侧顶圈卡紧于左侧螺母与油箱油镜盒之间且左侧顶圈的后端部与左侧油镜盒通孔的前端开口边缘部抵接;右侧水冷接头呈圆柱体形状且右侧水冷接头的芯部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右侧接头通孔,右侧水冷接头后端部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右侧接头挡肩,右侧接头挡肩与右侧水冷接头为一体结构,右侧水冷接头的前端部从后往前穿过右侧油镜盒通孔并延伸至油箱油镜盒的前端侧,右侧水冷接头前端部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外螺纹,右侧水冷接头前端部的外围套装有呈圆环形状的右侧顶圈,右侧水冷接头的外螺纹螺装有右侧螺母;当右侧螺母旋紧时,右侧接头挡肩与右侧油镜盒通孔的后端开口边缘部抵接,右侧顶圈卡紧于右侧螺母与油箱油镜盒之间且右侧顶圈的后端部与右侧油镜盒通孔的前端开口边缘部抵接; 循环油箱的油箱腔室内嵌装有呈弯曲延伸的水冷铜管,水冷铜管的一端部嵌插并焊接密封于左侧水冷接头的左侧接头通孔内,水冷铜管的另一端部嵌插并焊接密封于右侧水冷接头的右侧接头通孔内。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地实现旋片真空泵油液冷却降温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铜管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4中包括有:

1——循环油箱 11——油箱腔室

12——油箱侧壁通孔 2——油箱油镜盒

21——左侧油镜盒通孔 22——右侧油镜盒通孔

3——锁紧螺丝 41——左侧水冷接头

411——左侧接头通孔 412——左侧接头挡肩

413——左侧接头凸缘 42——左侧顶圈

43——左侧螺母 51——右侧水冷接头

511——右侧接头通孔 512——右侧接头挡肩

513——右侧接头凸缘 52——右侧顶圈

53——右侧螺母 6——水冷铜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应用于旋片式真空泵的油箱水冷结构,该旋片式真空泵包括有循环油箱1,循环油箱1的内部成型有油箱腔室11,其特征在于:循环油箱1的竖向侧壁外表面开设有与油箱腔室11连通的油箱侧壁通孔12,循环油箱1的竖向侧壁外表面于油箱侧壁通孔12外端开口处通过锁紧螺丝3螺装有油箱油镜盒2;其中,为保证油箱油镜盒2与循环油箱1之间的密封,本实用新型可以于油箱油镜盒2与循环油箱1之间安装油镜盒密封圈,油镜盒密封圈卡紧于油箱油镜盒2与循环油箱1之间,且油镜盒密封圈沿着油箱侧壁通孔12外端开口的边缘全围环形延伸。

其中,油箱油镜盒2的前表面开设有分别前后完全贯穿的左侧油镜盒通孔21、右侧油镜盒通孔22,左侧油镜盒通孔21与右侧油镜盒通孔22左右间隔布置且左侧油镜盒通孔21位于右侧油镜盒通孔22的左端侧,左侧油镜盒通孔21内嵌装有左侧水冷接头41,右侧油镜盒通孔22内嵌装有右侧水冷接头51。优选的,左侧水冷接头41、右侧水冷接头51分别铜质接头。

进一步的,左侧水冷接头41呈圆柱体形状且左侧水冷接头41的芯部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左侧接头通孔411,左侧水冷接头41后端部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左侧接头挡肩412,左侧接头挡肩412与左侧水冷接头41为一体结构,左侧水冷接头41的前端部从后往前穿过左侧油镜盒通孔21并延伸至油箱油镜盒2的前端侧,左侧水冷接头41前端部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外螺纹,左侧水冷接头41前端部的外围套装有呈圆环形状的左侧顶圈42,左侧水冷接头41的外螺纹螺装有左侧螺母43;当左侧螺母43旋紧时,左侧接头挡肩412与左侧油镜盒通孔21的后端开口边缘部抵接,左侧顶圈42卡紧于左侧螺母43与油箱油镜盒2之间且左侧顶圈42的后端部与左侧油镜盒通孔21的前端开口边缘部抵接。

同样的,右侧水冷接头51呈圆柱体形状且右侧水冷接头51的芯部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右侧接头通孔511,右侧水冷接头51后端部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右侧接头挡肩512,右侧接头挡肩512与右侧水冷接头51为一体结构,右侧水冷接头51的前端部从后往前穿过右侧油镜盒通孔22并延伸至油箱油镜盒2的前端侧,右侧水冷接头51前端部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外螺纹,右侧水冷接头51前端部的外围套装有呈圆环形状的右侧顶圈52,右侧水冷接头51的外螺纹螺装有右侧螺母5;当右侧螺母5旋紧时,右侧接头挡肩512与右侧油镜盒通孔22的后端开口边缘部抵接,右侧顶圈52卡紧于右侧螺母5与油箱油镜盒2之间且右侧顶圈52的后端部与右侧油镜盒通孔22的前端开口边缘部抵接。

更进一步的,循环油箱1的油箱腔室11内嵌装有呈弯曲延伸的水冷铜管6,水冷铜管6的一端部嵌插并焊接密封于左侧水冷接头41的左侧接头通孔411内,水冷铜管6的另一端部嵌插并焊接密封于右侧水冷接头51的右侧接头通孔511内。

需指出的是,左侧水冷接头41的左侧接头挡肩412与油箱油镜盒2内表面之间、右侧水冷接头51的右侧接头挡肩512与油箱油镜盒2内表面之间分别卡装有接头密封圈。其中,各接头密封圈分别呈圆环形状且分别套装于相应的左侧水冷接头41、右侧水冷接头51的外围,本实用新型通过接头密封圈可实现相应的左侧水冷接头41、右侧水冷接头51之间的防水密封。

需解释的是,如图3所示,左侧水冷接头41的左侧接头通孔411的内壁设置有朝内凸出且呈圆环形状的左侧接头凸缘413;右侧水冷接头51的右侧接头通孔511的内壁设置有朝内凸出且呈圆环形状的右侧接头凸缘513。在水冷铜管6的一端部嵌插并焊接密封于左侧水冷接头41的左侧接头通孔411内的过程中,左侧水冷接头41的左侧接头凸缘413能够对水冷铜管6端部的插入位置进行定位,进而提高左侧水冷接头41与水冷铜管6的焊接效率;同样的,在水冷铜管6的另一端部嵌插并焊接密封于右侧水冷接头51的右侧接头通孔511内的过程中,右侧水冷接头51的右侧接头凸缘513能够对水冷铜管6端部的插入位置进行定位,进而提高右侧水冷接头51与水冷铜管6的焊接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冷却水经由左侧水冷接头41的左侧接头通孔411而通入至水冷铜管6内,冷却水沿着水冷铜管6流动并最终经由右侧水冷接头51的右侧接头通孔511流出;在此过程中,冷却水与循环油箱1的油箱腔室11内的油液进行热交换,并实现对油箱腔室11内的油液进行冷却降温。需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铜管6呈平面螺旋状弯曲延伸,该形状设计的水冷铜管6能够有效地增大水冷铜管6与油液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冷却速度。其中,本实用新型可以配置相应的冷却水循环系统,该冷却水循环系统可以包括冷却水泵、冷却水管道,冷却水管道连接左侧接头通孔411、右侧接头通孔511,冷却水泵装设于冷却水管道,冷却水泵促使冷却水循环流动,且冷却水管道可以通过风扇吹风的风冷方式来实现冷却水降温。

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地实现旋片真空泵油液冷却降温的优点。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