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7115发布日期:2019-06-14 23:51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发光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可发光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散热风扇,是一种常见的散热器具,安装在电子元器件的附件,通过扇叶旋转产生气流来及时带走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达到有效散热,以保护电子元器件。目前有的散热风扇为了增加外观性,很多风扇厂家都有设计加LED(SMD或DIP)元件装置在风扇上,使风扇在通电运转时会产生设定的LED灯光。然而,现在市面上许多LED发光风扇,因为结构的限制,主要是单光圈形式,发光效果不足,光圈的变化效果比较单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发光散热风扇,多点发光,使风扇变得更加多彩迷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发光散热风扇,具有扇框及扇叶,扇框具有中轴及围绕中轴的外框,中轴适配扇叶对位安装并可相对转动;所述外框上设有相互隔光的第一导光圈和第二导光圈,以及在外框上布设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第一导光圈导光扩散,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第二导光圈导光扩散,藉此在外框上获得双光圈。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导光圈和第二导光圈为内外圈形式布置,与外框一起围在扇叶的外周;在第一导光圈和第二导光圈之间嵌设隔光圈,第一导光圈的内周面向扇叶;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分别位于第一导光圈和第二导光圈插设于扇框的端头处。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一导光圈、第二导光圈及隔光圈并列插设在扇框上,第一导光圈外周面设有第一倒钩,该第一倒钩倒扣连接于隔光圈上的第一扣槽中,第二导光圈设有压制部及第二倒钩,该压制部抵压隔光圈的外端头,第二倒钩倒扣连接于外框上的第二扣槽中;所述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一起安装在第一PCB板上,第一PCB板容嵌在扇框预留的环槽中。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扇框上还设有第三光源,第三光源安装在第二PCB板上,该第二PCB板容嵌在扇框的中轴的根部,第三光源位于第二PCB板面向扇叶的一侧;该第三光源发出的光射向扇叶的中枢部,在扇叶上获得第三光圈;所述第二PCB板背离扇叶的一侧还焊接第三PCB板,第三PCB板上设有第四光源,第四光源向外周侧射光,扇框的中轴的根部嵌设一个或两个或多个独自导光的第三导光圈,第三导光圈扩散第四光源发出的光形成相应数量的光圈。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扇框上还设有第三光源,第三光源安装在第二PCB板上,该第二PCB板容嵌在扇框的中轴的根部,第三光源位于第二PCB板背离扇叶的一侧;第三光源向外周侧射光,而扇框的中轴的根部嵌设第三导光圈,第三导光圈扩散第三光源发出的光形成第三光圈。

本实用新型在外框上设有相互隔光的第一导光圈和第二导光圈,以及外框上布设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第一导光圈导光扩散,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第二导光圈导光扩散,藉此在外框上获得双光圈,由此,实现多点发光,获得多个光圈,使风扇变得更加多彩迷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制作,结构性好,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其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图4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其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图6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8为图6实施例的组合后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其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图9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11为图9实施例的组合后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其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图12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参阅图1~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发光散热风扇,具有扇框1及扇叶2,扇框1具有中轴11及围绕中轴11的外框12,中轴11适配扇叶2对位安装并可相对转动。所述外框12上设有相互隔光的第一导光圈31和第二导光圈32,以及在外框12上布设第一光源41和第二光源42,第一光源41发出的光经过第一导光圈31导光扩散,第二光源42发出的光经过第二导光圈32导光扩散,藉此在外框12上获得双光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光圈31和第二导光圈32为内外圈形式布置,与外框12一起围在扇叶2的外周;在第一导光圈31和第二导光圈32之间嵌设隔光圈5,第一导光圈31的内周面向扇叶2;所述第一光源41和第二光源42分别位于第一导光圈31和第二导光圈32插设于扇框1的端头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圈31、第二导光圈32及隔光圈5并列插设在扇框1上,第一导光圈31外周面设有第一倒钩311,该第一倒钩311倒扣连接于隔光圈5上的第一扣槽51中,第二导光圈32设有压制部321及第二倒钩322,该压制部321抵压隔光圈5的外端头,第二倒钩322倒扣连接于外框12上的第二扣槽121中;图中,第一导光圈31的外端也适当抵压隔光圈5的外端头,结构简单,易制作,结构性好,便于维护。所述第一光源41和第二光源42一起安装在第一PCB板61上,第一PCB板61容嵌在扇框1预留的环槽中,整体性好,方便制作及组装,也便于控制。实现多点发光,获得多个光圈,使风扇变得更加多彩迷人。

图4~13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扇框1上还设有第三光源43,第三光源43安装在第二PCB板62上,该第二PCB板62容嵌在扇框1的中轴11的根部,第三光源43位于第二PCB板62面向扇叶2的一侧;该第三光源43发出的光射向扇叶2的中枢部,在扇叶2上获得第三光圈。配合外框12上的第一导光圈31和第二导光圈32所形成的双光圈,获得风扇内外均有亮光。进一步地,如图9~13所示,所述第三光源43安装在第二PCB板62面向扇叶2的一侧,照射扇叶2获得第三光圈时,第二PCB板62背离扇叶2的一侧还焊接第三PCB板63,第三PCB板63上设有第四光源44,第四光源44向外周侧射光,扇框1的中轴11的根部嵌设一个或两个或多个独自导光的第三导光圈33,第三导光圈33扩散第四光源44发出的光形成相应数量的光圈。第三导光圈33可将光扩散到扇框1的中轴11的根部周围,也可以将光扩散到扇框1的外底侧上,以及如图12、13所示,同时在扇框1的底部内外侧发光。

图6、7、8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所述扇框1上还设有第三光源43,第三光源43安装在第二PCB板62上,该第二PCB板62容嵌在扇框1的中轴11的根部,第三光源43位于第二PCB板62背离扇叶2的一侧;第三光源43向外周侧射光,而扇框1的中轴11的根部嵌设第三导光圈33,第三导光圈33扩散第三光源43发出的光形成第三光圈,获得在扇框1的底部内外侧发光。

工作时,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多点发光,可以获得多个光圈,甚至让整个扇叶内圆中心区发光,使风扇变得更加多彩迷人,营造环境。结构简单,易制作,结构性好,便于维护。

当然,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因此,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