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4447发布日期:2019-05-15 22:3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气动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泵,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辆座椅领域中,例如车辆座椅的座椅气囊填充装置,通过控制座椅气囊加以改变座椅提供用户倚靠区域的轮廓。



背景技术:

气动泵应用于车辆座椅领域中,例如车辆座椅的座椅气囊填充装置,通过控制座椅气囊加以改变座椅提供用户倚靠区域的轮廓。该气动泵主要设置一泵腔室,经由驱动单元调节泵腔室容积,容积扩大时,将空气从周围环境吸入到泵腔室中,在容积缩小时,将空气从泵腔室中排出至外部空间。

现有的气动泵还会对应配置一过压阀,因为车辆座椅气囊在负载过大时气囊会出现爆破,通过过压阀的阀组件闭锁泄压开口,并沿关闭方向由设置在弹簧腔中的弹簧组件加载。当泵腔室中的压力超过预定的极限值时,过压阀通过弹簧组件进行泄压。但是,现有的过压阀,气体经过弹簧腔后直接和大气相通,产生泄气噪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人有感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应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动泵,其进气腔与过压保护阀泄压弹簧腔相通,避免过压保护阀直接泄压到大气时产生的噪音,同时泄压后的气流被再次利用,提升了气动泵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动泵,包括一隔膜件载体、一隔膜件、一阀膜件座体、一阀膜件、一端盖、一驱动装置以及一过压保护阀。该隔膜件设置于该隔膜件载体上,该隔膜件包含多个连动部;该阀膜件座体设置于该隔膜件载体的一端,使该隔膜件设置于该隔膜件载体与该阀膜件座体之间,该隔膜件与该阀膜件座体之间形成一泵腔室;该阀膜件设置于该阀膜件座体上;该端盖盖置于该阀膜件座体及该阀膜件上,该端盖内形成一弹簧腔及一进气腔,该进气腔与该弹簧腔相通;多个所述连动部连接于该驱动装置;该过压保护阀设置于该端盖内,该过压保护阀包含一弹簧及一密封垫,该弹簧设置于该端盖的弹簧腔内,该弹簧能顶推该密封垫,使该密封垫朝向该阀膜件座体及该阀膜件的方向移动;其中该泵腔室、该阀膜件座体、该阀膜件及该端盖之间形成一出气通道、一气流通道及一回流通道,该出气通道与该过压保护阀、该弹簧腔不相连通,该密封垫设置于该气流通道及该回流通道之间,该密封垫在常态下封闭该气流通道,使该气流通道及该回流通道之间形成阻隔;该驱动装置能驱动该隔膜件动作,将空气从该泵腔室中排出,通过该出气通道将空气输出;该泵腔室中的压力超过预定的极限值时,该过压保护阀的密封垫能压缩该弹簧,使该气流通道开启,空气能通过该气流通道及该回流通道而回流。

优选地,该端盖包含一内盖体及一外盖体,该外盖体盖置于该内盖体上,该弹簧腔形成于该内盖体及该外盖体之间,该密封垫设置于该内盖体上,该密封垫具有一中心部及一外环部,该外环部间隔的设置于该中心部的外侧,该中心部及该外环部之间连接有多个肋条,该密封垫的中心部在常态下封闭该气流通道。

优选地,该密封垫的中心部具有一凸柱,该凸柱上套设一弹簧固定座,该弹簧的一端固定于该弹簧固定座。

优选地,该中心部及该外环部靠近该内盖体的一面凸设一密封圈及凹设一卡槽,该密封圈抵触于该内盖体,该卡槽卡接于该内盖体上一相对应的卡体。

优选地,该密封垫设置于该气流通道远离该泵腔室的一端,该气流通道远离该泵腔室的一端形成一密封口,该密封口设于该端盖的内盖体上,该端盖具有多个回流口,多个所述回流口位于该回流通道及该密封口之间,多个所述回流口与该回流通道及该密封口相连通,该密封垫的中心部在常态下盖置于该密封口上,用以封闭该密封口,使该气流通道呈封闭状,该密封圈抵触于该内盖体上的密封口外围处,该密封垫开启该密封口时,该气流通道中的空气能通过该密封口及多个所述回流口输送至该回流通道中。

优选地,该外环部的外侧具有两个定位孔,该内盖体具有两个定位柱,该两个定位孔配合于该两个定位柱。

优选地,该驱动装置包含一马达及一传动件,该传动件连接于该马达及该隔膜件的多个所述连动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利用驱动装置驱动隔膜件动作,借以调节泵腔室容积,在容积缩小时,将空气从泵腔室中排出至外部空间,可通过出气通道将空气输出。本实用新型进气腔与过压保护阀泄压弹簧腔相通,避免过压保护阀直接泄压到大气时产生的噪音,同时泄压后的气流被再次利用,提升了气动泵的工作效率。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成既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法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以深入且具体了解,然而附图与附件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动泵的立体分解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动泵的立体分解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动泵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压保护阀关闭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Ⅴ部分详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过压保护阀开启状态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Ⅶ部分详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过压保护阀的立体分解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过压保护阀的立体分解图(二)。

附图标记如下:

1 隔膜件载体

2 隔膜件

21 连动部

22 泵腔室

3 阀膜件座体

4 阀膜件

5 端盖

51 弹簧腔

52 内盖体

521 卡体

53 外盖体

54 定位柱

6 驱动装置

61 马达

62 传动件

7 过压保护阀

71 弹簧

72 密封垫

721 中心部

722 外环部

723 肋条

724 定位孔

725 凸柱

726 密封圈

727 卡槽

73 弹簧固定座

100 出气通道

200 气流通道

201 密封口

300 回流通道

301 回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动泵,包括一隔膜件载体1、一隔膜件2、一阀膜件座体3、一阀膜件4、一端盖5、一驱动装置6及一过压保护阀7。

该隔膜件载体1可用以容纳及承载隔膜件2。该隔膜件2设置于隔膜件载体1上,该隔膜件2由弹性材料(如橡胶)制成,隔膜件2包含多个连动部21,多个连动部21从隔膜件2的一面往远离阀膜件座体3的方向延伸,多个连动部21连接于驱动装置6,以便通过该驱动装置6驱动多个连动部21动作。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装置6包含一马达61及一传动件62,该传动件62连接于马达61及隔膜件2的多个连动部21之间,当驱动马达61转动时,可通过传动件62传动多个连动部21,使该隔膜件2动作。

该阀膜件座体3设置于隔膜件载体1的一端,使隔膜件2设置于隔膜件载体1与阀膜件座体3之间,隔膜件2与阀膜件座体3之间形成一泵腔室22,随着该隔膜件2的动作,泵腔室22的容积得以变化。

该阀膜件4设置于阀膜件座体3上,该阀膜件4由弹性材料(如橡胶)制成。该阀膜件4及阀膜件座体3组合形成一阀组件,该阀膜件4由弹性材料制成,阀膜件4大致呈平板状。该端盖5盖置于阀膜件座体3及阀膜件4上,且可将隔膜件载体1、阀膜件座体3及端盖5之间以螺栓或扣具等固定件予以固定。阀膜件4、阀膜件座体3及端盖5经配置,可允许空气进入泵腔室22,空气可通过泵腔室22输出,同时可以防止空气逆向流动。所述防止空气逆向流动可利用设置现有的单向阀等构件,由于其属于现有技术,且非本实用新型要求的重点,故不予以赘述。

该过压保护阀7设置于端盖5内,该过压保护阀7包含一弹簧71及一密封垫72,该端盖5内形成一弹簧腔51,该弹簧71设置于端盖5的弹簧腔51内。该密封垫72由弹性材料(如橡胶,热塑性塑胶)制成,弹簧71的一端可抵触于密封垫72,弹簧71能顶推密封垫72,使密封垫72朝向阀膜件座体3及阀膜件4的方向移动,该密封垫72可对应于阀膜件座体3及阀膜件4的中心部位。所述泵腔室22、阀膜件座体3、阀膜件4及端盖5之间形成一出气通道100,使空气可通过出气通道100向外输出。该出气通道100与过压保护阀7、弹簧腔51形成分隔的设计,亦即出气通道100与过压保护阀7、弹簧腔51不相连通。该出气通道100的一端可通过管路连接到车辆座椅的座椅气囊(图略),以便对车辆座椅的座椅气囊进行充气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该端盖5采用两件式设计,可包含一内盖体52及一外盖体53,该外盖体53盖置于内盖体52上,该弹簧腔51可形成于内盖体52及外盖体53之间,端盖5的内盖体52内形成有进气腔522,进气腔522与弹簧腔51相通。该密封垫72具有一中心部721及一外环部722(如图8及图9所示),外环部722间隔的设置于中心部721的外侧,中心部721及外环部722之间连接有多个肋条723。该外环部722的外侧具有两个定位孔724,且该内盖体52具有两个定位柱54,两个定位孔724配合于两个定位柱54,使密封垫72得以设置于内盖体52上。

该中心部721具有一凸柱725,该凸柱725为带伞形球柱,该凸柱725上套设一弹簧固定座73,使弹簧固定座73固定在带伞形球柱的密封垫72上。

弹簧71的一端固定于弹簧固定座73,弹簧71的另一端抵触于适当的位置,使得弹簧71的一端可通过弹簧固定座73抵触于密封垫72。该中心部721及外环部722靠近内盖体52的一面可分别凸设一密封圈726及凹设一卡槽727,该密封圈726可抵触于内盖体52,用以增加密封垫72的中心部721的密封性。该卡槽727可卡接于内盖体52上一相对应的卡体521,使得密封垫72得以准确的定位于内盖体52上,同时也能减少密封垫72及内盖体52松动的风险。

所述泵腔室22、阀膜件座体3、阀膜件4及端盖5之间形成一气流通道200及一回流通道300。该密封垫72设置于气流通道200及回流通道300之间,亦即该密封垫72可设置于气流通道200远离泵腔室22的一端,该气流通道200远离泵腔室22的一端形成一密封口201,该密封口201可设于端盖5上,亦即密封口201可设于端盖5的内盖体52上。该端盖5可具有多个回流口301,多个回流口301位于回流通道300及密封口201之间,且多个回流口301与回流通道300及密封口201相连通。密封垫72在常态下(泵腔室22中的压力未超过预定的极限值时)盖置于该密封口201上,亦即密封垫72的中心部721在常态下盖置于该密封口201上,用以封闭该密封口201,使气流通道200呈封闭状,使气流通道200及回流通道300之间形成阻隔。该密封圈726可抵触于内盖体52上的密封口201外围处,用以增加密封性。

因此,泵腔室22内的空气在常态下只能通过出气通道100向外输出,只有在泵腔室22中的压力超过预定的极限值时,空气方可通过气流通道200顶推密封垫72,使密封垫72开启密封口201,此时气流通道200中的空气即可通过密封口201及多个回流口301输送至回流通道300中,以便进行泄压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可利用驱动装置6驱动隔膜件2动作,借以调节泵腔室22容积,容积扩大时,将空气从周围环境吸入到泵腔室22中,在容积缩小时,将空气从泵腔室22中排出,通过出气通道100将空气输出(如图4及图5所示),以便通过管路将空气输送至座椅调节装置的流体腔室,通过控制座椅气囊加以改变座椅提供用户倚靠区域的轮廓。当泵腔室22中的压力超过预定的极限值时,过压保护阀7的密封垫72可压缩弹簧71,使气流通道200开启(如图6及图7所示),亦即使密封口201开启,以便进行泄压的动作,使空气不会完全通过出气通道100输出,此时部分空气即可通过气流通道200及回流通道300回流到进气腔522,用以避免车辆座椅的气囊在负载压力过高时气囊爆破。回流的空气亦可再次吸入到泵腔室22中,以便通过出气通道100将空气输出,提升气动泵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功能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利用驱动装置驱动隔膜件动作,借以调节泵腔室容积,在容积缩小时,将空气从泵腔室中排出至外部空间,可通过出气通道将空气输出。本实用新型进气腔与过压保护阀泄压弹簧腔相通,避免过压保护阀直接泄压到大气时产生的噪音,同时泄压后的气流被再次利用,提升了气动泵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故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