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设备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6901发布日期:2019-06-29 01:0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设备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液压设备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工程机械液压油的温度常控制在30~55℃之间,此时油液的黏度、润滑性和耐磨性均处于最佳状态,系统传递效率最高,当油液温度超过65℃时,油液黏度就会明显下降,泄漏增加,各滑动部位油膜被破坏,使液压元件磨损加剧,从而加快油温上升的速度,当油液温度达到80℃以上时,由于液压元件热膨胀系数不同,相对运动元件之间的间隙和运行状态将发生异常变化,间隙变大,油液泄漏加重,间隙变小,元件间可能会发生“卡死”现象,使之无法运动,还会引起机器的热变形,破坏原有的精度,液压油温度增高的原因有很多,系统压力调整过高时,溢流阀不能正常溢流降压,造成内泄漏增加,致使系统油温升高,对回油路上带背压阀的液压系统,如果背压阀调压过高,也会因回油阻力过大而造成油温过高,当回油滤芯堵塞或回油管路老化脱层时也将造成背压偏高,增加油液流动时的压力损失,造成油温过高,另外液压泵吸空使油液中混入空气过多,在高压作用下产生气穴现象和液压冲击,并伴随强烈振动和噪声,致使系统油温快速升高液压原件过紧产生摩擦也会导致油温上升,传统的油温冷却装置结构较为复杂,风冷和水冷不能同时进行,降温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设备降温装置,解决了传统的液压设备降温装置结构复杂,降温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设备降温装置,包括上罩壳、防水百叶和下罩壳,所述上罩壳设置在下罩壳上方,且上罩壳左右两侧通过侧立板与下罩壳左右两侧对应连接,所述上罩壳下部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上挡水板,且上罩壳下部前后两侧的上挡水板左右两侧均固定在侧立板上,所述下罩壳上部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下挡水板,且下罩壳上部前后两侧的下挡水板左右两侧均固定在侧立板上,所述上罩壳内侧上部设置有分油箱,所述分油箱下部的出油口上固定有连接管,且分油箱下部的连接管设置在上罩壳内部,所述下罩壳内侧下部设置有聚油箱,所述聚油箱上部的进油口上固定有连接管,且聚油箱上部的连接管设置在下罩壳内部,所述上罩壳下部前后两侧的上挡水板与对应的下罩壳上部前后两侧的下挡水板之间均设置有防水百叶,所述防水百叶左右两端通过侧挡板固定在侧立板上,所述防水百叶与防水百叶之间的空腔内竖向设置有分导热盘管,且分导热盘管左右两侧对应固定在侧立板内壁上,所述分导热盘管之间通过导热片相连,所述分导热盘管后方设置有散热风扇,且散热风扇固定在对应位置处的侧立板内壁上,所述下罩壳右侧的侧立板中部固定有机箱,所述机箱内部设置有水泵。

优选的,所述上罩壳外侧壁以及下罩壳外侧壁均固定有散热鳍片。

优选的,所述分油箱下部出油口上固定的连接管下端接口与分导热盘管上部进油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分导热盘管下部的出油口与聚油箱上部进油口上固定的连接管上端接口一一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罩壳底部和下罩壳上部均设置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水泵上的进水口通过水管与下罩壳右侧相连,所述水泵上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上罩壳右侧相连。

优选的,所述上罩壳上部连接有进油管,且进油管与分油箱相通,所述下罩壳底部连接有出油管,且出油管与聚油箱相通,所述上罩壳前端面中部设置有进水管。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设备降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上罩壳和下罩壳,在上罩壳和下罩壳内部分别设置分油箱和聚油箱,在使用时,分油箱可将进油管内流进的液压油分为多路,通过增大管线的数量来提高液压油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传递效率。

(2)本实用新型设置分导热盘管,分导热盘管设置有多个,且分别与上方对应的分油箱下方的连接管相连,液压油分路经过分导热盘管时可延长流经的时间,延长热传递时间,提高散热。

(3)本实用新型设置水泵,水泵抽取下罩壳内部的冷却水从散热鳍片上方流下,通过与散热鳍片表面接触来进行热传递吸热,同时散热鳍片后方设置的散热风扇带动空气流经散热鳍片提高了散热鳍片表面水分蒸发的效率,提高散热效果,设置的防水百叶可防止水流从上流下时飞洒至外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竖切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竖切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罩壳底部示意图。

图中:1、进油管;2、上罩壳;3、上挡水板;4、水管;5、防水百叶;6、机箱;7、散热鳍片;8、出油管;9、进水管;10、下罩壳;11、侧立板;12、侧挡板;13、下挡水板;14、分油箱;15、分导热盘管;16、水泵;17、连接管;18、导热片;19、聚油箱;20、散热风扇;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液压设备降温装置,包括上罩壳2、防水百叶5和下罩壳10,上罩壳2设置在下罩壳10上方,且上罩壳2左右两侧通过侧立板11与下罩壳10左右两侧对应连接,上罩壳2下部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上挡水板3,防水水飞溅,且上罩壳2下部前后两侧的上挡水板3左右两侧均固定在侧立板11上,下罩壳10上部前后两侧均固定有下挡水板13,用于聚集冷却水,且下罩壳10上部前后两侧的下挡水板13左右两侧均固定在侧立板11上,上罩壳2内侧上部设置有分油箱14,用于将液压油分为多路油路,分油箱14下部的出油口上固定有连接管17,且分油箱14下部的连接管17设置在上罩壳2内部,下罩壳10内侧下部设置有聚油箱19,用于聚集液压油,聚油箱19上部的进油口上固定有连接管17,且聚油箱19上部的连接管17设置在下罩壳10内部,上罩壳2下部前后两侧的上挡水板3与对应的下罩壳10上部前后两侧的下挡水板13之间均设置有防水百叶5,防止水从散热鳍片上流下时,水从内部溅出,防水百叶5左右两端通过侧挡板12固定在侧立板11上,防水百叶5与防水百叶5之间的空腔内竖向设置有分导热盘管15,且分导热盘管15左右两侧对应固定在侧立板11内壁上,分导热盘管15之间通过导热片18相连,分油箱14下部出油口上固定的连接管17下端接口与分导热盘管15上部进油口一一对应连接,分导热盘管15下部的出油口与聚油箱19上部进油口上固定的连接管17上端接口一一对应连接,分导热盘管15后方设置有散热风扇20,且散热风扇20固定在对应位置处的侧立板11内壁上,散热风扇20加速空气流经散热鳍片7,提高散热,下罩壳10右侧的侧立板11中部固定有机箱6,机箱6内部设置有水泵16,水泵16上的进水口通过水管4与下罩壳10右侧相连,水泵16上的出水口通过水管4与上罩壳2右侧相连,上罩壳2底部和下罩壳10上部均设置有通孔21,上罩壳2外侧壁以及下罩壳10外侧壁均固定有散热鳍片7,上罩壳2上部连接有进油管1,且进油管1与分油箱14相通,下罩壳10底部连接有出油管8,且出油管8与聚油箱19相通,上罩壳2前端面中部设置有进水管9。

使用时,液压油经过进油管1进入上罩壳2内侧顶部的分油箱14内,之后液压油经过分油箱14分为多路从连接管17进入分导热盘管15内,之后从下方的连接管17进入下罩壳10下部的聚油箱19内,并从出油管8流出,在这一过程中,水泵16抽取下罩壳10内部的水进入上罩壳2内部,上罩壳2底部和下罩壳10上端均设置有通孔21,冷却水经过上罩壳2底部的通孔21流下经分导热盘管15上的散热鳍片7带走散热鳍片7上的热量,此时散热风扇20工作带动空气穿过散热鳍片7增大空气流经速率提高散热鳍片7上水分蒸发速率,提高散热效率,水分流经散热鳍片7后经过下罩壳10上部的通孔21进入下罩壳10内部,以此实现冷却水循环,水分经过散热鳍片7时散热风扇20加速空气吹动冷却水可对冷却水进行降温。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罩壳2、防水百叶5和下罩壳10,解决了传统的液压设备降温装置结构复杂,降温效率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