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减振盘的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85014发布日期:2019-11-29 23:2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具有减振盘的制冷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减振盘的制冷器具。



背景技术:

在制冷器具的制冷剂回路的运行中,制冷器具的冷藏室被冷却以接收冷藏物品。制冷剂回路包括制冷剂蒸发器,该制冷剂蒸发器构造为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中在膨胀之后液态制冷剂通过从要冷却的介质、如空气中吸收热量而蒸发。经冷却的空气从制冷器具的风扇通过空气通道供应给冷藏室,以便有效地冷却冷藏室。由于风扇固定在制冷器具的冷藏室壁上,在风扇运行时会出现振动,该振动可以通过冷藏室壁传递到制冷器具上,并且可能会产生共振,所述共振可以被制冷器具的用户感觉为不舒服。

在de102012218347a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风扇组件的制冷器具,该风扇组件紧固在壳体后侧部分上并且通过壳体前侧部分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制冷器具,该制冷器具可以无噪音地运行。

该任务通过具有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主题解决。有利的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的主题。

根据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任务通过以下制冷器具解决,该制冷器具具有:用于接收冷藏物品的冷藏室,其中,冷藏室通过冷藏室壁限界;风扇,该风扇紧固在冷藏室壁上并且构造成用于将空气通过制冷器具的空气通道供应给冷藏室;和减振盘,该减振盘布置在风扇的面向冷藏室壁的一侧上,其中,减振盘具有多个隆起部,所述隆起部贴靠在冷藏室壁上,其中,减振盘具有多个在减振盘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贯穿部,并且其中,减振盘构造成减少在风扇运行期间产生的振动,以便使风扇和冷藏室壁在振动技术上脱耦。

由此例如实现以下技术优点:通过减振盘可以确保在风扇和冷藏室壁之间的特别有效的振动技术上的脱耦,使得制冷器具可以无噪音地运行。

在这里,布置在减振盘上的隆起部贴靠在冷藏室壁上并且由此减小在风扇和冷藏室壁之间的接触面。由此尤其减少在风扇和冷藏室壁之间的尤其轴向的震动。由此可以确保在风扇和冷藏室壁之间传递的振动的特别有效的减小。

减振盘还具有多个在减振盘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贯穿部,其中,贯穿部在此尤其形成在减振盘内部的长孔圆,并且其中,构造为长孔的贯穿部尤其通过贯穿部隔片彼此分开。在减振盘的周向方向上延伸的贯穿部吸收在风扇马达起动时或在风扇叶轮的速度变化时产生的转矩,或者说贯穿部减小由此产生的扭转振动。转矩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接收:减振盘在贯穿部的区域中由于所出现的转矩而局部地变形并且随后又弹性地往回变形。在这里,减振盘尤其在径向上与风扇叶轮或风扇马达的旋转轴线间隔开地布置,以便能够实现产生的扭转振动的特别有效的接收。

通过减振盘实现以下优点:可能通过风扇的风扇马达产生的不同的振动频率不直接传递到冷藏室壁上并且由此不传递到制冷器具的相邻的部件上。因此,风扇的构型或风扇在制冷器具上的固定的自由度提高,因为组件的耐振性不必被视为主要的研发重心。通过减振盘的材料或贯穿部和隆起部的几何形状的详细构型,可以实现与相应的安装情况特别有效地匹配的减振。

减振盘的直径尤其在20mm和30mm之间、尤其为约25mm。

制冷器具尤其理解为家用制冷器具、即用于在家庭或烹饪领域中的家务管理并且尤其用于在确定的温度中贮存食物和/或饮料的制冷器具,例如冰箱、冰柜、冰箱冰柜组合、卧式冻结柜或冷酒器。

在制冷器具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减振盘具有外面和内面,其中,隆起部布置在外面和/或内面上,并且其中,外面和/或内面尤其贴靠在冷藏室壁上。

由此实现以下技术优点:当内面和/或外面贴靠在冷藏室壁上时,布置在内面和/或外面上的隆起部能够实现轴向振动的特别有效的减振。

在制冷器具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减振盘具有外盘和内盘,其中,外盘与内盘通过盘连接区段连接,其中,盘连接区段尤其具有第一直径,外盘具有第二直径,并且内盘具有第三直径,其中,第一直径小于第二直径,并且其中,第一直径小于第三直径。

由此实现以下技术优点:外盘和/或内盘可以有效地贴靠在冷藏室壁上,以便有效地减小振动。在这里,外盘尤其具有外面并且内盘具有内面,其中,在这里内盘和/或外盘贴靠在冷藏室壁上,并且其中,在这里盘连接区段不贴靠在冷藏室壁上。通过盘连接区段的与内盘和外盘的第二和第三直径相比尤其较小的第一直径能够实现,通过盘连接区段能够实现减振盘在风扇上的有效固定。

在制冷器具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隆起部分别具有倒圆的表面,并且尤其构造为半球。

由此实现以下技术优点:隆起部的倒圆的表面或半球状的表面确保在隆起部和冷藏室壁之间的接触面的特别有效的减小。

在制冷器具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减振盘具有中轴线,该中轴线从减振盘的盘中心点正交于减振盘的盘侧面地延伸,其中,沿减振盘的周向方向延伸的贯穿部至少区段式地环绕中轴线布置。

由此实现以下技术优点:通过环绕中轴线布置的贯穿部确保扭转振动由减振盘的特别有效的接收。

在制冷器具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沿减振盘的周向方向延伸的贯穿部构造为长孔。

由此实现以下技术优点:通过构造为长孔的贯穿部提供在减振盘中的有利于扭有效接收转振动的长孔圆。

在制冷器具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减振盘具有中央贯穿部,该中央贯穿部布置在减振盘的盘中心,其中,中央贯穿部构造成用于接收布置在冷藏室壁上的固定凸圆部(befestigungsdom),以便将减振盘紧固在冷藏室壁上。

由此实现以下技术优点:通过将固定凸圆部导入到减振盘的中央贯穿部中确保减振盘在冷藏室壁上的特别有效的固定。

在制冷器具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固定凸圆部具有固定突出部,其中,固定突出部构造成用于将减振盘尤其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固定在风扇和冷藏室壁之间。

由此实现以下技术优点:固定突出部能够实现减振盘在冷藏室壁上的特别有利的固定。在这里,固定突出部尤其形状锁合地贴靠在减振盘的内盘的内面上和/或固定突出部尤其以力加载减振盘的内盘的内面,以便使减振盘通过固定凸圆部有效地固定在冷藏室壁上。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中央贯穿部通过减振盘的内边缘限界,其中,在内边缘上形成由多个另外的隆起部,其中,所述另外的隆起部构造成用于使风扇和冷藏室壁在振动技术上脱耦,并且其中,所述另外的隆起部尤其构造为肋板,所述肋板在内边缘上从减振盘的外面延伸至内面。

由此实现以下技术优点:通过在减振盘的中央贯穿部中形成的另外的隆起部、尤其是肋板可以有利地减小在减振盘和冷藏室壁的固定凸圆部之间的接触面。由此可以有利地减小在减振盘和冷藏室壁之间的振动传递。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减振盘包括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尤其是硅树脂。

由此实现以下技术优点: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如硅树脂能够通过可变形性实现振动的特别有效的接收,并且通过沿减振盘的周向方向的变形尤其可以有效地接收并且吸收扭转振动。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风扇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区段,其中,连接区段具有连接开口,布置在冷藏室壁上的固定凸圆部可以引入到该连接开口中,以便使风扇与冷藏室壁连接,其中,减振盘布置在连接区段和冷藏室壁之间,以便使风扇和冷藏室壁在振动技术上脱耦。

由此实现以下技术优点:提供风扇在冷藏室壁上的有效的在振动技术上脱耦的固定,因为减振盘布置在连接区段和冷藏室壁之间。在这里,冷藏室壁的固定凸圆部尤其首先被引导穿过减振盘的中央贯穿部,以便将减振盘插到固定凸圆部上,其中,随后将固定凸圆部与插上的减振盘引导穿过风扇的连接区段的连接开口。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风扇具有风扇单元,该风扇单元构造成用于将空气供应给冷藏室,并且风扇具有风扇支架,该风扇支架构造成用于将风扇固定在冷藏室壁上。

由此实现以下技术优点:风扇具有分离的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确保风扇的有效运行。在风扇单元中尤其布置有用于驱动风扇叶轮的风扇马达,由此可以有效地将空气引导通过空气通道。风扇支架确保风扇单元在冷藏室壁上的有效支承。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风扇单元与风扇支架通过可松脱的连接部、尤其通过卡口式连接部连接。

由此实现以下技术优点:通过可松脱的连接部、尤其是卡口式连接部确保风扇单元和风扇支架的简单装配。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风扇支架具有至少一个保持臂,其中,保持臂分别具有连接区段,该连接区段与冷藏室壁连接。

由此实现以下技术优点: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保持臂可以使连接区段与风扇单元间隔开地定位在冷藏室壁上,由此确保风扇支架在冷藏室壁上的稳定的定位。风扇支架尤其具有多个保持臂、尤其是三个保持臂,这些保持臂从风扇单元的中央区段向外延伸。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减振盘具有环绕缺口,其中,连接区段构造成嵌接到环绕缺口中,以便使减振盘与连接区段连接,并且其中,减振盘与连接区段尤其形状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连接。

由此实现以下技术优点:连接区段可以有效地导入到减振盘的环绕缺口中,以便将减振盘有利地固定在连接区段上。

附图说明

另外的实施例参照附图阐释。附图示出:

图1制冷器具的示意性示图;

图2a、2b布置在制冷器具的风扇上的减振盘的示意性示图;

图3减振盘的侧视图的示意性示图,该减振盘布置在制冷器具的风扇上;

图4安装在制冷器具的冷藏室壁上的风扇的示意性示图;和

图5以剖视图示出风扇和制冷器具的冷藏室壁之间的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代表用于一般的制冷器具100的冰箱,该制冷器具具有用于关闭制冷器具100的冷藏室103的制冷器具门101和制冷器具100的壳体外壁105。制冷器具100的冷藏室103通过冷藏室壁107限界。

制冷器具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分别具有一个制冷剂蒸发器、制冷剂压缩机、制冷剂液化器和节气机构。制冷剂蒸发器是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中在膨胀之后液态制冷剂通过从要冷却的介质、例如空气吸收热量而蒸发。制冷剂压缩机是机械运行的构件,该构件从制冷剂蒸发器吸走制冷剂蒸汽并且在较高压力的情况下排出至制冷剂液化器。制冷剂液化器是热交换器,在该热交换器中在压缩之后使蒸发的制冷剂通过放热到外部冷却介质、例如空气上而液化。制冷器具100包括风扇,该风扇构造成用于将空气流供应给制冷剂液化器和制冷剂蒸发器。通过空气流产生至制冷剂蒸发器的有效热量供应,并且在此冷却的空气可以通过制冷器具100的空气通道供应给冷藏室103。节气机构是用于通过横截面收缩使压力持续降低的装置。制冷剂是流体,该流体用于在制冷剂回路中的热量传递,该流体在流体处于低温和低压时吸收热量并且在流体处于高温和高压时放出热量,其中,涉及流体的通常的状态变化。

图2a和2b示出减振盘109的示意性示图,该减振盘可以安置在制冷器具100的风扇上。在图2a中示出减振盘109的俯视图,而在图2b中示出这个减振盘109的侧视图。

减振盘可以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尤其是硅树脂成形,以便特别有效地减小在风扇运行期间产生的振动。

减振盘109构造为双盘,该双盘具有外盘111和内盘113,其中,外盘111与内盘113通过盘连接区段115连接。在图2a中仅示出外盘111,而在图2b中仅示出外盘111和内盘113。

外盘111具有外面117,该外面构造成贴靠在图2a、2b中未示出的冷藏室壁107上。内盘113具有内面119。

在外盘111的外面117上并且在内盘113的内面119上布置有隆起部121,其中,隆起部121具有倒圆的表面,并且尤其构造为半球。通过隆起部121使减振盘109在冷藏室壁107上的支承面最小化,由此确保冷藏室壁107和减振盘109之间的特别有效的振动技术上的脱耦。

为了确保减振盘109和冷藏室壁107之间的有效连接,减振盘109具有中央贯穿部123,该中央贯穿部穿通减振盘109并且布置在减振盘109的盘中心点135处。冷藏室壁107的在图2a、2b中未示出的固定凸圆部可以被引导通过减振盘109的中央贯穿部123,以便使减振盘109有效地固定在冷藏室壁107上。

在中央贯穿部123的内边缘125上布置有另外的隆起部127,所述另外的隆起部构造成使风扇和固定凸圆部在振动技术上脱耦。在这里,所述另外的隆起部127尤其构造为肋板,所述肋板在内边缘125上从减振盘109的外面117延伸至内面119。所述另外的隆起部127、尤其是肋板减小在减振盘109和冷藏室壁107上的固定凸圆部之间的接触面,由此可以确保特别有效的在振动技术上的脱耦。

减振盘109还具有多个沿减振盘109的周向方向129延伸的贯穿部131、尤其是构造为长孔的贯穿部131。在这里,减振盘109的中轴线133正交于减振盘109的盘中心点135地延伸。沿周向方向129延伸的贯穿部131至少区段式地沿周向方向129环绕中轴线133地布置。在这里,在贯穿部131和盘中心点135之间的第一径向间距137小于在隆起部121和盘中心点135之间的第二径向间距139。

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贯穿部131形成内长孔圆,其中,各个贯穿部131分别通过贯穿部隔片141彼此分开。沿着周向方向129环绕中轴线133延伸的贯穿部131吸收在风扇的风扇马达起动时或在制冷器具100的风扇的风扇叶轮的速度变化时出现的转矩。在这里,通过贯穿部131形成的内长孔圆可以沿着周向方向129在一定的范围内与减振盘109的外轮廓无关地变形并且由此接收转矩。在接收转矩之后,贯穿部131又可以沿着周向方向129往回变形,由此可以特别有效地接收减振盘109的扭转运动。

因此,减振盘109确保特别有效的在振动技术上的脱耦,因为既可以吸收在风扇和冷藏室壁107之间的振动,也可以通过减振盘109有效地减小或补偿出现的转矩、尤其是扭转运动。

图3以侧视图示出减振盘109的示意性示图,该减振盘可以安置在制冷器具100的风扇中。在图3中示出的减振盘109相当于在图2a和图2b中示出的减振盘109。减振盘109具有带外面117的外盘111和带内面119的内盘113。外盘111与内盘113通过盘连接区段115连接。在外面117和内面119上分别布置有多个隆起部121,所述隆起部确保在风扇和冷藏室壁107之间的有效的振动技术上的脱耦。

在图3中选择的视图中未示出沿减振盘109的周向方向129延伸的贯穿部131和中央贯穿部123。盘连接区段115具有第一直径143,该第一直径小于外盘111的第二直径145并且小于内盘113的第三直径147。在这里,第二直径145和第三直径147尤其一样大。

图4示出安置在制冷器具100的冷藏室壁107上的风扇149的示意性示图。风扇149固定在制冷器具100的冷藏室壁107上。风扇149构造成用于使空气通过制冷器具100的在图4中未示出的空气通道供应给冷藏室103。

风扇149包括风扇单元151,该风扇单元具有在图4中未示出的风扇马达和用于将较冷的空气从空气通道供应到冷藏室103中的风扇叶轮。风扇单元151通过可松脱的连接部、尤其是卡口式连接部与风扇149的风扇支架153连接,其中,风扇支架153构造成用于将风扇149固定在冷藏室壁107上。在这里,风扇149尤其布置在制冷器具100的冷藏室壁107的后侧上的壁缺口155中并且通过电导线157与制冷器具100的电流供给部连接。

风扇支架153具有保持臂159、尤其是三个保持臂159,所述保持臂构造成用于将风扇149固定在冷藏室壁107上。在这里,在冷藏室壁107上布置有固定凸圆部161、尤其是三个固定凸圆部161,其中,固定凸圆部161分别引导通过相应保持臂159的连接区段163的在图4中未示出的连接开口。

为了妨碍在风扇149和冷藏室壁107之间的有效的振动技术上的脱耦,在各个保持臂159的相应连接区段163上分别布置有减振盘109,其中,在减振盘109的构型方面参照根据图2a、2b和3的实施方式。在这里,各个减振盘109尤其布置在相应固定凸圆部161和相应连接区段163之间,以便确保在风扇149和冷藏室壁107之间的特别有效的在振动技术上的脱耦。

图5以剖视图示出风扇149和制冷器具100的冷藏室壁107之间的连接。

制冷器具100具有风扇149,该风扇具有用于将较冷的空气从空气通道供应到制冷器具100的冷藏室103中的风扇单元151。风扇149的风扇单元151与风扇149的风扇支架153连接,其中,风扇支架153具有多个保持臂159、尤其三个保持臂159,以便使风扇149与制冷器具100的冷藏室壁107连接。在图5中示出的截面中示出所述保持臂159中的一个保持臂和连接区段163,其中,连接区段163与冷藏室壁107的固定凸圆部161连接。在这里,在保持臂159的连接区段163和冷藏室壁107的固定凸圆部161之间布置有减振盘109,以便使风扇149和冷藏室壁107在振动技术上脱耦。

减振盘109具有通过盘连接区段115连接的外盘111和内盘113。在外盘111的外面117和内盘113的内面119上布置有在图5中未示出的隆起部121。隆起部121减小在外盘111和冷藏室壁107之间的接触面。

盘连接区段115的第一直径143小于外盘111的第二直径145并且第一直径143小于内盘113的第三直径147,使得在外盘111和内盘113之间形成在减振盘109中的环绕缺口165。风扇149的保持臂159的连接区段163嵌接到环绕缺口165中,其中,连接区段163至少区段式地围绕减振盘109的盘连接区段115,以便使减振盘109与保持臂159尤其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连接。

减振盘109具有中央贯穿部123,固定凸圆部161穿过该中央贯穿部,以便将减振盘109定位在固定凸圆部161上。在这里,固定凸圆部161贴靠在中央贯穿部123的内壁125上。在这里,固定凸圆部161具有固定突出部167,该固定突出部贴靠在内盘113的内面119上,以便将减振盘109固定、尤其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固定在连接区段163和固定凸圆部161之间。

减振盘109还具有多个沿减振盘109的周向方向129延伸的贯穿部131,所述贯穿部至少区段式地环绕减振盘109的中轴线133地布置,其中,贯穿部131分别通过贯穿部隔片141彼此分开。贯穿部131能够实现通过风扇149产生的转矩的有效补偿。

因此,减振盘109有利地构造成用于使风扇149和冷藏室壁107在振动技术上脱耦,以便使在不同转速时由风扇149的风扇马达生成的不同频率不直接传递到制冷器具100的冷藏室壁107和由此与该冷藏室壁邻接的部件上。因此,提升在其他附件的构型中的自由度,因为在这里不必再特别地考虑特别强的耐振性。此外,可以通过减振盘109的材料、尤其是肖式硬度的特定选择或贯穿部131的尺寸的延长或缩短或隆起部121或另外的隆起部的几何形状的变化,有利地适配用于另外的径向风扇149的减振度。

结合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阐释和示出的所有特征能够以不同的组合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主题中,以便同时实现它们的有利效应。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通过权利要求说明并且不受说明书中阐释的或附图中示出的特征限制。

附图标记列表

100制冷器具

101制冷器具门

103冷藏室

105壳体外壁

107冷藏室壁

109减振盘

111外盘

113内盘

115盘连接区段

117外面

119内面

121隆起部

123中央贯穿部

125中央贯穿部的内边缘

127另外的隆起部

129周向方向

131贯穿部

133减振盘的中轴线

135减振盘的盘中心点

137第一径向间距

139第二径向间距

141贯穿部隔片

143盘连接区段的第一直径

145外盘的第二直径

147内盘的第三直径

149风扇

151风扇单元

153风扇支架

155壁缺口

157电导线

159保持臂

161固定凸圆部

163连接区段

165环绕缺口

167固定突出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