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70054发布日期:2020-02-08 05:45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就专利文献1的压缩机而言,设定为凹陷设置于活塞的环状的供油槽23e成为在活塞的下死点从缺口部7c露出的位置关系,由此,在吸入步骤时,在下死点从缺口部向供油槽供给润滑油,在供油槽与缸套之间形成油膜,从而提高了压缩时的密封性(第0025段、图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8377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油膜被施加来自压缩制冷剂的压力,因此,压缩时的活塞承受来自油膜的反作用力,在专利文献1的压缩机中,在下死点,仅活塞的供油槽23e中的上部经由缺口部7c露出,其它部分进入缸套。因此,在从吸入步骤转到压缩步骤后,在通过朝向上死点移动而供油槽整周进入缸套前,在缺口部分不能形成油膜。于是,施加于活塞的油膜的反作用力成为活塞上侧小且下侧大的不平衡,反作用力的合力作用于使活塞在上下方向上振动的方向。

活塞的上下方向的振动使整个压缩机的振动增加,导致噪音增加。另外,若振动过大,则会产生活塞和缸套、向活塞传递运转力的联杆、活塞销、轴等各部件彼此的磨损。磨损成为热损失,是压缩机的性能降低的原因,而且存在使压缩机的可靠性受损的问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为一种压缩机,其具备:具有设置有圆筒状的空隙的缸套的缸筒;和在该空隙内往复运动的活塞,向上述缸套与上述活塞之间供给润滑油,该压缩机的特征在于,上述缸套具有隔着上述空隙相互对置的第一缺口部及第二缺口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一密闭型电动压缩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活塞位于压缩步骤的下死点附近位置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3是在图2的a-a剖视中表现压缩时施加于活塞的油膜反作用力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活塞为吸入步骤的下死点附近位置时的缸套缺口部的位置与油膜的关系的主要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5是作为比较例不具有下缺口部的活塞位于压缩步骤的下死点附近位置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6是对于图5的a'-a'截面表示压缩时作用于活塞的油膜反作用力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密闭容器,2—缸筒块,2a—轴承部,2b—缸套,2c—上缺口部(第一缺口部),2d—下缺口部(第二缺口部),3—活塞,4—定子,5—转子,6—阀板,7—曲轴,7a—曲柄销,8—联杆,9—活塞销,10—油膜,31—供油槽,31a—最靠近上死点的供油槽,32a—最靠近上死点的供油槽中的上死点侧的端部,32b—最靠近上死点的供油槽中的下死点侧的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下方向可以与重力加速度的方向相同,也可以与其它方向相同。

【实施例1】

图1是实施例1的密闭型电动压缩机的纵剖视图。设于密闭容器1内的缸筒块2一体地形成轴承部2a和缸套2b,活塞3在缸套2b内往复运动,构成压缩要件。缸套2b具有供活塞3滑动的圆筒状的空隙,活塞3为大致圆柱状。

由固定于缸筒块2的定子4及连结于电动机的转子5构成电动要件,通过使固定于转子5的曲轴7旋转,向压缩要件传递动力。曲轴7在偏离旋转中心的位置具有曲柄销7a,曲柄销7a和活塞3之间通过联杆8及活塞销9旋转自如地连结,将曲轴7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活塞3的往复运动。

设于缸套2b上部的俯视大致u字形状的上缺口部2c贯通至缸筒块2上壁,组装时,从上缺口部2c将活塞销9插入预先插入缸套2b内的活塞3和插入曲柄销7a的联杆8,从而组装各部件。

此外,曲轴7在内部具有供油通路,利用旋转的离心力向上方抽取积存于密闭容器1内的润滑油,从曲柄销7a上部的喷出口及在联杆8内同样地形成的供油通路向压缩要件供给润滑油。

缸套2b的前端具有制冷剂的吸入口及吐出口和调节各个路径口的制冷剂流的阀,且被阀板6封闭,活塞3与缸套2b之间通过润滑油密封,在制冷剂吸入时及压缩时,制冷剂通过阀板6的制冷剂路径口流动。

低速旋转时,旋转的离心力小,因此曲轴7对润滑油的抽取量小,向压缩要件供给的润滑油的量减少,活塞3与缸套2b之间的密封性降低,从而压缩时制冷剂容易泄漏。因此,期望改善密封性。

图2是本实施例的活塞3位于压缩步骤的下死点附近位置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是在图2的a-a剖视中表示压缩时施加于活塞3的油膜反作用力的示意图。在活塞3外周,沿活塞3的轴向(往复运动方向)排列凹陷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环状的供油槽31。供油槽31相对于活塞3的旋转中心位置、本实施例中,活塞销9位置,在轴向上设于其它位置。本实施例中,设于比旋转中心位置靠上死点侧的位置。

在缸套2b设有供活塞3往复运动的圆筒状的空隙。缸套2b在轴向视野中具有隔着空隙的中心对置的两个缺口部2c、2d。缺口部2c、2d若位于缸套2b的上侧及下侧,则容易通过上侧的缺口部2c插入活塞销9,另外,容易使从喷出口供给的润滑油达到,因此较为优选。

在活塞3从缸套2b被最大地抽出的下死点,供油槽31的上部经由缸套2b的上缺口部2c露出。另外,供油槽31的下部经由缸套2b的下缺口部2d露出。

从曲柄销7a上部喷出的润滑油通过上缺口部2c施加到供油槽31的上部,传递供给至供油槽31整周。而且,当压缩时将活塞3推入缸套2b时,供油槽31完全进入缸套2b内,通过由缸套2b内壁和供油槽31保持润滑油,从而即使低速旋转时的小的润滑油供给量,也能够将活塞3与缸套2b之间的密封性维持得高。

供给至供油槽31的润滑油在活塞3与缸套2b的缝隙形成油膜,通过利用油膜承受压缩制冷剂的压力,从而起到抑制制冷剂向低压侧泄漏的功能。也就是,在压缩时,油膜从压缩制冷剂承受压力,其作为油膜反作用力传递至活塞3。

在下死点,供油槽31的一部经由上缺口部2c或下缺口部2d从缸套2b露出。在设置多个供油槽31的情况下,为了向全部供油槽31供给润滑油,优选在下死点全部的供油槽31的上部从缸套2b露出。即,优选靠近上死点侧的供油槽31a中的下死点侧的槽端部32b上部在下死点从上缺口部2c及下缺口部2d分别露出。反作用力通过滞留于供油槽31a的润滑油被夹在缸套2b与活塞3之间而产生,因此,在压缩步骤中,主要由存在于供油槽31中的移动方向后端(即,下死点侧的端部32b)的润滑油产生。

本实施例中,在活塞3的轴向视野中,在缸套2b的中心周围,在与上缺口部2c大致点对称的位置设有下缺口部2d。因此,在下死点附近的压缩步骤中积存于供油槽31的润滑油在活塞3与缸套2b之间的形成的油膜10及该油膜反作用力相对于活塞3的轴中心大致对称,能够抑制作用于活塞3的倾覆力矩(在活塞3的径向视野中,绕活塞重心旋转的力矩)。此外,作为活塞3的三维构造,例如能够做成面对称。

上缺口部2c和下缺口部2d分别在活塞3的轴向位置能够存在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即,经由上缺口部2c露出的供油槽31的长度和经由下缺口部2d露出的供油槽31的长度能够大致相同。

具体而言,若考虑分别通过上缺口部2c的内周侧端部和缸套2b的轴向视野的中心的两条假想的直线,则在被这两条直线夹着的区域存在下缺口部2d。下缺口部2d最优选的是遍及该区域内的整个区域而不存在于区域外,但是即使在实质上仅存在于该区域的一部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效果。

从加工性的观点出发,可以考虑下缺口部2d的位置相对于上缺口部2c不完全对称。若上缺口部2c和下缺口部2d的轴向位置存在差,则在压缩步骤进行时,可能产生积存于供油槽31的润滑油在活塞3与缸套2b之间形成的油膜10及该油膜反作用力上下非对称的瞬间。但是,通过采用至少在下死点供油槽31下部从下缺口部2d露出的位置关系,积存于从下缺口部2d露出的部分的供油槽31的润滑油从供油槽31流出,在供油槽31再次被从上缺口部2c供给的润滑油充满前,能够抑制因油膜反作用力的上下非对称性而产生的倾覆力矩。

另外,活塞3与缸套2b之间的密封性不仅在压缩时,在吸入时也是必要的。通过提高吸入时的密封性,通过在适当的路径流动制冷剂,能够抑制制冷剂的流体音,除此之外,能够提高制冷剂气体的密度,引起性能提高。另外,若吸入时密封不充分,则润滑油与泄漏的制冷剂一同进入缸套2b内,压缩吐出的制冷剂中混入了润滑油,成为使制冷循环的冷力降低的要因。

图4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吸入步骤的下死点附近的缸套2b缺口部的位置与油膜10的关系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吸入时,活塞3向下死点侧运动,供油槽31中的上死点侧的端部32若从缸套2b露出,则不会产生反作用力,若位于缸套2b内,则可能产生反作用力。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设定为,最靠近上死点侧的供油槽31a中的上死点侧的端部32a在下死点也不从上缺口部2c及下缺口部2d露出。通过采用这样的位置关系,在吸入步骤中积存于供油槽31a的润滑油始终在活塞3与缸套2b之间形成油膜,能够维持密封性。

上缺口部2c处的供油槽31a的露出量影响向供油槽31a的润滑油的供给量,因此,在优先确保润滑油的供给量的情况下,既可以考虑端部32a设定为从上缺口部2c露出,也可以考虑,通过例如将供油槽31a的轴向尺寸设置得长,从而使端部32a位于缸套2b内,并且使除此之外的供油槽31a的部分露出。

另一方面,积存于供油槽31的润滑油沿槽31向下方流,因此,对于下缺口部2d,在无法维持油膜的密封而制冷剂泄漏时,与制冷剂一同漏入缸套2b内的润滑油的量增多,因此,使端部32a不露出下缺口部2d对于抑制混入吐出制冷剂的润滑油的量的效果较大。

【比较例】

图5是作为比较例不具有下缺口部2d的活塞3位于压缩步骤的下死点附近位置时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6是对于图5的a'-a'截面表示压缩时施加于活塞3的油膜反作用力的示意图。

在比较例的情况下,在下死点附近的压缩步骤中,在上缺口部2c侧仅供油槽31从缸套2b露出,因此油膜10形成于除了上缺口部2c外的全周。

于是,施加于活塞3的油膜反作用力如图6那样地非对称地产生,因此,油膜反作用力的合力以使活塞3在径向视野中旋转的方式作用,对活塞3的轴施加使之旋转的倾覆力矩。

油膜反作用力及倾覆力矩越在高速旋转时越大,因此在作为压缩机的产品规格具有高的最高转速的情况下,成为更大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