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泵和电子血压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0592发布日期:2019-07-19 22:5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泵和电子血压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泵和电子血压计。



背景技术:

电子血压计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与血压间接测量原理进行血压测量的医疗设备。电子血压计采用示波法进行血压的测量,具体是,依靠仪器识别从手臂传到袖带中的小脉冲,并加以差别,经过多重处理,形成一条能够体现脉冲峰值的包络线,从而得出血压值。

升压式示波法测量血压时需要匀速加压,在加压过程中进行血压测量。

图1所示是现有的空气泵001的结构,电机002设置于壳体003外部,并连接至壳体003内的传动机构004,传动机构004连接两个隔膜泵005,在隔膜泵005远离传动机构004的一侧设有逆止阀007,壳体003靠近逆止阀007的一侧形成出气口008,电机002的转动带动两个隔膜泵005依次向前推动,因此,两个隔膜泵005轮流朝向出气口008一侧推气。这样造成气流的波动大,气流的波动导致升压过程不稳定,并对脉冲信号的准确性带来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泵,旨在解决现有的空气泵在升压过程中气流波动明显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气泵,包括:

壳体,其内部设有分隔板,所述壳体具有分别位于所述分隔板的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壳体的第一端设有出气口,所述分隔板上设有通孔;

电机,设于所述壳体外部并靠近所述第二端;

传动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且连接于所述电机;

隔膜泵,设于所述壳体内部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侧,所述隔膜泵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并用于通过所述通孔向所述分隔板靠近所述出气口的一侧充气;

逆止阀,安装于所述通孔内;

其中,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的内壁相间隔设置,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的内壁之间形成缓冲气室,所述缓冲气室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的内壁上设有朝向所述分隔板方向延伸的第一阻流件,所述逆止阀与所述出气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阻流件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流件包括多个片状体,多个所述片状体相间隔地安装于所述出气口的周围;或者,

所述第一阻流件呈环状,所述第一阻流件环绕所述出气口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泵还包括第二阻流件,所述第二阻流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阻流件上并对应所述出气口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流件包括底壁和连接于所述底壁周缘的侧壁,所述底壁正对所述出气口设置并与所述出气口之间保持间隙,所述侧壁靠近所述第一阻流件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阻流件之间保持间隙,所述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气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流件上远离所述出气口一端的尺寸大于其靠近所述出气口一端的尺寸,所述第二阻流件上远离所述出气口的一端压紧于所述第一阻流件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流件远离所述出气口一端的内部尺寸大于其靠近所述出气口一端的内部尺寸而在所述第一阻流件上形成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二阻流件上远离所述出气口的一端还抵靠于所述台阶状结构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流件为弹性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相对地设于所述分隔板上靠近边缘的位置处,所述出气口对应所述分隔板的中心设置;所述出气口的内径为0.3毫米~1.0毫米,所述缓冲气室的高度为2毫米~50毫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血压计,包括:

上述各实施例所说的空气泵;以及

气囊,与所述空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空气泵向所述气囊内泵入气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泵和电子血压计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空气泵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外部的电机以及设于壳体内的传动组件、隔膜泵和逆止阀,壳体内部设有分隔板且具有分别位于分隔板的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壳体的第一端设有出气口,分隔板上设有通孔,电机设于壳体外部并靠近第二端,传动组件设于壳体内部且位于分隔板靠近第二端的一侧,传动组件连接于电机,隔膜泵设于壳体内部且位于分隔板靠近第二端的一侧,隔膜泵连接于传动组件,并通过通孔向分隔板靠近第一端的一侧充气,逆止阀安装于通孔内,其中,分隔板与壳体的第一端的内壁相间隔设置,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缓冲气室,缓冲气室与出气口连通,在电机带动传动组件运动并进而带动隔膜泵动作的过程中,由隔膜泵推入的气流先经过缓冲气室进行缓冲,然后从出气口排出,可以对气体的流动进行一定的缓冲,降低气压的波动性,保证气体平稳地从出气口排出,应用于电子血压计中,可以使得升压过程更稳定,进而保证所测量的脉冲信号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空气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泵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泵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对应的俯视图一;

图5为图3对应的俯视图二;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泵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血压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001-空气泵,002-电机,003-壳体,004-传动机构,005-隔膜泵,006-逆止阀,007-出气口;

100-空气泵;1-电机,11-电流接入端,12-输出轴;2-壳体,20-缓冲气室,21-前盖,22-分隔板,220-通孔,23-后盖,230-开孔,24-出气口,212-内壁;3-传动组件,30-输出端;4-隔膜泵;5-逆止阀;6-第一阻流件,61-片状体,62-配合结构;7-第二阻流件,70-凹槽,71-底壁,72-侧壁,720-气孔,73-台阶结构;200-电子血压计,9-气囊,8-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空气泵100,其包括壳体2、设于壳体2外部的电机1,以及设于壳体2内部的传动组件3、隔膜泵4和逆止阀5,壳体2内部设有分隔板22,分隔板22将壳体2的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该壳体2具有分别位于分隔板22的两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壳体2的第一端设有出气口24,分隔板22上设有通孔220,电机1设于壳体2外部并靠近第二端,传动组件3设于壳体2内部且位于分隔板22靠近第二端的一侧,传动组件3连接于电机1,隔膜泵4设于壳体2内部且位于分隔板22靠近第二端的一侧,隔膜泵4连接于传动组件3,并通过通孔220向分隔板22的另一侧充气,逆止阀5安装于通孔220内,以使空气单向地由隔膜泵4一侧通过通孔220流向出气口24一侧,其中,分隔板22与壳体2的第一端的内壁212相间隔设置,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缓冲气室20,缓冲气室20与出气口24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泵100,壳体2内部的分隔板22与壳体2的设置有出气口24的第一端的内壁212之间相间隔设置,从而在分隔板22与该内壁212之间形成缓冲气室20,在电机1带动传动组件3运动并进而带动隔膜泵4动作的过程中,由隔膜泵4推入的气体先经过缓冲气室20进行缓冲,然后从出气口24排出,可以对气体的流动进行一定的缓冲,降低气压的波动性,保证气体平稳地从出气口24排出。

其中,壳体2包括前盖21和后盖23,前盖21和后盖23对接安装以限定出其内部的空间,分隔板22将壳体2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两部分。分隔板22可以连接在前盖21和后盖23的内表面上,这样分隔板22的侧端部从壳体2外部不可见;当然,分隔板22还可以设置在前盖21和后盖23之间,分隔板22以其两侧的两个表面分别与前盖21和后盖23相对安装,这样分隔板22的侧端部从壳体2外部可见,只有分隔板22上除去其边缘的部分用于将壳体2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然而,该些方式实质上均不影响分隔板22对壳体2内部空间的划分,实质上也不影响该分隔板22位于壳体2内部的定义,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出气口24和第一端位于前盖21上,第二端位于后盖23上。

图2中,电机1包括两个电流接入端11,以接入外部驱动电流。电机1的输出轴12经由第二端的开孔230伸入壳体2内部从而与传动组件3传动连接,传动组件3将电机1的输出轴12的转动转换为能够带动隔膜泵4做往复运动的输出形式,从而在电机1的驱动下,隔膜泵4做往复运动,以不断向通孔220处充入气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动组件3包括两个输出端30,每一个输出端30连接一个隔膜泵4,该两个隔膜泵4轮流动作,以轮流推动气体流向出气口24一侧。相应地,分隔板22上的通孔220及其逆止阀5的数量也均为两个,可分别靠近分隔板22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处设置,出气口24优选对应设于内壁212的中心位置处,由此,两个通孔220相当于位于出气口24的两侧。来自通孔220的气流并不直接流动至出气口24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冲气流的波动,有利于气流的稳定。

缓冲气室20的高度,也即设置有出气口24的内壁212与分隔板22之间的距离,根据整个空气泵100的体积进行设置。具体地,缓冲气室20的高度可以为2毫米~50毫米,以能够明显缓冲气流和不会占用过大空间为宜。以该空气泵100应用在电子血压计中为例,其壳体2的高度(由第一侧至第二侧的长度)大约不超过30毫米,基于此,缓冲气室20的高度可设置为5毫米~15毫米。在一具体应用中,缓冲气室20的高度为8毫米~12毫米。进一步地,缓冲气室20的高度可为10毫米。

出气口24的内径也影响气流的波动。其中,出气口24的内径越小,对气流的缓冲越明显,气压的波动性越不明显。当然,出气口24的内径也不是越小越好,如果出气口24的内径过小则可能会使得空气泵100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气口24的内径可为0.3毫米~1.0毫米。进一步地,出气口24的内径可为0.4毫米~0.6毫米。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气口24所在的内壁212上还设有朝着分隔板22方向延伸的第一阻流件6,通孔220和出气口24分别位于第一阻流件6的两侧。气流从通孔220内进入后,需要继续绕过第一阻流件6才能到达出气口24,因此,该第一阻流件6降低了气体的流速并进一步缓冲了气压的波动。

请参阅图4,第一阻流件6包括多个片状体61,其间隔地围设于出气口24的周围。片状体61可为平面状也可以为曲面状。在这种情况下,片状体61上靠近分隔板22的一端可以与分隔板22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如图3中所示,气流可通过片状体61与分隔板22之间的间隙以及相邻两个片状体61之间的间隙到达出气口24;或者,片状体61也可以延伸至分隔板22上,在由通孔220至出气口24的路径上仅保留相邻两个片状体61之间的间隙即可。

或者,第一阻流件6整体呈环形,其设于出气口24的周围,请参阅图5。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阻流件6上面向分隔板22的端面可设置为平面且与分隔板22之间保持一定间距,或者第一阻流件6上面向分隔板22的端面直接形成为波浪状,可以接触或者不接触到分隔板22,这样,来自通孔220的气流只能通过第一阻流件6与分隔板22之间的间隙到达出气口24,能够有效地缓冲该气流,降低气压的波动性,使气体平稳地通过出气口24排出。当然,第一阻流件6还可以有更多的设置方式,在保证通孔220至出气口24之间的气体流动路径的基础上,任何可使得通孔220至出气口24之间的流动路径复杂化的方案均可应用,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空气泵100还包括第二阻流件7,其设置于第一阻流件6上并对应出气口24设置,用于在气流绕过第一阻流件6后且到达出气口24之前进一步降低气体的流速和缓冲气压的波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阻流件7设置于第一阻流件6的内部,也即多个片状件61相对的侧面之间或者是环状的第一阻流件6的内部。该第二阻流件7可正对出气口24设置,以使气流并不直接地流向出气口24。

具体地,请参阅图7,第二阻流件7包括底壁71和弯折连接于底壁71的周缘的侧壁72,底壁71和侧壁72之间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凹槽70,且侧壁72上设有至少一个气孔720。第二阻流件7的底壁71正对出气口24设置,并与出气口24保持一定间隙,侧壁72靠近第一阻流件6设置,并与第一阻流件6保持一定间隙,由此,凹槽70的开口以朝向分隔板22方向开设而形成。气流(图7中虚线箭头所示为气体的流动方向)绕过第一阻流件6后,从凹槽70的开口处进入,受底壁71的阻挡,改变方向后从侧壁72的气孔720流出,受到第一阻流件6的阻挡并改由沿着侧壁72继续向出气口24方向移动,然后汇集到底壁71与出气口24之间,最后从出气口24排出。该第二阻流件7的设置,使得气流在此处受到多次阻挡,并对应地多次改变流动方向,最终能够平稳地从出气口24流出。

气孔720的数量和尺寸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气孔720的数量越少,尺寸越小,对气流的阻挡作用越明显。例如,气孔7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且,多个气孔720在第二阻流件7上均匀分布,以使气体能够均衡地从第二阻流件7中流出和均衡地汇集到出气口24处为宜。

当然,第二阻流件7的安装方式应当使其与出气口24之间仍保持一定间隙,而非直接阻塞在出气口24的位置处,并且还应当使其气孔720与第一阻流件6之间保持一定间隙。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阻流件7远离出气口24一端的尺寸大于其靠近出气口24一端的尺寸,也即,该第二阻流件7的侧壁72在远离出气口24一端的外径大于其底壁71的直径,因此,该第二阻流件7中外径较大的一端可简单地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压紧、安装在第一阻流件6远离出气口24的一端的内部,且容易保证底壁71与出气口24之间以及气孔720与第一阻流件6之间的间隙,以利于气体通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由于第二阻流件7远离出气口24的一端外径较大,相当于在此处形成了一个台阶结构73,对此,第一阻流件6在靠近分隔板22的一侧的内径大于靠近出气口24的一侧的内径,从而在第一阻流件6的内表面上形成了与台阶结构73类似的配合结构62,配合结构62也呈台阶状。因此,第二阻流件7远离出气口24的一端的台阶结构73可抵靠在该配合结构62上。这样的好处在于,由于在气体流动的过程中底壁71对气流产生阻挡,反过来气流会产生推动底壁71朝向出气口24方向移动的力,本实施例中第二阻流件7上远离出气口24的一端配合在第一阻流件6的配合结构62上,可以避免底壁71被推动,因而可以避免出气口24被阻塞。

较佳地是,第一阻流件6的配合结构62的高度小于第二阻流件7的台阶结构73的高度,也即第一阻流件6内部的内径之差小于第二阻流件7外表面的外径之差,以使得第一阻流件6和第二阻流件7在靠近分隔板22的一侧抵靠、压紧的同时还能保证上述所说的气孔720与第一阻流件6之间的间隙。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阻流件7选择弹性材料制成,这样的好处在于,方便第二阻流件7与第一阻流件6之间的装配,即,使第二阻流件7变形后可容易地将其插入第一阻流件6内部,并依靠自身弹性与第一阻流件6之间压紧,无需其他的固定方式,在该空气泵100的使用过程中,第二阻流件7不容易从第一阻流件6的内部脱落,配合方式更简单和可靠。在具体应用中,第二阻流件7可为橡胶材料,进一步可以是硅胶材料。

请参阅图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血压计200,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所说的空气泵100、气囊9,以及连接于空气泵100和气囊9之间的气管8,空气泵100通过出气口24和气管8向气囊9内泵入气体,气囊9贴设于人体手臂、手腕上等,以用于检测人体血压。根据以上所述,空气泵100在充气的过程中能够使得气流更平稳地从出气口24排出,因而,可以保证气囊9内的压力平稳上升,保证所测量的脉冲信号的准确性以及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