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切换吸油孔的上油组件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0864发布日期:2019-08-24 09:0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浮动切换吸油孔的上油组件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浮动切换吸油孔的上油组件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卧式结构压缩机,其供油一般通过上油组件完成。如图1所示,上油组件具有一个上油管3,上油管3的顶端与下法兰连通,上油管的底端伸入压缩机壳体1的油池中,压缩机在运转过程中,润滑油通过上油管底端的吸油口进入压缩机泵体2。

现有结构存在的缺陷是:如图2所示,压缩机在停机后,由于系统冷媒迁移,大部分冷媒会回迁到压缩机内部腔体液化成液体,由于液态冷媒6的密度比压缩机润滑油5密度大,导致液态冷媒6沉积在压缩机油池的下部,润滑油5浮在油池上部,这就导致上油管3的吸油口浸泡在液态冷媒6里面,压缩机在启动后的一段时间内,吸油管3吸入的是液态冷媒6而不是润滑油5,进而造成泵体2异常磨损、泵体2密封不良等严重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可浮动切换吸油孔的上油组件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上油组件易将液态冷媒吸入泵体的缺陷,本发明提出可浮动切换吸油孔的上油组件及压缩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可浮动切换吸油孔的上油组件,包括:上油管和活动设于上油管内的浮动油管,上油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两个高度不同的吸油孔,浮动油管在上油管内浮动以切换吸油孔的通断状态。

优选的,浮动油管的密度大于压缩机所用润滑油的密度且小于压缩机所用冷媒的密度。

优选的,浮动油管的顶端与上油管的内腔连通,浮动油管的底端设有封闭的实心浮力段。

优选的,浮动油管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油孔,进油孔浮动至与一吸油孔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接通该吸油孔。

优选的,浮动油管的浮动过程中至少有一个吸油孔被接通,进油孔浮动至与一吸油孔完全重叠时剩余吸油孔被阻断。

优选的,上油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一吸油孔和高度低于第一吸油孔的第二吸油孔,浮动油管的管壁上设有第一进油孔和高度低于第一进油孔的第二进油孔;第一进油孔上浮至与第一吸油孔完全重叠时,第二吸油孔被阻断;第二进油孔下沉至与第二吸油孔完全重叠时,第一吸油孔被阻断。

优选的,上油管的内腔设有限制浮动油管浮动极限位置的限位结构;浮动油管上浮至上极限位置时,第一进油孔与第一吸油孔完全重叠;浮动油管下沉至下极限位置时,第二进油孔与第二吸油孔完全重叠。

优选的,上油管设有用于容纳浮动油管的工作段,工作段的内径与浮动油管的外径间隙配合,吸油孔设置在工作段上,且浮动油管的长度小于工作段的长度。

优选的,间隙配合的间隙范围为:0.05~1.0mm。

本发明还提出了压缩机,包括:内腔底部设有油池的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泵体、上述的上油组件,上油管的顶端与泵体连通,上油管的底端伸入油池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上油管中设置有浮动套管,使其能动态浮动或者下沉,以切换上油管的吸油孔的通断状态,保证吸油孔能吸到润滑油,优化上油组件的吸油效果,提升压缩机泵体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压缩机运行状态的上油组件工作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压缩机静止一段时间后的上油组件工作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上油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上油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上油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浮动油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浮动油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压缩机运行状态的上油组件工作示意图;

图9是图8中上油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压缩机静止一段时间后的上油组件工作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上油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上油组件适用于压缩机,包括:壳体1和设于壳体1内的泵体2,壳体1的内腔底部设有油池,上油组件的顶端与泵体2连通,上油组件的底端竖直伸入油池中。

如图3至7所示,上油组件包括:上油管3和浮动油管4,上油管3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两个高度不同的吸油孔31,上油管3为顶端折弯的直管,上油管3的直管段为工作段32,浮动油管4设于工作段32内,浮动油管4的外形与工作段32的内腔相匹配,且浮动油管4的外形尺寸与工作段32的内腔尺寸间隙配合,间隙配合的间隙范围为:0.05~1.0mm,浮动油管4沿工作段32的轴向做直线运动,浮动油管4的长度小于工作段32的长度,以保证浮动油管4有足够的运动空间,上油管3和浮动油管4的形状不限,可以设置为圆管或方管等。

浮动油管4的密度大于压缩机所用润滑油5的密度,且浮动油管4的密度小于压缩机所用冷媒6的密度,利用油池的浮力使浮动油管4动态的上下浮动,吸油孔31设置在工作段32上,浮动油管4在工作段32内浮动以切换吸油孔31的通断状态。浮动油管4的内部中空,浮动油管4的顶端为敞口,以使浮动油管4和上油管3的内腔相互连通,浮动油管4的底端设有封闭的实心浮力段41,实心浮力段41具有一定的高度,以增加浮动油管4的浮力。

具体来说,浮动油管4切换吸油孔31通断状态的方式是:浮动油管4的管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油孔42,进油孔42浮动至与一吸油孔31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时接通该吸油孔31,浮动油管4的浮动过程中至少有一个吸油孔31被接通,以保证压缩机泵体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通过上油组件吸油,进油孔42浮动至与一吸油孔31完全重叠时剩余吸油孔31被阻断,有效防止冷媒从剩余吸油孔31中被吸入泵体。

在优选实施例中,上油管3的管壁设有两个吸油孔31,吸油孔31沿工作段32的径向贯通上油管3,分别是第一吸油孔311和高度低于第一吸油孔的第二吸油孔312,浮动油管4的管壁设有两个进油孔42,进油孔42沿浮动油管4的径向贯通浮动油管4,分别是第一进油孔421和高度低于第一进油孔的第二进油孔422,第一进油孔421用于接通第一吸油孔311,第一进油孔421可沿工作段32的轴向运动至与第一吸油孔311完全重叠,第二进油孔422用于接通第二吸油孔312,第二进油孔422可沿工作段32的轴向运动至与第二吸油孔312完全重叠。为了保证上油组件能更可靠的运行,上油管3的内腔设有限制浮动油管4浮动极限位置的限位结构,浮动油管4上浮至上极限位置时,第一进油孔421与第一吸油孔311完全重叠,浮动油管4下沉至下极限位置时,第二进油孔422与第二吸油孔312完全重叠,限位结构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在上油管3的管壁上安装螺钉,螺钉的末端伸入上油管3内,浮动油管4的外壁设置与螺钉伸入部分相配合的滑槽,滑槽沿工作段的轴向设置,螺钉运动到滑槽的端部即到达极限位置。

下面详细介绍上油组件的工作过程,如图8、9所示,当压缩机的油池内都是压缩机润滑油5时,由于浮动油管4的密度比润滑油5大,因此浮动油管4会向下沉,下沉过程中第一进油孔421逐渐错开第一吸油孔311,第二进油孔422逐渐与第二吸油孔312部分重叠,浮动油管4下沉到下极限位置时,第二进油孔422与第二吸油孔312完全重叠,第一进油孔421与第一吸油孔311完全错开,第一吸油孔311被浮动油管4遮挡阻断,泵体从第二吸油孔312吸入润滑油。如图10、11所示,当压缩机静止一段时间后,由于系统的冷媒回迁,油池上部是润滑油5,油池下部是迁移回来的液态冷媒6,由于浮动油管4的密度比液态冷媒6小,因此浮动油管4会向上浮,上浮过程中第二进油孔422逐渐错开第二吸油孔312,第一进油孔421逐渐与第一吸油孔311部分重叠,浮动油管4上浮到上极限位置时,第一进油孔421与第一吸油孔311完全重叠,第二进油孔422与第二吸油孔312完全错开,第二吸油孔312被浮动油管4遮挡阻断,泵体从第一吸油孔311吸入油池上部的润滑油5,确保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