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产品的内置泵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4227发布日期:2019-11-01 21:1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产品的内置泵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浦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气产品的内置泵浦。



背景技术:

市场上有很多充气用品,如充气床、充气沙发等,各种充气用品在使用时需对其进行充气,而不使用时则进行放气。为了提高充气产品的充气或放气的快速性及安全性,目前一般使用电动式的充放气泵来对充气产品进行充气和放气。

而电动式的充放气泵工作时必然需要工作电源,而工作电源一般通过电源线连接市电来提供。目前的充放气泵的电源线要么直接固定连接在充放气泵上,要么与充放气泵是可拆卸连接,并单独收纳。当电源线固定连接在充放气泵上时,如需要使用充放气泵进行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时,只需将电源线的另一头直接连接市电即可;不使用时则将电源线收卷在充放气泵外。这样电源线会直接裸露在外,容易造成电源线的损坏。当电源线与充放气泵可拆卸连接时,电源线需要单独收纳,这样容易导致电源线丢失。

有鉴于此,设计人针对上述充放气泵在使用时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深入构思,进而开发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产品的内置泵浦,其能够将充放气泵的电源线进行收纳,有效解决了电源线易损坏以及易丢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充气产品的内置泵浦,其包括本体、面板和电源线,面板连接在本体上端,且两者配合形成本体腔室,所述本体腔室内设有气泵组件以及活动配合在气泵组件与本体之间的充放气切换组件,所述气泵组件包括马达、泵体、叶片和泵盖,泵体和泵盖连接形成泵体腔室,叶片设置在泵体腔室内,马达设置在泵体上端,马达的输出轴伸至泵体腔室内连接叶片,所述面板上设有第一通气口和活动封盖,所述本体上设有第二通气口,所述泵盖上设有连接泵体的配合区以及对应活动封盖的放置区,所述配合区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本体上的第二通气口通过滑动结构选择性地与泵盖的进气口或出气口连通;所述泵盖的放置区则与活动封盖以及本体配合形成收纳电源线的储线腔室。

所述面板上还设有将储线腔室与气泵组件隔开的挡板,所述挡板伸设在本体腔室内。

所述活动封盖的一端铰接在面板上,另一端则与本体卡接。

所述活动封盖与本体卡接的一端设有卡扣,所述本体与活动封盖卡接的位置处设有一卡块,所述活动封盖与本体通过卡扣与卡块配合连接。

所述活动封盖与面板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充放气切换组件包括下滑片,所述下滑片上设有其滑动时可连通泵盖进气口和第二通气口的进气口,可连通泵盖出气口和第二通气口的出气口以及可封闭第二通气口的挡块。

所述下滑片上还设有拨动臂,所述拨动臂在下滑片的一侧,其下端与进气口的侧壁、出气口的侧壁以及挡板的侧端连接,上端伸至面板。

所述泵盖上设有一固定块,该固定块上连接有微动开关;所述拨动臂与微动开关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两与微动开关活动配合的触动块。

所述充放气切换组件还包括上滑片,所述上滑片设置在泵盖和下滑片之间,上滑片上设有与泵盖进气口连通的进气口以及与泵盖出气口连通的出气口,所述下滑片的进气口通过上滑片进气口与泵盖进气口连通,所述下滑片出气口通过上滑片出气口与泵盖出气口连通。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控制面板上设置一活动封盖,并将活动封盖与泵盖的放置区域以及本体的配合形成能够收纳电源线的储线腔室。当充放气泵在不使用时,可以将电源线收纳在该储线腔室内,然后盖上活动封盖,电源线与充放气泵共同放置,既解决了电源线暴露在外而发生易损坏的问题,也解决了电源线与充气泵浦分开收纳而导致电源线易丢失的问题。

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充放气切换组件配合气泵组件,使得充放气泵的本体以及面板上仅设置一通气口即可进行充放气泵的充气、放气工作,使得泵浦体积小,气流流道损失小,且气密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组合结构示意图(活动封盖打开);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组合结构示意图(活动封盖打开);

图7为图6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充放气组件的上滑片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充放气组件的下滑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充气产品的内置泵浦,其包括本体11、面板12、电源线13,面板12连接在本体11上端,且两者配合形成本体腔室14;在面板12上设有第一通气口121和活动盖板,第一通气口121与本体腔室14连通,本体11下端设有第二通气口111。在本体腔室14内设有气泵组件和充放气切换组件,其中,气泵组件包括马达21、泵体22、叶片23和泵盖24,泵盖24上设有配合区243和放置区244,配合区243设有进气口241和出气口242,放置区244与面板12的活动封盖123对应,且放置区244、活动封盖123以及本体11之间配合形成容纳电源线13的储线腔室15。泵体22连接于泵盖24的配合区243上端,且两者之间形成泵体腔室25,叶片23设置在泵体腔室25内,马达21设置在泵体22上端,马达22的输出轴伸至泵体腔室25内连接叶片23。充放气切换组件活动配合于泵盖24的配合区243和本体11之间,使得本体11上的第二通气口111选择性地与泵盖24的进气口241或出气口242连通。

上述储线腔室15用来收纳充放气泵的电源线13,当电源线13与充放气泵为固定连接时,电源线13连接充放气泵的一端可以经由储线腔室15连接马达21,在不使用时,电源线13可以收卷后放置在储线腔室15内,并盖上活动封盖123。当电源线13与充放气泵为可拆卸连接时,充放气泵的电源接口可以设置在面板12上,也可以设置在储线腔室15的侧壁上,充放气泵使用时,将电源线13连接电源接口和市电即可;不使用时,将电源线13拆卸下来收卷后放置在储线腔室15中,并盖上活动封盖123即可。综上,不管充放气泵与电源线13如何连接,在充放气泵不使用时,均可将电源线13收纳在储线腔室15内,既解决了电源线13暴露在外而发生易损坏的问题,也解决了电源线13与充气泵浦分开收纳而导致电源线13易丢失的问题。

为了避免在收拿电源线13的过程中对气泵组件的马达21、泵体22等结构造成一定的损坏,或者充放气泵在使用时尘埃等杂质由储线腔室15进入马达21、泵体22内而影响马达21、泵体22等工作性能。本实用新型在控制面板12的下端面还设置了挡板124,该挡板124将储线腔室15与气泵组件所处的空间分隔开来,由此保护气泵组件。

上述活动封盖123的一端铰接在面板12上,另一端则与本体11卡接。该活动封盖123与本体11卡接的一端设有卡扣1231,相应地,本体11与活动封盖123卡接的位置处设有一卡块112,通过卡扣1231与卡块112的配合,可以将活动封盖123稳固地连接在本体11上。当然,活动封盖123也可以与面板11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活动封盖123与面板12以及本体11之间通过前述的卡接结构进行连接。

参照图1并结合图8和图9所示,上述充放气切换组件包括上滑片31和下滑片32,上滑片31固定在泵盖24下端,而下滑片32滑动设置在上滑片31和本体11之间。上滑片31上设有进气口311和出气口312,进气口311与泵盖24的进气口241连通,出气口312与泵盖24的出气口242连通;且该上滑片31的进气口311由前后左右四个侧壁配合形成,四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3111、第二侧壁3112、第三侧壁3113和第四侧壁3114,其中第一侧壁3111靠近出气口,第二侧壁3112平行于第一侧壁3111,第三侧壁3113和第四侧壁3114平行,在第三侧壁3113和第四侧壁3114上均设有开孔41、42,该开孔41、42使得上滑片31的进气口311与本体腔室14相通。上滑片31的设置使得下滑片32与泵盖24之间配合的密封性会比较好,该上滑片31也可以省去,或者将其与泵盖24连接为一体。

下滑片32上设有进气口321、出气口322、挡块323和拨动臂324,其中,拨动臂324设置在下滑片32的一侧边上,挡块323设置在进气口321与出气口322之间。该下滑片32的进气口321由前后左右四个侧壁以及底端侧壁3211配合形成,进气口321靠近挡块323的侧壁为倾斜侧壁3212,该倾斜侧壁3212的下端与底端侧壁3211之间形成的开口为进气口321的下端口,其大小与本体11的第二通气口111相适应。下滑片32的出气口322由前后左右四个侧壁配合形成,其中靠近挡块323的侧壁为第一侧壁3221。该出气口322的口径由上至下渐缩,使得出气口322的下端口大小与本体11的第二通气口111相适应。挡块323的一端与进气口321倾斜侧壁3212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出气口322的第一侧壁3221下端连接,挡块323、进气口321的倾斜侧壁3212和出气口322的第一侧壁3221之间配合形成第一腔室,该第一腔室与本体腔室11相通。

拨动臂324设置在下滑片32的一侧,其下端与进气口321的侧壁、出气口322的侧壁以及挡块323的侧端连接,上端伸至面板12中。面板12上设有一长条形的滑动槽122,拨动臂324的上端就容置在该滑动槽122中,并在外力作用下进行滑动。该拨动臂324穿设在滑动槽122后,可以连接一推钮3241,以方便对拨动臂324的推动。拨动臂324下部与第一腔室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一开孔43,使得第一腔室从该开孔43处与本体腔室14连通。在拨动臂324下部与上滑片31的进气口311的第三侧壁3113上的开孔41对应位置处亦设有一开孔44,使得第一腔室通过该开孔44和上滑片31第三侧壁3113上的开孔41与本体腔室14连通,以增加进气量。在下滑片32上还设有一导向片325,该导向片325与拨动臂324平行,当下滑片32的进气口321与上滑片31的进气口311连通时,该导向片325能够密封在上滑片31进气口311的第四侧壁3114的开孔42上,此时,拨动臂324密封住第三侧壁3113上的开孔41上,保证了上滑片31的进气口311的密封性,同时,该导向片325配合拨动臂324将上滑片31夹置其间,对下滑片32的滑动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为了使泵浦的控制更加方便,在泵盖24上设有一固定块245,该固定块245上连接有微动开关26,通过该微动开关26可控制马达21的电源通断,相应地,所述拨动臂324与微动开关26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两触动块3242,触动块3242配合微动开关26来启动泵浦或者关闭泵浦。

充放气泵在使用时具有三个档位,即充气档位、关闭档位和放气档位。采用该泵浦对充气产品充气时,将推钮3241推动至充气档位,拨动臂324滑动,拨动臂324上的一个触动块3242会触动微动开关26,从而启动马达21,马达21带动叶片23转动,从而通过面板12上的第一通气口121将外部气体吸入本体腔室14中,接着气体经由第一腔室、上滑片31的进气口311、泵盖24进气口241进入泵体腔室25,然后在叶片23作用下,依次经由泵盖出气口242、上滑片31出气口312、下滑片32出气口321和本体11的第二通气口111后进入充气产品内,实现泵浦的充气功能。充气完成后,将推钮3241推动至关闭档位即可。推钮3241推动至关闭档位的过程中,会带动拨动臂324滑动,拨动臂324滑动时,前述触动块3242再次触动微动开关26,断开马达21的电源,从而关闭泵浦。同时,拨动臂324带动下滑片32滑动至关闭档位时,下滑片32的挡块323封闭在本体11的第二通气口111上,避免充气产品内的气体外泄。

当采用该泵浦对充气产品进行放气时,将推钮3241推动至放气档位,拨动臂324滑动,拨动臂324上的一个触动块3242会触动微动开关121,从而启动马达21。马达21带动叶片23转动,从而将充气产品内的气体依次经由本体11的第二通气口111、下滑片32进气口321、上滑片31进气口311和泵盖24进气口241后进入泵体腔室25中,在叶片23作用下,泵体腔室25内的气体依次经由泵盖24出气口242、上滑片31出气口312进入第一腔室中,然后从第一腔室进入本体腔室14中,最后气体从面板12的第一通气口121排出,实现泵浦的放气功能。放气完成后,将推钮3241推动至关闭档位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控制面板上设置一活动封盖,并将活动封盖与泵盖的放置区域以及本体的配合形成能够收纳电源线的储线腔室。当充放气泵在不使用时,可以将电源线收纳在该储线腔室内,然后盖上活动封盖,电源线与充放气泵共同放置,既解决了电源线暴露在外而发生易损坏的问题,也解决了电源线与充气泵浦分开收纳而导致电源线易丢失的问题。

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充放气切换组件配合气泵组件,使得充放气泵的本体以及面板上仅设置一通气口即可进行充放气泵的充气、放气工作,使得泵浦体积小,气流流道损失小,且气密可靠性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