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消音功能的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3391发布日期:2019-11-09 00:10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具有消音功能的水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泵,特别是涉及一种旨在降低工作噪音的水泵。



背景技术:

水泵的结构包括泵体、电机,泵体内设置有叶轮,叶轮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联接固定,在电机的带动下,叶轮转动而在泵体内对水流进行驱动,使得水泵出水。水泵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如果水泵放置在距离生活区较近的区域,则会在生活上带来影响。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 206309661U)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水泵技术领域的一种具有消音功能的水泵,包括泵盖,所述泵盖的右侧安装有泵体,所述泵体的内腔设置有叶轮,所述叶轮的外壁中间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腔安装有轴承,所述泵体的右侧安装有电机前筒,所述电机前筒的右侧安装有电机筒,所述电机筒的内腔右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子,且转子的右端设置在电机筒的内腔,所述转子的左端设置有油封垫,所述电机的右侧设置有电机端盖,本实用新型通过与泵体的侧壁连接的消音装置中的消音管、消音海绵筒和消音网的相互配合,使泵体产生的声音被吸收和发散,减少水泵声音的产生,减少噪音污染,同时增加水泵的使用范围。

这种水泵是通过消音装置与泵体相联接来实现消音,结构相对较为复杂,会带来生产成本的上升和装配上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消音功能的水泵,该水泵在实现消音功能的基础上,不会增加水泵结构的复杂性。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消音功能的水泵,包括泵体、电机,在泵体内设有叶轮腔,叶轮腔内设置有叶轮,电机动力输出轴与叶轮相联接固定,泵体上具有与叶轮腔相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泵体上具有三个突出的端点,这三个端点呈三角形布置,其中,叶轮腔位于一个端点的内侧,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位于另两个端点位置处;进液口和叶轮腔之间设有进液腔,出液口与叶轮腔之间设有出液腔,进液腔和出液腔被泵体内的挡体分隔;进液腔通过进液通道与叶轮腔相通,叶轮腔通过出液通道与出液腔相通,进液通道的内径大于出液通道的内径。

泵体的形状一般近似呈三角形,泵体上的三个端点即为该三角形的三个角部,泵体上的进液口与叶轮腔之间,以及出液口与叶轮腔之间形成有一定尺寸的腔室,以保证泵体内具有充足的含水量。水泵工作时,水自进液口进入到进液腔,并进入到叶轮腔,在叶轮的推动下,水进入到出液腔内,并自出液口离开泵体。

进一步地,出液通道的进口内径小于出口内径,该出口呈喇叭形,该出口的大头端朝向出液腔。这使得水流便于自出液通道内进入到出液腔中,在出液腔中形成一文丘里结构,便于在出液腔内形成负压,有利于水泵推动水流动。

进一步地,在出液通道内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伸入到出液腔内。通过设置分流板,一方面便于在出液腔内形成文丘里结构,另一方面也方便下述的灌液口与分流板配合而方便水泵启动之前往泵体内灌水。

进一步地,在泵体上设有与出液腔相通的灌液口,灌液口和所述的挡体位于分流板的同侧。在往泵体内灌水时,水会顺着挡体而进入到分流板与挡体之间,所需要的水量相对较少,从而能够方便水泵的启动。

进一步地,在泵体的内表面上设有一瓷质材料层。瓷质材料一方面可以对泵体提供保护,减少水对泵体所造成的侵蚀,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泵体内表面的粗糙度,有利于水在泵体内流动,有助于减少水泵的工作噪音。

进一步地,在泵体上于叶轮腔的位置处设有一安装面,电机联接在该安装面上,在该安装面上设有供叶轮进入到叶轮腔内的安装口,在泵体上与安装口相对的一侧上设有放液口,放液口与叶轮腔相通。通过设置安装面,使得泵体可以直接与电机相联接,一方面提高了水泵整体的结构紧凑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水泵工作时的位置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水泵泵体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与叶轮腔之间为三角形布置,从而在进液口与叶轮腔之间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尺寸的进液腔,在出液口与叶轮腔之间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尺寸的出液腔,进液腔和出液腔在水泵工作时充满水,不易因外界条件发生变化而出现叶轮腔内缺水的现象,一方面水泵的工作稳定性好,另一方面不易因叶轮腔内缺水而造成叶轮对水冲击而产生较大声响,有利于降低水泵工作时的噪音。进液通道的内径要大于出液通道的内径,使得进液通道的流量能够完全满足出液通道流量的要求,便于叶轮腔内的叶轮对水的推动,能够有效减小水泵工作时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水泵中泵体的背面结构图。

图2是本水泵中泵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本水泵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水泵另一个方向上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中,本具有消音功能的水泵的结构包括泵体1、电机16。在泵体1内设有叶轮腔11,叶轮腔11内设置有叶轮,电机16动力输出轴与叶轮相联接固定,泵体1上具有与叶轮腔11内部相通的进液口5和出液口2。泵体1近似呈三角形,泵体1上具有三个突出的端点,这三个端点呈三角形布置。其中,叶轮腔11位于一个端点的内侧,该叶轮腔11位于泵体1的底侧,进液口5和出液口2分别位于另两个端点位置处,进液口5和出液口2位于泵体1的上侧。

图中显示,出液口2为两个,以供用户选择。用户选用一个出液口2时,另一个出液口2会通过闷头19而被封闭住。在泵体1的上侧还设置有安装座3,安装座3与泵体1内部相通,在安装座3内设置有传感器,以对泵体1内水流的状况进行感知。

在泵体1上于叶轮腔11的位置处设有一安装面7,电机16联接在该安装面7上,在该安装面7上设有供叶轮进入到叶轮腔11内的安装口6。在泵体1上与安装口6相对的一侧上设有放液口15,放液口15与叶轮腔11相通,以便在冬天寒冷天气而把叶轮腔11内的水放掉,以免冻坏泵体1。电机16联接固定在泵体1的底侧,在电机16的上侧还设有压力罐18和控制器17,压力罐18与泵体1内部相通并联接固定在泵体1上,控制器17联接固定在电机16上,上述的传感器与控制器17电连接。

在泵体1内一体成型有挡体14,挡体14在泵体1内部分隔有进液腔13和出液腔8。进液腔13位于进液口5与叶轮腔11之间,进液口5通过进液腔13与叶轮腔11相通。出液腔8位于出液口2与叶轮腔11之间,出液口2通过出液腔8与叶轮腔11相通。进液腔13通过进液通道12与叶轮腔11相通,叶轮腔11通过出液通道10与出液腔8相通,进液通道12的内径大于出液通道10的内径。出液通道10的进口内径小于出口内径,该出口呈喇叭形,该出口的大头端朝向出液腔8。

在出液通道10内一体成型有分流板9,分流板9伸入到出液腔8内,分流板9使得出液通道10的出口呈喇叭形。分流板9插接在出液通道10内,而对出液通道10的流量进行分流。在泵体1上设有与出液腔8相通的灌液口4,灌液口4和所述的挡体14位于分流板9的同侧。

泵体1是由铁质浇铸而成,泵体1浇铸成型后,往泵体1内部搪瓷,从而在泵体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一瓷质材料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