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0827发布日期:2019-12-13 17:42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例如以电动工具用的充电式电池组为电源的风扇。



背景技术:

使用充电式电池组的风扇不需要连接于家用电源(例如交流100v),因此,能够带到建筑工地等各种场所而使用。另外,在建筑工地等中,使用电动工具用的电池组来作为电钻或螺钉紧固机等电动工具的电源。通过能够将电动工具用的电池组用于风扇,风扇的便利性提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电动工具用的电池组的风扇。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电动工具用的充电式电池组为电源且具有摇头机构的风扇。具有摇头机构的风扇的主体部能够绕摆轴摇头(左右进行方向转换的往复运动),其中所述摆轴沿与设置面交叉的方向延伸。据此,与不自动地摇头的风扇相比较,能够向更大范围送风。

如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具有现有技术的摇头机构的电池式的风扇中例如使用输出电压为14.4v、18v等比较大型的电池组。电池式的风扇被带到建筑工地等或者安装在墙壁等上来使用,因此,寻求一种小型化或轻量化的风扇。近年来,由于电池组或电动马达的性能提高,能够提供一种例如使用输出电压为10.8v等的比较小型的电池组的风扇。通过使用比较小型的电池组,能够实现主体部或电池安装部的紧凑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194121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209001号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一方面,摇头机构与主体部、电池安装部相比较难以紧凑地设置。现有技术的使用比较大型的电池组的风扇的具有摇头机构的支座部尤其需要在摆轴的延伸方向(上下方向)具有一定长度。因此,即使能够实现主体部或电池安装部的紧凑化,也难以使风扇紧凑。因此,在现有技术的使用比较小型的电池组的风扇中不具有摇头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使用电池组的风扇中具有摇头机构,且紧凑地设置风扇来提高易处理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各技术方案来解决。

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扇,其具有:电池安装部,其可拆装充电式的电池组;风扇电机和摇头电机,其以电池组为电源;叶片,其通过风扇电机来旋转;主体部,其对叶片以可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支座部,其设置于设置面且使主体部相对于设置面立起。在第1技术方案中,支座部通过主体部所具有的主体支承部来支承主体部。在第1技术方案中,支座部具有摇头机构,该摇头机构使主体部绕摆轴在规定角度内往复运动,其中所述摆轴沿与设置面交叉的方向延伸。在第1技术方案中,驱动摇头机构的摇头电机在主体支承部的外周侧以与主体支承部在摇头轴线方向上重叠的状态被收容于支座部。

根据第1技术方案,能够使主体支承部和摇头电机在与摆轴交叉的方向(前后左右方向)上横向排列配置。据此,能够使支座部尤其在摆轴延伸的方向(上下方向)上紧凑,风扇的使用便利性提高。通过将第1技术方案适用于使用比较小型的电池组的风扇,能够同时实现摇头机构的安装和风扇的尤其在摆轴延伸的方向(上下方向)上的紧凑化。另外,根据第1技术方案,能够与摇头电机的尺寸无关而使支座部在摆轴延伸的方向(上下方向)上紧凑。因此,能够比较自由地选择摇头电机的尺寸。

第2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扇,在第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支座部具有收容主体支承部的支座凹部。在第2技术方案中,摇头电机被配置在支座凹部的外周侧。

根据第2技术方案,能够使支座部在摆轴延伸的方向(上下方向)上紧凑,且能够抑制与摆轴交叉的方向(前后左右方向)的支座部的突出以使其不妨碍主体部的摇头。因此,能够使具有摇头机构的风扇更紧凑,风扇的使用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第3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扇,在第1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支座部具有能够钩挂在设置于作为设置面的墙壁面的凸部件的多个钩挂孔。在第3技术方案中,支座部能够通过选择多个钩挂孔中的一个组合来以第1姿势进行钩挂,支座部能够通过选择多个钩挂孔中的另一组合来以第2姿势进行钩挂。在第3技术方案中,叶片能够以第1姿势向第1送风范围送风,且能够以第2姿势向第2送风范围和第3送风范围送风,该第3送风范围是使第2送风范围绕所述摆轴旋转180度得到的范围。

根据第3技术方案,针对设置于墙壁面的风扇,风的吹出方向或送风范围的自由度变高。

第4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扇,在第1~第3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主体部具有:叶片收容部,其收容叶片;电池安装部,其设置于叶片收容部;和风向改变机构,其用于绕与摆轴和叶片的旋转轴的双方交叉的摆动轴来改变风向。在第4技术方案中,风向改变机构具有用于锁定风向的锁定机构,当对锁定机构进行解锁操作时能够使叶片收容部绕摆动轴摆动。

根据第4技术方案,由锁定机构锁定例如上下方向上的风向。据此,例如能够由锁定机构防止当安装有电池组时由于其重量叶片收容部突然绕风向改变机构的摆动轴进行旋转。据此,防止通过主体部的摇头运动以外的运动而随便地改变风的吹出方向。另外,防止由于手接触叶片收容部等而非有意地改变风向。

第5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扇,在第1~第4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摇头电机的动力通过设置于摇头机构的臂而传递给主体支承部。

根据第5技术方案,能够使摇头电机远离摆轴而配置。据此,易于在主体支承部的外周侧,以在摇头轴线方向上与主体支承部重叠的状态来配置摇头电机。

第6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扇,在第5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臂具有圆弧形状。在第6技术方案中,臂的一端侧连结于与摇头电机的输出轴结合的曲轴,另一端侧连结于与主体支承部结合的曲轴。

根据第6技术方案,能够减少臂在上下方向上与结合于摇头电机的输出轴的曲轴或结合于主体支承部的曲轴重叠的部位。据此,摇头机构中的动力的传递效率提高。

第7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扇,在第1~第6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主体支承部与支座部之间具有旋转限制部,该旋转限制部限制主体部的往复运动的旋转范围。

根据第7技术方案,能够一边使主体部往复运动,一边抑制向所需以外的范围送风。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主视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俯视图。

图3是挂钩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侧视图。

图4是挂钩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后视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仰视图。

图6是挂钩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侧视图。

图7是挂钩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后视图。

图8是图2的viii-viii剖面向视图,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纵剖面图。

图9是图2的ix-ix剖面向视图,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纵剖面图。

图10是将底座的底面拆下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仰视图。

图11是图3的xi-xi剖面向视图,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横剖面图。

图12是图3的xii-xii剖面向视图,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横剖面图。

图13是将电池组拆下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俯视图。

图14是将电池组拆下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后视图。

图15是图13的xv-xv剖面向视图,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纵剖面图。

图16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主视图。

图17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俯视图。

图18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侧视图。

图19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后视图。

图20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侧视图。

图21是图17的xxi-xxi剖面向视图,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纵剖面图。

图22是图18的xxii-xxii剖面向视图,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纵剖面图。

图23是将电池组拆下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俯视图。

图24是将电池组拆下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后视图。

图25是图17的xxv-xxv剖面向视图,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扇的纵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扇;10:主体部;11:风扇电机;11a:电机轴;12:叶片;12a:中央部;12b:翼片;13:主体支承部;13a:支承臂部;13b:上下方向角度调整机构;13c:左右旋转部;13d:位置保持部件;13e:限制凸部(旋转限制部);14:叶片收容部;14a:前罩;14b:后罩;14c:外周罩;14d:网眼部;14e:外周罩;14f:网眼部;14g:放射框;14h:周向框;14i:放射框;14j:周向框;16:电机外壳;18:挂钩;18a:臂部;18b:连结部;18c:旋转支承部;18d:弯曲部;18e:钩挂部;20:支座部;20a:底座;20b:腿部;20c:支座凹部;20d:左右方向角度调整机构;20f:(底座)下表面;20g:通孔;20h:槽部(旋转限制部);21:操作部;21a:电源开关;21b:风量开关;21c:定时开关;21d:摇头开关22:电源连接口;23:电机外壳;23a:延伸部;24:横姿势钩挂孔;24a:圆形孔;24b:长孔;25:纵姿势钩挂孔;25a:圆形孔;25b:长孔26:安装孔;27:旋转部件;27a:定位部;27b:凹部28:轴部件;28a:定位部;29:位置保持部件;30:摇头机构;31:摇头电机;31a:电机轴;31b:输出轴;31c:曲轴;31d:顶端部;32:臂;33:曲轴;33a:突出部;40:电池安装部;40a:卡合凹部;41:电池组;41a:爪部;41b:拆卸按钮;50:风扇;60:电池安装部;60a:卡合凹部;60b:缺口部;61:电池组;61a:爪部;61b:拆卸按钮62:解锁按钮;63:轴部件;63a:定位部;63b:凹部;63c:凸部;64:位置保持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图1~15对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风扇1具有主体部10和支承主体部10的支座部20。如图3、8所示,主体部10具有可拆装充电式的电池组41的电池安装部40、以电池组41为电源的风扇电机11、和安装于风扇电机11的电机轴11a的叶片12。电机轴11a以轴线y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安装于电机轴11a的叶片12也以轴线y为中心进行旋转。在下面的说明中,以相对于支座部20配置主体部10的方向为上方,以后述的主体部10处于初始位置时的叶片12的送风方向为前方。左右方向以从前方来观察主体部10时为基准。

如图1、8所示,主体部10具有收容叶片12的叶片收容部14和支承叶片收容部14的主体支承部13。主体支承部13的支承臂部13a支承叶片收容部14的左右端。叶片12具有安装于风扇电机11的中央部12a和从中央部12a开始沿径向延伸的多个翼片12b。叶片12例如为3片叶片形式,具有3片翼片12b。

如图1~4所示,叶片收容部14通过将圆形碗状的前罩14a和后罩14b在前后方向上相互连接而形成。前罩14a具有覆盖叶片12的径向外周的圆筒形的外周罩14c和保护叶片12的前侧的网眼部14d。后罩14b具有覆盖叶片12的径向外周的圆筒形的外周罩14e和保护叶片12的后侧的网眼部14f。前罩14a和后罩14b相互连接,据此,外周罩14c和外周罩14e沿前后方向排列连结。网眼部14d具有从径向向周向倾斜(在图1中从网眼部14d的中心向外侧向逆时针方向倾斜)延伸的放射框14g和沿周向延伸的同心圆状的周向框14h。网眼部14f具有沿径向延伸的放射框14i和沿周向延伸的同心圆形的周向框14j。

如图8所示,风扇电机11被收容于设置于主体部10的电机外壳16。电机外壳16被配置于叶片收容部14的大致中央。在初始位置,风扇电机11使电机轴11a沿前后方向(轴线y方向)延伸且收容于电机外壳16。

如图3、8所示,在电机外壳16的后方且叶片收容部14的后部设置有可拆装电池组41的电池安装部40。如图3的向下的空心箭头所示,通过使电池组41从电池安装部40的上方向下方滑动来安装电池组41。另外,如图3的向上的空心箭头所示,通过使电池组41从下方向上方滑动来将其从电池安装部40拆下。

如图2、8所示,电池组41在安装于电池安装部40的安装面侧具有爪部41a。另外,在电池组41的安装方向后表面侧具有可按压操作的拆卸按钮41b。爪部41a以向电池组41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被施加弹力。在电池安装部40设置有卡合凹部40a,该卡合凹部40a与爪部41a相对而进行凹凸卡合。爪部41a和卡合凹部40a相卡合,据此电池组41被锁定在电池安装部40。通过按压操作拆卸按钮41b,爪部41a被收装于安装面的内侧。据此,爪部41a与卡合凹部40a的卡合脱离而解除电池组41的锁定状态,由此能够使电池组41相对于电池安装部40滑动。

如图2~4、8所示,电池组41用于充电式电动工具,例如作为电动螺钉紧固机或研磨机等电动工具的电源来使用。电池组41能够由另外准备的充电器进行充电,可以作为反复使用电源来使用。电池组41例如是输出10.8v的直流电流的锂离子电池。电池组41通过电池安装部40而与设置在电机外壳16内的控制板(未图示)的电源电路电连接。电池组41的输出电力经控制板的电源电路向风扇电机11供给。

风扇1还能够代替电池组41而使用交流100v等的外部电源。如图4、7、14所示,在底座20a的后部设置有电源连接口22,该电源连接口22能够连接从外部电源延伸出的电源插头等。

如图2、13所示,支座部20具有设置于设置面的长方形的底座20a和覆盖底座20a的角部的腿部20b。当在室外使用风扇1时,腿部20b的接地面是地面等。当在车内使用风扇1时腿部20b的接地面是座椅等,当在室内使用风扇1时腿部20b的接地面是地板或墙壁等。腿部20b由弹性体形成,抑制叶片12旋转时产生的振动从叶片收容部14传递给设置面。在底座20a的左右端部分别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通孔20g。能够由通孔20g来实现底座20a的轻量化。另外,通过将手指伸入通孔20g,使用者易于把持底座20a。

如图1、10所示,主体支承部13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底座20a的支座凹部20c的左右旋转部13c和设置于左右旋转部13c的上方的支承臂部13a。支承臂部13a具有沿外周罩14c、14e的周向而延伸的圆弧形状。如图8、10所示,在底座20a的上部设置有凹进为圆板形状的支座凹部20c。左右旋转部13c具有收装于支座凹部20c的圆板形状,被配置在支座凹部20c内。因此,左右旋转部13c以可绕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摆轴(轴线z)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座凹部20c。

如图8、15所示,在左右旋转部13c的下表面设置有限制凸部13e,该限制凸部13e限制左右旋转部13c相对于底座20a超过规定的旋转范围而进行旋转。限制凸部13e设置于主体支承部13的后部侧(后罩14b侧)。如图10所示,支座凹部20c具有以轴线z为中心的半圆弧状的槽部20h。槽部20h跨越支座部20的后半部分而形成。如图8所示,限制凸部13e进入槽部20h内。限制凸部13e和槽部20h作为限制主体部10的绕轴线z旋转的旋转范围的旋转限制部来发挥作用。通过使主体支承部13以轴线z为中心进行旋转,限制凸部13e沿槽部20h进行移动。据此,主体支承部13能够从初始位置分别向左右方向旋转到大致90度,通过限制凸部13e与槽部20h的端部抵接来限制90度以上的角度的旋转。

如图2、8所示,在支座部20的后方左端部设置有电机外壳23。电机外壳23被配置在比支座凹部20c的外周靠外侧的位置。如图9所示,在电机外壳23中收容有摇头电机31。以使电机轴31a平行于轴线z而延伸的纵向来收容摇头电机31。电机外壳23具有比底座20a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的延伸部23a。延伸部23a设置为具有不与摇头运动的主体部10、设置于主体部10的挂钩18相干涉的高度。在摇头电机31的电机轴31a与输出轴31b之间夹装有多个减速齿轮(未图示)。电机轴31a通过被从电池组41供给电力来驱动旋转。电机轴31a的旋转一边经由多个减速齿轮进行减速一边被传递给输出轴31b。

如图10所示,曲轴31c的一端侧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结合于输出轴31b。因此,曲轴31c与输出轴31b一体地旋转。在主体支承部13的下部安装有圆板形的一部分向径向突出的曲轴33。曲轴31c的顶端部31d和曲轴33的突出部33a通过臂32来连结。臂32的一端连结于顶端部31d,其另一端连结于突出部33a。臂32是刚性高的金属制,形成为圆弧形状。由曲轴31c、臂32和曲轴33构成摇头机构30。输出轴31b的旋转驱动通过摇头机构30而转换为主体支承部13的绕轴线z的规定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约90°)的摆动运动(左右摇头运动)。通过主体支承部13的摆动运动,由叶片12产生的风向大范围送风。

如图8、15所示,左右方向角度调整机构(手动摇头机构)20d具有对1个或者多个、例如2个位置保持部件13d、位置保持部件13d施力的弹簧。位置保持部件13d以可沿上下方向(轴线z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左右旋转部13c的下部。弹簧对位置保持部件13d向旋转部件27施力。旋转部件27被支承在底座20a内,在与位置保持部件13d对应的圆周上具有定位部27a,该定位部27a交替具有凹部27b和凸部(未图示)。通过使左右旋转部13c相对于底座20a绕轴线z进行旋转,位置保持部件13d克服的弹簧的力向上方移动而超过定位部27a的凸部。并且,使用弹簧的力使位置保持部件13d进入定位部27a的凹部27b。据此,主体支承部13以可解除保持的方式在多个位置被保持于底座20a。因此,左右方向角度调整机构20d能够将左右旋转部13c以规定的角度弹性地保持于底座20a,而沿左右方向来调整叶片收容部14的方向。据此,能够手动地沿左右方向调整风的方向。另外,能够手动地调整由摇头机构30使主体支承部13摆动的摆动中心的方向。

如图2所示,叶片收容部14以能够通过上下方向角度调整机构13b相对于支承臂部13a而绕轴线x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上下方向角度调整机构13b具有将叶片收容部14弹性地保持在相对于支承臂部13a调整后的角度位置的功能。因此,能够通过由上下方向角度调整机构13b调整叶片收容部14的上下方向角度来沿上下方向调整风向。

如图11所示,上下方向角度调整机构13b设置于支承臂部13a的与叶片收容部14的连结部。上下方向角度调整机构13b具有:轴部件28,其经由叶片收容部14和支承臂部13a而沿轴线x方向(左右方向)延伸;位置保持部件29,其设置于支承臂部13a;和弹簧,其对位置保持部件29施力。位置保持部件29以可沿轴部件28的径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支承臂部13a。弹簧设置于支承臂部13a而对位置保持部件29向轴部件28施力。轴部件28在与位置保持部件29对应的外周上具有定位部28a,该定位部28a沿周向交替具有凹部和凸部。以轴部件28为中心使叶片收容部14相对于支承臂部13a绕轴线x旋转,据此,位置保持部件29克服弹簧的力远离旋转轴而超过定位部28a的凸部。并且,使用弹簧的力使位置保持部件29进入定位部28a的凹部。据此,叶片收容部14按照规定角度以可解除保持的方式被保持于支承臂部13a。

如图1所示,在底座20a的前表面设置有操作部21。在操作部21上设置有电源开关21a、风量开关21b、定时开关21c和摇头开关21d。通过按压操作电源开关21a来起动风扇电机11。另外,能够通过按压操作电源开关21a来使起动状态的风扇电机11停止。通过按压操作风量开关21b能够分等级地切换由叶片12产生的风的风量。通过按压操作风量开关21b例如能够依次切换为3个等级的风量。通过按压操作定时开关21c能够进行风扇电机11在规定时间停止的定时的设定,且能够分等级地切换直到风扇电机11停止为止的规定时间的长度。通过按压操作定时开关21c,例如能够依次切换为3个等级的规定时间的定时开启设定的状态和定时关闭设定的状态。通过按压操作摇头开关21d,能够切换由摇头机构30使主体部10左右摇头运动的开启关闭状态。

如图5所示,在底座20a的下表面20f左右横向排列形成有一对横姿势钩挂孔24。安装于墙壁等的螺钉等钩挂凸部被插入横姿势钩挂孔24。横姿势钩挂孔24具有:圆形孔24a,其具有螺钉的头部能够插入的大小的直径;和长孔24b,其具有螺钉的头部不能插入而螺钉的轴部能够插入的宽度,且从圆形孔24a开始延伸。长孔24b在圆形孔24a的前后两端分别各设置有1个。在螺钉的头部插入圆形孔24a的状态下,螺钉的轴部以进入长孔24b的方式在底座20a上滑动,据此,防止螺钉从横姿势钩挂孔24脱离。通过防止螺钉从横姿势钩挂孔24脱离,能够将风扇1以稳定的状态钩挂在墙壁等上。

如图5所示,在底座20a的下表面20f前后横向排列形成有一对纵姿势钩挂孔25。安装于墙壁等的螺钉等钩挂凸部被插入纵姿势钩挂孔25。纵姿势钩挂孔25具有:圆形孔25a,其具有螺钉的头部能够插入的大小的直径;和长孔25b,其具有螺钉的头部不能插入而螺钉的轴部能够插入的宽度,且从圆形孔25a开始延伸。长孔25b从圆形孔25a向右侧延伸而形成。在将螺钉的头部插入圆形孔25a的状态下,螺钉的轴部以进入长孔25b的方式在底座20a上滑动,据此,防止螺钉从纵姿势钩挂孔25脱离。通过防止螺钉从纵姿势钩挂孔25脱离,能够将风扇1以稳定的状态钩挂在墙壁等上。

如图5所示,在底座20a的下表面20f设置有用于将风扇1固定于三脚架等的安装孔26。用于安装三脚架的固定螺钉被紧固于安装孔26。

如图3、4、6、7所示,在叶片收容部14的后部设置有用于悬吊而使用的挂钩18。挂钩18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电池安装部40的左右两端部,且以可在图3、4所示的收纳位置与图6、7所示的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来设置。挂钩18具有左右一对臂部18a和连结部18b,该连结部18b以架设在一对臂部18a各自的一端之间的方式来形成。

如图3、4、6、7所示,臂部18a在没有与连结部18b连结的另一端侧具有旋转支承部18c。旋转支承部18c以可旋转的方式分别被安装在电池安装部40的左右两端部。旋转支承部18c沿左右方向水平地突出,将臂部18a以可沿上下方向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电池安装部40。臂部18a的旋转中心位于比作为叶片12的旋转中心的轴线y略靠上方的位置。连结部18b形成为比一对旋转支承部18c之间的宽度长。臂部18a具有在比与连结部18b的连结位置靠旋转支承部18c侧的位置弯曲的弯曲部18d。弯曲部18d在收纳位置向后方弯曲,在使用位置向前方弯曲。通过弯曲部18d,臂部18a以在使用位置按后罩14b的外形的方式来形成。

在连结部18b的中央部分设置有钩挂部18e。钩挂部18e向与弯曲部18d的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弯曲成大致u字形而形成。即,钩挂部18e以在收纳位置向前方弯曲,在使用位置向后方弯曲的方式来设置。当使挂钩18位于收纳位置时,连结部18b位于比臂部18a靠下方的位置。如图6、7所示,使位于使用位置的钩挂部18e钩挂在钩挂对象部件上,由此能够悬吊风扇1。钩挂对象部件例如是车辆内的辅助把手、分隔管等车辆零部件、或者作业现场等的管、梁、梯子等。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风扇1,使主体支承部13和摇头电机31在与摆轴(轴线z)交叉的前后左右方向上横向排列地配置,且彼此在轴线z方向上重叠地配置。据此,能够使支座部20尤其在摆轴(轴线z)延伸的上下方向上紧凑,风扇1的使用便利性提高。通过适用于使用比较小型的电池组41的风扇1,能够同时实现摇头机构30的安装和风扇1的在摆轴(轴线z)延伸的上下方向上的紧凑化。另外,根据风扇1,能够与摇头电机31的尺寸无关,使支座部20尤其是在摆轴(轴线z)延伸的上下方向上紧凑。因此,能够比较自由地选择摇头电机31的尺寸。

另外,根据风扇1,摇头电机31被配置在支座凹部20c的外周侧。因此,能够使支座部20在摆轴(轴线z)延伸的上下方向上紧凑,且能够抑制前后左右方向的支座部20的突出。据此,能够一边保持能够由摇头机构30使主体支承部13摆动的状态一边使风扇1更紧凑,风扇1的使用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根据风扇1,是一种具有能将支座部20钩挂在凸部件的多个钩挂孔的风扇,该凸部件设置于作为设置面的墙壁面。支座部20能够通过选择横姿势钩挂孔24来以支座部20的长度方向沿横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姿势来钩挂。另外,支座部20能够通过选择纵姿势钩挂孔25来以支座部20的长度方向沿纵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纵姿势来钩挂。叶片12能够以横姿势向比主体部10靠下方的第1送风范围送风。另外,叶片12能够以纵姿势向比主体部10靠右侧的第2送风范围和向比主体部10靠左侧的第3送风范围送风。这样,根据风扇1,在挂在墙壁面上来设置的情况下,风的吹出方向和送风范围的自由度高。另外,例如能够选择使收容有摇头电机31的电机外壳23在下侧的姿势来钩挂风扇1。据此,风扇1以重心更低的稳定的状态来钩挂。

另外,根据风扇1,臂32连结在结合于输出轴31b的曲轴31c与结合于主体支承部13的下部的曲轴33之间。臂32使动力从输出轴31b向主体支承部13传递。因此,能够使摇头电机31相对于主体部10的摆轴(轴线z)具有大致相当于臂3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的距离来配置。据此,易于在主体支承部13的外周侧,以在轴线z方向上与主体支承部13重叠的状态来配置摇头电机31。

另外,根据风扇1,臂32具有圆弧形状,一端连接于曲轴31c的顶端部31d,另一端连结于曲轴33的突出部33a。因此,能够减少臂3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于曲轴31c和曲轴33的部位。具体而言,臂32以在其移动的轨迹上,仅在顶端部31d和突出部33a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于曲轴31c和曲轴33的方式来设置。这样,摇头机构30中的动力的传递效率提高。

另外,根据风扇1,在主体支承部设置限制凸部13e,在支座凹部20c设置槽部20h,作为限制主体部10绕轴线z旋转的旋转范围的旋转限制部来发挥作用。因此,能够一边使主体部10往复运动,一边抑制向所需以外的范围送风。

另外,根据风扇1,在初始位置,挂钩18被设置在后罩14b的后方,电机外壳23被设置在主体部10的后方左端部。因此,当使挂钩18向使用位置移动而钩挂在钩挂对象部件上时,通过收容于电机外壳23的摇头电机31的重量,叶片12的送风方向接近水平方向。另外,通过电机外壳23和摇头电机31,钩挂在钩挂对象部件上的风扇1的重量平衡稳定化。

接着,根据图16~25对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风扇50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风扇1的电池安装部40而具有电池安装部60。电池安装部60能够安装电气输出比电池组41大的电池组61。例如电池组61使用14.4v或18v输出的锂离子电池。另外,代替风扇1的轴部件28和位置保持部件29,风扇50具有轴部件63、位置保持部件64和解锁按钮62。

如图25所示,在电机外壳16的后方且叶片收容部14的后部,设置有可拆装电池组61的电池安装部60。如图18的向下的空心箭头所示,通过使电池组61从电池安装部60的上方向下方滑动来安装电池组61。另外,如图18的向上的空心箭头所示,通过使电池组61从下方向上方滑动而从电池安装部60拆下电池组61。

如图17、25所示,电池组61在安装于电池安装部60的安装面侧具有爪部61a,在电池组61的安装方向后表面侧具有可按压操作的拆卸按钮61b。爪部以向电池组61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被施加弹力。在电池安装部60上,与图8所示的电池安装部40同样,设置有与爪部61a相对且进行凹凸卡合的卡合凹部60a。爪部61a与卡合凹部60a卡合,据此电池组61被锁定在电池安装部60。通过按压操作拆卸按钮61b,爪部61a被收装于安装面的内侧。据此,爪部61a和卡合凹部60a的卡合脱离而解除电池组61的锁定状态,由此能够使电池组61相对于电池安装部60进行滑动。

如图17~20所示,安装于电池安装部60的电池组61与安装于图2~4所示的电池安装部40的电池组41相比较,尤其是前后方向的长度长。挂钩18被设置为,能够不与电池组61相干涉而在收纳位置和使用位置使用,且能够在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这2个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20所示,在电池安装部60的下端部,在与后罩14b接触的前侧部分设置有缺口部60b。电池组61比电池组41大且重,因此,电池安装部60的大小也变大。因此,在风扇50的叶片12的上游侧(后侧)难以吸入足够的流量。然而,通过形成缺口部60b,能增加从叶片12的上游侧(后侧)吸入的流量。

如图21、22所示,上下方向角度调整机构13b设置于支承臂部13a的与叶片收容部14的连结部。上下方向角度调整机构13b具有:轴部件63,其经由叶片收容部14和支承臂部13a而沿轴线x方向(左右方向)延伸;位置保持部件64,其设置于支承臂部13a;和弹簧,其对位置保持部件64施力。位置保持部件64以可沿轴部件63的径向移动的方式来安装在支承臂部13a。弹簧设置于支承臂部13a而对位置保持部件64向轴部件63施力。轴部件63在与位置保持部件64对应的外周上具有定位部63a,该定位部63a沿周向交替具有凹部63b和凸部63c。以轴部件63为中心使叶片收容部14相对于支承臂部13a绕轴线x旋转,据此,位置保持部件64克服弹簧的力远离旋转轴而超过定位部63a的凸部63c。并且,使用弹簧的力使位置保持部件64进入定位部63a的凹部63b。据此,叶片收容部14按照规定角度以可解除保持的方式被保持于支承臂部13a。

如图16~22所示,在轴部件63的轴线x方向外侧(右侧)设置有可按压操作的解锁按钮62。在没有操作解锁按钮62的状态下,轴部件63不会相对于位置保持部件64绕轴线x进行旋转。因此,保持叶片收容部14相对于主体支承部13在上下方向上的朝向不变的状态。当按压操作解锁按钮62时,轴部件63能够相对于位置保持部件64绕轴线x进行旋转。因此,成为能够改变叶片收容部14相对于主体支承部13在上下方向上的朝向的状态。

如图21所示,风扇50的叶片收容部14的上下方向的旋转中心轴即轴线x被配置在比主体支承部13的左右方向的旋转轴即轴线z靠前方的位置。轴部件63以其轴中心与轴线x大致一致的方式来配置。配置轴部件63的前后位置与主体部10的重心的前后位置大致一致。即,构成为风扇50的主体部10的重心位于比轴线z靠前方的位置。电池安装部60和电池组61分别比电池安装部40和电池组41大且重。因此,通过将主体部10配置在比轴线z靠前方的位置,能够使安装有电池组61的状态的主体部10的前后方向的重心的平衡良好。据此,例如能够保持使用图5所示的安装孔26将风扇50固定于三脚架等时的主体部10的平衡。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风扇50,使主体支承部13和摇头电机31在与摆轴(轴线z)交叉的前后左右方向上横向排列配置,且彼此在轴线z方向上重叠地配置。据此,能够使支座部20尤其在摆轴(轴线z)延伸的上下方向上紧凑,风扇50的使用便利性提高。另外,根据风扇50,能够与摇头电机31的尺寸无关而使支座部20尤其在摆轴(轴线z)延伸的上下方向上紧凑。因此,能够比较自由地选择摇头电机31的尺寸。

另外,根据风扇50,摇头电机31被配置在支座凹部20c的外周侧。因此,能够使支座部20在摆轴(轴线z)延伸的上下方向上紧凑,且能够抑制前后左右方向上的支座部20的突出。据此,能够一边保持能够由摇头机构30使主体支承部13摆动的状态一边使风扇50更紧凑,风扇50的使用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根据风扇50,为了由上下方向角度调整机构13b使叶片收容部14进行旋转,需要对解锁按钮的按压操作。因此,根据风扇50,能够防止当安装有比较大型的电池组61时由于其重量,叶片收容部14突然绕使上下方向角度调整机构13b旋转的轴线x进行旋转。据此,防止通过主体部10的摇头运动以外的运动随便地改变风的吹出方向。另外,防止由于手接触叶片收容部等而非有意地改变风向。

能够对以上说明的第1、第2实施方式的风扇1、50增加各种变更。设置电池安装部40、60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叶片收容部14的后表面侧,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设置于支座部20。也可以将由主体支承部13支承主体部10的支承结构的例如支承臂部13a设置为圆环形而使支承臂部13a兼具挂钩18的钩挂功能。也可以从轴线x的位置改变由支承臂部13a支承主体部10的支承位置。也可以将摇头电机31的配置位置变更为支座部20的前方或右端部等其他位置。设置于支座部20的设置面侧的钩挂孔并不限定于在实施例中示例出的横姿势钩挂孔24或纵姿势钩挂孔25,能够适宜地改变配置位置、个数、孔的形状等。限制叶片收容部14相对于主体支承部13旋转的锁定机构并不限定于通过按压操作来进行锁定解除的解锁按钮62,例如还能够适宜地使用基于拉动操作或旋转操作的锁定机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