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顶增压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8364发布日期:2019-10-28 22:21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上顶增压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缸,具体涉及一种上顶增压缸。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油缸其活塞杆的推送力和推送速度都是由油压决定的,因此在油缸在上顶过程中不能额外的增加压力,导致输出力不足影响生产的质量,这样使得工厂中需要配置压力更高的液压站,使得工厂的制造成本大为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可靠且可增压的上顶增压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顶增压缸,包括前盖、后盖、蓄液缸筒、压力缸筒以及增压气缸,所述的压力缸筒置于所述蓄液缸筒的内孔中,所述压力缸筒和所述蓄液缸筒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前盖上,所述压力缸筒和所述蓄液缸筒的后端连接在所述后盖上,所述的增压气缸包括增压缸筒、活塞和尾盖,所述增压缸筒连接在所述的后盖和所述尾盖之间,所述活塞置于所述增压缸筒内,所述的增压缸筒内设有增压活塞杆,所述的增压活塞杆连接在所述活塞上并从所述后盖传入所述压力缸筒内,在所述压力缸筒内设有前活塞杆,所述的前活塞杆一端从所述前盖穿出,所述前活塞杆的另一端设有活塞部,该活塞部的外壁与所述压力缸筒内壁密封接触,所述的活塞部的端部凸设有环形的套环,该套环的内孔与所述增压活塞杆相对应,在所述套环周壁上还设有贯穿孔,在所述后盖上设有与所述增压活塞杆穿过的穿孔,该穿孔内壁上设有第一进油孔,在穿孔内壁位于第一进油孔的两侧分别设置密封圈。

在所述后盖上还设有与所述压力缸筒相通的第二进油孔。

所述的活塞通过螺栓与所述的增压活塞杆连接,在所述尾盖上设有与所述增压活塞杆相对应的让位孔,所述尾盖上设有与该让位孔相通的进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尾盖通过可将增压活塞杆推送出来,来推送前活塞杆,这样可得到第一个行程,同时后盖的第二进油孔可进油对前活塞杆进行继续推送使前活塞杆得到第二个行程,在遇到较大阻力的推送需求时,可先通过第一进油孔进油推送前活塞杆,随后尾盖进气推送增压活塞杆进行增压辅助前活塞杆推送,增加压力缸筒内的油压快速增压用于提高前活塞杆的推送力,这样便实现了结构可靠且可增压的技术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顶增压缸,包括前盖1、后盖2、蓄液缸筒3、压力缸筒4以及增压气缸5,压力缸筒4置于蓄液缸筒3的内孔中,压力缸筒4和蓄液缸筒3的前端连接在前盖1上,压力缸筒4和蓄液缸筒3的后端连接在后盖2上,增压气缸5包括增压缸筒51、活塞52和尾盖53,增压缸筒51连接在后盖2和尾盖53之间,活塞52置于增压缸筒51内,增压缸筒51内设有增压活塞杆54,增压活塞杆54连接在活塞52上并从后盖2传入压力缸筒4内,在压力缸筒4内设有前活塞杆6,前活塞杆6一端从前盖1穿出,前活塞杆6的另一端设有活塞部61,该活塞部61的外壁与压力缸筒4内壁密封接触,活塞部61的端部凸设有环形的套环63,该套环63的内孔与增压活塞杆54相对应,在套环63周壁上还设有贯穿631,通过该贯穿631可将套环的内孔与增压缸筒内壁之间相通,在后盖2上设有与增压活塞杆54穿过的穿孔21,该穿孔21内壁上设有第一进油孔22,在穿孔21内壁位于第一进油孔22的两侧分别设置密封圈7,在后盖2上还设有与压力缸筒4相通的第二进油孔23。

活塞52通过螺栓与增压活塞杆54连接,在尾盖53上设有与增压活塞杆54相对应的让位孔531,尾盖53上设有与该让位孔531相通的进气孔532。通过进气孔532可之间推送活塞52,进而推送增压活塞杆54,提高了传动效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尾盖53通过可将增压活塞杆54推送出来,来推送前活塞杆6,这样可得到第一个行程,同时后盖2的第二进油孔23可进油对前活塞杆6进行继续推送使前活塞杆6得到第二个行程,在遇到较大阻力的推送需求时,可先通过第一进油孔22进油推送前活塞杆6,随后尾盖53进气推送增压活塞杆54进行增压辅助前活塞杆6推送,增加压力缸筒内的油压快速增压用于提高前活塞杆6的推送力,这样便实现了结构可靠且可增压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