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潜水泵干式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潜水泵是深井提水的重要设备。使用时整个机组潜入水中工作,把地下水提取到地表,是生活用水、矿山抢险、工业冷却、农田灌溉、海水提升、轮船调载,还可用于喷泉景观。
潜水泵一般安装在装置的内部,从而通过其抽水的功能,但是在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如果把其安装在室外,会导致潜水泵的使用寿命降低,但是如果安装在箱体内部,会导致内部温度上升,从而导致其在使用时候,导致其散热效果交差,无法很好长期的进行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潜水泵干式安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潜水泵干式安装装置,包括动力箱体,所述动力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把动力箱体分隔有动力腔和储水腔,所述动力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水管本体,所述水管本体上连接有转接座,所述转接座的顶部设置有潜水泵,所述转接座和潜水泵之间设置有第一散热装置,所述潜水泵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置有第二散热装置,所述转接座的底部设置有对其起到支撑的承重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隔板的设置,能够把动力箱体内部分隔成两个腔体,从而对其起到分隔和密封效果,使得内部的两个腔体之间能够隔开不同功能的腔体,进一步的通过第一散热装置和第二散热装置的设置,增加对潜水泵的散热效果,从而使得整个装置的工作效率更高。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箱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上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挡板,两个所述观察口分别位于动力腔和储水腔的顶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观察口的设置,能够使人们清楚的了解到动力箱体内部的情况,当内部出现问题时,可以对其进行快速修理,从而使得装置的使用更加的便捷。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箱体位于储水腔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储水腔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架,所述过滤网架位于进水口的一侧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过滤网架设置在进水口的位置处,从而对进水口进入的水进行过滤,避免水中的大颗粒杂质进入到水管本体的内部,导致水管本体的堵塞,从而使得装置的使用变得麻烦,不方便清理。
作为优选,所述水管本体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延伸进储水腔的内部,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延伸出动力腔的内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管本体由进水管和出水管相互通过转接座进行连接,使得该水管本体来的连接效果更好,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组成水管本体,便于对水管本体内部进行清理。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第三散热管、第四散热管、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和排水管,所述第一散热管、第二散热管、第三散热管和第四散热管位于潜水泵的四角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散热装置的设置,第一散热装置设置在位于潜水泵的外表面上,能够实现对潜水泵的散热,使得潜水泵能够更加高效的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以及第三散热管和第四散热管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散热管和第四散热管以及第二散热管和第三散热管之间连通有第二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位于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以及第三散热管和第四散热管之间的底部,所述第二输送管位于第一散热管和第四散热管以及第二散热管和第三散热管之间顶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水能够在第二散热装置内部进行流通,从而使得散热效果变得更好,从而使得冷却水的更换效率更快。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散热管的顶部和排水管相互连通,所述排水管和进水管之间通过管道相互连通,所述排水管和进水管连通处设置有阀门,所述排水管远离第四散热管的一端贯穿进储水腔的内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四散热管的顶部连接有排水管,能够把内部产生的热水进行排出,把排水的热水排入到储水腔内部,从而使得该装置内部的水能够循环的使用,同时储水腔一侧的进水口能够长期的往储水腔内部传输水分,从而使得其避免热水的长时间积累导致散热效果减弱,同时排水管的一侧和进水管通过管道进行连通,从而整个第二撒热装置可以通过潜水泵的动力,对内部的水提供转换的动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装置包括承接座和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位于承接座的内部,并且对顶部的潜水泵进行限位,所述承接座顶部的开口处设置有垫片,所述承接座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用于散热的散热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潜水泵和转接座之间连接有承接座,同时可以对潜水泵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时位于承接座的表面开设有散热槽,从而使得该装置的散热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承重装置包括承重托、支撑框架和底座,所述承重托位于转接座的底部,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动力箱体的内壁上,并且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承重装置的设置,能够对转接座起到支撑,从而增加潜水泵子啊工作过程中对转接座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潜水泵和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承接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动力箱体;2、隔板;3、动力腔;4、储水腔;5、观察口;6、进水口;7、过滤网架;8、水管本体;81、进水管;82、出水管;83、转接座;9、潜水泵;10、第一连接座;111、承重托;112、支撑框架;113、底座;121、第一散热管;122、第二散热管;123、第三散热管;124、第四散热管;125、第一输送管;126、第二输送管;127、排水管;128、第二连接座;131、承接座;132、散热槽;133、限位座;134、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潜水泵干式安装装置,包括动力箱体1,动力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隔板2把动力箱体1分隔有动力腔3和储水腔4,动力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水管本体8。
如图1至图5所示,水管本体8包括进水管81和出水管82,出水管82的一端延伸进储水腔4的内部,进水管81的一端延伸出动力腔3的内部。
如图1至图5所示,动力箱体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观察口5,观察口5上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挡板,两个观察口5分别位于动力腔3和储水腔4的顶部,动力箱体1位于储水腔4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6,储水腔4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架7,过滤网架7位于进水口6的一侧上。
如图1至图5所示,水管本体8上连接有转接座83,转接座83的顶部设置有潜水泵9,转接座83和潜水泵9之间设置有第一散热装置。
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散热装置包括承接座131和限位座133,限位座133位于承接座131的内部,并且对顶部的潜水泵9进行限位,承接座131顶部的开口处设置有垫片134,承接座13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用于散热的散热槽132。
如图1至图5所示,潜水泵9的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座10,第一连接座10上设置有第二散热装置,第二散热装置包括第一散热管121、第二散热管122、第三散热管123、第四散热管124、第一输送管125、第二输送管126和排水管127,第一散热管121、第二散热管122、第三散热管123和第四散热管124位于潜水泵9的四角上,第一散热管121和第二散热管122以及第三散热管123和第四散热管124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输送管125,第一散热管121和第四散热管124以及第二散热管122和第三散热管123之间连通有第二输送管126,第一输送管125位于第一散热管121和第二散热管122以及第三散热管123和第四散热管124之间的底部,第二输送管126位于第一散热管121和第四散热管124以及第二散热管122和第三散热管123之间顶部。
如图1至图5所示,第四散热管124的顶部和排水管127相互连通,排水管127和进水管81之间通过管道相互连通,排水管127和进水管81连通处设置有阀门,排水管127远离第四散热管124的一端贯穿进储水腔4的内部。
如图1至图5所示,转接座83的底部设置有对其起到支撑的承重装置,承重装置包括承重托111、支撑框架112和底座113,承重托111位于转接座83的底部,底座113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动力箱体1的内壁上,并且通过螺栓进行连接。